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书愤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知人书 愤 (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初读感知解题书:愤:书写激愤,愤懑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质疑诗人如何书写心中的悲愤?他的悲愤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奠定感情基调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书 愤—— 陆 游再读感悟合作探究,试分析诗歌的四联分别书写了什么内容?其中体现了诗人的哪些愤懑?研读解“愤”【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所愤之一:世事艰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南宋,那时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论世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所愤之一:世事艰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有感》)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陆游《书愤》)【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名词)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险要的军事据点,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早年“气如山”的豪情壮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积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杨柳岸,晓风残月;【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所愤之二:“空自许”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愤怒地控诉了偏安一隅的投降派。所愤之二:“空自许”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典所愤之三:鬓先斑昔日“气如山”——今日“空自许”、“鬓先斑 ”对比【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矢志收复之愿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①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②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用典 本诗通过写诗人回忆往事,自伤迟暮,感慨世事多艰,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透露出诗人矢志收复中原的爱国精神。主旨提炼1、对比:②理想和现实的对比。①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2、用典 :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点明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愿望。写法积累③诸葛亮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对比。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比较阅读不同点:1.情感:《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 《书愤》中诗人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的远大抱负。2.写作手法:《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情景交融;《书愤》对比、以典明志。3.作品风格:杜甫 沉郁顿挫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诗中无一“愤”字,却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高考链接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①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②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愤懑。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总结书 愤 (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当堂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