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元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8页。2.考生将姓名,考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1. “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A.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 观察开国大典(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说法准确是( )图1 图2A.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 B. 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C.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的统一3. 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口号是时代的呐喊。若为下面的历史照片配上口号,最合适的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C.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 土地改革完成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说明了(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A. 贫雇农脱贫致富 B. 形成了新的地主阶级C. 地主阶级被消灭 D.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6. 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示(如下图)。指出“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的特点是A. 各经济部门分配平均 B. 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C. 以铁路交通建设为主 D. 强调多种所有制发展7.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A.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B. 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8.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北京市民迎接新中国第一次普选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乡镇企业的发展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工业布局的调整9.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种政策”指( )A. 赎买 B. 兼并 C. 合资 D. 没收1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A. 雷锋 B. 孔繁森 C. 王进喜 D. 焦裕禄12. 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他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13. 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B. 对外开放力度仍有待加强C. 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A. 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从中国国情出发15.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任务的事件是( )A.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B. 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D.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召开16.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这说明( )A. 高考开始于1977年 B. 高考体现了公平原则C. 工农子女优先录取 D. 录取比例低效果较差17. 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A. 翻身解放 B. 对外开放 C. 公私合营 D. 联产承包18. 我国自1978年以来,把大量的农村隐性过剩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潜在“资源”;到1985年这一“资源”数量在1亿人以上。据此可知,这( )A. 加剧城乡之间的对立 B. 助推乡镇企业的发展C. 推动人口政策的调整 D. 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19. 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乡镇企业C. 现代化企业制度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20.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 宁波、汕头 B. 深圳、上海 C. 深圳、珠海 D. 厦门、海口21.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2. 下表是我国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表(亿元),其中2000—2010年间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产值 3 678.7 18 667.8 100 280.1 401 512.8 744 127.2A. 发展乡镇企业 B. 建立市场经济 C. 加入世贸组织 D. 中国梦的推动23. 我省有一个城市,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A. 福州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24.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小平南巡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的含义是( )A.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C.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25. 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A. 一国两制,有效推行 B. 民族平等,共同繁荣C. 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D. 制度创新,中国特色26.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A.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27. 如下图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8.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与志愿军出国作战同时,国内各族各界人民展开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抗美援朝运动。工人、农民响应号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和“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的口号。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赴朝参战。1951年、1952年先后派出两批赴朝慰问团,还带去了重6000吨的慰问物资和旧币500亿元的慰问金。——摘编自王桧林等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抗美援朝的目的。(2)课堂辩论赛上,你准备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国内各族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为观点,进行陈述。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首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总结陈词的会议名称,简析会议成功召开的意义。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立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理由。材料三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道路,并说明你得到的启示。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1953年发行的纸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我国能生产图中的工业产品的原因和影响。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个阶段时间 进程1978-1984年 改革从农村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1984-1992年 改革重点转向城市并全面展开1992-2001年 2001-2012年 2012年至今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取消农业四税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实现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摘编自张平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材料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摘编自涂良川等《新质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守正创新》(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整理如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揭示的道理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至上 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③坚持理论创新 ④坚持独立自主 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⑤坚持中国道路 ⑥坚持胸怀天下 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⑦坚持开拓创新 ⑧坚持敢于斗争 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⑨坚持统一战线 ⑩坚持自我革命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到两个历史经验,结合揭示的道理,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3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三元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8页。2.考生将姓名,考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D【26题答案】【答案】B【27题答案】【答案】A【28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题答案】【答案】(1)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抵御美国侵略,维护国家安全和亚洲和平。(2)观点正确。国内各族各界人民通过增产节约运动保障前线物资,青年参军补充兵力,慰问团鼓舞士气,为胜利奠定基础。【30题答案】【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建国筹备工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成立奠定法律和制度基础。(2)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它们,中国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深入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1题答案】【答案】(1)“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2)改革从1978年开始,历经多个阶段,逐步推进;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改革重点和目标;始终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3)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制定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策略。【32题答案】【答案】观点: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论述: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②1978年改革开放,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推动经济腾飞;③2020年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