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阶段性学习评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阶段性学习评价(一)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阶段性学习评价(一)
1.(2025六下·成都期中)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
【解析】【解答】解: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将图形时针旋转90°,突起朝左;据此选择。
2.(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A.2π:1 B.1:1 C.1:π
【答案】C
【知识点】圆柱的展开图;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C。
【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展开后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同时也等于圆柱的高,据此化简比即可。
3.(2025六下·成都期中)把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A.50.24立方分米 B.64立方分米 C.12.56立方分米
【答案】A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3.14(42)24
=3.1416
=50.24(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均是4分米,根据半径=直径2,得到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4.(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3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1.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 B.1:5 C.5:1 D.2:1
【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1.5厘米=15毫米,
比例尺=15:3=5: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5:1.
故选:C.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直接求得这幅图的比例尺.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表示比例尺的时候,注意统一单位长度.
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下列各组量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长方形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B.出粉率一定,所需的麦子质量与磨出的面粉质量
C.订阅《少年报》的总人数一定,订《少年报》的总价和单价
D.三角形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
【答案】D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和宽不成比例
B:出粉率=面粉质量麦子质量,所需的麦子质量与磨出的面粉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C:总人数=总价单价,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
D:三角形面积=底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据此判断即可。
6.(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5x=6y(x、y都不为零),那么x与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答案】A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5x=6y
x:y=6: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5x=6y,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y,得到x:y=6:5;再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判断得出x与y成正比例关系。
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项工作,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8天,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
A.5:4 B.4:5 C.9:4 D.4:9
【答案】B
【知识点】比的化简与求值;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4:5
故答案为:B。
【分析】将这项工作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根据“效率=工作量时间”得到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是,作比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即可。
8.(2025六下·成都期中)已知 (a、b都不为零),下面比例(  )不能成立。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以得到在比例中和a一定是同时作内项或者外项,和b也一样,据此作答即可。
9.(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比例尺为10:1的图纸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厘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在比例尺为10:1的图纸上,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10:1是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10.(2025六下·成都期中)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的转数和前进的距离成正比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前进的距离=π直径车轮的转数
π直径=
直径一定,所以车轮的转数和前进的距离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已知前进的距离=π直径车轮的转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π直径=,直径一定,即前进距离和车轮转数的比值一定,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进行判断即可。
11.(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12.(2025六下·成都期中)圆柱的侧面积乘底面半径,再除以2,就是它的体积。(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高是2
V=3.14122=6.28
3.1412212=6.28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高是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计算得到圆柱的体积是3.14122=6.28;然后根据圆柱的侧面积=2πrh,计算得出按照题干所说圆柱的体积,与公式计算得出的体积对比,相等就正确,不相等就错误。
13.(2025六下·成都期中)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3π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圆柱的展开图
【解析】【解答】解:C=3π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已知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矩形,所以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πd,计算得出该圆柱的底面周长,然后对比判断即可。
14.(2025六下·成都期中)   %=4÷5=    =   :10=   (填小数)
【答案】80;30;8;0.8
【知识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4÷5=0.8=80%;24÷0.8=30;10×0.8=8。
故答案为:80;30;8;0.8。
【分析】小数化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母=分子÷分数值;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1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以长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答案】圆锥;37.68
【知识点】圆锥的特征;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V=3.14324
=3.1412
=37.68(立方厘米)
【分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以长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旋转后图形的体积。
16.(2025六下·成都期中)用铁皮做10节底面值径为 20 厘米,长1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   平方米的铁皮。
【答案】6.28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解析】【解答】解:20厘米=0.2米
3.140.2110=6.28(平方米)
故答案为:6.28。
【分析】分析题干,求通风管所需铁皮就是求圆柱形通风管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πd,计算得出1节通风管的侧面积,再乘以10,即可得到10节通风管的侧面积,即所需铁皮的面积。
1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约分后是 ,原来这个分数是   。
【答案】
【知识点】约分的认识与应用
【解析】【解答】解:156(4+9)=12
故答案为:。
【分析】已知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约分后是,也就是说将分子与分母的和156平均分成4+9=13(份),分子占4份,分母占9份,首先根据除法计算得出1份是156(4+9)=12,再分别乘以4和9,得到分子和分母,进而即可得到这个分数。
18.(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一个比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 A、B 两地的直线距离为7.5厘米,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答案】150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1cm:20km
=1cm:2000000cm
=1:2000000
7.5=15000000(cm)=150km
故答案为:150。
【分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1cm表示实际20k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得到比例尺=1cm:20km,然后根据1km=100000cm,化简得到此题的比例尺是1:2000000,又已知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7.5厘米,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
19.(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甲的 与乙的 相等(甲、乙均不为零),那么甲:乙=   :   ;如果a是b的 倍(a、b均不为零),那么a:b=   :   。
【答案】15;8;6;5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甲×=乙×,甲:乙=:=15:8
a=b×,a:b=:1=6:5
故答案为:15,8,6,5。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已知甲的与乙的相等,所以得到甲×=乙×,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甲:乙=:,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即可;
已知a是b的倍,可以得到a=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b=:1,同样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0.(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一个底面积为18平方分米的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圆柱体的高是   分米。
【答案】12
【知识点】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66618
=21618
=12(分米)
故答案为:12。
【分析】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得到该正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分米,又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且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圆柱的高。
21.(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75,另一个内项是   。
【答案】
【知识点】倒数的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10.75=
故答案为:。
【分析】已知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在此题中另一个内项=两个外项的积一个内项;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所以两个外项的积是1,和一个内项是0.75,一同代入上式,计算即可得到另一个内项的值。
22.(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照片上小华的身高是5厘米,她的实际身高是1.6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答案】1:32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1.6米=160厘米,
5厘米:160厘米=1:32;
答: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1:32.
故答案为:1:32.
【分析】因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从而可以求得这张照片的比例尺.
23.(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36dm3,圆锥的体积是   dm3。
【答案】18
【知识点】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362=18(dm3)
故答案为:18。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把它们的体积之和平均分成4份,则圆锥的体积就是其中1份,圆柱的体积就是其中3份,则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份,也就是说2份就是36dm3,除以2求出1份的体积,也就是圆锥的体积。
24.(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每块瓷砖的面积一定,那么所用瓷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   关系。如果 那么x和y成   关系。
【答案】正;反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每块瓷砖的面积=铺底面积瓷砖的块数,所以瓷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xy=,所以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正,反。
【分析】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据此判断即可。
2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体积是 2355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78.5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2×3.14×高
体积=底面积×高=半径2×3.14×高
半径=体积侧面积×2
=2355942×2
=5(厘米)
圆柱底面积是5×5×3.14=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78.5。
【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S=2πrh)和体积公式(V=πr2h),得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r=VS×2,代入数据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由此解答。
26.(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为2:1,高之比为3:4,面积之比为   。
【答案】3: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比的应用;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的底为2,高为3,则面积为2×3÷2=3;
设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高为4,则面积为1×4=4;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4。
故答案为:3:4。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以先根据比假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根据两者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坐后作比即可。
27.(2025六下·成都期中)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分。
【答案】8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比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824-803
=328-240
=88(分)
故答案为:88。
【分析】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假设女生有1人,则男生有3人,根据总分=平均分人数,得到总分就是82(1+3)=328(分),减去男生总分803=240(分),就是女生总分,再除以女生人数,可知女生的平均乘积是328-240=88(分)。
28.(2025六下·成都期中)口算。
30%÷60%=
【答案】
10
30%÷60%=0.5 2
【知识点】分数与分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含百分数的计算;分数乘法运算律
【解析】【分析】含百分数的计算:先将百分数化为分数或小数再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将通分为同分母加减法,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约分;
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据此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分数与小数混合:化为同一种类型的数再计算。
29.(2025六下·成都期中)脱式计算。
【答案】解:
=
=
=
=
=
=
=75
=
=
=
=3612
=3
【知识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含百分数的计算;分数乘法运算律
【解析】【分析】(1)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按照计算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内的式子,得到原式,计算分数乘法,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即可;
(2)将分数除法化为分数乘法,百分数化为分数,得到原式=,根据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到,然后按顺序计算即可;
(3)将小数化为分数,得到原式=,然后通分计算小括号内的分数加法,后计算除法即可。
30.(2025六下·成都期中)解方程。
【答案】
解:
解: 2x=13.6×
2x=3.4
2x÷2=3.4÷2
x=1.7
解:1.8x=4.5×1.2
1.8x=5.4
1.8x÷1.8=5.4÷1.8
x=3
【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列方程解关于分数问题
【解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1)先计算等式左边得到,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2x=13.6,计算等式右边得到2x=3.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1.8x=4.51.2,计算等式右边得到1.8x=5.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8,即可得到答案。
31.(2025六下·成都期中)按要求画一画。
(1)将三角形A按2:1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C。
【答案】(1)
(2)
【知识点】图形的缩放;作旋转后的图形
【解析】【分析】(1)三角形A的底是3,高是2,按2:1放大后底变成3×2=6,高变成2×2=4,形状不变,据此作图即可;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2.(2025六下·成都期中)先完成下表,再看表完成下面各题。
一种布料的米数与对应的价格统计表
数量/米 1 2   4   6  
总价/元 25 50 75   125    
(1)上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   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就说它们成   比例。
(2)把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所对应的点描在图上,再顺次连接。
我发现:( )。
【答案】(1)数量;总价;单价;正
(2)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我发现:图像是一条直线。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
【解析】【分析】(1)观察统计表发现:25:1=50:2=25,即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判断得出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
(2)由(1)得出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25,也就是说单价是25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以及总价=数量单价,补全统计表;将统计表中对应的点画在统计图中,并依次连接,发现图像是一条直线,据此解答即可。
33.(2025六下·成都期中)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
(1)量一量,学校在贝贝家   方向,图上距离是   厘米,实际距离是4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乐乐家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距学校600米,请在图中画出来。
【答案】(1)东偏北30°;2.5;1:16000
(2)
【知识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
【解析】【解答】解:(1)比例尺=2.5cm:400m
=2.5cm:40000cm
=1:16000
故答案为:(1)东偏北30°,2.5,1:16000。
【分析】(1)以贝贝家为中心,贝贝家与学校的连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所以学校就在贝贝家东偏北30°方向,用直尺测量得出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已知实际距离是400米,也就是40000厘米(1米=100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6000;
(2)已知乐乐家与学校的实际距离是600米,也就是60000厘米(1米=100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计算得出乐乐家与学校的图上距离是60000=3.75(cm);乐乐家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说明乐乐家与学校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据此画图即可。
34.(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的图纸上,图纸面积最少应有多大?
【答案】解:110=0.11(米)=11厘米
90=0.09(米)=9厘米
911=99(平方厘米)
答:图纸的面积最少有99平方厘米
【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分析】已知长方形操场实际的长和宽,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得到图上长(或宽)=实际长(或宽)比例尺,据此计算得出长方形操场在图上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图纸的面积最少是多大。
3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1)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挖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答案】(1)解:202=10(米)
3.14102+3.14202
=3.14100+3.1440
=3.14140
=439.6(平方米)
答:抹水泥的面积是439.6平方米。
(2)解:3.141022
=3.14200
=628(立方米)
答:共需挖土628立方米。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1)已知抹水泥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根据圆柱的底面积=πr2,侧面积=πdh,分别计算得出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即为抹水泥的面积;
(2)挖土的体积即圆柱形水池的容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得出圆柱形水池的容积,即为挖土的体积。
36.(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2.5米,用一辆载重8吨的汽车去运,几次可以运完?(每立方米沙约重1.8吨)
【答案】解:3.14(62)22.51.88
=3.1434.58
=42.398
5.3(次)
答:6次可以运完。
【知识点】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根据半径=直径2,计算得出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半径是3米,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计算得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乘以每立方米沙的重量1.8吨,再除以汽车的载重8吨,即可得到需要运输的次数,注意若结果是小数进位成整数,即为答案。
3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底面积1.5平方分米的玻璃缸里有一块石头,如图所示,水深18厘米,拿出石块后水面下降到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解:1.5平方分米=150平方厘米
150×(18-15)
=150×3
=450(立方厘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450立方厘米。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水中浸物模型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发现石块的体积就是下降水的体积,而下降水的体积就是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高是18-15=3(厘米)的圆柱的体积,首先根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统一单位,得到底面积是150平方厘米,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石块的体积。
38.(2025六下·成都期中)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间向相反方向行驶,经过3时,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4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解:423=14(千米/小时)
142=7(千米/小时)
7×5=35(子米/小时)
7×7=49(千米/小时)
(35+49) ×3+42
= 84 ×3+42
=252 + 42
=29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94千米。
【知识点】比的应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
【解析】【分析】货车和客车都需要行驶一半的距离,经过3小时,两车行驶的距离之差为42千米,可以计算出客车比货车的速度快423=14(千米/小时),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5:7,所以把多出的速度当成2份,即1份是142=7(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是5份,即7×5=35(千米/小时),客车的速度是7份,即7×7=49(千米/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算出两车都行驶3小时的距离之和,再加上42千米得到两地视距离,即(35+49)×3+42=294(千米)。
39.(2025六下·成都期中)将一个圆柱的 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高2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答案】解:200220=5(厘米)
3.145220
=3.14500
=1570(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1570立方厘米。
【知识点】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切割方法与拼组特点可知: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即是πr;宽是半径的长度r,高是原来圆柱的高20厘米,由上述分析可知拼组后的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长为20厘米,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度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求得圆柱的底面半径,从而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40.(2025六下·成都期中)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比是18:13,支出比是2:1,结果两人本月都结余了800元。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收入各是多少元?
【答案】解:设王叔叔的月收入是18x元,则李叔叔的月收入是13x元
(18x-800):(13x-800) =2:1
(13x - 800)×2 = (18x-800)
26х-1600=18х-800
8x=800
x=100
18×100=1800(元)
13×100=1300(元)
答:王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800元,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300元。
【知识点】比的应用;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比是18:13””,设出王叔叔与李叔叔本月份收入的钱数分别为18x元、13x元;则根据收入的钱数-结余的钱数=支出的钱数,列出比例方程(18x-800):(13x-800) =2:1,解出x的值分别带入18x和13x计算即可得出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收入各是多少元。
1 / 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阶段性学习评价(一)
1.(2025六下·成都期中)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2.(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A.2π:1 B.1:1 C.1:π
3.(2025六下·成都期中)把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A.50.24立方分米 B.64立方分米 C.12.56立方分米
4.(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3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1.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 B.1:5 C.5:1 D.2:1
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下列各组量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长方形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B.出粉率一定,所需的麦子质量与磨出的面粉质量
C.订阅《少年报》的总人数一定,订《少年报》的总价和单价
D.三角形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
6.(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5x=6y(x、y都不为零),那么x与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项工作,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8天,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
A.5:4 B.4:5 C.9:4 D.4:9
8.(2025六下·成都期中)已知 (a、b都不为零),下面比例(  )不能成立。
A. B.
C. D.
9.(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比例尺为10:1的图纸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厘米。(  )
10.(2025六下·成都期中)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的转数和前进的距离成正比例。(  )
11.(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
12.(2025六下·成都期中)圆柱的侧面积乘底面半径,再除以2,就是它的体积。(  )
13.(2025六下·成都期中)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3π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14.(2025六下·成都期中)   %=4÷5=    =   :10=   (填小数)
1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以长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2025六下·成都期中)用铁皮做10节底面值径为 20 厘米,长1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   平方米的铁皮。
1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约分后是 ,原来这个分数是   。
18.(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一个比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 A、B 两地的直线距离为7.5厘米,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9.(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甲的 与乙的 相等(甲、乙均不为零),那么甲:乙=   :   ;如果a是b的 倍(a、b均不为零),那么a:b=   :   。
20.(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一个底面积为18平方分米的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圆柱体的高是   分米。
21.(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75,另一个内项是   。
22.(2025六下·成都期中)在照片上小华的身高是5厘米,她的实际身高是1.6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23.(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36dm3,圆锥的体积是   dm3。
24.(2025六下·成都期中)如果每块瓷砖的面积一定,那么所用瓷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   关系。如果 那么x和y成   关系。
2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体积是 2355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26.(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为2:1,高之比为3:4,面积之比为   。
27.(2025六下·成都期中)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分。
28.(2025六下·成都期中)口算。
30%÷60%=
29.(2025六下·成都期中)脱式计算。
30.(2025六下·成都期中)解方程。
31.(2025六下·成都期中)按要求画一画。
(1)将三角形A按2:1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C。
32.(2025六下·成都期中)先完成下表,再看表完成下面各题。
一种布料的米数与对应的价格统计表
数量/米 1 2   4   6  
总价/元 25 50 75   125    
(1)上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   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就说它们成   比例。
(2)把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所对应的点描在图上,再顺次连接。
我发现:( )。
33.(2025六下·成都期中)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
(1)量一量,学校在贝贝家   方向,图上距离是   厘米,实际距离是4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乐乐家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距学校600米,请在图中画出来。
34.(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的图纸上,图纸面积最少应有多大?
35.(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1)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挖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36.(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2.5米,用一辆载重8吨的汽车去运,几次可以运完?(每立方米沙约重1.8吨)
37.(2025六下·成都期中)一个底面积1.5平方分米的玻璃缸里有一块石头,如图所示,水深18厘米,拿出石块后水面下降到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38.(2025六下·成都期中)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间向相反方向行驶,经过3时,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4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9.(2025六下·成都期中)将一个圆柱的 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高2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40.(2025六下·成都期中)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比是18:13,支出比是2:1,结果两人本月都结余了800元。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收入各是多少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
【解析】【解答】解: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将图形时针旋转90°,突起朝左;据此选择。
2.【答案】C
【知识点】圆柱的展开图;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C。
【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展开后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同时也等于圆柱的高,据此化简比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3.14(42)24
=3.1416
=50.24(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均是4分米,根据半径=直径2,得到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1.5厘米=15毫米,
比例尺=15:3=5: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5:1.
故选:C.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直接求得这幅图的比例尺.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表示比例尺的时候,注意统一单位长度.
5.【答案】D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和宽不成比例
B:出粉率=面粉质量麦子质量,所需的麦子质量与磨出的面粉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C:总人数=总价单价,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
D:三角形面积=底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据此判断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5x=6y
x:y=6: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5x=6y,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y,得到x:y=6:5;再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判断得出x与y成正比例关系。
7.【答案】B
【知识点】比的化简与求值;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4:5
故答案为:B。
【分析】将这项工作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根据“效率=工作量时间”得到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是,作比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以得到在比例中和a一定是同时作内项或者外项,和b也一样,据此作答即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在比例尺为10:1的图纸上,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10:1是图上10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前进的距离=π直径车轮的转数
π直径=
直径一定,所以车轮的转数和前进的距离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已知前进的距离=π直径车轮的转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π直径=,直径一定,即前进距离和车轮转数的比值一定,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进行判断即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高是2
V=3.14122=6.28
3.1412212=6.28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高是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计算得到圆柱的体积是3.14122=6.28;然后根据圆柱的侧面积=2πrh,计算得出按照题干所说圆柱的体积,与公式计算得出的体积对比,相等就正确,不相等就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圆柱的展开图
【解析】【解答】解:C=3π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已知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矩形,所以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πd,计算得出该圆柱的底面周长,然后对比判断即可。
14.【答案】80;30;8;0.8
【知识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4÷5=0.8=80%;24÷0.8=30;10×0.8=8。
故答案为:80;30;8;0.8。
【分析】小数化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母=分子÷分数值;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15.【答案】圆锥;37.68
【知识点】圆锥的特征;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V=3.14324
=3.1412
=37.68(立方厘米)
【分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以长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旋转后图形的体积。
16.【答案】6.28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解析】【解答】解:20厘米=0.2米
3.140.2110=6.28(平方米)
故答案为:6.28。
【分析】分析题干,求通风管所需铁皮就是求圆柱形通风管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πd,计算得出1节通风管的侧面积,再乘以10,即可得到10节通风管的侧面积,即所需铁皮的面积。
17.【答案】
【知识点】约分的认识与应用
【解析】【解答】解:156(4+9)=12
故答案为:。
【分析】已知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约分后是,也就是说将分子与分母的和156平均分成4+9=13(份),分子占4份,分母占9份,首先根据除法计算得出1份是156(4+9)=12,再分别乘以4和9,得到分子和分母,进而即可得到这个分数。
18.【答案】150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1cm:20km
=1cm:2000000cm
=1:2000000
7.5=15000000(cm)=150km
故答案为:150。
【分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1cm表示实际20k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得到比例尺=1cm:20km,然后根据1km=100000cm,化简得到此题的比例尺是1:2000000,又已知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7.5厘米,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
19.【答案】15;8;6;5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甲×=乙×,甲:乙=:=15:8
a=b×,a:b=:1=6:5
故答案为:15,8,6,5。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已知甲的与乙的相等,所以得到甲×=乙×,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甲:乙=:,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即可;
已知a是b的倍,可以得到a=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b=:1,同样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0.【答案】12
【知识点】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66618
=21618
=12(分米)
故答案为:12。
【分析】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得到该正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分米,又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且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圆柱的高。
21.【答案】
【知识点】倒数的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10.75=
故答案为:。
【分析】已知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在此题中另一个内项=两个外项的积一个内项;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所以两个外项的积是1,和一个内项是0.75,一同代入上式,计算即可得到另一个内项的值。
22.【答案】1:32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1.6米=160厘米,
5厘米:160厘米=1:32;
答: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1:32.
故答案为:1:32.
【分析】因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从而可以求得这张照片的比例尺.
23.【答案】18
【知识点】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362=18(dm3)
故答案为:18。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把它们的体积之和平均分成4份,则圆锥的体积就是其中1份,圆柱的体积就是其中3份,则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份,也就是说2份就是36dm3,除以2求出1份的体积,也就是圆锥的体积。
24.【答案】正;反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每块瓷砖的面积=铺底面积瓷砖的块数,所以瓷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xy=,所以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正,反。
【分析】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据此判断即可。
25.【答案】78.5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2×3.14×高
体积=底面积×高=半径2×3.14×高
半径=体积侧面积×2
=2355942×2
=5(厘米)
圆柱底面积是5×5×3.14=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78.5。
【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S=2πrh)和体积公式(V=πr2h),得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r=VS×2,代入数据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由此解答。
26.【答案】3: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比的应用;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的底为2,高为3,则面积为2×3÷2=3;
设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高为4,则面积为1×4=4;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4。
故答案为:3:4。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以先根据比假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根据两者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坐后作比即可。
27.【答案】8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比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824-803
=328-240
=88(分)
故答案为:88。
【分析】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假设女生有1人,则男生有3人,根据总分=平均分人数,得到总分就是82(1+3)=328(分),减去男生总分803=240(分),就是女生总分,再除以女生人数,可知女生的平均乘积是328-240=88(分)。
28.【答案】
10
30%÷60%=0.5 2
【知识点】分数与分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含百分数的计算;分数乘法运算律
【解析】【分析】含百分数的计算:先将百分数化为分数或小数再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将通分为同分母加减法,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约分;
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据此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分数与小数混合:化为同一种类型的数再计算。
29.【答案】解:
=
=
=
=
=
=
=75
=
=
=
=3612
=3
【知识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含百分数的计算;分数乘法运算律
【解析】【分析】(1)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按照计算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内的式子,得到原式,计算分数乘法,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即可;
(2)将分数除法化为分数乘法,百分数化为分数,得到原式=,根据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到,然后按顺序计算即可;
(3)将小数化为分数,得到原式=,然后通分计算小括号内的分数加法,后计算除法即可。
30.【答案】
解:
解: 2x=13.6×
2x=3.4
2x÷2=3.4÷2
x=1.7
解:1.8x=4.5×1.2
1.8x=5.4
1.8x÷1.8=5.4÷1.8
x=3
【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列方程解关于分数问题
【解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1)先计算等式左边得到,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2x=13.6,计算等式右边得到2x=3.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1.8x=4.51.2,计算等式右边得到1.8x=5.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8,即可得到答案。
31.【答案】(1)
(2)
【知识点】图形的缩放;作旋转后的图形
【解析】【分析】(1)三角形A的底是3,高是2,按2:1放大后底变成3×2=6,高变成2×2=4,形状不变,据此作图即可;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2.【答案】(1)数量;总价;单价;正
(2)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我发现:图像是一条直线。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
【解析】【分析】(1)观察统计表发现:25:1=50:2=25,即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根据正比例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判断得出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
(2)由(1)得出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25,也就是说单价是25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以及总价=数量单价,补全统计表;将统计表中对应的点画在统计图中,并依次连接,发现图像是一条直线,据此解答即可。
33.【答案】(1)东偏北30°;2.5;1:16000
(2)
【知识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
【解析】【解答】解:(1)比例尺=2.5cm:400m
=2.5cm:40000cm
=1:16000
故答案为:(1)东偏北30°,2.5,1:16000。
【分析】(1)以贝贝家为中心,贝贝家与学校的连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所以学校就在贝贝家东偏北30°方向,用直尺测量得出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已知实际距离是400米,也就是40000厘米(1米=100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6000;
(2)已知乐乐家与学校的实际距离是600米,也就是60000厘米(1米=100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计算得出乐乐家与学校的图上距离是60000=3.75(cm);乐乐家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说明乐乐家与学校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据此画图即可。
34.【答案】解:110=0.11(米)=11厘米
90=0.09(米)=9厘米
911=99(平方厘米)
答:图纸的面积最少有99平方厘米
【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分析】已知长方形操场实际的长和宽,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得到图上长(或宽)=实际长(或宽)比例尺,据此计算得出长方形操场在图上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图纸的面积最少是多大。
35.【答案】(1)解:202=10(米)
3.14102+3.14202
=3.14100+3.1440
=3.14140
=439.6(平方米)
答:抹水泥的面积是439.6平方米。
(2)解:3.141022
=3.14200
=628(立方米)
答:共需挖土628立方米。
【知识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1)已知抹水泥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根据圆柱的底面积=πr2,侧面积=πdh,分别计算得出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即为抹水泥的面积;
(2)挖土的体积即圆柱形水池的容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得出圆柱形水池的容积,即为挖土的体积。
36.【答案】解:3.14(62)22.51.88
=3.1434.58
=42.398
5.3(次)
答:6次可以运完。
【知识点】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根据半径=直径2,计算得出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半径是3米,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计算得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乘以每立方米沙的重量1.8吨,再除以汽车的载重8吨,即可得到需要运输的次数,注意若结果是小数进位成整数,即为答案。
37.【答案】解:1.5平方分米=150平方厘米
150×(18-15)
=150×3
=450(立方厘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450立方厘米。
【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容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水中浸物模型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发现石块的体积就是下降水的体积,而下降水的体积就是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高是18-15=3(厘米)的圆柱的体积,首先根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统一单位,得到底面积是150平方厘米,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石块的体积。
38.【答案】解:423=14(千米/小时)
142=7(千米/小时)
7×5=35(子米/小时)
7×7=49(千米/小时)
(35+49) ×3+42
= 84 ×3+42
=252 + 42
=29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94千米。
【知识点】比的应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
【解析】【分析】货车和客车都需要行驶一半的距离,经过3小时,两车行驶的距离之差为42千米,可以计算出客车比货车的速度快423=14(千米/小时),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5:7,所以把多出的速度当成2份,即1份是142=7(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是5份,即7×5=35(千米/小时),客车的速度是7份,即7×7=49(千米/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算出两车都行驶3小时的距离之和,再加上42千米得到两地视距离,即(35+49)×3+42=294(千米)。
39.【答案】解:200220=5(厘米)
3.145220
=3.14500
=1570(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1570立方厘米。
【知识点】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切割方法与拼组特点可知: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即是πr;宽是半径的长度r,高是原来圆柱的高20厘米,由上述分析可知拼组后的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长为20厘米,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度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求得圆柱的底面半径,从而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40.【答案】解:设王叔叔的月收入是18x元,则李叔叔的月收入是13x元
(18x-800):(13x-800) =2:1
(13x - 800)×2 = (18x-800)
26х-1600=18х-800
8x=800
x=100
18×100=1800(元)
13×100=1300(元)
答:王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800元,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300元。
【知识点】比的应用;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比是18:13””,设出王叔叔与李叔叔本月份收入的钱数分别为18x元、13x元;则根据收入的钱数-结余的钱数=支出的钱数,列出比例方程(18x-800):(13x-800) =2:1,解出x的值分别带入18x和13x计算即可得出王叔叔和李叔叔本月收入各是多少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