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 考 答 案七年级语文第八次(期末)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10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2. (12分)(1)旋 tóng 模 zhì(4分。每空1分)(2)补充 偏正(4分。每空2分)(3)【甲】文段描写冬季筑路工地,暴风雪肆虐,环境恶劣。作用:渲染艰苦氛围,烘托保尔等工人的坚韧意志,为筑路困难等情节作铺垫。【乙】文段写黎明时第聂伯河河畔,河景宁静、有生机。作用:营造氛围,衬托保尔内心平和及对未来充满希望,为其河边思考情节作铺垫。(4分。每点2分)3. (13分)(1)①各年龄段参与剪纸、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的人数占比随年龄递增,年龄越大,参与积极性越高。②各年龄段中剪纸参与占比最高,传统戏曲表演最低,受欢迎程度差异明显。(4分。每点2分)(2)示例:活动流程:前期邀请艺人、团队及演员,备好道具并宣传。活动时,依次开展剪纸体验、舞龙舞狮表演与教学、戏曲表演及互动。后期举办成果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3分)(3)示例:张大娘,您好!我们初中生觉得剪纸特别有意思,但有时候剪出来的图案总没您的生动。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些特别适合我们初学者的小技巧吗 (2分)(4)①示例:是端午节 急速飞驰的龙舟 劈开奋进的浪波(2分)②在“它”后面加“以”。(2分)二、阅读(55分)[一](22分)4.(3分)D(“围绕二姨的真诚善良”错误,应该是“围绕洋葱的传递”。)5.(4分)①酸涩又温暖 ②自责与愧疚 ③无地自容 ④对这份情谊的回味与珍视(每空1分)6.(4分)运用心理描写,前一句以强烈的自我诘问,生动展现“我”意识到遗忘洋葱后的慌乱与自责;后一句则直抒胸臆,凸显“我”对辜负二姨情谊的愧疚。(方法1分,作用3分)7.(6分)(1)二姨虽生活困苦,却热情好客、讲究礼节,以精心挑选的洋葱回馈情谊。(2)做皮毛生意的大哥热情细心、乐于助人,发现“我”遗忘的洋葱后,热心辗转寻找送回途径。(3)邻村男子诚实守信,将洋葱送到“我”家,不图回报,拒绝母亲酬谢。(每点2分)8.(5分)同意。本文中陌生人辗转送回洋葱,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传递;《驿路梨花》通过众人接力照料小茅屋,体现助人为乐精神的延续。二者都以具体事物为载体,歌颂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在人们之间的传承。(观点1分,理由4分,意思对即可)[二](17分)9.(4分)①展现平凡生活的诗意创造 ②体现花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及文化传承(每空2分)10.(5分)“细碎”生动展现太阳花小巧、零散的形态,凸显其精致可爱;(1分)“泼辣”采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月季花生长旺盛、充满活力的态势;(1分)“喷香”从嗅觉层面强调栀子花香气浓郁。(1分)它们细腻刻画了花的特点,体现章姐养花用心,让花的形象跃然纸上,增添生活美好。(2分)11.(4分)(1)文章第四段大量引用古诗,丰富了内容,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句,展现古人对花的关注,强化人们对花的情感。(2)同时,借诗句凸显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如兰花的高洁,增添了文采诗意,契合文章氛围,提升感染力。(每点2分)12.(4分)(1)“烟火气里有花香”既指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中,人们通过养花、赏花等活动,让花香融入生活。(2)也意味着国人对花的喜爱,使花承载着精神情感,连着墨香、文脉,让平凡生活充满诗意。(每点2分)[三](16分)13. (4分)(1)用火 (2)磨刀石 (3)类 (4)只有(每小题1分)14.(2分)朴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蚀/但口诵乘除/不差一算。(每处1分)15. (6分)(1)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2)凡是正式的历法书,其中全是计算的内容,让人在他耳边读一遍,他就能默默记住。(每小题3分)16.(4分)【甲】文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通过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排版印刷等工序,实现高效批量印刷,体现古人在印刷技术上的创新智慧;【乙】文卫朴精于历术,计算日食精准度极高,还能不用算具,心算乘除,展现古人在天文历法与计算领域的卓越智慧。(每点2分)参考译文【乙】:淮南人卫朴精通历法算术,是像唐僧一行那一类的人物。《春秋》一书中记载了三十六次日食,用各种历法来普遍验证,比较精密的算法也不过推算出其中的二十六七次,只有一行推算出二十九次;而卫朴竟能推算出三十五次,只有鲁庄公十八年的那一次日食,从古到今的算法都不符合日食的规律,怀疑是前代史书的记载有误罢了。从夏朝仲康五年癸巳年到宋朝熙宁六年癸丑年,总共三千二百零一年,书籍记载中所记录的日食总共有四百七十五次,用各种历法来检验,虽然各有得失,但卫朴推算正确的次数最多。卫朴能够不借助计算工具来推算古今的日食月食,只通过口算乘除运算,没有一点差错。凡是正式的历法书,其中全是计算的内容,让人在他耳边读一遍,他就能默默记住;对于那些历史年表之类的工具书,他能纵横背诵。三、写作(55分)17.(55分)略。参考2024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1)助人实现价值:写一天帮助他人,如照顾孤寡老人、为同学讲题,展现付出后的成就感,体现奉献让平凡日子有意义。(2)知识突破自我:围绕参与讲座、参观博物馆等获取新知识的经历,阐述知识如何冲击认知,带来自我提升。(3)感知生活诗意:描绘生活中的微小美好,如阳光、小花、微笑,揭示平凡日子藏诗意,引导珍惜日常。(4)亲情滋养心灵:回忆与家人共度的一天,借做家务、游玩展现关爱,凸显家庭的温暖力量。(5)反思助力成长:回顾一天经历,探讨反思中总结经验、认识不足,突出反思对成长的意义。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 页,“答题卷”共6 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0分)(1)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常借诗词抒发感慨。晚唐杜牧夜泊秦淮河,目睹权贵醉生梦死,以“ ,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晚唐李商隐感慨贾谊才华被屈,以“ , ”讽刺统治者的昏聩无能;晚清龚自珍虽仕途失意,却依然心系天下,用“ , ”展现自己虽已离京,仍愿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奉献精神。(2)古人常借物言志、托物寄情,彰显精神追求。周敦颐笔下的莲“ , ”。以其身处污浊却保持高洁的形象,表达对君子品格的向往;刘禹锡居于简陋居室,却以“ , ”表明陋室不陋,凭借高尚德行自得其乐。二者虽描写对象不同,却都传递出文人坚守自我、不随流俗的精神境界。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甲】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xuán、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 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乙】在黎明前的薄雾里,第聂伯河 mó糊地闪着光;河水冲刷着岸边的石子,发出轻微的哗哗声。两岸附近的河水是宁静的,平滑的水面泛出一片银灰色,好像凝滞不动似的。河中央,却翻滚着黑沉沉的水流,肉眼就可以看出,它正向下游奔腾而去。(1)给横线上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盘 xuán( ) 红彤( )彤 mó( )糊 凝滞( )(2)“压在地面上”是 短语,“轻微的哗哗声”是 短语。(4分)(3)【甲】【乙】两个文段都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 在小说中各有什么作用 (4分)3.复兴学校开展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1)阅读下面某村庄对不同年龄段村民参与民俗活动情况的调查表,分析表中数据,概括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4分)年龄段 参与过剪纸活动的人数占比 参与过舞龙舞狮活动的人数占比 参与过传统戏曲表演活动的人数占比31-40岁 31% 25% 15%41-50岁 43% 31% 21%51-60岁 55% 37% 26%60岁以上 67% 47% 35%(2)本次活动包含剪纸、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等内容。请你设计活动流程,不少于60字。(3分)(3)学校准备邀请部长艺人很大娘就来指导男纸兴趣小组,请你结合活动主题,为采访张大娘准备一个问题。(2分)(4)下面是李华同学在活动中撰写的关于“民俗风情”主题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4分)民俗风情、更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它是春节时,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照亮团 思:是重阳的,漫山遍野的菜笺,承载对长辈的祝愿。 【乙】它多彩的姿态,编织着民族的记化、传承着先辈的智慧、让每颗心在传统的滋养下,找到归属的港湾。①仿照新后句子的格式,在【甲】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 (22分)十二个洋葱张燕峰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行事是糙的小青年。秦节临近,母亲做了土豆粉条和许年糕,让我给住在山里的二姨送去。二娘很热情,朋哀好的饭菜软待我,并留我过夜。看到二姨家三个年幼的表弟、卧病在床的姨父,我不愿再给她增添麻烦,使借口要去城里找同学借书,执意告辞。临出门时,二块硬柱我手里塞了一袋洋葱。二姨要强且懂得感恩,无论生活多么困苦,在与亲友的交往审,一向讲究礼节。我了解二姨的个性,也不忍拂她的好意,便接了过来。路上,我得细看了看这些洋葱、一个个都个儿大饱满,阑润可爱,一着便知是二姨精心挑选出来的。我数了数,正好十二个。这些年里,经常听母亲说二姨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磨难。此次糊见,只见四十出头的二姨,鬓角已染上厚厚的霜雪,眼角爬上了深深浅浅的鱼尾纹,曾经红润光洁的皮肤也晦暗了许多,手指因长期劳作弯曲变形。再黄着手中沉向向的洋葱,我的内心酸酸的,也暖暖的。走了一段路,我见日影渐渐两斜,脑摸着在天黑前到不了家,想到这里离县城更近一些,干脆去县城住一晚、鸭天再步行回家。走到县域,已是万家灯火,我找了一家旅馆位下。 与我往网一房间的是邻镇一个微皮毛生意的大哥。 大哥很绽谈,给我讲了许多行业趣闹,我也聊起自己的村庄、家庭。第二天出门吃早餐时。居然逃到了同学。他说他的父亲今天要到我们乡调研,可以把我捎回去,我能然高兴坏了。想到住宿的押金正好抵一晚房费,我便决定不再回旅馆,直接去同学家。 那袋洋蕙、早已放我抛到了九霄云外。回家之后,母亲询问二姨家的情况,我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五一十她告诉母亲。母亲为妹妹没有冬头的苦日子怅然叹息,看到我两手空空地回来,也没有多问。这时,那袋洋葱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怎么把洋葱给忘了 那可是二姨的一片心意呀! 我内心慌乱、恼辱亲责怪、使什么都没有说。我深深这自责、充满了对二姨的愧疚。愿以为那一餐洋葱会像一粒小小的石子,落入岁月之河,再无人提及。 出乎意料的是、三天后,一个陶生男子来到我家、她手里拎着的正是二姨给我的那袋洋葱。原来,他是邻村村民,别要城皮毛市场卖羊皮时遇到了与我同差位的大哥。大哥那天晚上回到旅馆、发现了那袋洋葱,意识到我忘记带回家了,于是第二天在皮毛市场做买卖时,到处打听谁是我们衬的,终于遇到了邻村的这个男子。 那位大哥回忆起我聊天时提及的住址、短氏,一一告知男子,拜托他把洋葱送到我家。看到洋葱的那一刻,我的验觉得通红,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我个地缝扎进去。得知了原委,母亲连声致谢,并拿出五个洋葱执意塞给他。 来人摆摆手,如释重负般她微笑着说:“我没有辜负陌生人的信任,家西摘到我就放心了。”我打开装洋葱的袋子、数了数、十二个、一个都不少。那天晚饭,我们吃的是洋葱炒肉。 洋葱爽口,格外清甜。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往事,唇齿间似乎仍萦绕着洋葱的清香。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洋葱“一个个都个儿大饱满,圆润可爱”,突出二姨的用心,为后文“我”的愧疚作铺垫。B.“我的内心酸酸的,也暖暖的”是为二姨的生活状况感到心酸,同时也感受到二姨的亲情。C.文章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到亲切,在质朴中又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D.文章情节虽不复杂,但围绕二姨的真诚善良,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短语。(4分)起初“我”不愿给二姨添麻烦而离开,收下洋葱时内心 ① ;途中因意外忘带洋葱,充满 ② ;当洋葱被陌生人辗转送回,“我”感到 ③ ;三十年后回忆往事,心中只剩 ④ 。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我怎么把洋葱给忘了 那可是二姨的一片心意呀!7.文中二姨、做皮毛生意的大哥和邻村男子身上都有可贵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6分)8.有人认为本文主题与《驿路梨花》有相似之处,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5分)[二] (17分)烟火气里有花香余同友人们爱花,一般视赏花为雅事。脑海里突然盛开了许许多多关于花的见闻、轶事。猛地发现,国人是太爱花了,而且这份爱已深深融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百味。我早年住在一幢破旧的筒子楼里,简陋的楼道却让邻居章姐硬是养出一道赏心悦目的花的长廊。她每天用沤过的淘米水浇花,有细碎的太阳花、泼辣的月季花、喷香的栀子花。 更让人叫绝的,是冬天里,她竟然养了几棵“仿水仙”——将大白萝卜上方挖个孔,把发芽的大蒜塞进孔里,水分充足的萝卜为大蒜提供养分,那大蒜抽条长叶,宛如水仙亭亭玉立,美极了。我想起《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用小纱囊装茶,放入初开的荷花花心熏制,这和章姐萝卜里种“仿水仙”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来人们与花草在市井生活中的相处之道,早就在岁月里酿成了诗。在我们的心目中,花不必求贵,不必求珍稀,它们是我们的亲密邻居。诗人陶渊明曾在长江边的小县彭泽任县令,附近有一个东流镇,那里的地形气候宜于野生黄白菊花的生长。每逢金秋时节,黄白菊应时开放,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菊香。 陶渊明一到东流,见了这野景野花.喜不自胜,在城南选了一处赏菊之地,时常前来把酒赋诗、借菊咏怀。 因了陶公,东流小镇被称为“菊乡”。 其实,他所爱之菊,也并非什么珍贵稀有的品种,只是农家篱畔最常见的黄白野菊。如今的菊乡人依然爱着那朴素的菊花,现在镇上的人几乎家家种菊,房前屋后墙头檐下全是菊花。居民们还在每年的重阳节自发地举办菊花文化节,搬出自家的菊花到广场上相互秀一秀、比一比。我家小区附近,有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收购废品。他的三轮车车沿上,也摆放着一盆菊花。他告诉我说,这是他从垃圾站捡回来的,养得可好呢。他说这话时,完全没有半点嫌弃这花“出身”的意思,反而满面自豪,我猜他是自豪于自己能从垃圾堆里寻得这“蒙尘明珠”的美。老人应该不会写诗,但他看待这盆菊花的态度里,有着质朴的诗意。滋养心灵的从来不是名花异草,而是那份永存于心的温柔心意。“人是解语花,花是解语人”。花开花落,总是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刮风下雨,午夜梦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们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着花。而我们欣赏花,很多时候是欣赏一种精神。“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不用说,这是欣赏像幽谷中的兰花一样高洁的品性;池塘里普通的荷花,被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即便是小小的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多么顽强、执着、自信的一种精神气度啊。 国人举凡家中养花者,无论学识高低,都能多多少少讲出这些花各自的文化掌故。花还是那株花,但有了精神和情感的投射,月已非月,花亦非花,这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吧。那飘荡在烟火气里的花香,连着墨香、连着文脉,连接着日常与诗意。夜渐深,穿行在这些书本上与记忆里的花丛中,心里突然有了冲动,便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听说徽州卖花渔村的梅花开得正盛,周末相约去踏春寻梅可好 ”不到一分钟,平素较为冷清的群里,竟然霎时热闹起来,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积极响应,有几位还纷纷给我献花,多得我一时都“抱”不过来了。(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 3月 15 日,有删改)9.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4分)花事 作用章姐楼道养花 ①东流镇菊乡景象 ②老人垃圾站捡回菊花 凸显花在普通人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与滋养心灵的意义10.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她每天用沤过的淘米水浇花,有细碎的太阳花、泼辣的月季花、喷香的栀子花。11.文章第四段大量引用古诗,有什么作用 (4分)1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烟火气里有花香”含义的理解。 (4分)[三] (16分)【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选自沈括《活板》)【乙】淮南人卫朴①精于历术,一行②之流也。《春秋》日蚀三十六,诸历通验,密者不过得二十六七,唯一行得二十九;朴乃得三十五,唯庄公十八年一蚀,今古算③皆不入蚀法,疑前史误耳。 自夏仲康五年癸巳岁至熙宁六年癸丑,凡三千二百一年,书传所载日蚀凡四百七十五,众历考验虽各有得失,而朴所得为多。 朴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蚀但口诵乘除不差一算。 凡大历④悉是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暗诵;旁通历⑤则纵横诵之。(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卫朴精于历术》)[注]①卫朴:北宋天文历算家,30多岁时病后失明,熙宁五年(1072)由沈括推荐,进入司天监主持编制《奉元历》。②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主持编制了《大衍历》。③算:算籍,计算工具。④大历:指非正式制定的历法书。⑤旁通历:民间历法。13.请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火烧令坚 火: (2)字平如砥 砥:(3)一行之流也 流: (4)唯庄公十八年一蚀 唯: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朴 能 不 用 算 推 古 今 日 月 蚀 但 口 诵 乘 除 不 差 一 算。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凡大历悉是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暗诵。16.【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的每一天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回味,就会发现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都蕴藏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或许是一次小小的善举带来的满足,或许是一次知识的邂逅拓宽了视野,又或许是某个宁静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请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