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届八年级乡村学校期末同步训练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12 DABCA ABBAC AB材料分析题:13(1)事件:土地改革(1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2)原因:三大改造(2分);变化: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到公有(1分)(3)变化:农产品产量降低(1分);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点1分,共2分)(4)变化: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点1分,共2分)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任答1点,2分)(5)启示: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民为本;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共2分)14. (1)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弱(2分)(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一点1分,共2分);影响:保卫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一点1分,共2分)。(3)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2分);(4)意义:为国家建设争取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一点1分,共2分)(5)启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顺应时代潮流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答案第6页,共6页26届八年级乡村学校期末同步训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24分)1.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看出 ( )A. 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B. 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C.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D. 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这一论述( )A.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C.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体现 D.鼓舞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3.费正清在《中国与美国》中写到:“共产党政府远比旧国民党政府深入到下层,在乡、县、省三级设立代表大会,每年集会一次……这种结构给人民大众提供了参加‘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场所。”文中所说的“这种结构”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委员会制度4.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下列中国近代的经济曲线最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场大讨论,党内外思想日益活跃,出现了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这场讨论( )A.起到解放了人们思想的作用 B.形成了“两个凡是”的方针C.针对经济特区姓“资”姓“社”的问题 D.使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6.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社会主义进入初级阶段7. 1978年,广东清远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结果迅速改变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到1981年底,这种“清远经验”迅速在全国实施。这里“清远经验”的最大特点是( )A.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分配方式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消费的发展8. 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A. 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B.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C. 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D. 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的趋势10.国家投入巨资对拉萨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其中仅在1989-1994年对布达拉宫的维修,就投入资金5500万元,耗用黄金100公斤。这说明(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C.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D.国家保护自然旅游资源11.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准备实行一五计划,国内需要大量资金,国际上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新中国改变外交方针政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方针,将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五项行动准则。下面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经济政策影响外交政策 B.中美关系已经走向正常化C.意识形态是外交出发点 D.和平政策是外交基本国策12.《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指出:我国“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这说明了( )A.加强军队建设的必要性 B.中国坚持走科技强军的道路C.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我国军事力量超过其他国家一、材料分析题(共2题,26分)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政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2)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材料三 下表为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3)依据材料三,指出表中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1985年 1990年 1995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97.6 686.3 1577.7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14.7 17.8 21.0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11.7 44.4 80.7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12.45 31.38 102.39——摘编自《1985-1995年国家统计年鉴》(4)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5)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1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2分)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两件大事”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概括以朝鲜为焦点的事件对新中国的主要影响。(2分)材料三: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建交 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3)材料三表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建交高峰。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2分)材料四∶2015年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他8次踏出国门,登陆亚、欧、美、非四大洲,出访10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在国外42天时间。……开创共同发展新局,唱响中国声音、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谱写大国外交新华章。——人民网(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意义何在?(2分)(5)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仁寿县26届八年级乡村学校期末同步训练历史答案.docx 仁寿县26届八年级乡村学校期末同步训练历史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