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2.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某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了“我的自画像”活动,图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关注自己的旁观者清,我主动倾听别人的意特点,记录内心活动和情绪表现,见,结合具体情况,“画”出全“画”出独特的我。面的我。A.生命是独特的,要关心身边每一个人B.要加强沟通,以同学们的意见为标尺C.可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认识自己D.情绪会相互感染,要用恰当方式表达2.习近平总书记谈起自己年轻时插队的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玻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这告诉我们,学习需要A.充裕的时间作保障B.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C.自觉、主动的态度D.开拓进取,勇于创新3.布衣元帅徐向前我马一生,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事业上功勋卓著,令人敬仰。生活中,他身体力行,用自已质朴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让子女们至今都受益匪浅。从徐帅的上述家风中我们感悟到A.家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是我们的避风港B.家风能推动一家人努力奋斗,名利双收C.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的美德D.家风是影响家庭成员价值观的无形力量4.《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及其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教育管理、扰乱课堂秩序、吸烟饮酒、欺凌同学或者稷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这说明A.教师可以任意处罚所有学生B.法律加大了对学生的惩戒力度C.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D.惩戒在教育中是最有效的手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页共8页5.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和谁在一起,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启示我们A,学会正确交友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B.我们与朋友建立的真挚友谊天长地久C.只要以诚相待就能和所有人成为朋友D.集体生活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同伴关系,增强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下列交往情境中,正确的做法是A。被误会后情绪激动,直接质问对方B.主动关心朋友情绪,耐心倾听烦恼C.因未被邀请参加聚会,而嘲讽对方D.与人发生争执后拉拢他人孤立对方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些诗句主要告诉我们A.生命是宝贵的,生命重于泰山B.生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C.生命是有限的,应该及时享乐D.生命是不可逆的,珍惜生命的每一天8.2025年3月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首场“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安微、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始实施课间15分钟,我们希望学生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将学生“放飞”于大课间,有利于学生A.敬畏生命,学会关爱他人生命B.滋养心灵,避免产生负面情绪C.爱护身体,掌握自救自护方法D.珍爱生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9.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自己的知青生活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由此可见,正确的人生目标①让我们能排除干扰、减少困难②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最重要因素③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④应当与国家、人民利益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有①有意识地进行人生规划②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③永远不放弃生命的希望④生命成长不需要借助外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这里环境极其恶劣。新疆居民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做向导,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的事迹告诉我们A.伟大的人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B.人生的意义在于劳动和奉献C.奋斗的意义就是获得社会认同D.自食其力的人生是有意义的2024-2025学年度绾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