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基础达标
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国道318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国道318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318国道从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有( )
A.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2.下图中能简要反映318国道沿线地势特点的是( )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农业、交通、水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B.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D.河流从第三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能力提升
  某中学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穿越中国之旅”的地理研学活动。下面为该校的研学路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研学途中,同学们讨论了诗词中的地理,其中反映我国地势对河流影响的有( )
①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 ③千里江陵一日还 ④春来江水绿如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甲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下列山脉中处在该分界线上的是( )
A.昆仑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6. 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上同学们用超轻黏土制作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易模型,探究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易模型制作底图
[步骤一:绘制界线]
(1)同学用笔描绘中国轮廓和阶梯界线,其中A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附近。
[步骤二:建构模型]
(2)以阶梯分界线为界,同学们用超轻黏土逐层构建地势模型,同学们参考地形图图例,分别用褐色、黄色和绿色进行了装饰,巧妙地体现我国地势 ,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步骤三:塑造山脉]
(3)建构模型后,同学们用手挤压阶梯交界塑造山脉,其中A是 山脉,呈 走向。
[步骤四:制作讨论]
(4)
新考法 开放性设问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发现模型中黄、褐色代表的山区面积广大,受地形限制,山区经济发展较 (填“快”或“慢”),同学们为山区发展建言献策,以下观点你认同的是:观点 。
观点一:大力开发矿产,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重。
观点二: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基础达标
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国道318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国道318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318国道从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有(D)
A.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2.下图中能简要反映318国道沿线地势特点的是(D)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农业、交通、水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B)
A.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B.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D.河流从第三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能力提升
  某中学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穿越中国之旅”的地理研学活动。下面为该校的研学路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研学途中,同学们讨论了诗词中的地理,其中反映我国地势对河流影响的有(A)
①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 ③千里江陵一日还 ④春来江水绿如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甲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下列山脉中处在该分界线上的是(A)
A.昆仑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6. 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上同学们用超轻黏土制作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易模型,探究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易模型制作底图
[步骤一:绘制界线]
(1)同学用笔描绘中国轮廓和阶梯界线,其中A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 三 级阶梯的分界线附近。
[步骤二:建构模型]
(2)以阶梯分界线为界,同学们用超轻黏土逐层构建地势模型,同学们参考地形图图例,分别用褐色、黄色和绿色进行了装饰,巧妙地体现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步骤三:塑造山脉]
(3)建构模型后,同学们用手挤压阶梯交界塑造山脉,其中A是 太行 山脉,呈 东北—西南 走向。
[步骤四:制作讨论]
(4)
新考法 开放性设问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发现模型中黄、褐色代表的山区面积广大,受地形限制,山区经济发展较 慢 (填“快”或“慢”),同学们为山区发展建言献策,以下观点你认同的是:观点 二 。
观点一:大力开发矿产,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重。
观点二: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