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题号三四五总分得分说明:本卷共五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小题。线从科技发展进程来看,大模型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大规模预训练、有监督微调、人类反情强化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演进,架构、算法、工程及行业应用的不断创新,使人工智能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通用性、适应性和向更高效、更智能、更便捷方向发展的(qū)势。这不仅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跨越,更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莫定了基础,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q0)(2)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民族风俗涉及的范国是如此之广,它可以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也可以是令人苗族剪纸,又或许是令人元奋的热巴鼓舞。这些民俗文化或磅礴或恬静或豪迈,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封2.(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更是”改为“而且是”。B.语序不当,应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与“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位置互换。C.成分残缺,应在“生活”前加上“美好”。D.成分赘余,应将“一种”删去。3.(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蔚为大观B.浮光掠影C.叹为观止D.历历在目4.(2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学校准备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比赛,下列名句中不适合被引用写进演讲稿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B.其曲弥高,其和弥寡C.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密D.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3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每小题2分,共4分)桑蜂解缙罗隐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5.(2分)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中“丝”字一语双关,既指采桑叶养蚕缫丝,也暗含诗人为国为民的沉郁之“思”。B.《蜂》中诗人称赞蜜蜂占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如蜜蜂一般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C.《蜂》语言浅显,通过写蜜蜂采花酿蜜这种白然现象,赞美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D.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物以寓性情,表现诗人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6.(2分)这两首诗中的两类物象“桑”和“蜂”有什么共同特征?暗含诗人怎样的情感?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1.(2分)(1)趋(2)diàn7.(1)西(向西)(2)寻(寻找)(3)益(更加)2.(2分)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画线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关8.(1)它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天然的堡垒,有一个像门一样的洞穴在这里。系,民俗文化首先是融入人们生活的,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文化的传承和延(焉:于此)续,所以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位置互换。(2)(我们)环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3.(2分)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方。A.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9.(水声)良久乃已B.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10.(6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略现在眼前。句中指苗族剪纸艺术好到了极点,令人赞美。三、现代文阅读。(30分)4.(2分)B;【解析】A项意思是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12.(3分)B【解析】结合③段中“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和”意指和谐;B项意思是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常用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来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这里的“和”是跟着唱: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可知,并不是“喝茶的仪式一直很讲究,不C项意思是以温和、和谐的态度与众人相处,以平静、淡然的心态修养身心,惧繁文缛节”。以独处的方式反思自我、提升修养。“和”意指和谐:D.从尊重个性和倡导13.(3分)D:【解析】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①段总说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②~④段从“以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为鲜明特征”“以谦和礼敬的包容两个层面,诠释以和为贵的思想。故选B。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处世哲学为文化内核”“以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为价值追求”三个方面论述5.(2分)B;【解析】诗人称赞蜜蜂占尽风光,先扬后抑,是为后文的议论了中国茶的内涵,是并列关系。第⑤段通过介绍陆羽和《茶经》,进一步说做铺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并借此批判社会不公,并非“表现诗人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独特价值;第⑥段总结全文,强调“中国茶”的对如蜜蜂一般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故B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文化自信和魅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所以D选项中“本文采用总分的6.(2分)“桑”和“蜂”都代表受苦受累的奉献者(劳动者),暗含了诗人结构”“②—④段按递进式架构”是错误的,故选D。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同情。14.(3分)不能,“多”表示“有余”,在文中表示再加工茶的品种超过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桑”和“蜂”都具有无私2000种,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奉献的特征。桑树为人类提供桑叶,蜜蜂辛勤采蜜,体现它们默默奉献的精(3分,只答“不能”,没有理由不给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语文答案.pdf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