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期末参考答案
1---5 B A D B D 6--10 C A A B D 11--17 B C C D B C D
18.我们要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人;不爱慕虚荣,维护自己的
人格尊严;乐观坚定,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
目标明确,拼搏进取,磨炼意志,不断提升自己;我们要正视自己,认
识自己的价值,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我们要树立远大理
想,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点2分最高可得8分)
19.该女生的行为是错误的,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1 分)隐私是我们
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和私密信息。尊重和保
护隐私权即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2 分)恶意公开他人隐私
信息,引导其他网友对“对家”粉丝进行攻击、辱骂、诅咒,给“对
家”带来生活困扰和安全威胁,既违背了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道德
原则,破坏了网络文明和谐,也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是
违法行为。(3 分)我们要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治观念,尊重他人
隐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
和谐作出贡献。(2 分)
20.材料一反映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担当意识。(3 分 只答一条得 2 分)
材料二体现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1 分)
(2)①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传承核心
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和合、求大同。②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
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融
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就是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④就是要用它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点
2 分 最高可得 6 分)
21、(1)推荐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
为我们保护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公益宣传能够明确一切单位
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通过公益宣传
可以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
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法律;通过公益宣讲能够使国
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使公民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中国公民
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个人安
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助于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推荐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加强对文物
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的一部法律;通过公益宣讲引导群众树立“文物保护,人
人有责”的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来;有助于加
强对文物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
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等(两条即可 4
分,不阐述理由的不得分)
(2)到有关部门(如法院、司法局、人大等)寻求帮助;登录政法部门
官方网站查找资料:拨打法律部门热线电话咨询;查阅权威期刊、图书;
等等。(两种 2 分)
(3) ①活动主题: 践行环保法,共护绿水青山(根据要宣讲的法律确
定主题)
②活动目的:深入普及《环境保护法》核心内容,提升公众环保法治
意识。(根据要宣讲的法律确定活动目的)
③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 XX 年 X 月 X 日
地点:XX 公园 、XX 广场
④活动形式:主题宣讲会。
(每点 1 分最高可得 4 分)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闭卷考试,不可查阅资料,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在青春期,身体发育十分迅速,而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个体的身心处于一
种不平衡状态下,在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面对这种矛盾性,我们可以

①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
②求助老师、家长和心理医生,化解烦恼,解决问题

③憋在心里,不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④学会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一次文艺活动中,初中生小菲认识了同校一位阳光帅气的学长,她体会到了心动
线
的感觉。为了引起学长注意,她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并时刻关注学长的一举一动。
最近,她准备鼓起勇气向学长表白。作为好朋友,你应该告诉她
①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②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青春期的朦胧情感
③青春期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感是令人羞耻的
④对异性萌发的朦胧情感定会产生愉悦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七年级三班将要开展一场有关“自我保护”的分享交流会,某小组搜集了一些自我
保护的具体方法。.下列方法不妥的是
A.遇到性侵害事件,要敢于寻求帮助,及时报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页(共6页)

B.对性侵害行为,我们要严厉拒绝,明确说“不”
C.遇到性骚扰、性侵害等危险时,选择快速离开
D.遇到侵害行为,要保护自己的名誉,默不作声
4.在个人梦想行动计划书上,小莉写道:“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舞蹈家,因为跳舞让我快
乐,让我自信。今后,我要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上好每一节舞蹈课,高标准完成每
一个舞蹈动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B.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
C.积极情绪定能助我们实现梦想
D,消极情绪通常会产生负面影响
5.“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某市的大街小巷。
“微尘”,是一枚记录城市文明的勋章,不仅是因为它帮助了很多人,还因为有很多
人被它所感动。.“微尘”的善举
①反映了个人的道德境界,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②有利于形成相互关爱、不慕名利、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
③有助于形成自由平等、拼搏奋进、永争第一的价值取向
④可以传递情感正能量,让生命更充盈,让世界更美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认为:“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对此,下列做
法可取的是
A路口没交警时闯红灯
B.为取得好成绩,考试时作弊
C.认真完成作业,不敷衍了事
D.校园内随手乱扔垃圾
7.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来铭记“九一八事变”,
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活动大多以“勿忘国殇,吾辈自强”为主题,因为
①自强关系个人成长,人生自强少年始
②自强关系着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
③自强的人靠自己拼搏就能获得成功
④青少年自强不息,国家就一定会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小阳参加学校组织的“学四史”活动,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他暗下决心要
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这说明
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6页)
蠡巴金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