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漳州三中、三中分校阶段性教学诊断(二)七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洛阳的兴洛仓,仓城周围10余千米,有3000窖,每窖可储粮8000石。”材料反映了隋朝(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人口数量增加C. 疆域广大辽阔 D. 社会经济发展2. 隋炀帝在位期间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材料说明了隋朝( )A. 统一全国的背景 B. 经济建设的过程C. 走向灭亡原因 D. 政策制定的目的3. 科举考试是历经了隋唐到清代1300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贵族垄断,看重门第 B. 德才兼备,地方推举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4. 唐太宗手下既有出身敌营的将领尉迟敬德,也有政敌下属魏征;既有落魄文人马周,也有皇亲国戚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 虚心纳谏 B. 重视农业 C. 以民为本 D. 唯才是举5.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有效杜绝了非正常渠道考入进士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 完全否定官吏特权 B. 考试科目逐步细化C. 选官标准以德为先 D. 选才注重公平公正6.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唐朝统治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图1中最能体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A. B.C. D.7. 学历史要懂得区分史实与史论。史论指的是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评价,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 )A. 唐诗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 B.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C. 唐朝后期,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 D.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8. 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实际上导致“土地、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 )A. 平定突厥后 B. 五代十国时 C. 黄巢起义后 D. 安史之乱后9. 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 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C.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 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10. 唐穆宗时期(9世纪前期),唐朝与吐蕃会盟,并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建立唐蕃会盟碑,碑文强调“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表明( )A. 唐蕃之间已无矛盾 B. 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C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D. 汉藏友好关系得到发展11. 如图所示壁画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 )A. 赋税制度 B. 民族关系 C. 对外交往 D. 藩镇割据12. 下图是中国邮政于2016年发行的2枚特种邮票,其图案内容分别为:“西行求法”、“东渡译经”。与此对应的目的地地名分别是( )A. 天竺、日本 B. 长安、日本 C. 扬州、日本 D. 天竺、扬州13. 唐朝时,不仅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主持编写了《唐本草》,而且名医辈出,孙思邈还写成了《千金方》。这表明了唐朝时期人们重视( )A. 医疗保健 B. 卫国戍边 C. 科举取士 D. 建功立业14. 九3班历史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为本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欣赏《颜氏家庙碑》领略唐朝书法魅力 活动二:吟诵《全唐诗》,回顾唐朝诗坛气象 活动三:赏析《送子天王图》,感受唐朝绘画风格A. 民族交流,开放包容 B. 经济繁荣,贸易繁盛C. 多彩艺术,华彩复现 D. 世界枢纽,万国来朝15. “陈桥驿很小,陈桥驿名气很大。”与陈桥驿的名气紧密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A. 破釜沉舟 B. 投鞭断流 C. 黄袍加身 D. 杯酒释兵权16.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北宋实行( )A. 崇文抑武方针 B. 休养生息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17. 王安石募役法推行后,对于此法……南方百姓相对富庶……故多不反对;北方百姓中穷苦者因此雪上加霜,助役钱使贫者更贫。这表明( )A. 北方农耕技术较落后 B. 募役法不具有进步性C. 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 D. 南北经济制度差异大18. 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 )A. 非常喜欢喝乳茶 B. 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C. 畜牧业发展落后 D. 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19. 下图为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的行书作品《题临安山水》,大意为:万里江山应该是统一的,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我要带领百万雄兵到西湖,骑马踏上吴山第一峰。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 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金与南宋对峙C. 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D. 行书较为盛行20. 下图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21.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某电视剧的主题歌,旨在歌颂其统一蒙古的功绩。据此推测此电视剧的主角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22.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还设置了驿站系统,保证中央政令能够快速传达至西藏各地。这些举措( )A. 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B.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 强化了各地驿站的建设 D. 促进元朝实现了疆域的统一23. 比较下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反映出的共同点是( )A. 并立的政权都是由汉民族建立 B. 都蕴含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C. 都是对外文化交往的繁荣时期 D. 都是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南方24. “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活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宋代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等。据此可知,当时蹴鞠A. 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B. 推动了军事力量增强C. 源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D. 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25. 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表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A.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D. 北民南迁速度加快26 下图数据说明两宋时期( )A. 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B. 农业发展成就突出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榷场贸易持续繁荣27.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A. 《齐民要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农政全书》28. 下列最能从政治上反映由宋代到元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 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B. 由强盛转向衰落C. 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D.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向南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同学认为下图为北宋时期疆域图,请观察该地图,从中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反映的史实,证明其结论。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西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项目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北方 965 493 459 679南方 111 257 830 1238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渭南文集》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此外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1)根据材料一,写出我国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户数)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唐朝天宝元年至北宋元丰三年南方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刘洁《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二 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林文勋《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 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卜宪群《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指出材料一中体现该政策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与辽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我们应树立的民族观念。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名称589年 隋统一全国627年 玄奘西行712年 开创“开元盛世”753年 鉴真东渡1279年 元朝完成全国统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写出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2)阅读以上材料,选取两个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2024-2025学年下学期漳州三中、三中分校阶段性教学诊断(二)七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C【26题答案】【答案】A【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C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29题答案】【答案】该同学结论错误,这不是北宋时期疆域图,而是辽宋夏金时期的形势图,提取信息及史实如下:地图中出现 “辽”“西夏”“大理”“吐蕃诸部” 等政权。图中有 “东京” 标识(北宋都城为东京开封府 ),但同时存在辽等其他政权都城(如辽的都城等 ),是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30题答案】【答案】(1)趋势: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成为全国人口重心;原因: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迅速。(2)原因:南方农业生产力提高(如水稻种植推广、苏湖地区成为粮仓);手工业、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府依赖南方财赋。(3)因素:劳动力与技术迁移;社会安定与政策支持;自然条件与资源;交通发展(如大运河);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31题答案】【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2)影响:促进宋辽经济交流(榷场贸易发展);减轻战争负担,边境民众生活相对安定;推动民族交融。(3)观念: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2题答案】【答案】(1)6世纪80年代 (2)示例主题:唐朝的对外交流与开放包容。论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翻译,促进了佛教传播;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及唐朝文化,推动中日交流。两者均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政策,加强了中外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