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绵阳市盐亭县 2025年春八年级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历史)一 .选择题(共 40分)1. 据下图可知 1949-1951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 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0年《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1年《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A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B.建立与巩固新生政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2.1950年 10月27日,毛泽东约见民主人士周世钊等时指出 :“美帝国主义把三把 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打得一拳开”指( )A .解放西藏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抗日战争3.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以下关于土地改革 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确定了土地公有制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 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 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 .支援了工业化建设B.适应了土地改革的需要 C.加快了农业集体化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 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6.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 (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 ……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 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D.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8.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贯彻新发展理念D.优化升级产业结构9.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 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 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开始于( )A .开放港口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0.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 1983年达到4002万吨, 1986 年达到 5205万吨,至 2002年达到 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经连续 7年保持世 界第一。这一时期,推动我国钢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改革开放的推动C.大跃进运动激发人民建设热情D.市场需求的扩大11.李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 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2.“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 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A .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13.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推动香港进入由 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好态势 得益于( )A .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带一路14.于建芳回忆道:“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 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 关的历史事件践行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经济体制改革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1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 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A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16.国庆阅兵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发展 历程是( )①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第二炮兵部队成立③辽宁舰交接入列④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A . ①④②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17.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 放、发展经济,不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些谈话( )A .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B.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C.强调走群众路线的背景D.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8.2023年 3月 15 日,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 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解决物质和精神失 衡问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这反映了( )A .世界文明应该各行其道,各自解决自身问题B.世界文明的发展需由中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C.西方文明的发展出现失衡问题,已走向衰败 D.中国为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为 中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科技成就是( )A .探月工程 B.“两弹一星” C.高铁技术 D.杂交水稻20.订餐 APP 如同一位贴心厨师 ,随叫随到,让我们尽享美食盛宴;遥控器则像 魔法棒,轻轻一挥,车库门开,家中灯光亮起,生活瞬间变得智能又便捷;自动 购票机则是时间的守护者,让我们告别排队的烦恼,轻松购票,享受出行的乐 趣 ……这些现象反映了( )A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B.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 二 . (共 60分)21.( 34分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一个国家 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某校八年级( 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近代萌芽】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 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 进一步 ……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 接受西洋文化不可,但是他们不彻底,这就不能救国救民族。——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10分)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工业起步】材料二: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任务: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 争取更大胜利;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宪法 ……在现行条件下,大规模建设是否可能呢?答复是肯定的。在过去两 年中,我国财政收支已经完全平衡,这为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2)(8分)图示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取 得的一系列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思想引领】材料三: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 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光明前景。——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8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作用。【发展新路】 材料四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占总产值比重 重工业占总产值比重1978年 4237 43.10 56.901980年 5154 47.15 52.851990年 23924 49.38 50.622010年 698591 28.64 71.312019年 1067397 18.25 81.75中国工业总产值及轻重工业比例变化情况(单位:亿元、%)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4)(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示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22.( 26分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独立梦】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 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 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 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6分)根据材料一 ,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国家统一梦】材料二:20世纪 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 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2)(6分)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该构想成功在哪两个地区得到实践? (3)(5分)我们坚信随着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台湾问题最终会迎刃而解。结合 所学知识,说说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富民强国梦】材料三: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 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创富之路拾级而上。 …… 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 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 之论。--2014 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4)(4分)根据材料三,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什么?(5)(5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联系实际说说中学生能 为实现中国梦做什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A D A A A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D C A A D D C21. ( 1)原因: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各种 实业团体纷纷涌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资本主义除了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作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 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4)因素: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且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政策;科学技术创 新发展。22. ( 1)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3)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 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4)改革开放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5)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 自己的力量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