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练19[基础巩固]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性质上与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Br2比Cl2的活泼性弱。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进行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 )A.溴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溴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HBr和O2C.Br-具有还原性,但还原性比Cl-的弱D.溴蒸气与氢气反应比氯气与氢气反应剧烈解析: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溴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HBr和HBrO,故B错误;Br-具有还原性,且还原性比Cl-的强,故C错误;氯气可与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溴蒸气可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化氢,氯气比溴活泼,溴蒸气与氢气反应不如氯气与氢气反应剧烈,故D错误。2.下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单质②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保存少量的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D.单质④的简单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最稳定解析:卤素单质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像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F2、Cl2、Br2、I2。卤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越活泼,所以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F2,故A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单质②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比水的大,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故C正确;卤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所以单质④的简单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最不稳定,故D错误。3.已知(CN)2与Cl2性质相似,氧化性:(CN)2A.(CN)2溶于水可生成两种酸B.HCN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CN)2为直线形分子D.NaCN可代替NaCl配制生理盐水4.一溴化碘(IBr)是一种易溶于液溴的黑褐色晶体,常用于有机合成等研究。工业上制备IBr的方法如下:碘单质(I2) 黑褐色晶体(IB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过程①加入过量Br2的目的是提高I2的转化率B.过程②在高温下进行对制得IBr的量无影响C.过程③通入CO2,可吹出过量的Br2D.过程③可采用水浴加热解析:过程①加入过量Br2的目的是提高I2的转化率,故A正确;I2易升华,Br2易挥发,过程②在高温下进行,会减少IBr产量,故B错误;通入CO2,可吹出过量的Br2,提高产品纯度,故C正确;过程③在50 ℃进行,可采用水浴加热,故D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Fe3Cl8根据化合价规律可表示为FeCl2·2FeCl3,则Fe3I8也可表示为FeI2·2FeI3B.第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第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HF>HClC.Cl2、Br2、I2的单质颜色逐渐变深D.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解析: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则Fe3I8不可表示为FeI2·2FeI3,故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不能根据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简单氢化物的强弱,故B错误;单质碘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可推知单质砹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故D错误。6.(2025·珠海二中质检)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硫酸;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下列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a→e→b→c→d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D.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解析:溶液颜色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③蓝色,说明是淀粉溶液遇碘显色;③蓝色→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发生的是NaI和NaI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氧化还原反应。7.为验证卤素单质Cl2、Br2、I2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的,过程Ⅳ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________(填“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解析:(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5Cl2↑+2MnCl2+8H2O+2KCl。(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的,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3)Cl2有毒,污染空气,故用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吸收,防止污染空气。(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盛有KI溶液的D中,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CCl4,D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1)2KMnO4+16HCl(浓)===5Cl2↑+2MnCl2+8H2O+2KCl (2)Cl2+2Br-===Br2+2Cl- (3)吸收未反应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4)打开活塞b,使C中少量溶液滴入D中 D中溶液下层变为紫红色 (5)得电子[素养提升]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B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用H2O2溶液滴定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达到滴定终点B 向食用加碘盐中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紫红色 该食用加碘盐中含有KIO3C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溴蒸气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溴蒸气D ③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溴原子9.卤素互化物如ICl、ICl3等具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性质。利用反应I2+Cl2===2ICl,实验室可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ICl。已知:ICl的熔点为27.2 ℃,沸点为97.4 ℃,易水解,能发生反应:ICl+Cl2===ICl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圆底烧瓶中的固体可以为KMnO4或KClO3B.装置B、C中的试剂分别为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E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可用装置F替代D.盐酸的滴加速率过快,ICl的产率会明显降低解析:装置A为氯气的制备装置,此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故可以使用KMnO4或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A正确;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和H2O,故装置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装置C中盛有浓硫酸可除去H2O,B正确;ICl易水解且氯气有毒,装置E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装置F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尾气但不能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C错误;若盐酸的滴加速率过快会使反应过于剧烈,氯气与ICl继续反应生成ICl3,使ICl的产率降低,D正确。10.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形式存在)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的I-浓度相等B.若②和⑤中分别得到等量的I2,则消耗的n(Cl2)∶n(KClO3)=1∶3C.流程中④发生的离子反应:2I2+SO+H2O===4I-+SO+2H+D.制备10 mol I2,理论上需KClO3的质量约为408 g解析: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的碘离子物质的量相同,为碘富集过程,c(I-)后者大于前者,故A错误。流程中④为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I2+SO+H2O===2I-+SO+2H+,故C错误。②中离子反应为Cl2+2I-===I2+2Cl-,⑤中氯酸钾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6I-+ClO+6H+===3I2+Cl-+3H2O,故②和⑤中得到等量的I2时消耗的n(Cl2)∶n(KClO3)=3∶1;制备10 mol I2,理论上需KClO3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122.5 g·mol-1× mol≈408 g,故B错误、D正确。11.查阅资料知:Br2的沸点为58.8 ℃,密度为3.119 g·cm-3,微溶于水,有毒。Ⅰ.(1)常温下,单质溴通常呈________态,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________。Ⅱ.工业生产中,海水提取溴常用热空气吹出法。其生产流程如下:某化学实验小组模拟该法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从浓缩的海水中提取液溴。实验步骤如下:①关闭活塞b、d,打开活塞a、c,向A中缓慢通入Cl2至反应结束;②关闭a、c,打开b、d,向A中鼓入足量热空气;③关闭b,打开a,再通过A向B中通入足量的Cl2;④将B中所得液体进行蒸馏,收集液溴。(2)当观察到A中液面上方出现________(填实验现象)时即可判断步骤①中反应已经结束。(3)X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尾气处理选用________。a.H2O b.饱和食盐水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Na2SO3溶液B中X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蒸馏时应该选择________(填序号),操作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该实验小组利用制得的单质溴研究H2与Br2生成HBr的反应,实验装置如下:(5)装置E可用来检验反应产物HBr,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装置E中收集的HBr,图示装置检验HBr还不够完善,请结合原有实验装置予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Ⅰ.(1)溴在常温下为液态,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的大,微溶于水,所以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水封。Ⅱ.(2)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当反应完成时,多余的Cl2逸出,使A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3)溴能够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氯气都有毒,可用碱液吸收;溴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H2O===SO+2Br-+2H+。(4)进行蒸馏操作所需的主要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所以选择的仪器有①③⑤⑥⑦;蒸馏实验依据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所以实验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温度,Br2的沸点为58.8 ℃,故应该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Ⅲ.(5)生成的溴化氢中混有溴蒸气,由于溴的沸点较低,通过装置D可以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由于装置D无法完全除去溴化氢中的溴单质,所以该装置不严密,应该在装置D与装置E之间增加一个盛有CCl4的洗气装置,确保将溴化氢中的溴完全除去。答案:Ⅰ.(1)液 水 Ⅱ.(2)黄绿色 (3)d c Br2+SO+H2O===SO+2Br-+2H+(4)①③⑤⑥⑦ 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Ⅲ.(5)除去未反应完的溴蒸气 在装置D与装置E之间增加一个盛有CCl4的洗气装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第19讲 卤族元素 氯、溴、碘的提取1.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2.掌握氯、溴、碘等单质的提取方法。01考点梳理 高效演练考点一 卤素的性质 卤素离子的检验 1.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物理性质 Br2 I2颜色 ________色 ________色状态 __________ __________溶解性 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②易溶于有机溶剂特性 易________、有毒 ①易________②使淀粉溶液_______深红棕 紫黑 液体 固体 挥发 升华 变蓝 2.氯、溴、碘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化学性质 比较内容与水反应 X2+H2O __________(X表示Cl、Br、I,下同)氯、溴、碘与水反应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与碱反应 以NaOH为例:2NaOH+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 ①氧化性:Cl2______Br2______I2,还原性:Cl-______Br-______I-;②氯、溴、碘与氢气化合由________到________;③I2与Fe反应只生成FeI2,Cl2、Br2可将Fe氧化为+3价HX+HXO 易 难 NaX+NaXO+H2O > > < < 易 难 3.氟的特殊性(1)氟元素无正化合价。(2)F2能与水反应放出O2,故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水溶液中将卤素单质置换出来。(3)在HX中,HF的熔、沸点最高,氢氟酸是弱酸,能腐蚀玻璃。白 淡黄 黄 (2)置换——萃取法检验Br-、I-。Br- I- 蓝[易错秒判](1)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 )(2)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从碘水中将碘萃取出来( )(3)用加热的方法可将NaHCO3中混有的少量碘除去( )(4)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的操作是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5)卤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是强酸溶液( )(6)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 )(7)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1.(2025·佛山一中月考)某化学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的强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解析:在F处,可能是未反应完的Cl2与KI发生反应置换出I2,使淀粉变蓝色,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与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⑥氯气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①③⑤ B.②③⑥C.②⑤⑥ D.①③④解析: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卤素离子中,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①错误;卤化银中除AgF外均有感光性,③错误;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过氧化氢等,④错误。3.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卤素互化物,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1)ICl3与水反应的产物可能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ICl在常温下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填“是”或“否”)。HCl、HIO2ICl+2OH-===Cl-+IO-+H2O否溶液变蓝空气中的O2将I-氧化为I2Cl2H2、NaOH2.海水提溴(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①浓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含Br-的溶液得到浓缩。②氧化: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Cl2,将Br-氧化为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吹出:利用溴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将生成的溴吹出。④吸收:吹出的溴蒸气用SO2和水吸收,使溴转化为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蒸馏:再用Cl2将氢溴酸氧化为Br2后蒸馏分离。Cl2+2Br-===Br2+2Cl-Br2+SO2+2H2O===2HBr+H2SO4 3.海带提碘(1)工艺流程。(2)原理。①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方程式)。②物理原理:单质碘用________________萃取,分液后用________法将碘与有机溶剂分开。2I-+H2O2+2H+===I2+2H2O苯或四氯化碳蒸馏1.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B.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2Br-+Cl2===2Cl-+Br2C.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22.4 L Cl2D.步骤Ⅳ的操作方法为蒸馏√2.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3)③是将富集在CCl4中的碘单质利用化学转化重新富集在水中,称为反萃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⑤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2I-+2H++H2O2===I2+2H2O下口放出3I2+6NaOH===5NaI+NaIO3+3H2O过滤02真题研做 高考通关1.(2024·浙江1月选考)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C.试剂X可用硫酸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碘单质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故在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紫红色碘单质完全反应,上下两层溶液均为无色,A项正确;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故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水层(溶液A),B项错误;步骤Ⅱ的目的是生成粗I2,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故试剂X可用硫酸,C项正确;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故实验制得的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D项正确。√2.(2024·新高考辽宁卷)H2O2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蓝色:生成I2B.蓝色→无色:I2转化为化合态C.H2O2起漂白作用D.淀粉作指示剂√4.(2022·新高考辽宁卷)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被氧化√解析:Zn比Fe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因为I2被Zn还原,A项错误;液体分层后,I2在CCl4层,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下层呈紫红色,B项错误;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Fe的活泼性,则Fe不易生锈,反之,若Fe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的活泼性,则Fe更易生锈,由于活泼性: Zn>Fe>Sn,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项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D项正确。第19讲 卤族元素 氯、溴、碘的提取INCLUDEPICTURE "复习目标LLL.TIF"1.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2.掌握氯、溴、碘等单质的提取方法。INCLUDEPICTURE "考点梳理高效演练.TIF"考点一 卤素的性质 卤素离子的检验INCLUDEPICTURE "必备知识.tif"1.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物理性质 Br2 I2颜色 ________色 ________色状态 __________ __________溶解性 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②易溶于有机溶剂特性 易________、有毒 ①易________②使淀粉溶液____2.氯、溴、碘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化学性质 比较内容与水反应 X2+H2O ______(X表示Cl、Br、I,下同)氯、溴、碘与水反应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与碱反应 以NaOH为例:2NaOH+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 ①氧化性:Cl2______Br2______I2,还原性:Cl-______Br-______I-;②氯、溴、碘与氢气化合由________到________;③I2与Fe反应只生成FeI2,Cl2、Br2可将Fe氧化为+3价3.氟的特殊性(1)氟元素无正化合价。(2)F2能与水反应放出O2,故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水溶液中将卤素单质置换出来。(3)在HX中,HF的熔、沸点最高,氢氟酸是弱酸,能腐蚀玻璃。4.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1)AgNO3溶液——沉淀法。(2)置换——萃取法检验Br-、I-。(3)氧化——淀粉法检验I-。________色溶液,表明有I-[答案自填] 深红棕 紫黑 液体 固体 挥发 升华 变蓝 HX+HXO 易 难 NaX+NaXO+H2O > > < < 易 难 白 淡黄 黄 Br- I- 蓝[易错秒判](1)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 √ )(2)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从碘水中将碘萃取出来( × )(3)用加热的方法可将NaHCO3中混有的少量碘除去( × )(4)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的操作是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 )(5)卤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是强酸溶液( × )(6)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 × )(7)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 )INCLUDEPICTURE "关键能力.tif"1.(2025·佛山一中月考)某化学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的强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解析:在F处,可能是未反应完的Cl2与KI发生反应置换出I2,使淀粉变蓝色,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与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⑥氯气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①③⑤ B.②③⑥C.②⑤⑥ D.①③④解析: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卤素离子中,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①错误;卤化银中除AgF外均有感光性,③错误;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过氧化氢等,④错误。3.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卤素互化物,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1)ICl3与水反应的产物可能为________(填化学式)。(2)ICl在常温下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填“是”或“否”)。答案:(1)HCl、HIO2 (2)ICl+2OH-===Cl-+IO-+H2O 否4.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因此我国市场上的食盐部分加了碘(KIO3)。甲同学鉴别食盐是否加碘的流程如下:样品溶液现象(1)若样品为加碘食盐,则现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中K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取纯NaCl做对照实验,也出现了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提出新的鉴别加碘食盐的方案,流程如下:样品溶液 现象此方案第一步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样品为加碘食盐,KIO3与K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碘,化学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该反应中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KI作为还原剂,将IO还原为I2。(2)取纯NaCl做对照实验,溶液也为蓝色,原因是空气中的O2将I-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3)第一步中Na2SO3与KI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KIO3具有氧化性,Na2SO3具有还原性,Na2SO3中S元素由+4价升高到+6价,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到-1价,由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IO===3SO+I-。答案:(1)溶液变蓝 作为还原剂,将IO还原为I2(2)空气中的O2将I-氧化为I2(3)3SO+IO===3SO+I-考点二 从海水资源中提取卤素单质INCLUDEPICTURE "必备知识.tif"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海水―→粗盐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水提溴(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①浓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含Br-的溶液得到浓缩。②氧化: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Cl2,将Br-氧化为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吹出:利用溴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将生成的溴吹出。④吸收:吹出的溴蒸气用SO2和水吸收,使溴转化为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蒸馏:再用Cl2将氢溴酸氧化为Br2后蒸馏分离。3.海带提碘(1)工艺流程。(2)原理。①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方程式)。②物理原理:单质碘用________________萃取,分液后用________法将碘与有机溶剂分开。[答案自填] Cl2 H2、NaOH 2NaCl+2H2O2NaOH+H2↑+Cl2↑ Cl2+2Br-===Br2+2Cl- Br2+SO2+2H2O===2HBr+H2SO4 2I-+H2O2+2H+===I2+2H2O 苯或四氯化碳 蒸馏INCLUDEPICTURE "关键能力.tif"1.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B.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2Br-+Cl2===2Cl-+Br2C.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22.4 L Cl2D.步骤Ⅳ的操作方法为蒸馏2.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3)③是将富集在CCl4中的碘单质利用化学转化重新富集在水中,称为反萃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⑤的名称为________。答案:(1)2I-+2H++H2O2===I2+2H2O(2)下口放出(3)3I2+6NaOH===5NaI+NaIO3+3H2O(4)5I-+IO+6H+===3I2↓+3H2O(5)过滤INCLUDEPICTURE "真题研做高考通关.TIF"1.(2024·浙江1月选考)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C.试剂X可用硫酸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碘单质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故在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紫红色碘单质完全反应,上下两层溶液均为无色,A项正确;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故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水层(溶液A),B项错误;步骤Ⅱ的目的是生成粗I2,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故试剂X可用硫酸,C项正确;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故实验制得的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D项正确。2.(2024·新高考辽宁卷)H2O2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无色→蓝色:生成I2B.蓝色→无色:I2转化为化合态C.H2O2起漂白作用D.淀粉作指示剂解析:分析该“碘钟”反应的原理:①在Mn2+的催化下H2O2与IO反应生成I2,在淀粉指示剂的作用下溶液变为蓝色;②生成的I2又会与H2O2反应生成IO,使溶液变回无色;③生成的I2可以与丙二酸反应生成琥珀色的ICH(COOH)2,溶液最终会变成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有I2生成,A正确;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将I2转化为IO,即I2转化为化合态,B正确;H2O2在此过程中参加反应,不起漂白作用,C错误;有I2的生成与消耗,淀粉起到指示剂的作用,D正确。3.(2023·新高考辽宁卷)某小组进行实验,向10 mL蒸馏水中加入0.4 g 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0.2 g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I(aq)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D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A 溶液呈浅棕色 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I2+I- IC 紫黑色晶体消失 I2(aq)的消耗使溶解平衡I2(s) I2(aq)右移D 溶液褪色 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解析:向10 mL蒸馏水中加入0.4 g I2,溶液呈浅棕色,说明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A项正确;I(aq)为棕色,溶液颜色加深,说明I2转化为I,发生了反应I2+I- I,B项正确;紫黑色晶体消失,说明I2(s)完全溶解,即I2(aq)的消耗使溶解平衡I2(s) I2(aq)右移,C项正确;溶液褪色,是因为Zn与I2反应生成ZnI2,c(I2)减小,I2+I- I平衡逆向移动,I(aq)浓度减小,D项错误。4.(2022·新高考辽宁卷)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被氧化解析:Zn比Fe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因为I2被Zn还原,A项错误;液体分层后,I2在CCl4层,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下层呈紫红色,B项错误;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Fe的活泼性,则Fe不易生锈,反之,若Fe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的活泼性,则Fe更易生锈,由于活泼性: Zn>Fe>Sn,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项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D项正确。课时跟踪练19[基础巩固]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性质上与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Br2比Cl2的活泼性弱。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进行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 )A.溴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溴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HBr和O2C.Br-具有还原性,但还原性比Cl-的弱D.溴蒸气与氢气反应比氯气与氢气反应剧烈解析: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溴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HBr和HBrO,故B错误;Br-具有还原性,且还原性比Cl-的强,故C错误;氯气可与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溴蒸气可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化氢,氯气比溴活泼,溴蒸气与氢气反应不如氯气与氢气反应剧烈,故D错误。2.下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单质②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保存少量的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D.单质④的简单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最稳定解析:卤素单质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像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F2、Cl2、Br2、I2。卤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越活泼,所以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F2,故A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单质②的水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比水的大,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故C正确;卤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所以单质④的简单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最不稳定,故D错误。3.已知(CN)2与Cl2性质相似,氧化性:(CN)2A.(CN)2溶于水可生成两种酸B.HCN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CN)2为直线形分子D.NaCN可代替NaCl配制生理盐水4.一溴化碘(IBr)是一种易溶于液溴的黑褐色晶体,常用于有机合成等研究。工业上制备IBr的方法如下:碘单质(I2) 黑褐色晶体(IB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过程①加入过量Br2的目的是提高I2的转化率B.过程②在高温下进行对制得IBr的量无影响C.过程③通入CO2,可吹出过量的Br2D.过程③可采用水浴加热解析:过程①加入过量Br2的目的是提高I2的转化率,故A正确;I2易升华,Br2易挥发,过程②在高温下进行,会减少IBr产量,故B错误;通入CO2,可吹出过量的Br2,提高产品纯度,故C正确;过程③在50 ℃进行,可采用水浴加热,故D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Fe3Cl8根据化合价规律可表示为FeCl2·2FeCl3,则Fe3I8也可表示为FeI2·2FeI3B.第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第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HF>HClC.Cl2、Br2、I2的单质颜色逐渐变深D.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解析: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则Fe3I8不可表示为FeI2·2FeI3,故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不能根据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简单氢化物的强弱,故B错误;单质碘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可推知单质砹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故D错误。6.(2025·珠海二中质检)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硫酸;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下列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a→e→b→c→d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D.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解析:溶液颜色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③蓝色,说明是淀粉溶液遇碘显色;③蓝色→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发生的是NaI和NaI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氧化还原反应。7.为验证卤素单质Cl2、Br2、I2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的,过程Ⅳ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________(填“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解析:(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5Cl2↑+2MnCl2+8H2O+2KCl。(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的,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3)Cl2有毒,污染空气,故用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吸收,防止污染空气。(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盛有KI溶液的D中,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CCl4,D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1)2KMnO4+16HCl(浓)===5Cl2↑+2MnCl2+8H2O+2KCl (2)Cl2+2Br-===Br2+2Cl- (3)吸收未反应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4)打开活塞b,使C中少量溶液滴入D中 D中溶液下层变为紫红色 (5)得电子[素养提升]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B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用H2O2溶液滴定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达到滴定终点B 向食用加碘盐中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紫红色 该食用加碘盐中含有KIO3C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溴蒸气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溴蒸气D ③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溴原子9.卤素互化物如ICl、ICl3等具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性质。利用反应I2+Cl2===2ICl,实验室可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ICl。已知:ICl的熔点为27.2 ℃,沸点为97.4 ℃,易水解,能发生反应:ICl+Cl2===ICl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圆底烧瓶中的固体可以为KMnO4或KClO3B.装置B、C中的试剂分别为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E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可用装置F替代D.盐酸的滴加速率过快,ICl的产率会明显降低解析:装置A为氯气的制备装置,此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故可以使用KMnO4或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A正确;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和H2O,故装置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装置C中盛有浓硫酸可除去H2O,B正确;ICl易水解且氯气有毒,装置E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装置F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尾气但不能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C错误;若盐酸的滴加速率过快会使反应过于剧烈,氯气与ICl继续反应生成ICl3,使ICl的产率降低,D正确。10.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形式存在)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的I-浓度相等B.若②和⑤中分别得到等量的I2,则消耗的n(Cl2)∶n(KClO3)=1∶3C.流程中④发生的离子反应:2I2+SO+H2O===4I-+SO+2H+D.制备10 mol I2,理论上需KClO3的质量约为408 g解析:流程中①和④所得溶液中的碘离子物质的量相同,为碘富集过程,c(I-)后者大于前者,故A错误。流程中④为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I2+SO+H2O===2I-+SO+2H+,故C错误。②中离子反应为Cl2+2I-===I2+2Cl-,⑤中氯酸钾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6I-+ClO+6H+===3I2+Cl-+3H2O,故②和⑤中得到等量的I2时消耗的n(Cl2)∶n(KClO3)=3∶1;制备10 mol I2,理论上需KClO3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122.5 g·mol-1× mol≈408 g,故B错误、D正确。11.查阅资料知:Br2的沸点为58.8 ℃,密度为3.119 g·cm-3,微溶于水,有毒。Ⅰ.(1)常温下,单质溴通常呈________态,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________。Ⅱ.工业生产中,海水提取溴常用热空气吹出法。其生产流程如下:某化学实验小组模拟该法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从浓缩的海水中提取液溴。实验步骤如下:①关闭活塞b、d,打开活塞a、c,向A中缓慢通入Cl2至反应结束;②关闭a、c,打开b、d,向A中鼓入足量热空气;③关闭b,打开a,再通过A向B中通入足量的Cl2;④将B中所得液体进行蒸馏,收集液溴。(2)当观察到A中液面上方出现________(填实验现象)时即可判断步骤①中反应已经结束。(3)X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尾气处理选用________。a.H2O b.饱和食盐水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Na2SO3溶液B中X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蒸馏时应该选择________(填序号),操作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该实验小组利用制得的单质溴研究H2与Br2生成HBr的反应,实验装置如下:(5)装置E可用来检验反应产物HBr,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装置E中收集的HBr,图示装置检验HBr还不够完善,请结合原有实验装置予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Ⅰ.(1)溴在常温下为液态,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的大,微溶于水,所以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水封。Ⅱ.(2)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当反应完成时,多余的Cl2逸出,使A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3)溴能够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氯气都有毒,可用碱液吸收;溴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H2O===SO+2Br-+2H+。(4)进行蒸馏操作所需的主要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所以选择的仪器有①③⑤⑥⑦;蒸馏实验依据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所以实验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温度,Br2的沸点为58.8 ℃,故应该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Ⅲ.(5)生成的溴化氢中混有溴蒸气,由于溴的沸点较低,通过装置D可以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由于装置D无法完全除去溴化氢中的溴单质,所以该装置不严密,应该在装置D与装置E之间增加一个盛有CCl4的洗气装置,确保将溴化氢中的溴完全除去。答案:Ⅰ.(1)液 水 Ⅱ.(2)黄绿色 (3)d c Br2+SO+H2O===SO+2Br-+2H+(4)①③⑤⑥⑦ 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Ⅲ.(5)除去未反应完的溴蒸气 在装置D与装置E之间增加一个盛有CCl4的洗气装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高考化学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9讲卤族元素氯、溴、碘的提取学案.doc 2025秋高考化学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9讲卤族元素氯、溴、碘的提取课件.ppt 2025秋高考化学复习课时跟踪练19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