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阅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源流概况
【自主学习】
1.黄河发源于 北麓,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甘肃、四川等 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 。
2.黄河全长5 464千米,是中国第二 ,流域面积 千米2。
3.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 内蒙古高原、 高原、 华北平原。
4.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 ,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 。
5.黄河 河段的支流最多; 河段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水能资源集中在 和
河段。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段分别形成 平原和 平原。
7.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 ,有著名的 瀑布和三门峡。
8.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 ,干流水流 ,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 ”。
【合作探究】黄河年平均径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
读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完成下列任务。
(换新材料图)
1.绘制黄河年平均径流量柱状图和年平均含沙量拆线图。
2.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径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
3.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习活动二 综合治理与开发
【自主学习】
1.黄河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 地区,大力开展 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提高御洪能力。
2. 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上河的形成
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近年来,陕西省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小流域、固沟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可知,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沟壑纵横,这种地表景观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2.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有哪些 会产生什么危害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哪些措施
【归纳总结】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草地退化、荒漠化 水土流失严重 河堤决口,“地上河”
治理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加固大堤,打坝淤地,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思维拓展】
1.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奉献”与“忧患”各有哪些?
2.河流发生凌汛现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达标训练】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诗人曾留下许多描述黄河的壮丽诗篇。结合黄河流域图,完成1~4题。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山”和“海”分别是指( )
A.巴颜喀拉山、黄海 B.唐古拉山、渤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唐古拉山、东海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大量的泥沙来自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3.“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沿着黄河干流向上游行进,最远到达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甘肃省 B.青海省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 (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航运价值低 D.枯水期长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读部分黄河流域图及壶口瀑布景观图回答5~6题。

5.壶口瀑布位于 ( )
A.黄河下游 B.晋陕交界
C.内蒙古高原 D.秦岭南侧
6.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黄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 ( )
A.12月到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如图所示,古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来治理黄河。读图完成7~8题。
7.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 )
A.水量 B.含沙量 C.水质 D.流速
8.“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 )
A.有“地上河”的中游
B.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
C.有“地上河”的下游
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知识自我建构】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源流概况
【自主学习】
1.巴颜喀拉山 9 渤海
2.长河 75万
3.青藏 黄土
4. 河口 桃花峪
5.中游 下游 上游 中游
6.宁夏 河套
7. 大 壶口
8.减小 缓慢 地上河
【合作探究】
1.略。
2.从上游、中游到下游,黄河年平均径流量的演变特点是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是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降低。
3.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使河流流量逐渐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径流量增加;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几乎没有支流汇入,因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以及河水蒸发等方面的原因,使河流径流量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
学习活动二 综合治理与开发
【自主学习】
1.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修堤筑坝
2.小浪底
【合作探究】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疏等。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2.(1)成因: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含沙量剧增;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2)危害: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3.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
【达标训练】
1. C【解析】诗中的“天山”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渤海。
2. C【解析】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河水的含沙量急剧上升。
3. B【解析】读图可知,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沿着黄河干流向上游行进,最远到达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
4. B【解析】黄河位于秦岭以北,冬季气温低,河水有结冰现象。所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有结冰期。
5. B【解析】读图分析,黄河自源头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为上游,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所以判断黄河壶口瀑布位于中游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山西、陕西的简称分别为晋和陕;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黄河属于北方河流,位于秦岭北侧。
6. C【解析】黄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所以黄河汛期在夏季,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6~8月。
7. D【解析】“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也就是束水固堤,提高水流速度来增强河流的搬运能力,使泥沙能够快速下泄入海,以达到治沙的作用。
8. C【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有“地上河”的下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