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人生境界的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冯友兰 (1895~1990),哲学家、思想家,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著有《中国哲学史》,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是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发展的里程碑。什么是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就是哲学家,重新定义所有的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当代哲学,在当代,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意识科学的独立和迅速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又发生了变化。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如世界的本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的基本状态等问题。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觉解?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明确:人生的境界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明确:“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文章是怎样阐释四种人生境界的?自然境界:一个人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型人物。境界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觉解程度做事动机做事意义最低较低较高最高蒙昧(mèi )的利己的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全宇宙的利益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8.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9.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明确:中国哲学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明确:文章先阐述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于是顺理成章的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问题,然后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阐述,总结了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请问它是哪个词 明确: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2.请依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在当今市场经济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明确: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文中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该怎么理解?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怎么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雷锋只是一个土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王宝森、郑筱萸等人身为高级干部,但却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人们所唾弃。听故事“洗钵去”,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平凡的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有一个人到寺庙去出家,并拜见了方丈赵州。那人说:“请师傅教我修行。”赵州问:“你吃过粥没有?”那人回答:“吃过了。”赵州说:“那么,先去把碗洗一洗。”修行就是从寒暄、洗脸、吃饭等生活细节开始的。诚意的完成每件事而使之与真理产生共鸣,这就是修行。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总结全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听故事:“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以下一段对话:“你放羊为的是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记者默然。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各自属于哪种境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呢?请以《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