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春期末7年级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1----5 ACDBC 6-----10 BBACC11---15 DBBDC 16-----20 ACADD(材料一)非选择题(共5小题, 60分)21(12分)【答案】(1) 科举制创立;或三省六部制确立(说出一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4分)(2)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刻立唐蕃会盟碑;西北各族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3)制度:行省制度;历史意义:它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4分)22 (12分)(1)主要方式:有战有和,和为主要方式。或设置榷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2分)积极意义: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4分)(3)北宋灭亡 或(金灭北宋);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等(任意两点即可)23 (12分)(1) A C B D (4分)(2)选泥活字版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印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4分)元朝火铳(火器) 贡献:我国发明的火药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要影响。(3) ( 2分,任举一例中国古代史上与河南相关的著名人物、著名建筑等即可。)(4)(2分, 围绕学习、了解、传承、宏扬、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核心词任答两点即可)24 (12分)(1)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4分)(2)共同的情怀和抱负: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英雄(4分)(3)康熙皇帝;(2分) 修德安民,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以农为本);(2分)或康熙皇帝从民本思想出发,在国家治理中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同时在边疆治理中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地区文化和习俗,践行了“修德安民”的守国之道。正是由于人民安定,边疆自然稳固。25 (12分)(1)玄奘、郑和 ; 对外交往(交流)的杰出人物。(2分)戚继光、郑成功 ; 民族英雄。(2分)(2)示例: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8分)2025年春期期终七年级阶段性调研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3.本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聚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策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经考占发掘,隋朝洛阳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史载,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足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以上材料说明隋朝时A.社会经济发展B.洛阳盛产粮食C.对外征战频繁D.横征暴敛无度2.《旧唐书》记载,“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这里的“治平”是指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3.《新唐书》:“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以布列天下。”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安史之乱爆发B.宦官专权腐败C.唐末农民起义D,节度使拥兵自重4.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危机与探索B.繁荣与开放C.屈辱与抗争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5.《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将士相与谋曰:主上幼弱,吾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黄袍已加身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A.黄巢起义B.澶州之战C.陈桥兵变D.王安石变法6.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地方割据一方成为地方顽疾,危害社会安宁。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北宋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崇文抑武C.均田免赋D.闭关锁国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7.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汴京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中喝碗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说书人讲故事C.到指定的市场里用银元购物D.着黄色棉袍去畅音阁看京刷8.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有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A.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B.唐朝人大多没有见过世面C.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D.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9.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反映出他的满腔悲愤。词中的“胡”建立的政权是A.匈奴B.西夏C.金D.蒙古10.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历史探究活动中搜集到的图片,据此推断,他们所探究的主题是图一宋代《耕织图》图二宋代瓷器图图三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中的花搂机图A.宋代农业的发展B.南宋海外贸易范围扩展C.宋代手工业经济的发展D,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1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笔触勾勒北宋汴京,画面里百余栋楼宇超半数为餐饮业店铺,更有珠宝铺、典当铺、香药铺等商业店铺。这直观展现了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B.饮食结构变化C.社会文化多元D.商品经济繁荣12.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南宋抗金B.南宋抗元C.明朝抗倭D.清军入关13.“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文中“他”是A.耶律阿保机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成吉思汗14.《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A.经济发达B.商业繁荣C.疆域辽阔D.交通便捷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春末7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