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背诵补充篇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背诵补充篇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课前准备:
语文课本、积累本、双色笔
拍案而起!!!
我宣誓: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链接,了解温庭筠及花间词派。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词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
导(5分钟)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导(5分钟)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前五分钟
阅读知识链接、诗词,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
后八分钟
再次阅读诗词,完成导学提纲深入学习。
思(13分钟)
议(5分钟)
小组讨论解决学案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要求:
积极投入,规范答案,以待展示。
1.口头展:声音洪亮,用语规范。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质疑
我纠错 我补充
2.书面展:板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题规范,无错别字。
展(8分钟)
基础感知
基础感知1: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写女主人公睡醒后的娇慵之态。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以及淡淡哀愁。
基础感知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画眉、梳洗、簪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慵懒又寂寞幽怨的闺中女子的形象。
展(8分钟)
深入学习
深入学习1:前人评价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词中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展(8分钟)
意象:
特点:
作用:
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美好又绵密、绮丽优雅,画面交叠、富于视觉美。
塑造了一个美丽娇慵、孤独寂寞、心怀幽怨的贵族女子形象。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眉毛,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
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手法:借代,用小山借代小山眉,表现女子妆容之美。
预设展
“金”:即额黄。一种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起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朝。
例:《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手法:借代,“金”借指额黄。
金明灭:女子额上涂成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隐现明灭的样子。
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设展
鬓云:比喻,鬓发浓密如云。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例:《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鬓云欲度香腮雪
预设展
腮:即脸颊、脸面、脸蛋。
香腮雪:比喻,香腮白净如雪,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例:曹雪芹《红楼梦》写贾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李清照词:“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鬓云欲度香腮雪
预设展
思考:“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欲度”二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试说明其妙处
①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度”字含有飞动意,化静为动。
②富于联想与想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前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使诗句平添几分生机。
③生动地展现了女子晨醒时鬓发散乱、面容俏丽的慵懒娇弱模样。
预设展
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

眉若远山
额黄闪烁
秀发如云
香腮如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睡醒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蛾眉:即娥眉,指女子细而弯的秀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常有美丽、美女、美德之意蕴。
如: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手法:借代
预设展
深入学习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的“懒”“弄”“迟”用得妙,有何意蕴?
①“懒”“迟”“弄”三字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女主人公起床后的神态、动作: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②一“懒”一“迟”,透露出她情绪不高,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又“妆”字上着一“弄”字,“弄”是指反复摆弄、细致打理妆饰的动作,体现女子精心梳妆却因心事重重而显得迟缓的状态。
③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慵懒、倦怠、惆怅、空虚、孤寂之情,生动可睹。
展(8分钟)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写女子“懒起”,实际正是写诗人自己仕宦之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
她虽然是“懒起画蛾眉”,虽然是“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是在珍重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是说没有人欣赏,自己就堕落,就败坏,就放弃自己,不是的。这是读书人的品格上的操守。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花:头上的花饰。镜:女子梳妆用的铜镜。面:俏丽的面容。
手法: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暗寓女子对镜时自赏自怜。
用典——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
正衬——自赏:人面如花;
自怜:盛年独处!
预设展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鹧鸪:古诗词常见禽鸟意象,因其叫声悲惋凄切,似“行不得也哥哥”,故有离情别绪、忧伤惆怅、凄苦悲凉等愁苦之意蕴,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又因其喜爱雌雄对啼,故也借其来描写男女情爱,象征爱情和美。这里两者兼而有之。
预设展
深入学习3:“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两句对表现人物心情起什么作用?
①女子看见衣服上“金鹧鸪”都是成双成对,更使她触景生情,自伤自怜。
②运用反衬手法,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寂寞。交代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
展(8分钟)
思考: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慵懒又寂寞幽怨的闺中女子的形象。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①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其多以男女之情喻君臣遇合。
②用女子美貌无人欣赏、孤独寂寞来比喻士人才华无人欣赏、怀才不遇。
③既怜人,又怜己。抒发了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伤感。
预设展
思考: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结合作者生平遭遇)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其中也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在政治舞台处处碰壁的伤感,及词人对当时朝廷的失望心情。
预设展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补充——描写女子的诗词】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宫怨诗:主要表现宫妃们因失宠或不得宠而生的怨恨。
写作对象:宦妇、商妇、征人妇、宫妇
预设展
怨之原因: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
常见意象:
①言愁意象:月、梦、泪、雁、寒蝉等。
②行为类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③室内用具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④庭院建筑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抒发情感: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的人生感慨。
①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②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③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④以冷落被弃寓遭排挤打击。
预设展
结(3分钟)
艺术手法: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肖像描写:女子晨醒,昨日之妆容呈半残状态。借代、比喻、视觉、嗅觉。
神态、动作:晨起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心境慵懒倦怠、寂寞、惆怅。
动作、细节:对镜簪花花面相映,美丽异常,自赏自怜之情生动可睹。(正衬)
动作、神态:女子穿衣,物双人单,
心境孤独寂寞、忧伤愁苦。(反衬)
结(3分钟)
明晰主旨
这首《菩萨蛮》 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通过比喻与反衬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慵懒又寂寞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1.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
“ , ”两句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刻画了一位容貌美丽的宫中妇女的形象。
2.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 , ”两句对宫中女子梳妆打扮的描写,写出了女子体态的娇柔和行动的慵懒。
3.温庭筠《菩萨蛮》中写花与人面交互重叠的句子是: , 。
4.《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是: , 。
检(3分钟)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