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60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考点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掌握并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其可持续利用的背景和意义1.简答: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含义是什么?2.填空:识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____________。(3)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____________、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4)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________状态。3.简答:人类如何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选择性必修3教材图1.2变式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下图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示例。据此完成1~2题。1.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中,属于调节服务的是( )A.甲 B.乙C.丙 D.其他2.关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①—光合作用 B.②—矿产资源C.③—美学价值 D.④—调节气候 选择性必修3教材活动变式安徽省牛岭水库位于泾县境内青弋江最大支流徽水河中游,属大(Ⅱ)型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兼顾发电、灌溉等功能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使县城防洪标准由约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并保障京福高铁、205国道、322省道的防洪安全,提高下游防洪能力,保护人口近30万、耕地11万亩。据此完成3~4题。3.牛岭水库对库区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使库区小气候变干 B.提供优质的水源C.增加库区生物多样性 D.促进渔业的发展4.水库大坝的修建,人们在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说明( )A.自然环境各种服务之间无关联性B.人们可以随意获取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C.人们应综合权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服务D.自然环境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发展需求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类型 作用和价值供给 服务 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二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食物和水等自然资源调节 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化解文化 服务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 服务 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其对人类利用来说是相对间接的,是自然环境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必不可少的服务功能。是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和前提2.图示法理解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2024·天津卷)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著名港口城市,历史上因河而生、向海而兴。据此完成(1)~(2)题。(1)与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河流是( )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2)对图中所示四条河流当前主要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A.甲—物资运输 B.乙—淡水养殖C.丙—蓄水灌溉 D.丁—分水泄洪【解题导引】(1)图文材料→三岔河口是海河(乙)与南运河(丙)、北运河的交汇处→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三岔河口密切相关→与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河流是乙、丙(2)图文材料→海河(乙)、南运河(丙)目前主要发挥生态、旅游、文化等功能;图文材料→潮白新河(甲)、独流减河(丁)的作用主要是分水泄洪,缓解洪涝灾害【尝试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海河平原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推测当时人们聚居在这些地方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洪水 B.选择墓址C.利用光照 D.抵御外敌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判断兴化垛田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是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上耕田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每年清明时节,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形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壮阔景观。据此完成1~2题。1.兴化垛田“油菜花海”景观属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中的(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2.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主要调节功能是( )A.净化空气 B.防洪排涝C.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原湿地和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在水源保护和供应、气候调节及生态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10—2015年若尔盖高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据此完成3~5题。3.人类从若尔盖湿地获取泥炭,主要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4.关于2010—2015年期间,若尔盖高原( )A.沙地面积增加最多B.草地面积减少比例最高C.湿地调节功能增强D.植被固碳能力有所减弱5.造成该地区土地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力发展工业 B.退耕还林还草C.积极发展农业 D.旅游开发建设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024·惠州模拟)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某科研小组对南四湖流域氮、磷输出量进行研究后发现氮、磷输出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氮、磷输出量与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呈负相关。图1示意南四湖流域位置,图2示意1975—2020年南四湖流域总磷输出量。据此完成6~8题。6.推测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低值区的用地类型主要为( )A.林地 B.建筑用地C.草地 D.未利用地7.图示时段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及其速率变化的特点是( )A.衰退 减慢 B.增强 加快C.衰退 加快 D.增强 减慢8.下列有利于减少该流域氮、磷输出量的措施包括(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③建立淡水净化系统 ④提高湖泊蓄水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考点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掌握自然资源的内涵、属性、特征,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填表:识记自然资源的类型。按自我再生性质分类 按自然属性分类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________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________资源2.填空:识记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自然资源数量的__________。(2)自然资源具有__________。3.简述: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有哪些?4.填空:识记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1)表现: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________的,但有规律可循。(2)影响①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之一。②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____________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__________进程。 选择性必修3教材案例变式我国铁矿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都是品位较低的贫矿。对此,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从铁矿石中直接提取硅等杂质,从而提高铁矿石的品位。据此完成1~2题。1.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的主要原因是( )A.铁矿总量丰富 B.钢铁工业发达C.科技水平高 D.铁矿品位低2.“提铁降硅”能够( )A.增加铁矿石的储量B.加重炼铁环境污染C.提高炼铁工业效益D.提高铁矿开采技术 选择性必修3教材活动变式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地区,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下表示意北京和湖北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3~5题。地区 水资源总量/108 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1) 人均用水量/(m3·人-1) 供水量/108m3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北京 25.8 117.8 185.4 40.6 8.5 13.5 18.6湖北 1 754.7 3 006.7 477.9 278.8 273.8 4.6 0.43.与湖北相比,关于北京水资源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资源总量多 B.人均水资源量少C.供水总量少 D.地下水资源短缺4.北京供水总量超出当地水资源总量的原因可能有( )①降水总量少 ②人口多且密度大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④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北京人均用水量比湖北少得多的原因有( )①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 ②气温高,蒸发量多③多为旱地,耗水量少 ④节水意识差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1.自然资源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 自然资源影响人类活动数量的有限性、稀缺性 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价格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劣 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以及用途空间分布的不均匀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造成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空间集中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空间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发展);资源空间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2.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既能导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会造成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在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以我国水资源为例,其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如下: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南方水田农业多,北方旱作农业多,西北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缺乏,人口稀少,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经济较落后水资源流动 南水北调工程,将水资源从南方长江流域调到北方(西线调到西北)黄河流域、海河流域(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战略增量纳入国家水网统一调配,适度超前布局,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市政补充水源、工业新增供水和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利用,完善多元供水体系,维护区域水平衡和水安全。”(摘自《全国政协“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调研综述》)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上述论断的合理之处。【解题导引】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等设问信息→时间上: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由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所以夏季水资源较多,冬季水资源较少。空间上: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尝试解答】 除海水淡化外,还可以采取哪些开源措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自然资源的特点(2024·合肥二模)20世纪70年代瑞典提出可再生能源替代构想,计划204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当前,该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较快,“风光”电站分布(如下图)日趋合理。图中a、b代表风力和太阳能光伏两类电站。据此完成1~2题。1.图中a、b电站类型及其发电量季节变化为( )A.a为风力电站,四季发电量均匀B.a为太阳能光伏电站,四季发电量均匀C.b为风力电站,冬季发电量较大D.b为太阳能光伏电站,冬季发电量较大2.瑞典国内( )A.东部沿海年降水多,光伏电站数量较少B.西部地形较为平坦,风力电站数量较少C.南部电力需求量大,两类电站数量较多D.北部政策支持较早,两类电站数量较多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25·湛江模拟)虚拟水和虚拟土分别反映了商品或服务流通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量和土地资源量。在粮食流通中,生产端资源消耗低于消费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反之,则导致资源的浪费。下图示意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省际流通中产生的虚拟水和虚拟土资源消耗量。据此完成3~5题。3.图示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省际流通的主要方向为(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C.西粮东运 D.东粮西运4.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省际流通,可能会( )A.浪费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B.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C.节约水资源,浪费土地资源D.浪费水资源、土地资源5.河南—广东粮食流通的虚拟水、虚拟土差异,说明( )①河南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②河南耕地资源较丰富 ③广东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④广东耕地资源较丰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课时60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考点1夯实·基础知识任务驱动任务1.提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2.(1)自然资源 (2)生存环境 (3)精神享受 (4)相对稳定3.提示:(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2)综合权衡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考教衔接1.B 2.C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是供给服务;乙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环境问题,是调节服务;丙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精神享受,是文化服务;故B正确。第2题,①是甲范畴,属于供给服务,光合作用属于支撑服务,A错误;②是乙范畴,属于调节服务,矿产资源属于供给服务,B错误;③是丙范畴,属于文化服务,美学价值体现了文化,C正确;④属于支撑服务,调节气候属于调节服务,D错误。]3.D 4.C [第3题,牛岭水库库区水域面积变大,蒸发量增加,库区小气候变得湿润,A错误;库区水流速度减慢,更新周期延长,水质可能变差,B错误;大坝阻碍鱼类的活动,尤其影响洄游鱼类的正常产卵与繁衍,可能使库区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库区水域面积增大,能够发展渔业,D正确。第4题,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整体,人们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综合权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C正确,A、B错误;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库大坝的修建可以满足人们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生产和发展需求,D错误。]培养·思维能力典题研析(1)C (2)D变式延伸A [题干信息中,海河平原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说明当时人们聚居的地点选择在有一定海拔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海河平原为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为了躲避洪水而选择海拔较高的地方,A正确;选择墓址不一定选择地势较高之处,抵御外敌应选择在易守难攻之处,利用光照不是选择较高海拔的主要目的,B、C、D错误。]素养练习1.C 2.B [第1题,“油菜花海”景观主要作用是观赏,没有体现出调节服务,B错误;供给服务指供给食物、淡水等资源,“油菜花海”景观主要作用是观赏,没有体现出供给服务,A错误;文化服务指娱乐、旅游等文化服务,由于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形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壮阔景观,所以兴化垛田“油菜花海”景观属于娱乐、旅游等文化服务,C正确;支撑服务指养分循环、光合作用等,“油菜花海”景观主要作用是观赏,没有体现出支撑服务,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兴化垛田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是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上耕田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可知,该地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体现出该农业系统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B正确;由于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位于江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所以该地区风沙活动较弱,因此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主要调节功能不是防风固沙,D错误;净化空气与保持水土是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调节功能,但不是主要调节功能,A、C错误。]3.A 4.D 5.D [第3题,供给服务可以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水资源等,故A正确;调节服务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B错误;文化服务提供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C错误;支撑服务可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的肥力等,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多种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且总量最大,A错误;草地面积减少最多,但材料未给出草地总面积,故无法判断比例是否最高,B错误;湿地面积减少,故其调节功能减弱,C错误;植被总面积下降,故固碳能力有所减弱,D正确。第5题,该地区经济落后,发展工业条件较差,A错误;由图可知,耕地和草地大多转变为建设用地,B、C错误;该地环境独特,旅游开发条件好,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为了旅游开发,D正确。]6.B 7.C 8.A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氮、磷输出量与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呈负相关,因此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低值区对应的是氮、磷输出量高值区,氮、磷输出量高值区多分布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用地类型最可能为建筑用地,D错误,B正确;林地、草地的氮、磷输出量较少,且对流域内的氮、磷输出具有拦截、过滤的作用,A、C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流域氮、磷输出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氮、磷输出量与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呈负相关。图示时段总磷输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速总体加快,可判断出图示时段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功能整体呈现衰退趋势,且衰退速度加快。C正确。第8题,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的排放量,①正确;在该流域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直接输出量,②正确;建立淡水净化系统成本高,一般不会用于流域内大面积的淡水净化,且淡水净化与该流域内氮、磷的输出量无关,③错误;提高湖泊蓄水量并不能减少该流域内氮、磷的输出量,④错误。故选A。]考点2夯实·基础知识任务驱动任务1.生物 矿产2.(1)有限性 (2)稀缺性3.提示:优劣高低之分;可用一定的指标刻画;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4.(1)不均匀 (2)区域差异 资源调配 全球化考教衔接1.D 2.C [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铁矿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由于铁矿石品位较低,利用难度大,采用“提铁降硅”技术可以提高铁矿石的品位,D正确。第2题,“提铁降硅”能够提高铁矿石的品位,但不能增加其储量,A错误;该技术减少了铁矿中的杂质,可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有利于提高炼铁工业效益,B错误、C正确;对铁矿开采技术影响不大,D错误。]3.A 4.C 5.A [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供水总量少。北京降水少,地下水资源相对短缺。A说法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京供水总量数值为40.6×108m3,水资源总量数值为25.8×108m3,其供水总量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从气候角度来看,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其降水总量少,且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①正确;从人口分布来看,北京为我国的首都,人口数量多且分布密集,用水量较大,②正确;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不足,加之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经济水平高,用水技术较先进,节水意识较强,浪费应不严重,③错误;由于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向北京供水,使该地区的供水量大于其水资源总量,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C。第5题,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较湖北少,人均用水量比湖北少,①正确;北京纬度较湖北高,年均温较湖北低,蒸发量少,②错误;北京多为旱地,耗水量少,湖北地处南方地区,多为水田,耗水量大,③正确;北京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节水意识强,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培养·思维能力典题研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较多,冬季水资源较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变式延伸提示: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等。素养练习1.C 2.C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光伏电站数量相对较少,对应a类电站,太阳能发电季节变化明显,A、B、D错误;b数量多,应为风力电站,冬季风力强劲,发电量更大,C正确。第2题,东部沿海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A错误;结合河流流向,西部海拔较高,起伏大,地形崎岖,B错误;南部纬度较低,城市多,对电力的需求量大,两类电站数量均较多,北部纬度高,对电力需求少,两类电站数量相对较少,D错误,C正确。]3.B 4.C 5.A [第3题,据图可知,图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需求量较大的流通方向,主要为河南—广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均为自北向南,B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在粮食流通中,生产端资源消耗低于消费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反之,则导致资源的浪费”,结合图示可知,需水量整体表现为消费端高于生产端,即节约水资源;土地需求量整体表现为生产端高于消费端,即浪费土地资源。C正确。第5题,图中河南(生产端)需水量小于广东(消费端),因此可推理河南水资源利用率高,广东水资源利用率低,①正确,③错误;河南(生产端)土地需求量多于广东(消费端),因此可推理河南耕地资源丰富,广东耕地资源相对较少,②正确,④错误。A正确。]2 /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