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郑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业质量评价试卷
七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共20 小题,20 分)
1. 掌握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时间轴,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 《通典》记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608年), “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由此可知,开凿大运河: ( )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C.助推隋文帝实现了统一 D.拓宽了隋朝的陆路交通
3.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下列与这首诗直接相关的是: ( )
A.郡县制 B.科技发明的繁荣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科举制
4.下图是“唐朝的兴亡示意图”,下列选项适合填在②处的是: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5.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 B.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灵活
C.开创了和亲政策先例 D.军事征服各民族政权
6.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 )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7.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可以用于研究唐朝: ( )
A.宗教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往的频繁
C.中外文化的交往 D.绘画艺术的进步
8.诗歌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沉郁悲伤,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阶级出身不同 B.思想性格不同
C.生活背景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9.盛唐是科技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以下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火药的发明 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阁完全消失
11.以盟约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
12.宋代苏轼所作《秧马歌》中记载, “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日行千哇,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秧马的使用:
( )
A.有利于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B.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C.推动了出行方式的革新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建蒙古文字。这些措施: ( )
A.改变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特性 B.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C.导致了宋与蒙古的军事对抗 D.加剧了蒙古部落间的纷争
14.下列选项中符合示意图中①处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苏湖熟,天下足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能够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依据的史实为:
( )
A.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的设立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四等人制的实施
16.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局部),画面中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商贾辐辏,--派江南盛世气象。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朝: ( )
A.山水画的风格多样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帮活动范围广泛 D.商品经济发达
17.清朝统治前期,通过政治、经济、边疆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下面是清朝的边疆治理示意图,在“★”处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置宜政院 B.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C.设置巡检司 D.设置伊犁将军
18.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部分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
第一章 铁血丹心御外侮——古代篇 第一节 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 ▲ 第三节 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
A鉴真东渡日本 B.铁木真统一蒙古
C.郑和七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9.以下科技著作与宋元科技相比,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
A.注重实践 B.推陈出新 C.善于总结 D.领先世界
20.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关于名人名句的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分)
21. (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 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 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分)
(2)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管辖,在这一地区设置的相应管理机构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22.(6分)科技和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改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材料三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中▲是哪一项发明 (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原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1分)
23.(6分)小货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家村唐代窑藏出土文物(部分)
“开元通宝”金钱 日本“和同开环” 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
金钱不是流通货币,用于宫题赏赐、喜庆活动。 学者认为和同开环是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空和钢元年仿中国唐代开元通宝钱静山的货币 邱思老二世,即《隋书·西城传》提到的波斯王库萨和 碗底的主纹饰外围环绕着绳索经圆框的装饰手法,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装饰手法,应是受波斯萨珊银器影响的产物.
材料二: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宋朝的四川成都,绝非偶然。因为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 ——黄育玲《纸币的产生与印刷术》
材料三: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
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中出土的文物,请归纳出唐朝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之间的双向影响 (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并归纳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的条件。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时期我国货币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24.(6分)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 ……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 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唐太宗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宋朝政治上的方针政策 有何消极影响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对现代中国有何重要意义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分)
25.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曰: “市舶之利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
材料二: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 化带入唐土, 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 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 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1)为发展经济,南宋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2分)
(2)据所学知识,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士” “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2分)
(3)材料三中郑和船队"以丝绸瓷器换取特产"体现了哪种交往方式 结合所学分析此类交往对亚非国家认知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分)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业质量评价
七下历史参考答案
1-5CADBB; 6-10CCCBA; 11-15BBBCC; 16-20DBDCB
21. (6分) (1) 和亲、会盟(2分)
(2)蒙古族;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2分)
(3)原因: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1分);伊犁将军(1分)
22. (6分) (1) 指南针(1分)
(2)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 国际间的交流增多等。(任答出两点给 2 分)
(3)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任答出两点给 2分)
(4)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1分)
23. (1)开元通宝对日本铸币产生影响;波斯装饰工艺对中国银器产生影响。 (2分)
(2) 名称: “交子”。 (1分)
条件:①四川成都地区经济(商品经济)发达;
②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
③具有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等(任答出一点给 1分)
(3)变化: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货币。 (1分)
原因:①明朝海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等。 (任答出一点给 1 分)
24. (6分) (1)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与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任答出一点给 1分)
(2)方针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1分)
消极影响: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任答出一点给 1分)
(3)创举:实行行省制度; (1分)
积极影响:①加强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任答出一点给 1分)
(4)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或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稳定)。 (1分)
25. (6分) (1) 市舶司 (1分); 广州、 泉州、 明州。 (任一1分)
(2)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其他类似答案也可,2分)
(3)①商业贸易往来/和平交往方式; (1分)
积极影响:增进各国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树立和平友善的国家形象;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 (任答出一点给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