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5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提交答题卡。第Ⅰ卷 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 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 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写道:“‘人’的地位被发见(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C.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D.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2.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A.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3. 湖南1952年丰产运动,主要是领导人民以集体的力量向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首先是兴修水利,护林造林,以求避免或减少水、旱、风、虫的灾害,其次是领导与帮助农民深耕细作、加工施肥、选种除虫、繁殖牲畜、积肥造肥、添置和改良农具、改造耕作技术等。各项生产建设工作都获得了显著成绩。湖南“丰产运动”获得这么大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土地改革的实施C.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开展4. 李老师运用大概念整合学习内容,并制作了如下大纲,该大概念是( )新纪元 *新中国·开国之治 *新地位·卫国之战 *新主人·立国之基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C.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屈辱与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5. 宋绍文对这个《计划轮廓》是这样概括的:“这个计划轮廓(草案),实际上只有国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计划。”由此可知这一计划( )A.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完善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均衡布局 D. 开创了经济改革的先河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次分田地的共同点是( )A. 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 B. 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C. 统一经营、按劳分配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7. 报纸是时代的窗口,是历史的见证者。下面两篇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都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B. 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都形成了全新的理论成果 D. 都见证了特区的变迁8.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56年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 都形成了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B. 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C. 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D. 会议决策都得到长期贯彻执行9.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定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C. 政府组织手工业者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10. 从2001年至2021年的二十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贸易进、出口在世界所占的份额从3.8%和4.3%,分别增长到11.5%和14.7%,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并稳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这得益于( )A. 设立经济特区 B. 成功加入世贸C. 积极引进外资 D. 国家宏观调控11.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镜子。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伤痕文学”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小组丁同学,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适合作为他的发言内容( )甲同学:伤痕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流派; 乙同学:它是以记录历史创伤,控诉时代苦难为核心; 丙同学:这一流派的作品是通过个体悲剧反映政治迫害、家庭破裂等社会现实。 丁同学:A. 作品深刻揭露了文革带来的创伤,反思历史苦难B. 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为核心C. 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写生活本性D. 聚焦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着力刻画改革者的奋斗与矛盾12.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其中完成“兴国大业”是在(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13. 下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该表反映出( )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GDP(亿元) 36787 15180.4 85195.5 319244.6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638.0 102784.0 323949.0 2563255.0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449.59 19460.3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 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C.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14. 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坐标,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是( )A. 新中国、土地改革、“最可爱的人” B. 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C. 中国梦、从严治党、“两个一百年” D. 大包干、团结一致、“科学发展观”15.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并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理念。以下符合这一思想理念的举措是( )A.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B. 中国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C.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D. 日本政府执意启动核污水排海行动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精神,成为时代的楷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 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项目名称】“学习时代楷模·传承中国精神”【项目目标】通过搜集、交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项目任务】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以下两位英雄人物的图片,准备进行交流分享。黄继光 邱少云(1)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分析两位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写一段发言材料,在班内交流。任务二 第二组同学准备制作一期模范人物宣传版面,介绍英模事迹,弘扬时代精神。人物 ①焦裕禄 ②玉进喜 ③雷锋 ④袁隆平事迹介绍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以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使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当险情发生时,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共同精神品质(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上面展板的内容。17.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民主、民富国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两幅示意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种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共同点?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式现代化阶段示意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时期: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2)根据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把1949年和1978年分别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材料三 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根据它的历史和它的条件,走的路、采取的措施不一样。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既有国际上一般规律,又和中国的特色相结合,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摘编自共产党员网(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民族复兴历程中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感悟。18. 国民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核心,事关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的超额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1953年到 1957年)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人民日报》1959年4月14日材料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6年6月27日)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遭受的严重挫折及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我国在工业领域和科技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含义是什么?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19. 历史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史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组织同学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任务一【梳理线索————道路探索】(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任务二【材料研读————理论奠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12日) 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哪些?任务三【阐释观点————坚定自信】(4)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的表格中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20年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5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提交答题卡。第Ⅰ卷 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 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题答案】【答案】(1)同学们,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敌阵地,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壮烈牺牲;邱少云在潜伏时,为不暴露部队,任凭烈火烧身,直至牺牲 。他们展现出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严守纪律、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这是捍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传承,激励我们为国家、为社会勇担责任 。(2)焦裕禄事迹: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面对严重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带领群众封沙、治水、改地,带病坚持工作,把生命献给兰考,被赞“党的好干部”。雷锋事迹:雷锋是解放军战士,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做大量好事,无私帮助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精神品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7题答案】【答案】(1)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点:都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都是为了保障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权利。(2)依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原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国情决定了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必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感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发展,中国在不同阶段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8题答案】【答案】(1)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2)挫折及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工业成就: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科技成就: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3)含义: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如市场调节为主、吸引外资等。作用: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4)启示:坚持党的领导与实事求是;注重各产业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靠人民与凝聚力量。【19题答案】【答案】(1)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②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创立,历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基础、十二大提出命题、十三大系统阐述、南方谈话走向成熟、十四大确立体系、十五大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3)新发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以人民为中心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4)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同年小岗村“分田包干”拉开农村改革序幕,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从农村到城市,改革逐步深入,突破计划经济束缚,为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奠定实践基础,推动中国经济体制向更具活力的方向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