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 线粒体:1857年,瑞士生物学家阿尔伯特·冯·科立克在肌细胞中观察到颗粒状结构,1898年被命名为“线粒体”,后证实为能量代谢中心。2. 叶绿体:19世纪初,植物学家发现绿色植物细胞中的绿色颗粒,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安德烈亚斯·席姆佩尔命名为“叶绿体”,确认其参与光合作用。3. 高尔基体:1898年,意大利医生卡米洛·高尔基通过银染法在神经细胞中观察到网状结构,命名为“高尔基体”,后发现其与蛋白质加工、分泌相关。问题探讨一、细胞器的发现4. 内质网:1945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凯泽·波特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细胞质中相互连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分为粗面(附核糖体)与滑面内质网。5. 核糖体:1953年,罗马尼亚细胞学家乔治·帕拉德在电镜下发现细胞质中颗粒状结构,证实其为蛋白质合成场所,1958年被命名为“核糖体”。6. 溶酶体:1955年,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德迪夫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发现含水解酶的囊泡,确认其具细胞内消化功能。7. 中心体:1888年,德国生物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动物细胞中发现成对颗粒,命名为“中心体”,后证实其参与细胞分裂纺锤体形成。问题探讨一、细胞器的发现1.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含DNA和核糖体,可自主合成部分蛋白质。2. 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车间”,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CO 和H O转化为有机物和O 。3.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机器”,游离型合成胞内蛋白,附着型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和膜蛋白,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4.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初步加工(如折叠、糖基化);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合成脂质(如性激素)、解毒(肝细胞)及储存Ca (肌细胞)。问题探讨二、细胞器的分工1.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含DNA和核糖体,可自主合成部分蛋白质。2. 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车间”,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CO 和H O转化为有机物和O 。3.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机器”,游离型合成胞内蛋白,附着型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和膜蛋白,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4.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初步加工(如折叠、糖基化);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合成脂质(如性激素)、解毒(肝细胞)及储存Ca (肌细胞)。问题探讨二、细胞器的分工5. 高尔基体:“加工与运输枢纽”,修饰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如糖蛋白加工),分类包装成囊泡,参与细胞膜更新和细胞壁形成(植物)。6. 溶酶体:“细胞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细胞器、吞噬病原体(如巨噬细胞吞噬细菌)。7. 液泡:植物细胞中储存水、无机盐、色素(如花青素)及营养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压和形态。8.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组垂直中心粒组成,参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9. 过氧化物酶体:分解脂肪酸等有机物,产生的过氧化氢(H O )被过氧化氢酶分解为水和氧气,具解毒作用。问题探讨二、细胞器的分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2.分泌蛋白1.胞内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并在细胞内起作用的一类蛋白。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等。同位素标记法3.研究方法问题探讨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位素标记法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如16O与18O 、12C与14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3H标记的亮氨酸豚鼠胰腺的腺泡细胞注射观察细胞中放射性标记物先后出现的部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及分泌物1.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需要能量,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提供。思考与讨论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请描述大致过程。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是否需要能量,能量由哪里提供?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②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下一步的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肽链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成熟蛋白质分泌蛋白氨基酸合成加工、折叠、修饰加工、融合分泌囊泡囊泡线粒体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个过程中, 膜可通过 转化成 膜,高尔基体膜又可通过囊泡形成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高尔基体膜——细胞膜——膜面积减少膜面积不变膜面积增加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前后时间0膜面积①③②时间0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图像)膜面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放射性变化时间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放射性强度0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 定义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它们都是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生物膜系统细胞内的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2.联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内质网细胞膜囊泡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直接核膜直接囊泡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生物膜系统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3.功能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吗?没有,因为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分化不完善,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及具膜细胞器;大多数病毒无任何膜结构,所以原核生物和病毒无生物膜系统。思考与讨论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一种新的制药工艺: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制成很小的小球,让这些小球包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聚乙二醇保护层水溶性药物晶体脂双层脂溶性药物晶体抗体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4.生物膜系统的应用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路径是:游离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这个过程需要 线粒体 提供能量。根据蛋白质作用的位置,分为胞内蛋白和分泌蛋白。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化学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中,没有生物膜系统的是原核生物 。课堂小结随堂测试1.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C随堂测试2.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内的外膜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B随堂测试3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B. 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C. 生物膜系统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 生物膜系统就是各种生物膜的简单组合答案:D解析:生物膜系统不是简单组合,而是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对细胞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随堂测试4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参与的细胞器有( A)A.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C.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D.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液泡答案:A解析:分泌蛋白合成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等,均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A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