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中国的降水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中国的降水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中国的降水、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4.结合气候资料分析我国气候的特点及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降水分布
【自主学习】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逐渐减少。
2.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季,大多数地方 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学习活动二 干湿地区
【自主学习】
1.根据气候的 程度,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半干旱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天然植被分别是 、 。
2.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位于 (干湿地区)。
【合作探究】干湿地区的分布
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读“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找出不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对照“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观察它们与哪些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叠加“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与“中国地下分布”图,观察四大盆地所在的干湿地区。
学习活动三 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   和   ,使得气候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此外,   、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我国东部有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   、   、   。西北部大多为   气候。
3.青藏高原为独特的   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   气候特征。
4.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众多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   ,促使我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我国各具特色的   。
【合作探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显著。结合下图,探究我国的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
1.读图归纳A、B、C、D四地的气候特点,判断四地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个城市 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写出影响因素
(1)影响漠河与海口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造成五道梁夏季气温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
(3)影响吐鲁番降水少的主要因素是 。
【归纳总结】
【思维拓展】
1.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
2.鲁南有“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的谚语,从地理角度解释该谚语的含义。
【达标训练】
读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和某四个城市降水量柱状示意图,完成1~3题。
1.据左图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
A.集中在夏季 B.东少西多,南少北多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2.根据右图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可知( )
A.甲所示的可能是广州的降水 B.乙地的雨季最长
C.丙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3.造成图中①→②→③三地天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为活动
冷流降雪是由强冷空气经过海面时遇到暖湿空气,获得水汽和热量,抬升产生的降雪。每年冬季,山东半岛北部降雪量明显高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尤其烟台市和威海市,被称为我国冬季“雪窝”。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多年平均降雪量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增
5.影响“雪窝”形成的主要因素( )
A.纬度位置、人类活动 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D.地形因素、人类活动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读中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干湿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 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有( )
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④湿润区面积广大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7. 敦煌莫高窟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自我建构】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降水分布
【自主学习】
1.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2.夏秋 5 — 9
学习活动二 干湿地区
【自主学习】
1.干湿 半湿润 干旱 森林 草原
2.半湿润区
【合作探究】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干旱区,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区。
学习活动三 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温度带 干湿地区 地形类型多样
2.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
3.高原山地 垂直
4.多种经营 地域文化
【合作探究】
1.A地气候特点:全年低温,降水较少,属高山高原气候。对应图中五道梁。
B地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属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中海口。
C地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属温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中漠河。
D地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中吐鲁番。
2.(1)纬度因素 (2)地形地势 (3)海陆因素
【达标训练】
1.C【解析】12.从图中自东南向西北年等降水量线看出变化趋势: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故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D【解析】广州纬度较低,雨季时间长,丁的雨季最长,所示的可能是广州的降水;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甲;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3.B【解析】图中①→②→③三地天然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造成图中①→②→③三地天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与纬度位置、地形地势、人为活动无关。
4.A【解析】读图可知,山东半岛的降雪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5.C【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台和威海北临黄海,背靠山地丘陵,恰好处于由海洋吹来的冬季风的迎风坡,当一股股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暖湿海面时,其低层空气变得暖而潮湿,登陆后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从而形成降雪,使烟台、威海成为“雪窝子”,所以“雪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烟台、威海成为“中国雪窝”与人类活动、纬度位置的关系不大。
6. 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从东南向西北以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顺序分布,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减少,空间分布不均,且差异大;湿润区面积小。
7. D【解析】甘肃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易于壁画保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