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江高中 2024-2025-2 高一年级期末考前检测
历史试题 2025.6
时间: 60 分钟 总分:100 分
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非洲地区拥有众多文化遗址。如表为非洲主要地区分布的文化遗址简介。这反映出非洲文明的特征是
地区 文化遗址(部分)
北部非洲 古埃及金字塔、加达梅斯古镇(北非柏柏尔人传统建筑)、拉巴特城(新城为西式 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住宅,旧城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
东部和南 部非洲 津巴布韦的石头城、拉穆古镇(斯瓦希里文化发源地,融合了大量伊斯兰文化)
西部和中 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奥孙—奥索博神树林、马里阿斯基亚帝陵(包括金字塔形坟
部非洲 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广场)
A.独立性和同源性 B.共时性和拓展性 C.多元性和统一性 D.本土性与包容性
2.中古时期,封建领主一般都把城市土地以或租或卖的形式转给城市市民,市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财产。市民
们拥有的这种自由租赁权,与庄园租地不同,不但课租较低,也不连带有人身依附关系,而且还可以由承租
者自由地转让,甚至不需通过地产主人的同意。这一状况
A.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B.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割据局面
C.推动了城市自治进程 D.促进了自由竞争理论的传播
3.右图为 16 世纪阿兹特克人的绘画作品《墨西哥城之战》,作品描述了殖民者
征服墨西哥的场景。该画作
A.可用以研究印第安文明湮没原因
B.属于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
C.控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暴力行径
D.体现了美洲的种植园经济
4.狄德罗高度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在摧毁宗教神学培育无神论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 “多亏
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狄
德罗意在强调近代科学的兴起
A.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D.否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
5.15 世纪时,威尼斯商人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的总量就在 750~1000 吨,其价格一般要提高 8~10 倍,这
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被威尼斯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
航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西欧价格革命 B.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
C.中央集权国家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商业竞争助推了新航路的开辟
6.18 世纪 60 年代末,兰开夏的工人破坏机器和毁坏厂房。1828 年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脱离现实,最终失败。
这些实践说明工人阶级
A.处于自觉斗争的阶段 B.迫切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D.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7.某次会议的《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是“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
条件 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这个会议是
A.维也纳会议 B.柏林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8.华尔街有个说法: “上帝在公元前 4004 年创造了世界,但在公元 1901 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摩根于 1901 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或收购中小公司,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 65%,总资本达 1
4 亿美元。这体现了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C.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9.所示为关于《凡尔赛和约》的部分观点。这些观点共同认为, 《凡尔赛和约》
人物 观点
《凡尔赛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姌和
美国《民族》杂
文件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
志编辑维拉德
的更坏”
协约国联军总司 《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贩
令福煦 卖”,并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 20 年的休战”
列宁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 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A.难以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B.加剧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C.成为二战爆发的导火索 D.未能改变旧的世界秩序
10.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说道: “以前没有这种结合,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建立这种结合”“使我们在大工业
和农业中的社会主义工作同每个农民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
经济的结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A.消除了城市和乡村间的矛盾 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D.探索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1.对下表所示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理解最恰当的是
地区 重大事件
拉美 1926 年桑地诺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1934 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亚洲 1920 年印度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 年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
非洲 1922 年埃及独立:1941 年埃塞俄比亚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独立
A.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斗争手段具有和平与合法性
C.第三世界力量逐渐崛起 D.运动类型与发展道路多样化
12.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失业人数大量
增加……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因此,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适当减少政府干预
13.一位现代埃及经济学家指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但由于边界的存在,就必定出现世界的两极分化。
非洲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被边缘化,就必须与中心国家“脱钩”,采取地区化的形
式。他旨在
A.推动埃及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B.批判非洲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
C.肯定全球化对非洲国家的影响 D.维护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利益
14.右图是詹建俊于 1984 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潮》,画面重点表现了一位新时代的农民,
被誉为“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据此可知《潮》这一作品
A.艺术追求和时代生活紧密结合
B.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契合
C.讴歌农民投入农业合作化运动
D.反映了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影响
15.右图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图,
下列对其地方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划分打破山川形势的限制
B. 一级行政机构由监察机构演变而来
C.后期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D.最高长官称巡抚并掌管军政大权
16.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元首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封号。他向元老院述职时说: “我在威名上超过
了所有人,但我拥有的权力并不比与我同掌任何官职的同僚拥有的更多。”这说明他统治时期的罗马
A.保留一定的共和色彩 B.坚守传统的政治体制 C.政权具有民主的性质 D.注重发挥公民的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
伯人首先学会使用(阿拉伯黑衣大食称硝为“中国雷”,8、9 世纪已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
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
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
高成就。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 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 4 或 5 世纪,有
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 10 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
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 2、4、6 处古代文明的名称,结合所学,指出 2、4 两处在政治文明上的差异及古代世界文
明的特征。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作出了哪些贡献 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对外来文
化持什么态度 (8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 5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 “那里还有一种长
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 2400 多年前的棉织
渔网,在距今 4000 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 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
布彩带。
——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如图是公元前 2000 年—公元 1780 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
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
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
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 年新疆棉产量 520 吨, 占国内产量
比重约 87%, 占国内消费比重约 67%。21 世纪 20 年代,美国以大权为借口, “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
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18 世纪棉花产业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21 世纪 20 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2 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1945 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
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
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
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 20 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
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
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
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
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
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
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6 分)
(3)综 合 上 述 材 料 , 谈 谈 你 对 政 府 经 济 政 策 的 认 识 。 (4 分 )
参考答案
1. D;解析:非洲各地区文化遗址既有本土特色,如古埃及金字塔、津巴
布韦石头城,又融合了外来文化,如拉巴特城融合西式和阿拉伯建筑、拉
穆古镇融合伊斯兰文化,体现本土性与包容性,D 正确。
2. C;解析:市民拥有自由租赁权,课租低、无人身依附且可自由转让,
这削弱了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推动城市自治进程,C 正确。
3. A;解析:该画作描述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场景,可用于研究印第安文明
湮没原因,A 正确;绘画作品有主观创作成分,非一手史料,B 错误;征
服墨西哥的是西班牙殖民者,C 错误;画作未体现种植园经济,D 错误。
4. B;解析:狄德罗认为自然科学家的工作让世界被理解为机器,促进
民众思想启蒙,B 正确;构建理性王国蓝图是启蒙思想家,A 错误;材料
未提及工业革命,C 错误;否定宗教社会功能说法绝对,D 错误。
5. D;解析:威尼斯商人垄断香料贸易获高额利润,引起其他国家不满,
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支持西葡开辟新航路,体现商业竞争助推新航路
开辟,D 正确。
6. B;解析:工人破坏机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失败,说明工人阶级迫切
需要科学理论指导,B 正确。
7. B;解析:柏林会议名义上协商非洲贸易和文明,实则瓜分非洲,B
正确。
8. A;解析:摩根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控制全国钢产量,体现垄
断组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 正确。
9. A;解析:维拉德、福煦、列宁都认为《凡尔赛和约》不公正,难以维
持世界和平,A 正确。
10. C;解析:新经济政策找到社会主义工作与农民工作结合点,加强农
民对新政权认同,C 正确。
11. D;解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改革等
不同类型和道路,体现多样化,D 正确。
12. D;解析:1973 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
少政府干预,D 正确。
13. D;解析:埃及经济学家认为非洲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主张与
中心国家“脱钩”采取地区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D 正确。
14. A;解析:油画《潮》表现新时代农民,是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
缩影,体现艺术与时代生活结合,A 正确。
15. B;解析:图为元朝行省制,行省由监察机构演变而来,B 正确。
16. A;解析:屋大维称权力不比同僚多,说明罗马保留一定共和色彩,
A 正确。
17. (1)2:古埃及文明;4:古希腊文明;6:古代美洲文明。差异:古
埃及实行君主专制,古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特征:多样性、独立性、
区域性。解析:根据地图和所学回答。
(2)贡献:传播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到欧洲,传播印度数字到
西方,发展阿拉伯医学。角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态度:吸收、
融合外来文化。解析:据材料二概括。
18.(1)特点: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用于纺织、渔网等。解析:据材料
一概括。
(2)变化趋势:棉花产业从多中心零散分布到集中,欧洲成为中心。原
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解析: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
(3)认识:是经济竞争,也是政治博弈,中国应维护自身利益,发展
优势产业。解析:结合材料三分析。
19.(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据材料一概括。
(2)社会背景:经济滞胀,国家干预政策失效。内容:私有化,减少
政府干预,开放市场,减税,削减公共开支。解析:据材料二概括。
(3)认识:政府经济政策应随时代调整,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综
合材料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