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武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武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武义期末)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
【解答】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
D.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大小有关。
【解答】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则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七下·武义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不安,情绪抑郁
B.建立真诚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C.青春期时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还未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D.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分别出现的遗精、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同时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解答】A.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是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身体健康。青少年要正确对待自身变化,积极面对和接受这些变化。A错误。
B.青春期少年愿意与异性接近,并产生朦胧的依恋,相处要有礼有节,建立真诚友谊, 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B正确。
C.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烟酒,对不健康的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远离,C正确。
D. 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分别出现的遗精、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D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下·武义期末)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现象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白鹭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因此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2024七下·武义期末)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转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是时差产生的原因呢,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不是最高点)后,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立即掉落下来 B.匀速向下运动
C.匀速向上运动 D.向上越来越快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来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向上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下·武义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作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C.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D.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子宫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解答】A.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为受精卵,A错误;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B错误。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的血液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C错误。
D.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子宫 ,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4七下·武义期末)小潘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潜望镜中是两块平面镜,它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不改变成像的性质,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A.
9.(2024七下·武义期末)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今天的“嫦娥工程”,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国人的浪漫梦想。我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飞机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轻飘飘的行走
C.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他们看不清路面
D.他们看到了众多的高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 A.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因此一片死寂,A错误;
B.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飘飘的,B正确;
C.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所形成的的,C错误。
D.月球上没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 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D错误;
故答案为: B。
1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匀速行驶的高铁的水平桌面上拍摄的始终屹立不倒的硬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
B.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硬币的重力大小
D.硬币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根据压力和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B.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C.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D.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都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硬币处于平衡状态,即硬币的重力与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硬币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4七下·武义期末)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假如地轴不再倾斜,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均为阳光直射点
D.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仍不断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与地轴是否倾斜无关。
【解答】 地轴不倾斜的情况下,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太阳照射情况终年不变,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不再变化,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不会变化,不会出现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下·武义期末)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球离开脚后,脚不再给球力的作用,球在飞行时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从四个选项可判断出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上,在翻整土地、播种育苗的过程中,同学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被验证。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及包含和并列关系,则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种子 胚 子叶
B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孢子繁殖
C 细菌 真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药 花丝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图片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与丙是并列关系。
A.胚包括子叶,二者不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生殖,与图示相符,故B正确;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二者为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C错误;
D.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故D错误。
故选B。
14.(2024七下·武义期末)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
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快,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则和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则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那么折射角不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
故选C。
16.(2024七下·武义期末)我们通常说的“棉花”不是花,而是棉籽表皮长出的绒毛。如图所示为新疆长绒棉,它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被誉为“棉中极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棉籽是棉花的种子,它由   发育而成的;
(2)嫦娥四号到达月球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这标志着人类在月球上完成了首次生物实验。棉花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3)棉铃虫是棉花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它的卵孵化后,必须经过受精卵、幼虫、   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变态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胚珠;有性生殖;蛹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3)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环节解答。
【解答】(1)棉籽是棉花的种子,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2)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棉花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3)棉铃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17.(2024七下·武义期末)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填字母);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   ;
(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答案】(1)CADB
(2)满月
(3)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月相和农历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是否有反射光解答;
(3)根据有关月球地形的知识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即顺序为CADB。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那么为新月;如果月亮在中间,则为满月。
(3)“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C新月、A上弦月、D满月和B下弦月。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满月。
(3)陨石被星球的引力捕获后高速撞击星球表面,形成的撞击坑被称作陨石坑或环形山,“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18.(2024七下·武义期末)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人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为路面发生了   (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填“暗”或“亮”)。
【答案】漫反射;暗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光线在粗糙不平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2)根据图片分析光在路面和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强弱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地面粗糙不平,月光在路面发生漫反射;
(2)根据图片可知,乙背对着月亮走,此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但反射光线没有进入乙的眼睛,地面发生漫反射,有部分光线进入乙的眼睛,因此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9.(2024七下·武义期末)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   ;
(2)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表现,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除太阳耀斑外,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哪些类型?   (写出其中一种);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   。
【答案】(1)恒星
(2)黑子
(3)木星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能够自己发光的为恒星,围绕恒星公转的为行星;
(2)根据太阳活动的种类解答;(3)根据地球行星的知识解答。
【解答】(1)太阳能够自己发光,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 除太阳耀斑外, 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黑子、太阳风等。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黑子、太阳风等。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
2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答案】直线;镜面后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可知,小朋友在镜面前面,则像在镜面后。
21.(2024七下·武义期末)物块A的重力为5牛,物块B的重力为8牛。将物块A放在物块B上,如图所示,用大小为40牛的水平力将物块B压在竖直黑板表面保持静止。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方向为   ;
(2)若增大水平压力,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3;竖直向上;不变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B进行受力分析,B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
(2)物体静止,摩擦力为静摩擦,判断静摩擦额大小变化情况时,一般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解答】(1)由题可知,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B竖直方向受到A的压力、自身的重力、墙壁的摩擦力而保持平衡,A对B的压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则摩擦力大小
方向竖直向上。
(2)若增大水平压力F,整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总重力,总重力不变,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2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水平推力F甲:F乙=   。
【答案】4:1;1:1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解答】因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相同,即密度相同,所以,由m=ρV=ρL3可得,它们的边长之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之比:======;因两种情况下整体对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整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相同,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甲=F乙=f,即F甲:F乙=1:1。
23.(2024七下·武义期末)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金想利用此装置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向装置右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会向左凸出。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该现象说明力能   ;
(2)向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未画出)。小金根据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一定大于,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   。
【答案】改变物体的形状;橡皮膜不凸出或向右凸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p=ρgh可知,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橡皮膜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解答】(1)往装置右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由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压力的作用,所以橡皮膜会向左凸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若橡皮膜不凸出,这说明左右两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由于左侧液体的深度小于右侧液体的深度,由p=ρgh知道,所以,故ρ1一定大于ρ2。
若橡皮膜向右凸出,说明左侧的压强更大,左侧液体深度更小,但压强更大,可知左侧液体额密度更大。
24.(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金利用三本完全相同的字典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字典对海绵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作转换法。
(2)对比(b)、(c)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d)、(e)两图,小金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我们判断其观点错误的理由是   。
(4)通过实验(b)和(d)对比,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的有   。(填序号)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
③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
④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
【答案】海绵形变大小;压力;没有保持受力面积不变;①④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易观察,用更易观察的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方法称为转换法。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bc两种实验的变量是压力大小,可得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由图可知,de中存在两个变量,所以得出了错误的观点。
(4)bd的变量是受力面积,所以应选择应受力面积不同导致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的组别。【解答】(1)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形变大小来反映,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这用到了转换法。
(2)对比(b)、(c)两图知道,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d)、(e)两图实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验中没有保持受力面积不变,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4)通过实验(b)和(d)对比知道,压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①将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③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是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④切蛋钢丝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①④利用了实验(b)和(d)的结论。
25.(2024七下·武义期末)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或“”)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答案】a;淀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1)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要保证展现种子的完整结构;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3)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外每组要有相同数量的多粒相同种子,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B和D中的变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为了看到玉米种子的完整结构,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a线纵向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胚乳,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根据题意可知,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颗粒饱满的菜豆种子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B组和D组实验对比变量是温度,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6.(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项目化小组的同学开展“自制校标logo投影灯”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投影灯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环节。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灯结构包括光源、透明图标、镜头。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图案呈现在屏幕上。
【实验材料】开关、电池、电池盒、电线若干、小灯泡、透明校标logo、凸透镜(焦距)、固定材料、热熔胶(用于粘合)、鞋盒、剪刀等。(每一组材料都相同)
【评价量表】
投影灯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达标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
指标二 像的大小 像的大小可调 像的大小无法调节
指标三 像的清晰度 像的清晰度可调 像的清晰度无法调节
【设计制作】
(1)投影灯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透明校标logo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处;
(2)为了在地面上观察到正立的校标logo,投影灯内校标应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
【评价优化】某小组的设计作品如图甲所示。老师观看后说:此作品在指标二评价结果为“待改进”。
(3)请你根据图甲和评价量表,对老师的评价作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结合图甲)。解释:   ;解决对策:   。
【答案】20;倒立;不能满足像的大小可调;将CD改为可移动装置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2)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图片和说明,分析能否通过调整像距或物距,从而调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2f>u>f,所以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cm至小于20cm之间。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倒立性可知,像相对物体上下左右都是颠倒,则为了在地面上观察到正立的校标logo,故投影灯内校标应倒立。
(3)①由图甲知道,透明校标的位置是固定的,即物距固定,则此时像大小确定,不能满足像的大小可调,所以,老师观看后说:此作品在指标二评价结果为“待改进”。
②凸透镜成像时,改变物距才能改变像距,所以,解决对策是将CD改为可移动装置。
27.(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小科同学选用斜面、带有传感器的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面铺上毛巾;
②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静止下滑;
③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继续滑行至静止,用传感器采集数据;
④把毛巾换成棉布、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2)通过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获得此结论的相应证据是   ;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   ,此处用到了   (填“控制变量”“科学推理”或“转换”)法。
【答案】使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据乙图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减小的越慢;匀速直线运动;科学推理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小车从斜面的统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时,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若一开始小车不是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能确保释放时速度相同。
(2)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则运动的距离越远。
(3)阻力不可能不存在,所以采用的是推理法。【解答】(1)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则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据乙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能够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速度减小的越慢。
(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可以运用科学推理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当不受力时,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8.(2024七下·武义期末)山东某市文旅局发起抓金砖挑战,承诺倘若有人能够抓起25公斤价值1000多万元的纯金金砖,就将其赠送。金砖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其侧面A为梯形。小金动手模拟了单手抓金砖的情境,探究抓起物体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如图乙。实验中,小金设置好变量后,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较光滑
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 80° 75° 70° 80°
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 200g 180g 165g 160g
(1)实验过程中,改变金砖质量的具体操作为   ;
(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比较第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你赞同小科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1、4;不赞同,因为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当研究的对象不易直接测量时,可采用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对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对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这三组实验的变量为物块底角的角度,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要探究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则应控制除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以外的因素都相同,据此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4)沙子可以微调质量,钩码不能,所以使用沙子进行实验更合适。【解答】(1)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沙桶内装入沙子的质量来改变金砖质量,直到轻质物块掉落,这用到了转换法。
(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知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不同,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不同,故可以得出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要探究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相同,改变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实验1、4符合题意。
(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所以不赞同他的想法,理由是: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29.(2024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蜡烛和玻璃板进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方便确定像与物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实验后,小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竖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镜前处,则
①人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镜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答案】薄;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观察是否能成像在光屏上;能;等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的角度去分析此题;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若玻璃板过厚,在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距离较大,不利于确定像的准确位置,因此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2) 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在像的位置上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会出现像。
(3)①平面镜无论大小,都可以反射光线,因此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
②小金同学向镜面移近0.5m,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小金同学的身高不变,因此他的像高不变,仍为1.75m。
3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质量为100千克、底边为40厘米厘米、高40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小金用水平推力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和木块前进的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
(1)木块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2)在秒范围内,木块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   。
(3)请在图2丙中,将秒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补充完整。   
【答案】5000Pa;0至1秒和3至5秒;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木块放在水平地面时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受力面积,利用求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由图乙可知木块在0~1s静止,在3s~5s匀速直线运动,据此找出运动状态不变的时间段;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运动速度无关,据此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作图。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
即F=G=mg=100kg×10N/kg=1000N;
木块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根据图乙可知,0至1秒时,木块的速度为0,即这段时间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3至5秒内木块的速度保持不变,即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在秒范围内,木块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0至1秒和3至5秒。
(3) 由图丙可知,用200N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匀速前进说明此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推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200N。
木块在1~3s内做加速运动,木块在3~5s内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都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1s~6s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图象如下:
31.(2024七下·武义期末)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号召,质量为48千克的小金同学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所骑自行车相关数据见下表:
车架材料 合金
车架体积/ 1200
整车质量 12
单轮触地面积/ 20
(1)若小金匀速骑行600米,所用时间为2分钟,求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若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自行车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
【答案】解:(1)根据题意客舟,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答: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5m/s。
(2)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3)在某路段匀速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自行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牵引力的大小。
答: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12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知道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求出其速度;(2)根据G总=m总g得出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力;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根据得出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F牵=f得出牵引力。
3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小金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前小金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③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1)实验前,小金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图甲),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该操作的目的是   ;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在乙图中,小金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金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4)小金继续实验,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A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厘米,如图丙所示,记录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B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厘米,如图丁所示,记录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实验后,小金发现,于是小金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金的结论是错误的。请写出实验方案(可结合图进行说明)。   
【答案】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改变液体的深度;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实验步骤: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 (1)实验前需要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竖直距离,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无关。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出现明显的高度差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则操作的目的是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 为了验证假设①, 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所以需要: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深度。
(3)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此时液体的密度增大了,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4)实验步骤: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
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1 / 1浙江省金华市武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武义期末)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2024七下·武义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不安,情绪抑郁
B.建立真诚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C.青春期时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还未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D.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分别出现的遗精、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4.(2024七下·武义期末)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5.(2024七下·武义期末)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6.(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不是最高点)后,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立即掉落下来 B.匀速向下运动
C.匀速向上运动 D.向上越来越快
7.(2024七下·武义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作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C.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D.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子宫
8.(2024七下·武义期末)小潘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9.(2024七下·武义期末)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今天的“嫦娥工程”,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国人的浪漫梦想。我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飞机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轻飘飘的行走
C.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他们看不清路面
D.他们看到了众多的高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1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匀速行驶的高铁的水平桌面上拍摄的始终屹立不倒的硬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
B.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硬币的重力大小
D.硬币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2024七下·武义期末)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假如地轴不再倾斜,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均为阳光直射点
D.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仍不断变化
12.(2024七下·武义期末)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13.(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上,在翻整土地、播种育苗的过程中,同学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被验证。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及包含和并列关系,则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种子 胚 子叶
B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孢子繁殖
C 细菌 真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药 花丝
A.A B.B C.C D.D
14.(2024七下·武义期末)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
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
15.(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则和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16.(2024七下·武义期末)我们通常说的“棉花”不是花,而是棉籽表皮长出的绒毛。如图所示为新疆长绒棉,它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被誉为“棉中极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棉籽是棉花的种子,它由   发育而成的;
(2)嫦娥四号到达月球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这标志着人类在月球上完成了首次生物实验。棉花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3)棉铃虫是棉花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它的卵孵化后,必须经过受精卵、幼虫、   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变态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17.(2024七下·武义期末)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填字母);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   ;
(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18.(2024七下·武义期末)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人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为路面发生了   (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填“暗”或“亮”)。
19.(2024七下·武义期末)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   ;
(2)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表现,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除太阳耀斑外,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哪些类型?   (写出其中一种);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   。
2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21.(2024七下·武义期末)物块A的重力为5牛,物块B的重力为8牛。将物块A放在物块B上,如图所示,用大小为40牛的水平力将物块B压在竖直黑板表面保持静止。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方向为   ;
(2)若增大水平压力,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水平推力F甲:F乙=   。
23.(2024七下·武义期末)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金想利用此装置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向装置右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会向左凸出。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该现象说明力能   ;
(2)向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未画出)。小金根据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一定大于,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   。
24.(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金利用三本完全相同的字典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字典对海绵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作转换法。
(2)对比(b)、(c)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d)、(e)两图,小金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我们判断其观点错误的理由是   。
(4)通过实验(b)和(d)对比,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的有   。(填序号)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
③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
④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
25.(2024七下·武义期末)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或“”)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26.(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项目化小组的同学开展“自制校标logo投影灯”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投影灯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环节。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灯结构包括光源、透明图标、镜头。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图案呈现在屏幕上。
【实验材料】开关、电池、电池盒、电线若干、小灯泡、透明校标logo、凸透镜(焦距)、固定材料、热熔胶(用于粘合)、鞋盒、剪刀等。(每一组材料都相同)
【评价量表】
投影灯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达标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
指标二 像的大小 像的大小可调 像的大小无法调节
指标三 像的清晰度 像的清晰度可调 像的清晰度无法调节
【设计制作】
(1)投影灯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透明校标logo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处;
(2)为了在地面上观察到正立的校标logo,投影灯内校标应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
【评价优化】某小组的设计作品如图甲所示。老师观看后说:此作品在指标二评价结果为“待改进”。
(3)请你根据图甲和评价量表,对老师的评价作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结合图甲)。解释:   ;解决对策:   。
27.(2024七下·武义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小科同学选用斜面、带有传感器的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面铺上毛巾;
②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静止下滑;
③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继续滑行至静止,用传感器采集数据;
④把毛巾换成棉布、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2)通过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获得此结论的相应证据是   ;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   ,此处用到了   (填“控制变量”“科学推理”或“转换”)法。
28.(2024七下·武义期末)山东某市文旅局发起抓金砖挑战,承诺倘若有人能够抓起25公斤价值1000多万元的纯金金砖,就将其赠送。金砖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其侧面A为梯形。小金动手模拟了单手抓金砖的情境,探究抓起物体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如图乙。实验中,小金设置好变量后,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较光滑
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 80° 75° 70° 80°
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 200g 180g 165g 160g
(1)实验过程中,改变金砖质量的具体操作为   ;
(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比较第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你赞同小科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
29.(2024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蜡烛和玻璃板进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方便确定像与物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实验后,小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竖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镜前处,则
①人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镜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30.(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质量为100千克、底边为40厘米厘米、高40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小金用水平推力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和木块前进的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
(1)木块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2)在秒范围内,木块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   。
(3)请在图2丙中,将秒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补充完整。   
31.(2024七下·武义期末)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号召,质量为48千克的小金同学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所骑自行车相关数据见下表:
车架材料 合金
车架体积/ 1200
整车质量 12
单轮触地面积/ 20
(1)若小金匀速骑行600米,所用时间为2分钟,求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若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自行车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
32.(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小金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前小金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③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1)实验前,小金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图甲),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该操作的目的是   ;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在乙图中,小金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金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4)小金继续实验,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A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厘米,如图丙所示,记录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B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厘米,如图丁所示,记录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实验后,小金发现,于是小金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金的结论是错误的。请写出实验方案(可结合图进行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
【解答】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
D.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大小有关。
【解答】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则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同时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解答】A.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是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身体健康。青少年要正确对待自身变化,积极面对和接受这些变化。A错误。
B.青春期少年愿意与异性接近,并产生朦胧的依恋,相处要有礼有节,建立真诚友谊, 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B正确。
C.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烟酒,对不健康的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远离,C正确。
D. 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分别出现的遗精、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D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现象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白鹭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因此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转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是时差产生的原因呢,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来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向上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解答】A.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为受精卵,A错误;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B错误。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的血液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C错误。
D.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子宫 ,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潜望镜中是两块平面镜,它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不改变成像的性质,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 A.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因此一片死寂,A错误;
B.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飘飘的,B正确;
C.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所形成的的,C错误。
D.月球上没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 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D错误;
故答案为: B。
10.【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根据压力和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B.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C.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D.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都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硬币对桌面的压力与硬币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硬币处于平衡状态,即硬币的重力与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硬币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硬币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与地轴是否倾斜无关。
【解答】 地轴不倾斜的情况下,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太阳照射情况终年不变,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不再变化,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不会变化,不会出现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球离开脚后,脚不再给球力的作用,球在飞行时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从四个选项可判断出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图片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与丙是并列关系。
A.胚包括子叶,二者不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生殖,与图示相符,故B正确;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二者为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C错误;
D.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快,则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则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那么折射角不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
故选C。
16.【答案】胚珠;有性生殖;蛹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3)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环节解答。
【解答】(1)棉籽是棉花的种子,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2)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棉花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3)棉铃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17.【答案】(1)CADB
(2)满月
(3)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月相和农历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是否有反射光解答;
(3)根据有关月球地形的知识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即顺序为CADB。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那么为新月;如果月亮在中间,则为满月。
(3)“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C新月、A上弦月、D满月和B下弦月。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满月。
(3)陨石被星球的引力捕获后高速撞击星球表面,形成的撞击坑被称作陨石坑或环形山,“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18.【答案】漫反射;暗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光线在粗糙不平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2)根据图片分析光在路面和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强弱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地面粗糙不平,月光在路面发生漫反射;
(2)根据图片可知,乙背对着月亮走,此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但反射光线没有进入乙的眼睛,地面发生漫反射,有部分光线进入乙的眼睛,因此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9.【答案】(1)恒星
(2)黑子
(3)木星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能够自己发光的为恒星,围绕恒星公转的为行星;
(2)根据太阳活动的种类解答;(3)根据地球行星的知识解答。
【解答】(1)太阳能够自己发光,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 除太阳耀斑外, 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黑子、太阳风等。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太阳活动主要还包括黑子、太阳风等。
(3)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
20.【答案】直线;镜面后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可知,小朋友在镜面前面,则像在镜面后。
21.【答案】13;竖直向上;不变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B进行受力分析,B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
(2)物体静止,摩擦力为静摩擦,判断静摩擦额大小变化情况时,一般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解答】(1)由题可知,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B竖直方向受到A的压力、自身的重力、墙壁的摩擦力而保持平衡,A对B的压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则摩擦力大小
方向竖直向上。
(2)若增大水平压力F,整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总重力,总重力不变,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22.【答案】4:1;1:1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解答】因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相同,即密度相同,所以,由m=ρV=ρL3可得,它们的边长之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之比:======;因两种情况下整体对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整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相同,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甲=F乙=f,即F甲:F乙=1:1。
23.【答案】改变物体的形状;橡皮膜不凸出或向右凸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p=ρgh可知,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橡皮膜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解答】(1)往装置右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由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压力的作用,所以橡皮膜会向左凸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若橡皮膜不凸出,这说明左右两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由于左侧液体的深度小于右侧液体的深度,由p=ρgh知道,所以,故ρ1一定大于ρ2。
若橡皮膜向右凸出,说明左侧的压强更大,左侧液体深度更小,但压强更大,可知左侧液体额密度更大。
24.【答案】海绵形变大小;压力;没有保持受力面积不变;①④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易观察,用更易观察的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方法称为转换法。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bc两种实验的变量是压力大小,可得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由图可知,de中存在两个变量,所以得出了错误的观点。
(4)bd的变量是受力面积,所以应选择应受力面积不同导致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的组别。【解答】(1)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形变大小来反映,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这用到了转换法。
(2)对比(b)、(c)两图知道,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d)、(e)两图实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验中没有保持受力面积不变,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4)通过实验(b)和(d)对比知道,压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①将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③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是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④切蛋钢丝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①④利用了实验(b)和(d)的结论。
25.【答案】a;淀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1)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要保证展现种子的完整结构;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3)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外每组要有相同数量的多粒相同种子,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B和D中的变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为了看到玉米种子的完整结构,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a线纵向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胚乳,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根据题意可知,A、B、C每个盒子都放20粒且颗粒饱满的菜豆种子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B组和D组实验对比变量是温度,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6.【答案】20;倒立;不能满足像的大小可调;将CD改为可移动装置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2)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图片和说明,分析能否通过调整像距或物距,从而调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2f>u>f,所以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cm至小于20cm之间。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倒立性可知,像相对物体上下左右都是颠倒,则为了在地面上观察到正立的校标logo,故投影灯内校标应倒立。
(3)①由图甲知道,透明校标的位置是固定的,即物距固定,则此时像大小确定,不能满足像的大小可调,所以,老师观看后说:此作品在指标二评价结果为“待改进”。
②凸透镜成像时,改变物距才能改变像距,所以,解决对策是将CD改为可移动装置。
27.【答案】使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据乙图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减小的越慢;匀速直线运动;科学推理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小车从斜面的统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时,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若一开始小车不是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能确保释放时速度相同。
(2)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则运动的距离越远。
(3)阻力不可能不存在,所以采用的是推理法。【解答】(1)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则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据乙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能够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速度减小的越慢。
(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可以运用科学推理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当不受力时,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8.【答案】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轻质物块掉落;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1、4;不赞同,因为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当研究的对象不易直接测量时,可采用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对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对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这三组实验的变量为物块底角的角度,可知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要探究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则应控制除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以外的因素都相同,据此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4)沙子可以微调质量,钩码不能,所以使用沙子进行实验更合适。【解答】(1)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沙桶内装入沙子的质量来改变金砖质量,直到轻质物块掉落,这用到了转换法。
(2)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知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不同,掉落时加入沙子的质量不同,故可以得出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要探究抓起物块能力的大小与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轻质物块底角α度数相同,改变轻质物块表面粗糙程度,实验1、4符合题意。
(4)小科觉得小金可用质量为50g的钩码代替沙桶,还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所以不赞同他的想法,理由是: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
29.【答案】薄;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观察是否能成像在光屏上;能;等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的角度去分析此题;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若玻璃板过厚,在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距离较大,不利于确定像的准确位置,因此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2) 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在像的位置上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会出现像。
(3)①平面镜无论大小,都可以反射光线,因此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
②小金同学向镜面移近0.5m,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小金同学的身高不变,因此他的像高不变,仍为1.75m。
30.【答案】5000Pa;0至1秒和3至5秒;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木块放在水平地面时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受力面积,利用求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由图乙可知木块在0~1s静止,在3s~5s匀速直线运动,据此找出运动状态不变的时间段;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运动速度无关,据此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作图。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
即F=G=mg=100kg×10N/kg=1000N;
木块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根据图乙可知,0至1秒时,木块的速度为0,即这段时间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3至5秒内木块的速度保持不变,即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在秒范围内,木块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0至1秒和3至5秒。
(3) 由图丙可知,用200N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匀速前进说明此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推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200N。
木块在1~3s内做加速运动,木块在3~5s内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都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1s~6s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图象如下:
31.【答案】解:(1)根据题意客舟,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答:在此期间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5m/s。
(2)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小金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3)在某路段匀速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自行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牵引力的大小。
答: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12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知道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求出其速度;(2)根据G总=m总g得出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力;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根据得出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F牵=f得出牵引力。
32.【答案】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改变液体的深度;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实验步骤: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 (1)实验前需要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竖直距离,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无关。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出现明显的高度差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则操作的目的是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 为了验证假设①, 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所以需要: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深度。
(3)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此时液体的密度增大了,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4)实验步骤: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
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