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共同体八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答案
1-4D D A B 7.B 8.BDF 9.D 11.C 14-18C B C B B 20. C 23C
(4分)(1)他们无处不在(2)但是本领很大
(4分)[示例]三苏祠:东坡,当我踏入祠内,徜徉于千年银杏树下,聆听您的故事,耳畔响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
杜甫草堂:先生,置身于您曾寄居的浣花草堂,不由感慨您当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如今已成现实,不知这个盛世您是否看见?
李白故居:诗仙,行走在您曾经的宅院,想起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是否是您忆及家乡而心生的感慨呢?(有具体情境1分,准确引用诗句1分,语句通顺2分)
10.(8分)(1)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您顺着地势开辟出美丽的景致,难道不就是想顺应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因:顺着,随着,就着;胜:美丽的景致;岂:难道。每个词意 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4 分。 )
( 4分) “行”体现在以下内容中:“荷雨洒衣湿,藏风吹袖清”,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雨水打湿衣裳,微风吹拂衣袖,体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状态。“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人在行进中听到鹊声、看到鸥鸟,表明他在不断前行,从而能看到不同的景象。
零落成泥碾作尘 拣尽寒枝不肯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9.(4分)答:①加强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②挖掘当地特色,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③完善配 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④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⑤加大宣传力度。(答出四点即可 得 4 分,每点 1 分)
21.(1)该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儿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晨鸟儿欢快鸣叫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清晨美好时光的喜爱之情。(3分)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修辞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
(2)“流淌”将文字比作“清泉”的流动(1分),暗示文字不断浸润心灵的过程(1分)。“干涸”写出了心灵的贫瘠(1分),突出了阅读对作者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强调了书籍在作者生活中带来的积极影响 。(1分)。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本题有4个评分点,任答出一点给1分,任答出3点给3分。
22. 含义理解:①清晨阳光、向日葵、傍晚河景等自然之美,象征希望与生命的蓬勃;②老人与顾客的互动展现的人间温情,体现平凡交往中的善意与关怀;③阅读时光的精神慰藉,指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心灵对话;④夜晚团聚表现家庭温暖,强调亲情陪伴的珍贵。
作用:“生活的微光”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不同场景,通过反复强调“微光”的丰富内涵,多次出现,深化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共6分,含义理解4分,每点1分;作用2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
“洲”字是形声字,,意思是水中的岛屿,在记这个字时知道与水有关,“水”是形旁,表意,“州”为声旁,,就不会写错了。
微作文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飞檐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可见醉翁亭的檐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这是飞檐的典型代表。不同地区的飞檐也会有些许的差异。 例如,南方地区在设计飞檐时,会将翼角高挑,这样可将房顶的雨水抛远,减少雨水对基础建筑的损坏。而北方的翼角较为平直,这是为了减少积雪对末端瓦片造成压力。由此可见,飞檐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用性。(评分标准:说明对象特点 4 分(定义 、使用对象 、艺术美感 、功能) ;说明顺序 2 分;说明方法2分,说明语言2分)2025-2026学年共同体八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阅读语段,完成1—4题。
自然与历史,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往往会交织在一起。
②向自然的山峰前行,道路蜿蜒曲折,美不胜收。却从不枯躁——山风掠过林涛,发出振耳欲聋的轰鸣,仿佛是自然在诉说岁月的故事。在山间雾霭层层中,让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喧嚣,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shí)级而上。不时朓望云雾中龟(gūn)裂的岩石,满地的砂砾、土块,我们寻觅时间的脚印,感叹万物的变幻。一路上,秋天的美景A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B草长莺飞,野菊开放,各种不知名的花朵挨挨挤挤,推推搡搡。停留山口,一股清风迎面扑来,我们仿佛处在C风口浪尖,让人神清气爽。终于到达山顶,站在巅峰,瞭望四周,D目空一切。一霎(sà)时,美景让人震撼,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③向历史的隧洞挖掘,英雄人物辈出,群星璀璨。时间的隧洞里,有忧国忧民的演说家,面对黑暗的旧世界,面对蛮横无理的奸邪小人,面对拙劣斑斑的无耻政客,他们怒不可遏(è),拍案而起,慷慨陈词;有笔锋犀利的文学家,他们洞察人情世故,洞察世间万物,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满腔爱国热忱的科学家,他们面对物质的诱惑不以为然,他们在人生的重要关头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把爱国精神和智慧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1.文段中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龟(gūn)裂 B.拾级(shí) C.一霎时(sà) D. 怒不可遏(è)
2.文段中加波浪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枯躁 B.振耳欲聋 C.朓望 D. 推推搡搡
3.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纷至沓来 B.草长莺飞 C.风口浪尖 D.目空一切
4.文段中的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寻觅时间的脚印,感叹万物的变幻。
B.在山间雾霭层层中,让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喧嚣,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
C.他们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慷慨陈词。
D.笔锋犀利的文学家,他们洞察世间万物,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字。(4 分)
在今天, 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 2 亿只昆虫, 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 ① :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昆虫也许很小,② 。 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 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蚂蚁将蚜虫当做奶牛圈养起来;昆虫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
6. 寻访古迹,怀念先贤,内心自会生发感慨。请在下面三个古迹中任选一个,写一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要求引用诗句,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4 分)
三苏祠 ②杜甫草堂 ③李白故居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①之麓。其始度土②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③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⑤,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⑥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九疑: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②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③虺(huǐ):一种毒蛇。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酾(shī):疏导。⑥庑(wǔ):堂下四周的屋子。
7.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顾课文“咸来闻讯”,可推知“咸无得焉”中,“咸”的意义为“全,都”。
B.联系成语“养精蓄锐”,可推知“视其蓄”中的“蓄”字的意义为“积蓄”。
C.查字典,“迩”有“浅近”“近”等义项,文中“迩延野绿”的“迩”的意义应为“近处”。
D.“已乃延客入观”与《桃花源记》中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意义相同。
8.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夫A然B则C是堂也D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E适欤F山原林麓之G观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先发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的议论,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述和议论作铺垫。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①洒衣湿,蘋风②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③。
【注】①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②蘋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指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③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这里指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天空中云来云往,云散云聚,使天空时阴时晴。一个“议”字将云拟人化,似见众云聚在一起议论着天气阴晴。
B.颔联用“荷雨”“蘋风”写雨小风微,照应首联“阴”字,此句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照应首联的“晴”字,上有喜鹊喧闹不休,下有鸥鸟静浮于水波荡漾间,上动下静,动静结合间写出山行所见的情趣。
D.尾联亦运用拟人化手法,说“山色不言语”却能“唤醒三日酲”,来表现“山色”的清明秀丽,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12.此诗题为“山行即事”,诗中却未见“山行”二字,那么“行”字体现在诗歌的哪些内容里呢?试举两例,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学完了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后,小川感触很深,请补全他的阅读感悟中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品读诗歌,我们感悟真情。
陆游虽两次被罢官,仍以梅花“(1) ,只有香如故”表明自己的高洁志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2) ,寂寞沙洲冷”委婉传达自己的孤寂处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杜甫面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况,推己及人,“ (3) , 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白居易(4) , ”从颜色上加以点染,刻画出了卖炭翁的年迈悲苦以及烧炭的艰辛,进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说明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感冒吃药有讲究
①又到了感冒多发季节。
②感冒引起的鼻塞、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着实让人难受,不少市民为了免受这些感冒症状的折磨,一有感冒症状就马上吃药或打点滴,甚至身边有人感冒或流感流行时,害怕自己被传染,也赶紧服用板蓝根等药物,认为这样可以把感冒“截”住。
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医生表示,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感冒的人感到舒服点,但是并不能让感冒病程缩短。而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因为抗生素无法消灭病毒。“对付感冒病毒最有效的不是药,而是多休息、多喝水,让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普通感冒与流感混淆。刘红升解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⑤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具有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干燥、头疼、头晕、恶心等,但不是所有的症状同时出现,根据个体差异症状也各异。
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大面积群体出现,由病毒引起。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程度稍重。虽然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⑦“普通感冒不是什么大病,许多人选择了自己买药服用,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但一定要明白如何选药。”刘红升表示,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轻微,甚至可以不用药,如果症状重,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物和减轻症状的西药,比如“白加黑”“泰诺”“康泰克”等。“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人会几种药一起吃,这样的做法有害无益。因为这些西药的药物成分大多类似,多种药物一起吃,只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⑧流感的处理则要区别对待,如果症状不典型,市民不能分辨自己是患了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处理原则可以参考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迁延不愈,可以让医生来帮助解决。但对于症状较重的流感,最好发病初就去医院就诊,医院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帮助明确是否感染流感病毒,在治疗上会加用治疗流感的药物,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奥司他韦”。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具体顺序为由现象到本质。
B. 文章第④段末句领起⑤⑥两段,⑤⑥两段分别说明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C. 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说明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原因。
D. 第⑥段中加点的“常”说明流感引发的高烧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般在38.5℃以上,但也有特殊情况,“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 下列对“感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感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等,不少人一出现症状就急于用药。
B. 普通感冒与流感均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症状完全不同。
C. 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发病季节不限,不会引起流行,不需要隔离。
D.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季节多在冬春,病毒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16.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感冒症状出现时不应使用抗生素,而应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B. 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感冒的人感到舒服点,但是并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C. 患上流感的病人,一发病就会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其它症状。
D. 流感症状不典型时,处理原则可参考普通感冒,但对症状较重的流感最好到医院就诊。。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小题。(10分)
【材料一】"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记者从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177.6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 88.13%,实现门票收入1685.58万元,与2023 年同比增长 29.82%。其中,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接待游客8.58万人次,门票收入1260万元,综合收入2037 万元;平武报恩寺景区单日旅游人数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均在600%以上;三台县观桥镇郪国花海接待游客人数突破3万人。在安州区白水湖旅游景区,慕名而来的市内外游客沉醉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中。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服务群众 5.86 万人次,增幅明显。
(摘编自《绵阳日报》2024年5月6日)
【材料三】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 》,"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小城市更受游客青睐,一、二线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要远远低于三线以下城市。
B.2024年“五一”假期,绵阳旅游收入在自然景点、人文景观等方面都有增长。
C.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城旅游的性价比更高。
D.只要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让人满足,就一定会被挖掘、追捧并“出圈”。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旅游行业呈现县城和游客双向奔赴的趋势,县城为游客提供性价比高、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体验,游客为县城带来消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B.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县域地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心灵的小世界,主要是因为这里可以开展户外运动。
C.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了快速扩张区间,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D.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和自驾游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
19.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发展县域旅游提出四点建议。(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 22题 。
生活里的光与暖
李娟
①在生活的长河里,总有一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我们的日常,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②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脸上,带来丝丝暖意。我慵懒地睁开双眼,感受着新一天的开始。窗外,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用清脆的嗓音唤醒沉睡的世界,为这平凡的日子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的晨曲。起身走向窗边,院子里的那株向日葵,正努力地向着阳光伸展,它那金黄的花瓣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这一瞬间,我忽然明白,生活的微光,是清晨醒来时的那份宁静与美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温柔馈赠。
③走在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我看到一位卖早餐的老人,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他熟练地将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递给人们,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而顾客们接过早餐时,那一声真诚的“谢谢”,一个简单的微笑,都让这份平凡的买卖充满了温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场景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微光,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怀与温暖,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善意,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内心的寒意。
④午后,阳光变得愈发炽热,我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翻开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仿佛与作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干涸的灵魂。读到精彩之处,我不禁会心一笑;遇到感人的情节,泪水也会悄然滑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阅读让我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让我能够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着智慧的养分。此时,我深知,生活的微光,是那一本本好书带给我的启迪与慰藉,是在文字的世界里与自我对话、与世界相拥的美好时光。
⑤傍晚,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红色。我漫步在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思绪也随之飘荡。河边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与夕阳诉说着不舍。远处,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欢快的身影为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我静静地坐在河边的长椅上,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心中的烦恼与忧愁也渐渐消散。这一刻,我明白了,生活的微光,是傍晚时分的这份宁静与惬意,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⑥夜晚,繁星点点,城市的灯火逐渐亮起。我回到家中,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那熟悉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房间。我们一边吃着饭,一边分享着一天中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复杂,家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此时,我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微光,是家人之间的陪伴与关爱,是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⑦生活,就是由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组成。它们或许不惊天动地,却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让我们珍惜这些生活的微光,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它们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⑧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少风雨,我都愿怀揣着这些微光,勇敢地前行。因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光,生活便永远充满希望。让我们一起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寻找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微光,让它们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2024年1月27日
2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清晨的宁静与美好,阳光洒在脸上,鸟儿的歌声,向日葵向着阳光,这一切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B.第③段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勾勒出了一位和蔼热情的老人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普
通人的温情。
C.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静坐河边长椅上的情景,主要是为了表明大自然能让人逃避现实烦恼,沉醉于自己的内心。
D.文章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窗外,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用清脆的嗓音唤醒沉睡的世界,为这平凡的日子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的晨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书中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干涸的灵魂。(请简要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22.“生活的微光”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内容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含义,并说说其作用。(6分)
四、名著阅读(6 分)
23.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B.《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C.《汉书》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D.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24.小语在默写《诗经·关雎》时常把“在河之洲”中的“洲”写成“州”,请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造字方法及特点告诉他怎样避免这个错误。(3分)
五、写作(60分)
25.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你的小组负责制作与古建筑相关的手抄报,你们选择介绍古建筑八大元素之一 ——飞檐。以下是组员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手绘的飞檐图,请你结合表、图,写一段介绍飞檐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1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50分)
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请以“定心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