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洛阳诗韵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走 进 洛 阳-地 理 位 置洛阳古时称雒阳,神都,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源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联合国授予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洛阳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洛阳是华夏第一王都,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走 进 洛 阳-悠 久 历 史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 进 洛 阳-璀 璨 人 文叶文玲(1942~),浙江玉环人。中共党员。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主席团委员。曾历任河南省文联、浙江省文联专业作家、副主席,浙江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走 进 作 者-作 者 简 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三生爱》,短篇小说集《无花果》、《心香》、《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湍溪夜话》,散文集《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枕上诗篇》、《情有独钟》、《叶文玲散文选》,《叶文玲散文自选集》等42部集及《叶文玲文集》(8卷)。《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未圆之梦》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征文奖,另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朱自清文学奖等。走 进 作者-著 作笑靥:xiào yè 况味:kuàng wèi:情形和情味。噪:zào许多人大喊大叫,喧哗,鼓动。 笃诚:dǔ chéng阕:què,1、本义祭事结束而闭门,引申为止息,终了; 2.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贬谪: biǎnzhé官吏降职并调往远方就任。 赭:zhě红褐色。姹紫嫣红:chàzǐ-yānhóng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釉:yòu覆盖在陶瓷、搪táng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伊阙:yī quē,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柜橱:guìchú一种收藏衣物的家具。 峙:zhì直立,耸立。簇:cù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岚气:lán qì山中雾气。龛:kān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 讶然:yàrán惊奇诧异的样子。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走 进 课 文 正 音 释 义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思考:1、第1自然段用哪些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2、第2自然段交代洛阳的哪些东西?3、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哪些方面?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最忆”,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醉”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地理位置。“黄河之畔”,“璀璨的明珠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明媚动人的笑靥”,“历史厚重的馈赠”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4、阅读4-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笃诚崇拜、十分偏爱洛阳?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笃诚的崇拜——为什么“陆机入洛,噪起才名” 因为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连名字都充满文情和诗意,历代才俊辈出:曾使“洛阳纸 贵”.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 出自洛阳;班固在这里完成《汉书》;司马光书《资冶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等曾云集此地。机遇和亲缘——在河南24载;兄长发落邙máng山。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5、“特殊的况味”指的是什么?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文化味,具体表现: 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写洛阳的古、美、奇、绝。6.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从洛阳的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 / 洛阳美,她有…… / 洛阳绝,她有…… / 洛阳奇,更因她有……朗读、欣赏7—10自然段思考:1、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见冠以“天下第一”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2、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明确: 中国佛教之源明确:文化使者的象征,从域外“走”进洛阳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文中第9段写了与牡丹相关有哪些美景美事?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美景:王城公园美事:牡丹花会(文化盛事)课文第10段写唐三彩的绝,唐三彩的造型有哪些特点?以什么颜色为主?除观赏以外还有那些用途?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用途: 馈赠亲友;文化使者,“走”向世界色彩: 赭,白,绿造型: 优美、生动、逼真明确: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文中第11-15段写龙门石窟的奇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 明确:修建历时久,文物数量多,奉先寺,卢舍那塑像(民族文化精华)这里又分数层:先写东西两山与伊水之奇,次写石窟之奇,再写最雄奇的奉先寺,末写游赏沿线的壮美景观。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共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全山造像10万余具。这些佛教石雕艺术杰作,大的高达数尺,巍峨雄壮,小的仅方寸见长,精巧细致。因时代的不同,佛像有的体态丰盈,有的身姿纤秀,仪态万千,栩栩如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灿烂,更令人感慨人力之艰。走 进 课 文 内 容 主 旨走 进 课 文 思 路 结 构全文思路结构思考:1、课文写了洛阳的哪些事物,各自有什么特点?2、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这些事物的?3、那课文的前几段写的又是什么?走 进 课 文 思 路 结 构全文思路结构第一部分(1—5自然段),是写作者对洛阳的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第二部分(6—15自然段)是写洛阳的“古、美、奇、绝第二部分思路结构第一层(6) 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第三层(9) 写洛阳的美。第四层(10) 写洛阳的绝。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这二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写作者的感受,后者是揭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行文的思路是先果后因。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走 进 课 文 作 者 情 感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一座城市只有具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就会显得厚重而有品味。洛阳就是这样一座充满着深厚历史感、又饱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最后让我们放声朗读课文,再品洛阳之“诗韵”!课 后 拓 展-课 后 作业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的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永州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请同学们课后去寻找发现永州之美,然后以“最美永州”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返回课 后 拓 展-课 外 延 读课堂练习下一页玉蟾岩,俗称蛤蟆洞、麻拐岩,位于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距县城16公里。岩洞文化堆积保存状况良好,蕴含着大量由旧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转变的信息。1996年2月,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全国九五年度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又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年7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岩,正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焦点。玉蟾岩出土的古栽培稻壳、新旧石器、陶器等文物足以表明,永州在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当时的远古先民已在此有了辉煌的远古文化。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说及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万年,甚至一万多年;其源头不在传统所说的黄河和中原地带,而是在湖南省永州地区。课 后 拓 展-课 外 延 读古稻作文化 1995年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时,突然发现一块不同寻常的钙质胶结物。当中国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张文结教授敲开胶结物时,发现里面竟嵌有一粒黄澄澄的稻壳。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情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喜悦!因为这一敲,敲开了水稻历史之门,敲开了远古人艰辛生存的历史!玉蟾岩先后发现的4粒稻谷壳,经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以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这一惊天大发现,将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探讨时间,一下子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四千年前!嶷山舜庙,为历代帝王“朝祭”圣地,“尧天舜日”名贯天下,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更使九嶷蜚声中外。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峰小峰连中峰,当天削去青芙蓉”,山奇、树奇、泉奇、云奇、佛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碑林,保存完好的摩岩石刻有505块,其中“摩岩三绝”——《大唐中兴颂》石刻,为天下三绝之首。宁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为完整仅次于曲阜文庙。道县月岩,其岩形浑园,入洞仰视,自东看象“上弦月”,自西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蓝天当顶,园如满月,故名“月岩”。江永千家峒,世界瑶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无数迁居外地和侨居海外的瑶胞先不断这里寻根祭祖。江华千里瑶山,山清水秀,风情独特,住吊脚楼、饮瓜箪酒,为崇尚自然的旅游佳境。课 后 拓 展-课 外 延 读课 后 拓 展-课 外 延 读女书文化 “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近年来,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