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长乐区期末反馈练习七年级历史试卷(全卷共8页,32小题;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大运河修通后,四川、湖南、湖北,乃至岭南、福建,无论公家的酒运船,还是商人、旅行者的船舶,进入中原畅通无阻”。这主要反映了大运河的作用是A.减轻了农民赋税 B.加强了南北交流C.推动了江南开发 D.巩固了军事防御2.隋炀帝营建东都、三征高句丽、生活奢靡、实行严刑峻法等,以此推断隋朝灭亡主要原因是A.外戚杨坚夺权 B.大运河的开凿C.隋炀帝的暴政 D.李渊起兵反隋3.贞观四年,太宗下诏修复洛阳乾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切谏,认为兴此大役劳动百姓,其弊更甚于隋炀帝。太宗接受建议,停止工程,并赏赐张玄素。这主要体现出唐太宗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B.注重文教,编修图籍C.重视生产,发展经济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4.图1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遣唐使来华(图 1)D.郑和下西洋5. 据图2,唐朝诗人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A (图2)B C D6.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松赞干布为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一史实说明唐朝时期 A.民族关系和睦 B.社会风气开放C.经济文化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7.以下两幅图可以印证唐代图3 日本仿开元通宝制成的和同开珎 图4 唐代墓葬出土的东罗马金币社会风气开放 B.社会经济发展C.中央集权强化 D.中外交流频繁8.“至德元载(756年)六月,潼关失守,战局迅速逆转。玄宗西幸,长安沦陷,叛军嚣张一时。”以上材料描述的史实是A.隋末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靖康之变9.史实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五代十国开启再次统一进程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D.武则天在位时创立殿试制度(图 5)10.图5是某同学学习《北宋的政治》一课的部分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A.杯酒释兵权典故B.分化事权的举措C.王安石变法措施D.重文轻武的政策11.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上述材料反映了北宋纸币“交子”出现的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影响12.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给双方长达二十多年的争战画上句号。此后很长时间,宋辽双方弥兵敦好,“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上述观点认为该盟约A. 使宋辽和平得以延续 B. 使北宋政权软弱显现C. 使宋朝对外贸易发展 D. 使北宋财政负担加重13.《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A.鼓励海外贸易 B.偏安江南一隅C.打破坊市界限 D.限制商业发展14.岳飞母亲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用绣花针将“精忠报国”四字刻在岳飞背上。岳飞“精忠报国”精神最突出表现在A.主和保民,期望安宁和平 B.力抗金兵,捍卫国土安全C.遵从皇命,确保皇帝尊严 D.严整军纪,确保秋毫无犯15. 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长期相互征战,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他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16.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17.图6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经济制度变迁B. 古代民族交融C. 全国驿站分布D. 政治制度创新(图6元朝形势图)18.史料它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A.元朝急递铺令牌 B.电视剧《西游记》 C.电影《英雄郑成功》 D.小说《红楼梦》19.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哈喇鲁、畏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 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民族歧视政策推进 B.汉化程度完全实现C.科举考试公平体现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0.明代黄宗羲评论科举制度,认为举子们追求应试的学问“心思耳目,俱用于剿袭”,而有关兵、农、礼乐及“切于民生日用”的实用书籍,却漠不关心。该评论旨在A.揭露八股取士弊端 B.强调中央管理地方C.呼吁刊刻实用书籍 D.提高知识分子地位21.表1表示小明整理的某一专题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该专题是(1.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三米、甘著、马铃著、花生等高产作物2.手工业: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3.商业: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表1)A.明朝的全球性经济互动 B.明朝的对外贸易繁荣C.清中叶以来的故步自封 D.清朝经济的快速发展22.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关注科学理论 B. 获得百姓支持C. 重视数据分析 D. 注重实践总结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激发了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了分类,表2其中 处可选的是(历史类:《史记》《资治通鉴》医药类:《千金方》《_____》文学类:《三国演义》《红楼梦》)A.《梦溪笔谈》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表2)D.《本草纲目》24.下列选项中,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准确的是A. 盛世繁华与危机潜伏 B. 帝国统一与儒术独尊C. 民族交融与政权并立 D. 国门洞开与危机深重25.下列图7和图8共同反映了图7 锦衣卫印 图8 军机处君主权力的强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封建制度的完善26.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乾隆时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是因为清朝A.重视农业发展 B.实行文化专制C.鼓励海外贸易 D.推行闭关锁国27.表3反映民族英雄受到人民尊重的原因是朝代 事件 结果明朝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表3A.巩固中央集权 B.镇压边疆叛乱C.抵抗外来侵略 D.开展对外交流28.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后来徽调吸收汉调,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表明京剧A.贴近生活 B.形式多样C.题材广泛 D.博采众长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清朝前期,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而塞外(广义指中原之外的边疆地带)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图10新疆伊犁将军府,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 (图9 达赖、班禅金印(满、汉、藏字书写)及驻藏大臣令牌) (图11《台湾府志》,1685年由台湾府知府蒋毓英主修)根据材料,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明清朝“塞外之一统”达到了极盛。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12唐代法门寺秘色瓷) (图13唐代蜀锦) (注:秘色瓷多以莲花为范,采用匣钵烧制工艺,使釉面晶莹润泽,如将“千峰翠色”融入其中。) (注:唐蜀锦色彩明丽,融合了龙凤、花卉、云纹等传统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象征意义。)材料二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菜”。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手工业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6分)(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 (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宋代词人总计9215人)(图15宋代词人分布图) (图14唐代诗人分布图)材料二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户。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农业生产有所提高。南宋理宗时,由于政府鼓励垦荒政策,南方的田地得到了开辟,加之南方气候适合农业生产,两浙路的稻米产量每亩高达五六石。——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指出唐宋文人分布发生的变化。(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6分)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两则材料间的联系。(3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16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图17 唐代鉴真像与鉴真手写图18 宋代突火枪、元代铜火铳 图19 明代郑和下西洋示意图(1)根据材料图19,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2分)(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序号),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 史 答 案一、选择题序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D A A B D C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C D C B D A序号 15 16 17 18 19 20 21答案 B C C C B D B序号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D A B B A C D二、非选择题29. (1)“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总之,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8分)注:信息2分,说明2分;评分应从政治与军事两个方面肯定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正确领导。30.(1)助推与组织新文化运动;倡导马克思主义;提倡白话文(或倡导文学革命)。(4分,任写2点即可)(2)背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之后整个华北地区被日军侵占,中国民族面临严重危机。(2分)作用: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传递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4分)(3)救亡图存的斗争意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使命。(2分,任写1点即可)31.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大至资本主义国家;(4分)若答:从苏联、朝鲜扩大到美国、法国,可得2分。促进了中国与熊猫赠与国家的友好关系。(2分)(2)扩大尼克松访华的影响力;助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分,任答2点即可)(3)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外交理念;国际形势。(2分,任写一点)32.(1)文献、实物、遗址、遗迹、口述等。(2分,任写一个)(2) 示例一:图片选取:图片11、图片13。(2分)主题: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明特色。(2分)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开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焦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6分)示例二:图片选取:图片12、图片14主题:解放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土地政策。(2分)论述:为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首先建立生产责任制度;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分)示例三:图片选取:图片11、图片12或图片13、图片14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2分)论述:(略)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长乐区七年级历史期末反馈练习.docx 答案:24-25学年第2学期期末8年历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