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 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书愤》 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陆游
知人—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论世—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解题
书:书写
愤:愤怒、愤懑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怒、不满之情。
合作探究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诗人因哪些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诗人因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二:空自许;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艺术手法)
手法拓展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
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构成了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一、使诗词的意境更鲜明
列锦语句中每个名词代表一种事物,体现一幅画面。
列锦的句子,就如把一幅幅单一的小画组成一幅综合性的大画,因而内容丰富,艺术境界色彩鲜明。如:《天净沙·秋思》《雨霖铃》
二、使诗词的叙事更简远
如:《书愤》作者这是回顾当年的戎马生涯,只抓住其中几个基本的要素:主体——楼船、铁马;时间——夜雪、秋风;地点——瓜州渡、大散关,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投降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
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歌小结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爱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