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书愤》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细品诗歌精髓,短评悟道深处
——诗歌短评写作,以《书愤》为例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01.
学情分析
02.
学习目标
重难点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过程
05.
一、教材分析
(1)古诗词诵读
《书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板块的第四首诗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诵读板块做了精准的定位和说明:“为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各册教材均设置一个“古诗词诵读”栏目,每册安排4首古代诗歌,共20首,配以简明的注释和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书愤》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本诗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2)学写文学短评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是“学写文学短评”。教材里提到,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虽短,但全文要有完整性。它应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
本课题的学习,主要通过给《书愤》写诗评,既回顾了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又深化了《书愤》的学习。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在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学习中,学生对律诗的特点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学生能够初步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古代诗歌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还未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点拨。
(2)学生已经学过文学短评的写法,但印象不深刻。平时文学短评的写作次数较少,学生写起来有点难度。
三、学习目标
1.运用诗歌短评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书愤》诗歌短评。(重点)
2.结合陆游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技巧,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难点)
3.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传承诗人及作品传达出的民族精神。
四、教法学法
1.学法:
自主学习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读写结合法
2.教法:
情境法、朗读法、点拨法、评价法
【五】
教学过程
为传承爱国精神,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本班拟编订一部书名为《怀报国之志,书英雄悲愤——陆游<书愤>诗评集》的诗歌短评集。为此,需要同学们自由选择角度,契合主题,写一篇《书愤》诗歌短评,然后多方点评、修改后编订成册。
情境导入
认识诗歌短评
【学习任务一】
活动1:阅读佳作,总结“要求”
自主阅读沈祖棻评李清照《声声慢》的文章,领略名家是如何评价文本的,初步提炼出诗歌短评的写作要求、角度。
起头三句,用七组叠字构成,是词人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来的批评家所激赏。......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所以,它们的好处实质上还在于其有层次、有深浅,能够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达之情。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似乎难以理解,细加玩索,才知道它们是用来反映心中如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凄凄”一叠,是外之环境与内之心灵相连接的关键,承上启下。在语言习惯上,凄可与冷、清相结合,也可以与惨、戚相结合,从而构成凄冷、凄清、凄惨、凄戚诸词,所以用“凄凄”作为由“冷冷清清”之环境描写过渡到“惨惨戚戚”之心灵描写的媒介,就十分恰当。由此可见,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1)诗歌短评的要求:切入点小、观点鲜明、结构完整清晰、叙议结合等。
(2)诗歌短评的角度:诗歌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
活动2:查阅资料,找寻“切入点”
课前作业:借助练习册和注释等查找陆游的主要人生经历及思想观念。了解《书愤》的创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自主找寻诗歌短评的评论点,完成一篇契合主题的诗歌短评,300字左右。
选择评论点:评《书愤》中的家国情怀
评《书愤》中爱国悲愤
评《书愤》用典明志......
分享作品,制定量表
【学习任务二】
活动1:小组内互评,用红笔圈画并完成评价要点,组内推荐一篇佳作进行堂上展示。
(1)点评人:
(2)该作品的闪光点:
(3)该作品存在的问题:
(4)修改建议:
(5)该作品能否直接入选“诗评集”:
活动2:请根据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学写文学短评》的指导及课堂所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出一套对于《书愤》诗歌短评的评价标准,形式自拟(表格、坐标系、图画、思维导图、风频玫瑰图等)。
学习任务三:根据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升格作品。
收集佳作,编订诗评集
【课后作业】
1-2编辑组:负责收集、整理、分类编辑,撰写序言、后记等。
3-4装帧组:负责设计封面、文字格式、图案等。
5-6校对组:负责校对成稿,内容准确,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
7-8宣传组:诗评集编撰完成后,可以以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形式进行展示,电子版可发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纸质版可存放在班级图书角进行传阅。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2.《书愤》相关内容:
(1)诗歌的情感:①年轻时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悲愤。 ②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③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2)诗歌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坚定地抒发着早年恢复中原之志,却镜中衰鬓,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
(3)诗歌的思想内涵:①历史对比与反思②个人奋斗与国家责任③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4)诗歌的艺术特点:①直抒胸臆②用典明志③对比④虚实结合⑤借古讽今
1.诗歌短评的方法:
(1)诗歌短评的要求:善于聚焦,角度宜小,深入挖掘;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评价客观。
(2)诗歌短评的角度:诗歌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