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新中国建立后两个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最有可能是上个世纪( )A.50年代、70年代 B.40年代、60年代C.60年代、80年代 D.50年代、80年代2.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20世纪50年代。下表是1957—1978年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熊猫概览。这一时期的“熊猫外交”( )时间 1957 1960 1972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 1978国家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德 墨西哥 西班牙A.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侧重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C.服务于外交的时代需求 D.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3.下表为1980——1984年我国农业生产中部分农产品增产情况。这可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植物油料 猪牛羊肉增产率 27% 131% 55% 28%A.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投资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4.DeepSeek是一款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大模型”、美国股市的神话,还颠覆了传统“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无可匹敌的美国主流地位,进一步挑战了“巨型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途径的普遍认知。近年来,DeepSeek等重要成就的取得( )A.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B.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D.彰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5.洪水传说产生于苏美尔,通过希伯来人保存下来,并传到古希腊。在苏美尔人的史诗中,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动物幸存;在希伯来人的传说中,则是诺亚一家留存,并补充了诺亚放鸽子试探洪水情况的内容;在古希腊人的传说中,则只留下了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二人重新创造了世界。由此可知,洪水传说( )A.经考古证实才具有史料价值B.推动了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C.在流传中呈现多元文化特征D.客观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起源6.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在兴起后相当长一个时段里,与当时的封建制度相协调,但当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成为对封建农本经济的侵蚀和分解物。这是因为( )A.城市自治权的不断扩大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落 D.新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7.1492年前后,英国人持续向西探航;1497年,卡伯特开始了发现北美的进程;1500年,卡伯拉尔在去印度的途中,开始了发现南美的进程。有学者认为,他们的发现与哥伦布的发现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另辟蹊径。其意在强调当时( )A.航海探索的局限性和被动性 B.航海活动的多元性和独立性C.航海行为的重复性和跟风性 D.航海进程的缓慢性和滞后性8.有史著谓,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A.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B.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C.“地圆说”的证实势必动摇传统信仰D.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9.有学者认为,17世纪开始,欧洲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其意指17世纪的哲学家们( )A.缺乏创新精神 B.批判性不够强 C.遵从理性思维 D.注重道德修养10.在论及一场革命时,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最有可能是( )A.启蒙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十月革命11.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12.下表中是对近代某派思想主张的描述。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 根据合作原则组织生产、根据劳动公平交换原则组织市场是过渡时期要解决的两大经济任务 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社会产品,才能建立社会平等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重商主义思想家C.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D.空想社会主义者13.下图漫画出自1914年德国刊物《轰鸣者》,漫画描绘了一名德国士兵在地球上与一只巨大的象征英国的蜘蛛作战的场景,并配文:“等着吧,野兽!”。这反映了(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激烈争斗 B.英国成为德国统一的最大障碍C.《凡尔赛条约》激化德国民族情绪 D.法西斯德国为对外扩张寻借口14.1929—1933年,苏联的对外贸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出口额仅在1931年达到了1913年的水平。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的对外贸易总额仅约为1913年水平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德日意法西斯结盟挑起世界大战B.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C.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使政局不稳D.国际形势影响和国内经济体制变革15.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经济顾问雅克·吕夫四处宣传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终将崩溃的思想。他认为该体系“就像小孩子的游戏,各国辛苦赚得的美元,最终无偿地归还给美国,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显现 B.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意愿强烈C.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平等性 D.多元货币结算机制刻不容缓16.下图所示为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情况。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 )A.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率 B.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增长始终同步C.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 D.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6大行政区,在西北、华东、中南、西南4大行政区建立军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流散的较大股匪有470余股13万人。为稳定社会秩序,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民有步骤地开展了斗争。1950年10月,西北局领导发动群众为前线增加生产,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1951年底,陕西、甘肃、西安等市都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除新疆外其他都代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经过土改的陕、甘两省,有2714个乡农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项举措巩固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推动了人民政府的各种工作。——摘编自梁越兰等《习仲勋对建立和巩固西北人民民主政权的贡献》材料二 “一五”计划提出,高校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高校分布应避免过分集中,为此,我国高校开启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西迁。20世纪50年代,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迁往西北地区,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和西部地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初期高校西迁前各行政区高校数量比较政区 1949年高校数及比例 1951年高校数及比例 1953年高校数及比例华北区 27(13.17%) 34(16.51%) 41(22.65%)东北区 20(9.76%) 33(16.02%) 25(13.81%)华东区 74(36.10%) 59(28.64%) 50(27.62%)中南区 34(16.59%) 40(19.42%) 34(18.78%)西南区 42(20.49%) 30(14.56%) 19(10.50%)西北区 8(3.90%) 10(4.85%) 12(6.63%)总计 205 206——摘编自孟亚男《建国初期高校西迁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李圳《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高校大规模西迁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前后,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的发展使农民进入城市、摆脱土地束缚成为可能。160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25%,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约25万,10000人以上的城市只有6座。170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1750年约1/4,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1901年则达到了77%。城市化的推进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千千万万不同阶级的人集中在一起,使阶级分野变得异常清晰。在19世纪的伦敦,西区(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东区(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阶级区别、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现实。——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材料二 进入20世纪,英国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1946年,英国开始了“新城运动”。新城建设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为指导,对新城的建设地点进行科学的选定。每一个新城的建设都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开发公司,直接对议会负责,国家财政部门给予新城建设相应的财政支持。另外,194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城法》,为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后来又根据情况颁布了新的《新城法》。自1964年以来,英国政府一共修建了33座新城,其人口总数已经超过200万人,大量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迁移去了薪水更高、生活环境更好的新城中生活。大都市区反而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以致政府不得不逐渐将城市内城的改造和重建作为工作的重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全国人口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的减少使新城的开发没有了实际意义,新城建设逐渐停止。——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新城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新城运动逐渐停止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下为武寅所著《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一书中的部分篇章目录和序言:目录近代部分 第十七章大航海时代 第十八章白银资本 第十九章近代思想变革 第二十章欧洲近代国家转型 第二十一章大西洋革命第二十二章工业革命序言在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之时,英国也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一场意义甚至更加重大的经济革命,即工业革命。现代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把以这二者为中心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这是在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第二次根本性变革。工业革命是在英国首先发生,然后逐渐扩展开来。历经双元革命的欧洲、北美确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上的先进地区,同时也获得了殖民扩张的更大动力。——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请选择目录中的某一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所选篇章的序言。(要求:明确写出所选部分,序言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B C D B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A D A C17.(1)措施:划分行政区,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局);开展剿匪镇反运动;领导西北抗美援朝运动;通过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推行土地改革。意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推动了民主制度建设;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2)原因:高校原来布局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国防安全的需要。18.(1)影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改变了城乡关系,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农村逐渐从属于城市;改变了社会结构,造成阶级对立;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出现了环境污染、犯罪率高、公共卫生恶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特点:有科学理论指导;政府主导;以法律形式保障。原因:全国人口的减少;政府对大都市内城的改造和重建的重视;经济滞胀造成政府财政困难。19.篇章:第十八章 白银资本序言:16—18世纪,伴随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步连为整体,“白银资本”成为串联全球经济的关键纽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土地,在墨西哥、秘鲁等地发现丰富银矿。凭借先进航海技术与殖民统治,他们大规模开采白银,美洲白银由此流入欧洲。这些白银不仅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金,助力工场手工业繁荣,还成为欧洲参与世界贸易的重要支付手段。从贸易流向看,欧洲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尤其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艺精湛,商品在世界市场极具竞争力。于是,大量白银持续流入中国,使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也受其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白银跨越洲际,构建起以欧洲为中间枢纽,连接美洲、亚洲的全球贸易网络,“白银资本”成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推动不同文明区域在经济上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重塑了16—18世纪世界经济格局,也为后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埋下伏笔,见证着全球联系从初步建立走向深化的时代轨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