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掌握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及分布。
2.利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及主要盐场的分布。
3.能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海洋资源在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树立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的观念。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丰富的海洋资源
【自主学习】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海洋 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 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等。
2.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有耕海牧渔、 、海岛开发、港口建设、海洋运输等。
3.  、小黄鱼、带鱼和  (又称墨鱼)是我国主要海产。
4.黄渤海渔场、  渔场、南海渔场、  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其中  渔场是我国的最大渔场。
5.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 、东海及南海等海域。
6.我国著名的盐场是   盐场、苏北盐场、   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7.我国海洋能资源主要包括 、潮流能、波浪能等。
【合作探究】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
材料一 我们每天都吃盐,盐的种类繁多,有海盐、井盐、湖盐等,其中海盐约占整个盐业产量的60%。现在海盐的晒制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该法需要在气温高,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地势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材料二 我国主要盐场分布图。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北方与南方盐场的数量、规模和产量
2.从气候条件分析,我国海盐生产旺季,为什么多集中于春秋季节?
3.【归纳】北方比南方的海盐产量 ,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根据图中①②盐场的位置,设计问题探究南方盐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5.影响盐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和 。
学习活动二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自主学习】
1.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上面临的问题:海水污染加剧、 退化、生物资源衰竭、 灾害频发等。
2.我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 并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深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加快建设“南海粮仓”,是海南省加快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工作。完成1~2题。
1.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巨大的宝藏,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有( )
①海洋生物②石油③海运交通④海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B.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
C.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其最佳生存水温为22℃一26℃,根据其养殖特性和养殖海域水温变化,“国信1号”不同季节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间自航转场,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我国冬季时,“国信1号”最可能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有利于打造“海上牧场”,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海洋捕捞
B.合理实行休渔制度
C.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为了( )
A.保护鱼类资源 B.增加渔民的假期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减少水污染
6.有利于海盐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有( )
①海滩广阔 ②光照充足 ③多阴雨天气 ④蒸发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8月“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在我国南海钻井作业圆满完成,展示了我国海上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强大实力,完成7~8题。
7.“深海一号”工程主要开发海洋的( )
A.化学资源 B.空间资源 C.油气资源 D.生物资源
8.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应该( )
①开采前做好评估,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
②开采过程中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③采用先进钻井技术,减少钻井过程中资源泄漏
④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与治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世界海洋大国
【自主学习】
1.空间 矿产
2.填海造地
3.大黄鱼 乌贼
4.舟山 北部湾 舟山
5.黄海
6.长芦 布袋
7.潮汐能
【合作探究】
1.根据图中图例的数量、大小可判断:北方比南方地区的数量多,规模大,产量高。
2.春秋季节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3.高 气候
4.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岛屿西部,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5.地形 气候
学习活动二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 赤潮
2.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
【达标训练】
1.D【解析】①海洋生物:海洋中有大量的鱼类、贝类、藻类等生物资源,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等,是海洋提供的重要自然资源;②石油: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来源;③海运交通:海运交通是人类利用海洋进行运输的方式,不属于海洋本身提供的自然资源,而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方式;④海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通过晒盐等方式可以获取海盐,是海洋提供的自然资源。
2.A【解析】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既能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能通过合理的养殖增加海洋生物的产出,有利于打造 “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加大海洋矿产开发力度,如果不注重保护,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完全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不符合实际情况,过于绝对,不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3.D【解析】渤海、黄海、东海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等生长,饵料缺乏,不利于冬季养殖,南海纬度较低,基本上都位于热带,冬季气温较高,饵料丰富适合冬季养殖,所以“国信1号”冬季养殖的海域最有可能是南海。
4.B【解析】要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应该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大力发展海洋捕捞、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不符合现实情况。
5.A【解析】休渔制度是在鱼类繁殖生长的关键时期禁止捕鱼,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护鱼类资源;休渔制度的主要目的并非是给渔民增加假期,而是从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休渔期间渔民不能捕鱼,短期内收入会减少,虽然从长远看保护好资源能保障未来收入,但休渔制度直接目的不是增加渔民当下收入;休渔制度主要针对渔业资源,对减少水污染没有直接作用,减少水污染需要从控制污染源等方面入手。
6.B【解析】广阔的海滩为晒盐提供了足够的场地,有利于大规模晒盐;充足的光照可以使海水更快地蒸发,有利于盐分结晶;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水蒸发,不利于海盐晒制;蒸发强能加快海水蒸发,使海水中的盐分不断浓缩结晶,有利于海盐生产。
7.C【解析】读材料分析可知,“深海一号”工程主要开发的是海洋的油气资源 ,特别是天然气。
8.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规划开发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在生态敏感区进行开发,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开采过程中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在油气开发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先进钻井技术,可以减少钻井过程中资源泄漏;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与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