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右侧是某班会课上班主任送给学生们的两句话,该班主任旨在引导学生A.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朦胧情感B.健康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心态C.建立友谊,敞开心扉主动表达D.化解烦恼,学会合理调节情绪2.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就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防范性侵害”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合理的是①接受陌生人赠送的饮料和食品等 ②衣着得体,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③对网友的热情邀约,可单独赴约 ④严厉拒绝侵害行为,勇于说“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启示我们要培养的人生态度是A.自信 B.自傲 C.自负 D.自尊4.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物,运用自我安慰、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来调节情绪。这种方法是A.放松训练法 B.认知调节法 C.合理宣泄法 D.注意转移法5.《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体现了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教化思想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6.下列图示中描述的概念间关系正确的是7.对于右侧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B.因侵犯知识产权而被惩处有些小题大做C.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D.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8.李某早年与妻子赵某离婚,一直与儿子、父母及妹妹共同生活。后来,李某因交通事故去世,留下 1套住房和 6 万元存款,按照法律规定,李某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A.所有家庭成员 B.李某的儿子和妹妹 C.李某的儿子和赵某 D.李某的儿子和父母9.下列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与其判断相匹配的是事 件 判 断A. 马某擅自利用他人的照片,制作搞笑表情包并传播 马某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B. 小李将自己做生意获得的收益向灾区捐款了 8 万元 小李行使了财产的使用权C. 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 失主维护了自己的财产权D. 李某把王某的犯罪行为拍下来后向公安机关反映 李某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10.陈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李某因未履行合同义务被处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二、非选择题 (共 20 分。其中第 11 题 11 分, 第 12 题 9 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潜课程,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今天邀你一起参观某校校园文化,感悟该校的育人氛围。11.【校园文化 ————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共有三个橱窗,内容展示如下:橱窗一 橱窗二 橱窗三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祖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国母亲,您远行的儿女回来了……我有信心、有能力完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好更多、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请祖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国和人民放心!”(1)根据学校文化橱窗一中展示的名句,思考它们分别蕴含着哪些思想理念 (4 分)(2)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谈谈学校选择王浩泽的这段话作为橱窗二内容有何深意 (4 分)(3)学校拟征集橱窗三的内容,期待你的参与。征集要求: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撰写一份“自强宣言”。 (3 分)12.【校园文化二 ———普法宣传栏】本次普法宣传栏聚焦校园欺凌,邀你一起参与普法。(1)结合以上案例向同学们进行普法:本案中秦某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 这种行为有何特征 (4 分)(2)运用“远离违法犯罪”知识,分别从秦某和郭某角度出发,谈谈该案件对你的启示。 (5 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5 ACABD 6-10 CCDAB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11.(1)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蕴含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思想理念;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蕴含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每点 1 分,共 4 分)(2)①王浩泽的话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为国家航天事业奋斗的责任感,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爱国情怀的体现。②学校以此为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传承爱国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每点 2 分,共 4 分)(3)示例:我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困难,在学习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在生活中积极进取,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逐梦想,为成为优秀的中国人而努力。(3 分)12.(1)秦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4 分)(2)对秦某的启示: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不良行为。对郭某的启示: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依法维权,寻求法律帮助。(5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