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选用)
2025.6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1.本试卷共7页,共两部分。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一组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
源低
良渚古城及外围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
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
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彩绘龙纹陶盘
A.远古人类的演化B.打制石器的出现C.中华文明的起源D.青铜技术的成熟
2.殷墟出土的商朝甲骨卜辞中记载有大量奴隶被迫在农田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做工,在
贵族家中劳动。这反映出商朝
A,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实行王位世袭制
C.是一个奴隶制王朝
D.军事上连年征伐
3.《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之一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器,上有“太保墉燕”铭文,意
思是召公到达燕地主持燕都营建。这表明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西周朝政日益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业团
D.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卵
4.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
打破,私学兴起,诸子百家纷纷涌现。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A.兴起的背景
B.发生的过程
C.各派的主张
D.产生的影响
5.秦朝推行以下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在全国范固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A.加速统一的进程
B.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C.扩大疆域的范围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6.右侧示意图中①处的历史人物是
中园
A.汉高祖
采纳“推恩”建议,削弱地方势力
B.汉武帝
加强经济管控,改善国家财政
C.霍去病
D.光武帝
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7.下图为汉代西域与中原部分物产、技术交流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西域
中原
n
汗血马菊萄
首蓿
核桃
胡萝卜
大葱
丝绸
铁器(铸铁)漆器
A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B.秦末农民大起义
C.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D.丝绸之路的开通
8.右侧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末年
200年
208年
B.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
州牧割据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C.从天下大乱到局部统一
天下分崩离析
为曹操日后统一
为三国鼎立局面
D.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军阀割据混战
北方打下基础
的形成莫定基础
9.唐太宗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百姓与君主之间的
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材料反映了
0
A.隋朝暴政而亡的过程
B.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
C.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D。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