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版提前招生全真卷科学试题1.(2022·宁波竞赛)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m×1m×1m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kg,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t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2.(2022·宁波竞赛)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部分冰融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C.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3.(2022·宁波竞赛)跳绳是冬季的一种健身运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A.168.75W B.135 W C.75 W D.67.5 W4.(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如果在a、b两点之间再并联一个灯泡,则(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5.(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 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 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 f6.(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有一电路暗盒,盒内有一电源和一定值电阻,A、B、C为表面的三个接线柱。现有一实验灯泡的红、蓝两线头分别去接触三个接线柱,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情况)1 红线头接 A 接线柱 蓝线头接C 接线柱 正常发光蓝线头接 B 接线柱 不亮2 红线头接 B 接线柱 蓝线头接C 接线柱 灯光暗淡蓝线头接 A 接线柱 不亮A.A、B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B.B、C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C.B、C间连接的是电阻,A、B间连接的是电源D.A、C间连接的是电阻,B、C间连接的是电源7.(2022·宁波竞赛)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m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8.(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三个定值电阻 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 I,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A.可能增大B.可能减小C.一定不变D.由于 R1、R2、R3大小关系不知,故无法判定9.(2022·宁波竞赛)有一个梯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ρ,深度为H,物块高度为h,体积为V,较小的下底面面积为S,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其间无水,则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A.ρgV B.ρ(V-hS)gC.ρ(V-HS)g D.10.(2022·宁波竞赛)用I2O5 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2O5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是氧化剂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所含的氧原子的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总质量11.(2022·宁波竞赛)下列有关物品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蔬菜保鲜效果较好的条件是0℃以上低温及低氧②用自来水洗净的鸡肉置一包装袋中并抽成真空,不冷冻也可保持数年不变质③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目的是降低含水量,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④ 天然织物保存特别需要防潮,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一旦受潮,衣物上就会有霉菌等寄生微生物出现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12.(2022·宁波竞赛)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NaNO3 B.NaOH、NaCl, MgCl2、FeCl3C.HCl、AgNO3、HNO3、MgCl2 D.K2SO4、Na2CO3、BaCl2、KNO313.(2022·宁波竞赛)已知IO3 与可发生反应: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 碘化钾淀粉试纸④ 淀粉 ⑤ 食盐 ⑥ 食醋 ⑦ 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⑤⑦14.(2022·宁波竞赛)t℃时,向xg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KNO3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 gB.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则x=2bC.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KNO3D.在t℃时所配得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5.(2022·宁波竞赛)天原化工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前,先要除去粗盐中的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 过滤 ②加过量的 NaOH溶液 ③ 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16.(2022·宁波竞赛)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B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17.(2022·宁波竞赛)近来发现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其贮存量超过已知天然气、石油和煤蕴藏量总和的2倍,是目前开发前景十分诱人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被2个游离的H2O分子所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 B. C. D.18.(2022·宁波竞赛)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点燃2HCl,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 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40.3% B.28.9% C.44.8% D.30.5%19.(2022·宁波竞赛)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杂质,它们的质量比为13:10。欲将两种杂质同时除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 )A.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98:71B.盐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73:142C.盐酸和硫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73:98D.硫酸和硫酸镁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49:6020.(2022·宁波竞赛)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A.0.5R B.R C.2R D.4R21.(2022·宁波竞赛)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予以推论,如果环境不断改变时,下列何种组合最不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而得以绵延生存下去 ( )① 族群大 ②族群小 ③ 个体间变异多者 ④个体间变异少者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2.(2022·宁波竞赛)用手拿着一支铅笔,开始时手伸直,眼睛盯住铅笔。然后慢慢弯曲手臂,让铅笔靠近眼睛,这时你会发现,在一定的位置,铅笔开始由清晰变模糊。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距变小时,像就变大,因而变得模糊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变成了虚像,因而变得模糊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D.物距变化时,焦距不变,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因而变得模糊23.(2022·宁波竞赛)右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一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4.(2022·宁波竞赛)雪松和月季,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 )A.能不能形成种子 B.能不能形成果实C.叶子形状 D.是否高大25.(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该装置是某医院内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乙瓶内液体不断通过Q管输入病人体内,刚开始输液时,甲、乙两瓶内药液量相等,液面相平。过了一会儿,观察两个输液瓶时会发现(此时两个输液瓶内还有大量的溶液)( )A.甲瓶中的液面高 B.乙瓶中的液面高C.甲、乙两瓶中的液面一样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26.(2022·宁波竞赛)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在空气中自燃: 。(2)反应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 。(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7.(2022·宁波竞赛)nbsp;.自然界的矿物中有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部分流程如下(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按要求填空:(1)在步骤①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化合价降低了 。(2)写出步骤②溶液 A中溶质的化学式: 。(3)写出利用溶液 A中的溶质为主要原料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4)有同学指出,上述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 H2S,应将方法加以改进,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使该实验既不产生H2S又能获得纯净 ,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2022·宁波竞赛)分子中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烃,可用通式C,H,表示,且y≤2x+2。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5~11个的烃,柴油以含碳原子15~18个的烃为主,而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主要是含3~4个碳原子的烃。烃类在燃烧时,含碳量(质量分数)越高,就越易造成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甚至冒黑烟!(1)很多机动车在行驶中不仅噪音巨大,而且还排放大量黑烟。若某机动车燃料为C2Hy,写出不完全燃烧分别生成“黑烟”和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2)资料显示,在非采暖期,北京大气中79%的烃、80%的一氧化碳和55%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而在采暖期,上述三种污染物的比例却降低到74%、63%和37%。在冬季采暖期汽车尾气排放的三种污染物的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采暖期大气污染程度是有所减轻还是有所加重 。29.(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为压强计的构造,通常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某同学把橡皮膜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立即去 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看到的现象会是怎样的? 。之后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 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橡皮膜,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又有怎样的现象? ,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否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可以估测一支蜡烛的密度。用手提着蜡烛的引线,使蜡烛稳定在水中,测出蜡烛在水中的长度L1,蜡烛全长L,可计算出蜡烛的密度为 。31.(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两灯均能发光,两电表的指针均有偏转,已知电源电压为6 V,L1 的电阻为120Ω、L2的电阻为24Ω,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乙电表的示数为 。32.(2022·宁波竞赛)把一长为2m 的均质平板的中点支在水平面上一个不高的支点上、在平板上站有两个小孩(如图所示),已知mφ=30kg,位于板的中点, mz=20kg,位于板的左端,现两小孩以0.1m/s的速度沿板同时向右慢慢移动,经 s平板开始转动。33.(2022·宁波竞赛)一圆筒形容器内装有水,圆筒内横截面积为 现将混有石块的冰块放入筒内水中,正好悬浮在水中,此时发现筒内水面上升6cm;当冰全部融化后,发现水面又下降0.56cm。设冰的密度为 ,则石块的密度为 。34.(2022·宁波竞赛)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右图显示的是用 净化污水的方法。(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3)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来自 。35.(2022·宁波竞赛)一辆环保电瓶车,工作电压为24V,工作电流为10A,电动机电阻为0.4Ω,电瓶车以及人的总重为2000N,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则此电瓶车匀速行驶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 。36.(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请在右侧放大的图中画出轨道下方的车厢线圈的绕线,并标上N,S极。37.(2022·宁波竞赛)有一种太阳能照明灯,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1 只“12 V 9 W”的电子节能灯工作的原理制成。若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0.3m2,平均1小时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0.4×106J,太阳光照一天(不考虑天气影响,以8小时计算),恰好可供电子节能灯工作10小时。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平均寿命 每只售价(元) 每度电费/元白炽灯 220 V 40W 1000h 1.5 0.4电子节能灯 12V 9 W 2000h 15 太阳能电池板 20年 1000 (1)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大约是多少 。(2)40W的白炽灯与这种9W的电子节能灯的发光效果相当。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说明: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较,经济上是否有优势 (灯每天工作10h,一年按365天计算)38.(2022·宁波竞赛)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水中的重物,当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拉力 F 为 11.6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当重物离开水面时,拉力为14.5N(整个装置的摩擦和绳重不计),求重物的密度。39.(2022·宁波竞赛)我很高兴地在家里养了一盆绿色植物,得意地对爸爸说:“我要养在我的小房间里,这样我天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可爸爸却说,晚上植物会和我争夺氧气。爸爸说得对吗 请你设计个实验帮帮我,看看爸爸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好吗 40.(2022·宁波竞赛)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 溶液做 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氯化钙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1 5.55 200 52 11.1 200 103 22.2 200 204 33.3 250 255 55.5 400 x(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填序号) 。(2)表中x 的值是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022·宁波竞赛)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 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 请回答:(1) B点表示的意义是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的质量为 mg。(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 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 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一块水泥块的质量,已知每辆车限载8t,再计算该车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已知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除以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即可得到运送的趟数;还要注意在计算运送趟数时小数的处理方法,绝不能四舍五入。【解答】 水泥块每块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每块立方体水泥块的体积:V=(1m)3=1m3,每块水泥块的质量:m1=ρV=2.5×103kg/m3×1m3=2500kg=2.5t;已知每辆车限载8t,则该车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为:,因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所以需要货车的运输车数为:,则需要34车才能运完,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晶体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解答】一部分0℃水凝固成0℃的冰,放出的热量,被温度为-5℃的冰块吸收,温度升高,变成0℃的冰,和原来的另一部分0℃的水,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整个过程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故答案为:B。3.【答案】B【知识点】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从图中读出跳一次所用的时间t,计算1min内所跳的次数n,从图中知:起跳的最大高度h,计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最后根据功率的定义式估算平均功率P。【解答】 由题意知: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跳一次所用时间,1min内所跳的次数,由图可知: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克服重力做功:W=G×nh=500N×180×0.09m=8100J;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电阻R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将灯泡并联在a、b两点之间后,它与灯泡并联,再与R串联。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则灯泡所在的a、b两点之间的电阻变小。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因为a、b之间电阻变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U=IR可知,灯泡的电阻不变,而它两端的电压变小,则通过它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题目中光斑可能是点光源的像,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光斑。根据凸透镜作图做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时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根据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得出答案。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和点光源放在焦点上进行比较,得出光线会聚后大致的位置。点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情况。点光源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的情况。【解答】 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黑色的光线)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当把实验灯接在AB、AC、BC之间时的灯的发光情况,逐一分析判断得出连接方式。【解答】红线头接A接线柱、蓝线头接C接线柱,灯正常发光,说明AC之间只有电源;红线头接A接线柱、蓝线头接B接线柱,灯不亮,说明AB之间无电源;红线头接B接线柱、蓝线头接C接线柱,灯光暗淡,说明BC之间有电源和电阻;红线头接B接线柱、蓝线头接A接线柱,不亮,说明AB之间无电源;综合以上分析,得电路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A。7.【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设甲跑完5圈所用的时间为t,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分别表示出甲、乙、丙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再求出此时丙通过的路程,进一步求出丙剩余的路程,最后根据跑道的周长即可求出丙还需跑的圈数。【解答】 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则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此时丙通过的路程为:;剩下的路程为20m×50-810m=190m,因此丙还需要跑的圈数:。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可画出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电路图,以及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图,之后采用赋值法分别对这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进行分析比较。【解答】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则总电阻为:R总=R1+=3Ω+=4.5Ω,干路电流为:,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则总电阻为:,干路电流为: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A;故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之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选C。9.【答案】D【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先假设物体与容器底不是紧密接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2)现在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减去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力和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据此求解。【解答】 若物体与容器底不是紧密接触,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Vg,现在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减去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力和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因为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F气=p0S,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F水=pS=ρgHS,所以F浮'=ρVg-(p0S+ρgHS)=ρgV-(p0+ρgH)S。故答案为:D。10.【答案】A【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失去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答】 A、I2O5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A错;B、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氧原子总数不变,即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等于参加反应的I2O5和CO中氧原子总数,故B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和,故D正确;故答案为:A。11.【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解答】①蔬菜水果保鲜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湿度适中,①正确;②微生物有的进行有氧呼吸,也有的进行无氧呼吸,②错误;③种子入库前需要晾晒,目的是降低自由水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③正确;④衣物属于非生命的物质,上面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不属于寄生关系,④错误.故答案为:D。12.【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解答】 A、A中Na2CO3与H2SO4、HCl都能产生气体,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A错误;B、黄色的溶液是氯化铁,将氯化铁滴入剩余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B正确;C、有两种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所以不能鉴别开,故C错误;D、K2SO4、Na2CO3分别与BaCl2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与I-可发生反应:+5I-+6H+=3I2+3H2O,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验证的存在是利用在酸性环境中与碘离子反应,故应选择酸性物质、含碘离子的物质及淀粉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中信息:与I-可发生反应:+5I-+6H+=3I2+3H2O,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可知所需物质有碘离子、酸性物质、淀粉,对比可供选用的物质,食醋显酸性,碘化钾淀粉试纸中含有碘离子、淀粉,所以必须的试剂和物质是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即选用③⑥。故答案为:B。14.【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将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b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g,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x×%+a=(x+a)×,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B正确;C、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C错误。D、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答案为:D。16.【答案】D【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解答】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2)体内(甲、乙为同种病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抗体。因为患过“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被治愈,表明抗原(病原体)“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冠状病毒被消灭,但是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仍然存留在血清中,注射患过“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被治愈,并且没有患过其他传染病的血清,抗体直接进入其他患者体内,直接消灭抗原(病原体)“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病毒,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故答案为:D。17.【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据此推断可表示可燃冰的平均组成的化学式。【解答】 由题意可知,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这种晶体中共含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两种分子;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构建成8个笼,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所以晶体中有48个水分子、6个CH4分子,6CH4 48H2O即CH4 8H2O。故答案为:D。18.【答案】B【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冷却后提得溶液为氯化氢溶液;计算氯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氯化氢和水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H2、O2、Cl2的混合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5:1,通过拟定数据的方法,可推断出反应生成HCl与H2O的质量比,从而完成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 假设密闭容器中氯气分子个数为1,根据题意,则氧气分子个数为5,氢气分子个数为1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分子氯气消耗1分子的氢气生成2分子氯化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5分子氧气可支持10分子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0分子水;H2、O2、Cl2的混合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l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10=1:5;则生成HCl与H2O的质量比=36.5:90;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B。19.【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解答】 A、用硫酸和硫酸钠溶液时,会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钠,同时不知道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该选项方法不正确;B、设氢氧化钠需要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氯化钡需要硫酸钠的质量为y,NaOH+ HCl= NaCl+ H2O40 36.510g x,x=9.125g,BaCl2+ Na2SO4= BaSO4↓+ 2NaCl208 14213g y,y=8.875g,因此,盐酸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比为:,同时不知道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该选项不正确;C、设硫酸的质量为z,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需要盐酸的质量为n,BaCl2+ H2SO4= BaSO4↓+ 2HCl208 98 7313g z m,z=6.125g,m=4.5625g,NaOH+ HCl= NaCl+ H2O40 36.510g n,n=9.125g,因此,盐酸和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比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硫酸和硫酸镁溶液时,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C。20.【答案】B【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人们夜晚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4小时后,太阳光刚好可以照到卫星,求出在4小时内,地球转过的角度,由几何关系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解答】假设地球是正圆形,最后看到太阳时它位于所处点的切线方向,日落后4小时即地球转过60度。沿转60度后的那一点画地球切线,将人所在点和地心连线并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卫星的最低高度,最后再将地心和60度点相连,即成一个一锐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地心和卫星和连线为斜边,那么得出地球在4小时内转过的角度为,由此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h=R。故答案为:B。21.【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因此①族群大、③个体间变异多者利于生物的生存,从而得以绵延生存。故答案为:B。22.【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像距不变,物距变化,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解答】A、当观察物变近时,物距变小,像距不变,像不变,故A错误;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不会变成虚像,四因为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B错误;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C正确;D、物距变化时,焦距改变,就要发生变化,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D错误;故答案为:C。23.【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解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食物链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如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一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丙,因为丙表示的最高级消费者。故答案为:C。24.【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解答】雪松属于裸子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故雪松和月季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区别是能不能形成果实,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5.【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质量相同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弄清输液装置的工作过程,然后再判断甲、乙两个瓶中药液面的高低。【解答】要保证药液匀速流入患者体内,乙处的药液压力就必须保持恒定不变。药液从乙瓶中流下,乙瓶中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下降;甲瓶中空气将甲瓶中药液压入乙瓶补充,使乙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甲瓶中流至乙瓶后,甲瓶中液面下降,空气部分的体积增大,压强下降,为了保证甲瓶口处气压始终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时外面的空气流入甲瓶,补充较小的压强。由于乙中液面保持不变,而甲中液面不断降低,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6.【答案】(1)铁粉;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防止铁粉被氧化(3)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4)FeC2O4·2H2O Fe+2CO2↑+2H2O↑【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FeC2O4 2H2O加热的实验一般在试管中密闭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中间产物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最后得到单质铁,得到的铁呈粉末状,黑色,反应性强,在空气中极易点燃。【解答】(1)FeC2O4 2H2O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铁粉呈粉末状,黑色;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因为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所以反应结束时,要用橡皮塞塞好试管;(3)反应物质的接触面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27.【答案】(1)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了,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了(2)(3)2NaCl(4)可在步骤②中加入 Na2SO4,然后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Na2S【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掌握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就可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弱酸盐能够和强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在复分解反应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可将生成硫化氢气体的反应换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即可。【解答】 (1)由于在硫酸钡中,硫元素是+6价,氧元素是-2价,钡元素是+2价,在单质C中碳元素是0价,而在生成物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是+2价,氧元素为-2价,在硫化钡中钡是+2价,硫元素为-2价,因此在步骤①碳元素化合价升高、S元素化合价降低;(2)由于BaS+2HCl=BaCl2+H2S↑,因此步骤②溶液A中的溶质是氯化钡化学式是:BaCl2;(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若有硫酸钡生成,应选择一种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或者硫酸钾溶液,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由于BaS+Na2SO4=BaSO4↓+Na2S,且不生成有毒气体,因此应该选用可溶性的硫酸盐。所以改进意见是:可在步骤②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BaSO4。28.【答案】(1);(2)民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加重【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1)根据黑烟是碳,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的规律,碳氢化合物CxHy,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或生成“黑烟”和水,据此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民间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使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解答】 (1)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其中碳元素全部生成一氧化碳、氢元素全部生成水,因此碳氢化合物CxHy,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生成“黑烟”和水可表示为:。(2)民间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使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但总体来说采暖期大气污染程度是有所加重。29.【答案】玻璃管中的液体晃动一会儿后,保持静止,液面相平,符合连通器原理;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能够研究【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橡皮膜逐渐的放入水中,U玻璃管两管中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而且深度越大,高度差也就越大。(3)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在研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就要保证深度一定而液体的密度不同。【解答】(1)把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后,这时U形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那么会看到:玻璃管中的液体晃动一会儿后,保持静止,液面相平,(2)橡皮管和玻璃管未连接时,U形管内的液面是相平的;连接好,并将探头由水杯底部缓慢提升的过程中,探头处受到的压强会逐渐变小,左边管内液柱的压强会增大,因此会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3)橡皮膜放在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且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则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0.【答案】【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对棒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选择蜡烛的引线点为支点,并且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力的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及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解答。【解答】设蜡烛横截面积为S,蜡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则由题意知,蜡烛稳定在水中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作用。以蜡烛的引线点为支点,设重力的力臂为Lcosθ,则浮力的力臂为(L-L1)cosθ,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浮 (L-L1)cosθ=G Lcosθ,即:ρ水gSL1 (L-L1)cosθ=ρ蜡gSL Lcosθ;ρ水L1 (L-L1)=ρ蜡L L;解得:。31.【答案】6V;0.25【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表甲为电流表时L2被短路,则电表甲为电压表;乙为电压表时L2被断路,则电表乙为电流表;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甲电压表的示数,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乙电流表的示数。【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电表甲为电流表时L2被短路,则电表甲为电压表;乙为电压表时L2被断路,则电表乙为电流表;则电路为两灯泡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则甲电表的示数为6V;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乙电流表的示数:。32.【答案】4【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杠杆不转动时平板与地面夹角一定,已知小孩的速度和质量,找到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时间。【解答】 由题平板相当于一个杠杆,杠杆不转动时平板与地面夹角一定,设夹角为θ,甲小孩走时间t后当杠杆恰好转动时,此时甲、乙走过和距离为s=vt=0.1m/s×t,乙小孩的力臂,甲小孩的力臂l乙=cosθ×0.1m/s×t,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乙gl乙=m甲gl甲,即:20kg×cosθ×(1m-0.1m/s×t)=30kg×cosθ×0.1m/s×t,解得:t=4s。33.【答案】【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根据冰熔化为水时,质量保持不变,但体积减小,以体积的减少量作为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冰块中冰的体积;利用冰的密度和体积求出冰的质量;知道冰块(内有石块)悬浮,利用V物=V排=SΔh求冰块的总体积,然后用总体积减去冰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利用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石块和冰块的总重,再求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冰块的质量即为石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 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由,得:,所以,V1=560cm3;m1=ρ冰V1=0.9×103kg/m3×560×10-6m3=504×10-3kg=504g。冰块的总体积:V=6cm×100cm2=600cm3,石块的体积:V2=V-V1=600cm3-560cm3=40cm3,因整个冰块悬浮,所以,F浮=ρ水V排g=ρ水Vg=G=mg,所以,整个冰块的质量:;石块的质量:m2=m-m1=600g-504g=96g,石块的密度:。34.【答案】(1)氧化塘(2)呼吸(3)藻类光合作用和大气溶解【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解答】(1)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2)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3)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有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繁殖速度加快,有利于污水的净化,因此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来自藻类光合作用和大气溶解。35.【答案】100S【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已知阻力的大小和车匀速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W=FS可求该车做的有用功;还知道效率的大小,从而求出该车所做的总功,再利用公式W=UIt求出该车行驶的时间。【解答】 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0.1G=0.1×2000N=200N;克服阻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fs=200N×100m=20000J;该车做的总功W总=UIt,车做的有用功:W有用=W总-Q=UIt-I2Rt,该车行驶的时间:;36.【答案】【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在甲图中,车身线圈上端的极性;在乙中,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要使车悬浮起来,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解答】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列车悬浮,与铁轨是相互分离的,所以列车车身线圈的上方与铁轨线圈下方的极性应该是异名的,所以车身线圈的上方应该是S极,是利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将车身托起的;这样可以将列车和轨道分离,从而实现减小摩擦阻力、提高运行速度的效果;所以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下端是N极,所以绕法如图所示:37.【答案】(1)10.1%(2)有优势。在相同的时间内(20年)进行比较灯泡工作总时间;20×365×10h=73000h,使用白炽灯情况:需要的灯数购买白炽灯的费用73×1.5元=109.5元,白炽灯所消耗的电能W=Pt=0.04kw×73000h=2920kW h须交电费2920kW h×0.4元/kW h=1168元共计费用:109.5元十1168元=1277.5元,使用太阳能照明灯情况:需要的灯数购买节能灯的费用37×15元=555元共计费用:1000元+555元=1555元,1555元>1277.5元因此,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在经济上没有优势。【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太阳能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已知1小时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0.4×106J,太阳光照8h,求出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一天(按8小时计算)吸收的太阳能;已知“12V 9W”,工作10h,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根据求出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的效率。(2)求出白炽灯与电子节能灯都工作20年,买灯和用电的费用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一天(按8h计算)吸收的太阳能Q=0.4×106J/h×8h=3.2×106J,照明灯工作10h消耗的电能W=Pt=9W×10×3600s=3.24×105J,。38.【答案】重物浸入水中时, 得 17.4N;由 得 重物离开水后: 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G 所以 所以【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 (1)已知机械效率,找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求出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即G-F浮。(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知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根据,求出动滑轮的重力。(3)当物体离开水面时,知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根据,求出物体的重力。(4)知道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即G-F浮,又知道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5)知道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根据G=ρgV,求出物体的密度。【解答】 设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h,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2h,所以,,所以,,所以,G-F浮=17.4N。因为,,所以,,所以,G动=5.8N。当物体离开水面时,因为,,所以,,所以,G=23.2N。因为,G-F浮=17.4N,所以,23.2N-1.0×103kg/m3×9.8N/kg×V=17.4N,所以,V=5.9×10-4m3。因为G=ρgV,所以,23.2N=ρ×9.8N/kg×5.9×10-4m3,所以ρ=4.0×103kg/m3。39.【答案】爸爸说的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两个较大的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罩,两只相同的小白鼠或其他的小动物,每个玻璃罩内放置一只小白鼠,然后在其中一只玻璃罩内放上绿色植物,再在外面套上黑色的塑料袋,观察小白鼠的死亡时间。【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下进行,晚上不宜把绿色植物放在房间内,因为黑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不会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晚上植物能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降低卧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植物和人竞争氧气,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可见爸爸说的对。设计实验:将萌发和煮熟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蜡烛在瓶中燃烧的情况。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在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不会熄灭,因为该瓶子内的氧气没有减少,因此该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40.【答案】(1)1、2(2)40(3)10.6%【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前3次Na2CO3溶液到位质量都是200克,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是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质量、碳酸钠溶液质量、碳酸钙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由第3次的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1)(2)通过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3)通过上述分析,已经知道在第3次试验中,22.2克的氯化钙与200克的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生成了20克地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设200克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 CaCl2= 2NaCl+ CaCO3↓106 100x 2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41.【答案】(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2)不能;白天在光照强度为 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600(4)设生成葡萄糖的质量为x,6CO2+6H2O C6H12O8+6O2264 180600 mg x即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为409.09mg。【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 (1)由图分析;(2)根据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条件;(3)由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计算可得;(4)根据6CO2+6H2O═C6H12O6+6O2计算可得。【解答】 (1)由图可知在n1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0,即在该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2)根据白天光照强度为n1时,可知n1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则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若从全天来看,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则从全天看植物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所以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3)因曲线表示的是净化合量,则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吸收加上抵消呼吸部分的消耗,即光合作用的吸收速度10-(-5)=15毫克/分米2 小时),再由株叶面积为10分米2光照4小时,则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毫克/分米2 小时×10分米2×4小时=600毫克;1 / 1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版提前招生全真卷科学试题1.(2022·宁波竞赛)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m×1m×1m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kg,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t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答案】D【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一块水泥块的质量,已知每辆车限载8t,再计算该车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已知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除以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即可得到运送的趟数;还要注意在计算运送趟数时小数的处理方法,绝不能四舍五入。【解答】 水泥块每块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每块立方体水泥块的体积:V=(1m)3=1m3,每块水泥块的质量:m1=ρV=2.5×103kg/m3×1m3=2500kg=2.5t;已知每辆车限载8t,则该车每次最多能运送水泥块的数量为:,因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所以需要货车的运输车数为:,则需要34车才能运完,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2022·宁波竞赛)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部分冰融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C.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晶体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解答】一部分0℃水凝固成0℃的冰,放出的热量,被温度为-5℃的冰块吸收,温度升高,变成0℃的冰,和原来的另一部分0℃的水,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整个过程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故答案为:B。3.(2022·宁波竞赛)跳绳是冬季的一种健身运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A.168.75W B.135 W C.75 W D.67.5 W【答案】B【知识点】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从图中读出跳一次所用的时间t,计算1min内所跳的次数n,从图中知:起跳的最大高度h,计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最后根据功率的定义式估算平均功率P。【解答】 由题意知: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跳一次所用时间,1min内所跳的次数,由图可知: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克服重力做功:W=G×nh=500N×180×0.09m=8100J;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故答案为:B。4.(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如果在a、b两点之间再并联一个灯泡,则(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答案】D【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电阻R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将灯泡并联在a、b两点之间后,它与灯泡并联,再与R串联。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则灯泡所在的a、b两点之间的电阻变小。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因为a、b之间电阻变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U=IR可知,灯泡的电阻不变,而它两端的电压变小,则通过它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 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 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 f【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题目中光斑可能是点光源的像,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光斑。根据凸透镜作图做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时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根据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得出答案。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和点光源放在焦点上进行比较,得出光线会聚后大致的位置。点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情况。点光源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的情况。【解答】 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黑色的光线)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故答案为:D。6.(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有一电路暗盒,盒内有一电源和一定值电阻,A、B、C为表面的三个接线柱。现有一实验灯泡的红、蓝两线头分别去接触三个接线柱,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情况)1 红线头接 A 接线柱 蓝线头接C 接线柱 正常发光蓝线头接 B 接线柱 不亮2 红线头接 B 接线柱 蓝线头接C 接线柱 灯光暗淡蓝线头接 A 接线柱 不亮A.A、B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B.B、C间连接的是电阻,A、C间连接的是电源C.B、C间连接的是电阻,A、B间连接的是电源D.A、C间连接的是电阻,B、C间连接的是电源【答案】A【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当把实验灯接在AB、AC、BC之间时的灯的发光情况,逐一分析判断得出连接方式。【解答】红线头接A接线柱、蓝线头接C接线柱,灯正常发光,说明AC之间只有电源;红线头接A接线柱、蓝线头接B接线柱,灯不亮,说明AB之间无电源;红线头接B接线柱、蓝线头接C接线柱,灯光暗淡,说明BC之间有电源和电阻;红线头接B接线柱、蓝线头接A接线柱,不亮,说明AB之间无电源;综合以上分析,得电路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A。7.(2022·宁波竞赛)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m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设甲跑完5圈所用的时间为t,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分别表示出甲、乙、丙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再求出此时丙通过的路程,进一步求出丙剩余的路程,最后根据跑道的周长即可求出丙还需跑的圈数。【解答】 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则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此时丙通过的路程为:;剩下的路程为20m×50-810m=190m,因此丙还需要跑的圈数:。故答案为:B。8.(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三个定值电阻 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 I,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A.可能增大B.可能减小C.一定不变D.由于 R1、R2、R3大小关系不知,故无法判定【答案】C【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可画出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电路图,以及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图,之后采用赋值法分别对这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进行分析比较。【解答】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则总电阻为:R总=R1+=3Ω+=4.5Ω,干路电流为:,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U=6V,R1=3Ω,R2=2Ω,R3=6Ω,则总电阻为:,干路电流为: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A;故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之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选C。9.(2022·宁波竞赛)有一个梯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ρ,深度为H,物块高度为h,体积为V,较小的下底面面积为S,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其间无水,则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A.ρgV B.ρ(V-hS)gC.ρ(V-HS)g D.【答案】D【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先假设物体与容器底不是紧密接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2)现在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减去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力和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据此求解。【解答】 若物体与容器底不是紧密接触,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Vg,现在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减去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力和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因为大气压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F气=p0S,水作用在下表面上的力F水=pS=ρgHS,所以F浮'=ρVg-(p0S+ρgHS)=ρgV-(p0+ρgH)S。故答案为:D。10.(2022·宁波竞赛)用I2O5 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2O5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是氧化剂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所含的氧原子的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总质量【答案】A【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失去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答】 A、I2O5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A错;B、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氧原子总数不变,即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等于参加反应的I2O5和CO中氧原子总数,故B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和,故D正确;故答案为:A。11.(2022·宁波竞赛)下列有关物品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蔬菜保鲜效果较好的条件是0℃以上低温及低氧②用自来水洗净的鸡肉置一包装袋中并抽成真空,不冷冻也可保持数年不变质③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目的是降低含水量,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④ 天然织物保存特别需要防潮,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一旦受潮,衣物上就会有霉菌等寄生微生物出现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解答】①蔬菜水果保鲜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湿度适中,①正确;②微生物有的进行有氧呼吸,也有的进行无氧呼吸,②错误;③种子入库前需要晾晒,目的是降低自由水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③正确;④衣物属于非生命的物质,上面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不属于寄生关系,④错误.故答案为:D。12.(2022·宁波竞赛)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NaNO3 B.NaOH、NaCl, MgCl2、FeCl3C.HCl、AgNO3、HNO3、MgCl2 D.K2SO4、Na2CO3、BaCl2、KNO3【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解答】 A、A中Na2CO3与H2SO4、HCl都能产生气体,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A错误;B、黄色的溶液是氯化铁,将氯化铁滴入剩余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B正确;C、有两种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所以不能鉴别开,故C错误;D、K2SO4、Na2CO3分别与BaCl2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2022·宁波竞赛)已知IO3 与可发生反应: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 碘化钾淀粉试纸④ 淀粉 ⑤ 食盐 ⑥ 食醋 ⑦ 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⑤⑦【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与I-可发生反应:+5I-+6H+=3I2+3H2O,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验证的存在是利用在酸性环境中与碘离子反应,故应选择酸性物质、含碘离子的物质及淀粉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中信息:与I-可发生反应:+5I-+6H+=3I2+3H2O,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可知所需物质有碘离子、酸性物质、淀粉,对比可供选用的物质,食醋显酸性,碘化钾淀粉试纸中含有碘离子、淀粉,所以必须的试剂和物质是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即选用③⑥。故答案为:B。14.(2022·宁波竞赛)t℃时,向xg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KNO3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 gB.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则x=2bC.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KNO3D.在t℃时所配得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将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b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g,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x×%+a=(x+a)×,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B正确;C、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C错误。D、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答案为:C。15.(2022·宁波竞赛)天原化工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前,先要除去粗盐中的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 过滤 ②加过量的 NaOH溶液 ③ 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答案】D【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答案为:D。16.(2022·宁波竞赛)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B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答案】D【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解答】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2)体内(甲、乙为同种病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抗体。因为患过“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被治愈,表明抗原(病原体)“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冠状病毒被消灭,但是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仍然存留在血清中,注射患过“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被治愈,并且没有患过其他传染病的血清,抗体直接进入其他患者体内,直接消灭抗原(病原体)“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病毒,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故答案为:D。17.(2022·宁波竞赛)近来发现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其贮存量超过已知天然气、石油和煤蕴藏量总和的2倍,是目前开发前景十分诱人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被2个游离的H2O分子所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据此推断可表示可燃冰的平均组成的化学式。【解答】 由题意可知,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这种晶体中共含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两种分子;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构建成8个笼,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所以晶体中有48个水分子、6个CH4分子,6CH4 48H2O即CH4 8H2O。故答案为:D。18.(2022·宁波竞赛)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点燃2HCl,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 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40.3% B.28.9% C.44.8% D.30.5%【答案】B【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冷却后提得溶液为氯化氢溶液;计算氯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氯化氢和水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H2、O2、Cl2的混合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5:1,通过拟定数据的方法,可推断出反应生成HCl与H2O的质量比,从而完成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 假设密闭容器中氯气分子个数为1,根据题意,则氧气分子个数为5,氢气分子个数为1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分子氯气消耗1分子的氢气生成2分子氯化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5分子氧气可支持10分子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0分子水;H2、O2、Cl2的混合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l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10=1:5;则生成HCl与H2O的质量比=36.5:90;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B。19.(2022·宁波竞赛)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杂质,它们的质量比为13:10。欲将两种杂质同时除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 )A.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98:71B.盐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73:142C.盐酸和硫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73:98D.硫酸和硫酸镁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49:60【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解答】 A、用硫酸和硫酸钠溶液时,会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钠,同时不知道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该选项方法不正确;B、设氢氧化钠需要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氯化钡需要硫酸钠的质量为y,NaOH+ HCl= NaCl+ H2O40 36.510g x,x=9.125g,BaCl2+ Na2SO4= BaSO4↓+ 2NaCl208 14213g y,y=8.875g,因此,盐酸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比为:,同时不知道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该选项不正确;C、设硫酸的质量为z,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需要盐酸的质量为n,BaCl2+ H2SO4= BaSO4↓+ 2HCl208 98 7313g z m,z=6.125g,m=4.5625g,NaOH+ HCl= NaCl+ H2O40 36.510g n,n=9.125g,因此,盐酸和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比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硫酸和硫酸镁溶液时,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C。20.(2022·宁波竞赛)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A.0.5R B.R C.2R D.4R【答案】B【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人们夜晚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4小时后,太阳光刚好可以照到卫星,求出在4小时内,地球转过的角度,由几何关系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解答】假设地球是正圆形,最后看到太阳时它位于所处点的切线方向,日落后4小时即地球转过60度。沿转60度后的那一点画地球切线,将人所在点和地心连线并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卫星的最低高度,最后再将地心和60度点相连,即成一个一锐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地心和卫星和连线为斜边,那么得出地球在4小时内转过的角度为,由此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h=R。故答案为:B。21.(2022·宁波竞赛)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予以推论,如果环境不断改变时,下列何种组合最不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而得以绵延生存下去 ( )① 族群大 ②族群小 ③ 个体间变异多者 ④个体间变异少者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B【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因此①族群大、③个体间变异多者利于生物的生存,从而得以绵延生存。故答案为:B。22.(2022·宁波竞赛)用手拿着一支铅笔,开始时手伸直,眼睛盯住铅笔。然后慢慢弯曲手臂,让铅笔靠近眼睛,这时你会发现,在一定的位置,铅笔开始由清晰变模糊。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距变小时,像就变大,因而变得模糊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变成了虚像,因而变得模糊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D.物距变化时,焦距不变,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因而变得模糊【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像距不变,物距变化,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解答】A、当观察物变近时,物距变小,像距不变,像不变,故A错误;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不会变成虚像,四因为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B错误;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C正确;D、物距变化时,焦距改变,就要发生变化,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D错误;故答案为:C。23.(2022·宁波竞赛)右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一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解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食物链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如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一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丙,因为丙表示的最高级消费者。故答案为:C。24.(2022·宁波竞赛)雪松和月季,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 )A.能不能形成种子 B.能不能形成果实C.叶子形状 D.是否高大【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解答】雪松属于裸子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故雪松和月季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区别是能不能形成果实,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5.(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该装置是某医院内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乙瓶内液体不断通过Q管输入病人体内,刚开始输液时,甲、乙两瓶内药液量相等,液面相平。过了一会儿,观察两个输液瓶时会发现(此时两个输液瓶内还有大量的溶液)( )A.甲瓶中的液面高 B.乙瓶中的液面高C.甲、乙两瓶中的液面一样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质量相同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2)弄清输液装置的工作过程,然后再判断甲、乙两个瓶中药液面的高低。【解答】要保证药液匀速流入患者体内,乙处的药液压力就必须保持恒定不变。药液从乙瓶中流下,乙瓶中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下降;甲瓶中空气将甲瓶中药液压入乙瓶补充,使乙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甲瓶中流至乙瓶后,甲瓶中液面下降,空气部分的体积增大,压强下降,为了保证甲瓶口处气压始终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时外面的空气流入甲瓶,补充较小的压强。由于乙中液面保持不变,而甲中液面不断降低,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6.(2022·宁波竞赛)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在空气中自燃: 。(2)反应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 。(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铁粉;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防止铁粉被氧化(3)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4)FeC2O4·2H2O Fe+2CO2↑+2H2O↑【知识点】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FeC2O4 2H2O加热的实验一般在试管中密闭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中间产物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最后得到单质铁,得到的铁呈粉末状,黑色,反应性强,在空气中极易点燃。【解答】(1)FeC2O4 2H2O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铁粉呈粉末状,黑色;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因为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所以反应结束时,要用橡皮塞塞好试管;(3)反应物质的接触面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27.(2022·宁波竞赛)nbsp;.自然界的矿物中有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部分流程如下(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按要求填空:(1)在步骤①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化合价降低了 。(2)写出步骤②溶液 A中溶质的化学式: 。(3)写出利用溶液 A中的溶质为主要原料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4)有同学指出,上述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 H2S,应将方法加以改进,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使该实验既不产生H2S又能获得纯净 ,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了,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了(2)(3)2NaCl(4)可在步骤②中加入 Na2SO4,然后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Na2S【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掌握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就可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弱酸盐能够和强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在复分解反应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可将生成硫化氢气体的反应换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即可。【解答】 (1)由于在硫酸钡中,硫元素是+6价,氧元素是-2价,钡元素是+2价,在单质C中碳元素是0价,而在生成物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是+2价,氧元素为-2价,在硫化钡中钡是+2价,硫元素为-2价,因此在步骤①碳元素化合价升高、S元素化合价降低;(2)由于BaS+2HCl=BaCl2+H2S↑,因此步骤②溶液A中的溶质是氯化钡化学式是:BaCl2;(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若有硫酸钡生成,应选择一种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或者硫酸钾溶液,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由于BaS+Na2SO4=BaSO4↓+Na2S,且不生成有毒气体,因此应该选用可溶性的硫酸盐。所以改进意见是:可在步骤②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BaSO4。28.(2022·宁波竞赛)分子中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烃,可用通式C,H,表示,且y≤2x+2。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5~11个的烃,柴油以含碳原子15~18个的烃为主,而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主要是含3~4个碳原子的烃。烃类在燃烧时,含碳量(质量分数)越高,就越易造成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甚至冒黑烟!(1)很多机动车在行驶中不仅噪音巨大,而且还排放大量黑烟。若某机动车燃料为C2Hy,写出不完全燃烧分别生成“黑烟”和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2)资料显示,在非采暖期,北京大气中79%的烃、80%的一氧化碳和55%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而在采暖期,上述三种污染物的比例却降低到74%、63%和37%。在冬季采暖期汽车尾气排放的三种污染物的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采暖期大气污染程度是有所减轻还是有所加重 。【答案】(1);(2)民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加重【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 (1)根据黑烟是碳,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的规律,碳氢化合物CxHy,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或生成“黑烟”和水,据此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民间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使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解答】 (1)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其中碳元素全部生成一氧化碳、氢元素全部生成水,因此碳氢化合物CxHy,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生成“黑烟”和水可表示为:。(2)民间用采暖燃料煤、木柴等的大量使用使排出的废气所占比例增加,故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比例下降;但总体来说采暖期大气污染程度是有所加重。29.(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为压强计的构造,通常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某同学把橡皮膜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立即去 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看到的现象会是怎样的? 。之后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 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橡皮膜,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又有怎样的现象? ,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否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答案】玻璃管中的液体晃动一会儿后,保持静止,液面相平,符合连通器原理;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能够研究【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橡皮膜逐渐的放入水中,U玻璃管两管中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而且深度越大,高度差也就越大。(3)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在研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就要保证深度一定而液体的密度不同。【解答】(1)把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后,这时U形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那么会看到:玻璃管中的液体晃动一会儿后,保持静止,液面相平,(2)橡皮管和玻璃管未连接时,U形管内的液面是相平的;连接好,并将探头由水杯底部缓慢提升的过程中,探头处受到的压强会逐渐变小,左边管内液柱的压强会增大,因此会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3)橡皮膜放在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且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则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可以估测一支蜡烛的密度。用手提着蜡烛的引线,使蜡烛稳定在水中,测出蜡烛在水中的长度L1,蜡烛全长L,可计算出蜡烛的密度为 。【答案】【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对棒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选择蜡烛的引线点为支点,并且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力的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及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解答。【解答】设蜡烛横截面积为S,蜡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则由题意知,蜡烛稳定在水中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作用。以蜡烛的引线点为支点,设重力的力臂为Lcosθ,则浮力的力臂为(L-L1)cosθ,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浮 (L-L1)cosθ=G Lcosθ,即:ρ水gSL1 (L-L1)cosθ=ρ蜡gSL Lcosθ;ρ水L1 (L-L1)=ρ蜡L L;解得:。31.(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两灯均能发光,两电表的指针均有偏转,已知电源电压为6 V,L1 的电阻为120Ω、L2的电阻为24Ω,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乙电表的示数为 。【答案】6V;0.25【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表甲为电流表时L2被短路,则电表甲为电压表;乙为电压表时L2被断路,则电表乙为电流表;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甲电压表的示数,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乙电流表的示数。【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电表甲为电流表时L2被短路,则电表甲为电压表;乙为电压表时L2被断路,则电表乙为电流表;则电路为两灯泡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则甲电表的示数为6V;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乙电流表的示数:。32.(2022·宁波竞赛)把一长为2m 的均质平板的中点支在水平面上一个不高的支点上、在平板上站有两个小孩(如图所示),已知mφ=30kg,位于板的中点, mz=20kg,位于板的左端,现两小孩以0.1m/s的速度沿板同时向右慢慢移动,经 s平板开始转动。【答案】4【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杠杆不转动时平板与地面夹角一定,已知小孩的速度和质量,找到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时间。【解答】 由题平板相当于一个杠杆,杠杆不转动时平板与地面夹角一定,设夹角为θ,甲小孩走时间t后当杠杆恰好转动时,此时甲、乙走过和距离为s=vt=0.1m/s×t,乙小孩的力臂,甲小孩的力臂l乙=cosθ×0.1m/s×t,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乙gl乙=m甲gl甲,即:20kg×cosθ×(1m-0.1m/s×t)=30kg×cosθ×0.1m/s×t,解得:t=4s。33.(2022·宁波竞赛)一圆筒形容器内装有水,圆筒内横截面积为 现将混有石块的冰块放入筒内水中,正好悬浮在水中,此时发现筒内水面上升6cm;当冰全部融化后,发现水面又下降0.56cm。设冰的密度为 ,则石块的密度为 。【答案】【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根据冰熔化为水时,质量保持不变,但体积减小,以体积的减少量作为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冰块中冰的体积;利用冰的密度和体积求出冰的质量;知道冰块(内有石块)悬浮,利用V物=V排=SΔh求冰块的总体积,然后用总体积减去冰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利用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石块和冰块的总重,再求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冰块的质量即为石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 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由,得:,所以,V1=560cm3;m1=ρ冰V1=0.9×103kg/m3×560×10-6m3=504×10-3kg=504g。冰块的总体积:V=6cm×100cm2=600cm3,石块的体积:V2=V-V1=600cm3-560cm3=40cm3,因整个冰块悬浮,所以,F浮=ρ水V排g=ρ水Vg=G=mg,所以,整个冰块的质量:;石块的质量:m2=m-m1=600g-504g=96g,石块的密度:。34.(2022·宁波竞赛)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右图显示的是用 净化污水的方法。(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3)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来自 。【答案】(1)氧化塘(2)呼吸(3)藻类光合作用和大气溶解【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解答】(1)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2)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3)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有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繁殖速度加快,有利于污水的净化,因此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来自藻类光合作用和大气溶解。35.(2022·宁波竞赛)一辆环保电瓶车,工作电压为24V,工作电流为10A,电动机电阻为0.4Ω,电瓶车以及人的总重为2000N,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则此电瓶车匀速行驶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 。【答案】100S【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已知阻力的大小和车匀速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W=FS可求该车做的有用功;还知道效率的大小,从而求出该车所做的总功,再利用公式W=UIt求出该车行驶的时间。【解答】 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0.1G=0.1×2000N=200N;克服阻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fs=200N×100m=20000J;该车做的总功W总=UIt,车做的有用功:W有用=W总-Q=UIt-I2Rt,该车行驶的时间:;36.(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请在右侧放大的图中画出轨道下方的车厢线圈的绕线,并标上N,S极。【答案】【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在甲图中,车身线圈上端的极性;在乙中,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要使车悬浮起来,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解答】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列车悬浮,与铁轨是相互分离的,所以列车车身线圈的上方与铁轨线圈下方的极性应该是异名的,所以车身线圈的上方应该是S极,是利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将车身托起的;这样可以将列车和轨道分离,从而实现减小摩擦阻力、提高运行速度的效果;所以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下端是N极,所以绕法如图所示:37.(2022·宁波竞赛)有一种太阳能照明灯,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1 只“12 V 9 W”的电子节能灯工作的原理制成。若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0.3m2,平均1小时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0.4×106J,太阳光照一天(不考虑天气影响,以8小时计算),恰好可供电子节能灯工作10小时。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平均寿命 每只售价(元) 每度电费/元白炽灯 220 V 40W 1000h 1.5 0.4电子节能灯 12V 9 W 2000h 15 太阳能电池板 20年 1000 (1)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大约是多少 。(2)40W的白炽灯与这种9W的电子节能灯的发光效果相当。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说明: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较,经济上是否有优势 (灯每天工作10h,一年按365天计算)【答案】(1)10.1%(2)有优势。在相同的时间内(20年)进行比较灯泡工作总时间;20×365×10h=73000h,使用白炽灯情况:需要的灯数购买白炽灯的费用73×1.5元=109.5元,白炽灯所消耗的电能W=Pt=0.04kw×73000h=2920kW h须交电费2920kW h×0.4元/kW h=1168元共计费用:109.5元十1168元=1277.5元,使用太阳能照明灯情况:需要的灯数购买节能灯的费用37×15元=555元共计费用:1000元+555元=1555元,1555元>1277.5元因此,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在经济上没有优势。【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太阳能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已知1小时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0.4×106J,太阳光照8h,求出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一天(按8小时计算)吸收的太阳能;已知“12V 9W”,工作10h,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根据求出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的效率。(2)求出白炽灯与电子节能灯都工作20年,买灯和用电的费用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一天(按8h计算)吸收的太阳能Q=0.4×106J/h×8h=3.2×106J,照明灯工作10h消耗的电能W=Pt=9W×10×3600s=3.24×105J,。38.(2022·宁波竞赛)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水中的重物,当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拉力 F 为 11.6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当重物离开水面时,拉力为14.5N(整个装置的摩擦和绳重不计),求重物的密度。【答案】重物浸入水中时, 得 17.4N;由 得 重物离开水后: 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G 所以 所以【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 (1)已知机械效率,找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求出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即G-F浮。(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知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根据,求出动滑轮的重力。(3)当物体离开水面时,知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根据,求出物体的重力。(4)知道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即G-F浮,又知道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5)知道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根据G=ρgV,求出物体的密度。【解答】 设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h,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2h,所以,,所以,,所以,G-F浮=17.4N。因为,,所以,,所以,G动=5.8N。当物体离开水面时,因为,,所以,,所以,G=23.2N。因为,G-F浮=17.4N,所以,23.2N-1.0×103kg/m3×9.8N/kg×V=17.4N,所以,V=5.9×10-4m3。因为G=ρgV,所以,23.2N=ρ×9.8N/kg×5.9×10-4m3,所以ρ=4.0×103kg/m3。39.(2022·宁波竞赛)我很高兴地在家里养了一盆绿色植物,得意地对爸爸说:“我要养在我的小房间里,这样我天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可爸爸却说,晚上植物会和我争夺氧气。爸爸说得对吗 请你设计个实验帮帮我,看看爸爸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好吗 【答案】爸爸说的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两个较大的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罩,两只相同的小白鼠或其他的小动物,每个玻璃罩内放置一只小白鼠,然后在其中一只玻璃罩内放上绿色植物,再在外面套上黑色的塑料袋,观察小白鼠的死亡时间。【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下进行,晚上不宜把绿色植物放在房间内,因为黑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不会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晚上植物能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降低卧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植物和人竞争氧气,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可见爸爸说的对。设计实验:将萌发和煮熟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蜡烛在瓶中燃烧的情况。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在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不会熄灭,因为该瓶子内的氧气没有减少,因此该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40.(2022·宁波竞赛)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 溶液做 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氯化钙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1 5.55 200 52 11.1 200 103 22.2 200 204 33.3 250 255 55.5 400 x(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填序号) 。(2)表中x 的值是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1、2(2)40(3)10.6%【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前3次Na2CO3溶液到位质量都是200克,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是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质量、碳酸钠溶液质量、碳酸钙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由第3次的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1)(2)通过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3)通过上述分析,已经知道在第3次试验中,22.2克的氯化钙与200克的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生成了20克地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设200克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 CaCl2= 2NaCl+ CaCO3↓106 100x 2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41.(2022·宁波竞赛)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 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 请回答:(1) B点表示的意义是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的质量为 mg。(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 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 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2)不能;白天在光照强度为 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600(4)设生成葡萄糖的质量为x,6CO2+6H2O C6H12O8+6O2264 180600 mg x即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为409.09mg。【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 (1)由图分析;(2)根据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条件;(3)由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计算可得;(4)根据6CO2+6H2O═C6H12O6+6O2计算可得。【解答】 (1)由图可知在n1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0,即在该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2)根据白天光照强度为n1时,可知n1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则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若从全天来看,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则从全天看植物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所以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3)因曲线表示的是净化合量,则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吸收加上抵消呼吸部分的消耗,即光合作用的吸收速度10-(-5)=15毫克/分米2 小时),再由株叶面积为10分米2光照4小时,则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毫克/分米2 小时×10分米2×4小时=600毫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版提前招生全真卷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版提前招生全真卷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