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研究,距今10000-8000年的西亚地区,出现了原始畜牧业,人们开始大规模驯养羊等家畜。此后,在中亚、欧洲等相邻地区也逐渐兴起了相似的畜牧业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畜牧模式在这些区域不断传承和发展,只是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情况又有所变化。这主要体现了()A.文明传播的单向性和发展性 B.生产方式的封闭性和创新性C.经济模式的本土性和连续性 D.文化传承的区域性和多样性2.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报告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这段报告展现了()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C.古代玛雅文明的繁荣 D.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3.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推动的大航海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中国郑和下西洋在时间线上比西洋人早了数十年啊,但是为什么产生的效果却和西洋人截然不同呢?导致反差的根源是()A.东西方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D.中西方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4.著名史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言:“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作者意在说明()A.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大革命促使欧洲走出“中世纪”C.大革命的原则随战争对外传播 D.大革命促使欧洲民族国家形成5.孟加拉纺织工萨拉特证词提到:英国机织布每码售价2便士,手工布需6便士。全村300织工仅剩12人务农”。1835年印度总督本廷克称:“蒸汽机是征服印度的终极武器”。此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机器生产冲击传统手工业 B.英国殖民者带去先进技术C.印度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全球化的发展6.20世纪初,欧洲提供了世界上2/3的工业产品和近3/4的世界贸易,以及几乎所有的资本输出。欧洲的少数国家支配着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不合理现象。这说明20世纪初()A.先进工业技术全球普及 B.西方资本原始积累加速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D.“三角贸易”日益繁荣7.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演讲:“现在,我们的世界黄金盈余......从这时起,提供贷款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平的大企业,就成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为世界提供大量财政支持,但谁支持的,谁就应认识它,并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来管理它。”威尔逊意在()A.体现大国担当维护和平 B.构建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C.全球扩张追求霸权利益 D.输出美国特色的意识形态8.20世纪30年代,德国为实现其野心,疯狂扩军备战,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还不断护充军队规模。日本为侵略中国,精心制订计划,调遣大量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两则史实()A.预示了法西斯扩张必定失败 B.说明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严重C.充分暴露了两国的作战方案 D.揭示了世界面临的战争威胁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B.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D.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10.在20世纪60-70年代,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圣地”。对此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发表演说称“非洲民族主义如果同时不是泛非主义的话,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是逆时代潮流的,也是危险的。”这表明他力图()A.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B.倡导非洲各国的独立自主C.对抗新一轮殖民侵略 D.促进非洲国家团结与合作11.19世纪中后期,中国知识界出现了阅读外国史学译著的热潮。日本学者的译著备受瞩目,中国士人争相阅读。这些作品在借鉴西方史学编写体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落后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崛起的可能性,对欧洲主导世界的观点予以批判。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学术界掀起了抵制西学的潮流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各阶层共识C.知识分子积极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D.日本史学研究水平已经超越西方12.毗湿奴是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之一。在越南南部7-8世纪的考古遗址中,发现有一些雕刻有毗湿奴形象的金匾,其形象包括毗湿奴的轮子、毗湿奴的法螺、毗湿奴的各种化身(鱼、龟、猪)、毗湿奴的坐骑大鹏金翅鸟等。这反映出()A.越南主要受古印度文明的影响B.古印度文明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C.南亚种姓制度在东南亚的移植D.宗教成为南亚与东南亚交流的载体13.18世纪初,英国生产的销往中国的部分瓷器结合中国瓷釉洁白纯净、色泽艳丽的特质,融合西方的审美准则,开创了新的技术和纹饰风格。西方的创新引起中国的关注,康熙皇帝曾指派两名意大利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学习珐琅技法。这体现了()A.商业贸易推动文明互鉴 B.西学东渐促进思想解放C.政府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与西方审美观趋同14.公元前8世纪左右,整个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超越各族群组织之上的“地中海共同体”,大致范围包括整个希腊大陆和爱琴海诸岛屿、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市、小亚细亚、西域新月地带的广大地区、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以及腓尼基人活跃的地中海沿线各个城市,当然也包括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地区的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殖民城市。当时这个共同体()A.完全打破了农耕文明的封闭性 B.折射出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性C.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 D.有助于希腊化下文明相互交流15.公元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将“智慧宫”扩建为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并组织学者开展涵盖哲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建筑等领域的翻译、注释、校勘以及著述等工作。这些举措集中体现了()A.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B.翻译活动的开展助推文化传播C.阿拉伯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D.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繁盛16.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A.加快了欧洲思想在亚洲传播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D.促进了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商标制度产生。此后,近代意义上的品牌也就随之出现了。19世纪初,法国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与商标相关的法律条文,随后在19世纪60-70年代,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也都陆续颁布了自己的商标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商标制度,品牌受到了法律的保护。19世纪是品牌诞生的黄金年代,一些品牌在当今还依然十分优秀。-摘编自陈培爱《中外广告史》等材料二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品牌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品牌传播不但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还逐步趋向全球化,从而诞生了更多优秀的品牌,同时品牌的理论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自从1920年美国开始试验电视,到1941年商业电视的正式开播,品牌出现在屏幕上整整用了21年时间,直到二战结束后电视广告才开始出现。自此以后,“品牌+电视”的发展速度是无可比拟的。网络的出现,是品牌传播媒介的又一优秀方式。此外,其他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品牌传播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模式。-摘编自郭星梅《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成为品牌诞生黄金年代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品牌的提升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近现代品牌发展的认识。(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由此造成了古代世界文明多元发展的格局。同时,古代文明又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们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西亚、中亚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从而催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这种文化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完整。)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的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材料二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9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实质目的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C A C C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A D C D二.非选择题17.(1)原因:受到商标制度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品牌受到了多国法律的保护;市场营销理念的变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影响。(2)提升:增强了品牌的民族特色,并且逐步走向全球化;借助新媒体广告宣传品牌;高新技术主力品牌的传播。(3)认识:世界近现代品牌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受到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牌要想在全球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18.示例:论题: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阐述:古代文明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着交流融合。西亚、中亚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希腊化文化的产生。希腊的艺术、哲学、科学等在东方广泛传播,同时东方的文化和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希腊文明。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不仅保存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还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综上所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使各种文明相互吸收借鉴,丰富了自身内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多元发展。19.(1)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2)目的:把亚非拉变为其经济附庸。影响: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