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球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球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球溪高级中学八年级下期历史半期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共25题)
1.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对歌词中“中国命运自己主宰”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洗刷民族耻辱
B. 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D.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别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言指出:“自从美国政府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来,从8月27日至11月25日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我国领空,据初步统计已达200次,共出动飞机1000架次以上,毁坏中国财产,杀害中国人民……自从6月27日以来,美国第七舰队即侵入我国台湾领海……”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入朝作战的原因是( )
A. 维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安全
B. 捍卫我国的安全、领土完整
C. 反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D. 通过对抗美国这个最强大国家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4. 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B.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 “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 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6. 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7.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要工业成就表。由此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时间 地点 成果
1953年 辽宁阜新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
1955年 上海 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
1956年 吉林长春 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
1956年 辽宁沈阳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1956年 辽宁沈阳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A. 重点发展轻工业 B.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C. 全国工业地域分布均衡合理 D. 重点发展科学技术行业
8.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④土地改革开始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②①
9. 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得到根根本解决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 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2.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走上英 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开始的时间是( )
A. 1953年 B. 1958年 C. 1956年 D. 1966年
13.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D.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4.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5.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大跃进”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16. “这一事件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的背景是:
A.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7. 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A. 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C. 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19. 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中国农民伟大创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 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该认识来自
A. 第一届人大 B. 中共第八大 C. 第一届政协 D. 中共第九大
21.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又是中国现代第一批主动 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广州 B. 上海 C. 深圳 D. 厦门
22.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其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是指(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形成理论体系,下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
B 邓小平理论 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要问题
C “三个代表” 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D 科学发展观 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要问题
A. A B. B C. C D. D
24. 阅读下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节选内容,最与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点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二O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100周年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 改革开放100周年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 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三:
图 一 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距今有多少年?
(2)材料二所述战争,中国参与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所反映事件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材料二: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国家制定的什么计划有关?该计划在发展重点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为了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国家采用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我国1962年的粮食人均产量比1957年低,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有关?而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中确立的? 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我国此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得益于国家制定的什么战略决策。最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应该怎么做?
球溪高级中学八年级下期历史半期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共25题)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题答案】
【答案】(1)76年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意义:
①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②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的重要里程碑。
(意义一点两分,答出两点即可)
(3)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意义:
①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 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点即可,第一点必答)
【27题答案】
【答案】(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意义:
① 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措施:赎买政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4)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28题答案】
【答案】(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战略决策:改革开放;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做法:坚持根本政治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理论创新;凝聚民族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