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学习目标】1.能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各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及界线。2.能说出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和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 地势西高东低【自主学习】1.中国地势 ,大致呈 分布。2.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以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横断山脉一线为界;第二、三级阶梯以大兴安岭— —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3.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主要的地形类型为高原和 ,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和丘陵。4.四大高原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四大盆地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5.中国地势向海洋倾斜,有利于 ,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 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河段时,因落差巨大而产生丰富的 。【合作探究】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征读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回答问题。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2.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大型水电站分布的原因。学习活动二 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阅读“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任务。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阶梯、山脉、地形区和海洋名称。2.“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经过哪些地形区?【思维拓展】1.李煜的《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是一去不复返之意,你能从地理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反映出中国地形的哪一特征 2.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气候、河流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达标训练】在学习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知识时,小涵找了一张我国沿32°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B)A.阶梯内部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B.有利于东部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C.河流自东向西,便利东西交通 D.冬季冷空气无法影响东部沿海2.北纬32°纬线穿越了我国许多山川。图中①山脉是(D)A.阴山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巫山3.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势特征明显,不仅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对我国其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山脉是地势的分界线,图中① 山脉、③ 和④巫山都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2)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⑤山脉以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 盆地;②喜马拉雅山脉与⑥ 山脉之间镶嵌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高原。(3)我国的地势特征明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4)简述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和水能资源的影响。【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 地势西高东低【自主学习】1.西高东低 阶梯状2.祁连山脉 太行山脉3.盆地 平原4.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5.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东西 水能【合作探究】1.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基本上都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及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2.阶梯分界线附近,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学习活动二 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1.略。2.青藏高原、祁连山、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达标训练】1. B 【解析】阶梯交界处的落差大,形成丰富水能资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该地势特点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河流自西向东的流向便利东西交通等;冬季冷空气可以影响东部沿海。2.D 【解析】由图可知,沿 32°N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所以图中①山脉是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阴山位于内蒙古地区,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均不符合 32°N纬线经过的位置3.答案:(1)太行 大兴安岭(2)塔里木 昆仑 青藏(3)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4)流向: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水能资源: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太行山脉,其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③是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④是巫山,都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2)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⑤山脉是天山山脉,以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②是喜马拉雅山脉,⑥是昆仑山山脉,两山之间镶嵌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3)读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4)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由于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的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等大河都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地,向东注入海洋。 对水能资源的影响: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