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答案一、选择题(2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D C B A A B D C B A A二、非选择题(第13题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9分,共26分。)13题:(5分)A: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分) B: 三大改造(1分)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D: 1978(1分)14题:(12分)事件:土地改革(1分)方式: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面对面进行政治斗争)、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1点1分,共2分)(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分)(3) √ × √ × √ (1个1分,共5分)(4)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任答一点即可)(1分)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国家要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任意一点即可)(1分)15题:(9分)窗口:深圳(1分)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举例:观点:闭关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1分)论证(围绕观点用2个论点论证,1个论点2分共4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论点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家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打开了国门。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论点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1980年开始积极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4分)结论:由此可见,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25-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C.西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捍卫了新中国安全2.下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 黄继光 邱少云开天辟地、立党为公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3.流行音乐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表中的内容是我国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歌曲,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反映1949-1953年阶段特征的一项是( )阶段 流行歌曲1931-1945年 《松花江上》《四渡赤水出奇兵》《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1949-1953年 《东方红》《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6-1976年 《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1978年以后 《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B.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 )A.大力发展农林水利事业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D.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5.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 概况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1954年6月 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1954年9月 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取得了很多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D.武汉长江大桥全线通车7.《人民日报》2021年11月曾评论:“流量经济”也要规范发展。法律面前,没有明星,没有流量,更没有侥幸。《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风貌,1978年《人民日报》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土地改革、一五计划B.真理标准、拨乱反正C.鼓足干劲、多快好省D.经济特区、一带一路8.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经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十二大议案B.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亲笔书信C.小岗村村民承包书D.传记《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私有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10.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举例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一谈话强调了( )A.正确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大胆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因素D.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深化改革D.全面从严治党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如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非选择题(第13题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9分,共26分。)13.请同学们在“知识结构图”上A、B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5分)事件A:事件B:挫折C: 、时间D:14.中国共产党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根据材料一,分析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中消灭地主阶级的方式。(2分)材料二 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的五年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经历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到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1分)材料三 以下农民日记片段回顾了建国以来“三农”变迁。日记一 (20世纪50年代初)“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日记二 (20世纪50年代末)“(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大多数人出勤不出力,……有时连勤也不出。”日记三 (20世纪80年代)“积肥、选种、浇水……一家家起早贪黑的,连过去沟边的荒地都种上了麦子、蔬菜。”“大包干在农村落下‘户口’,责任田成为农民‘救命田’”。(3)依据日记片段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划“√”,否则划“×”。(5分)①日记一中农民“热泪满面”是因为分到了土地。( )②日记二中的现象表明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日记二反映的事件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④日记三表明我国农村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上述日记体现我国农业曲折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 )材料四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4)材料四中农村改革推广全国的制度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1分)15、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的必然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表三次开放 背景 影响1840年枪口下的被动开放 鸦片战争中,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 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的原材料供应者和工业日用品的消费者严重冲击和打压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20年自觉下的深化开放 中国面临着新的国内国际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 新冠疫情以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彰显了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整理自张为付、陈佩《中国近现代开放的比较与世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在1980年觉醒下主动开放中被称作”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1分)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用两个及以上的事例展开论述,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眉山天府新区25-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答案.docx 眉山天府新区25-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