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沙市 2025 年春季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1-5 DBBDB;6-10 DADAD;11-15 DACAC;16-20 ABDCC
21【图说历史】(15 分)
(评分说明:一幅图片的历史信息 1点得 3分、2点得 5分,任意 3幅图片各 2点信息得
15分。历史信息包括时间(时期)、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或作用、历史现象、阶
段特征等)
图 1:含嘉仓是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始建于隋
朝,位于当时东都洛阳的含嘉城内。大运河开凿后,大量的粮食通过水路从江南运输到洛
阳。关中地区遇到灾荒缺粮时,朝廷就从中及时调拨,稳定市场。
图 2: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许多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动。整个时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一种昂扬
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 3:隋唐开始,契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末社会动荡,一些汉
人北上谋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 9 世纪后期,契丹逐渐从事农
耕,建筑房屋、城邑,学会了冶铁、纺织。
图 4: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始建于元朝,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
元朝的白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是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管
理、民族文化深入交融的历史见证。
图 5: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后
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也是明朝
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标志。
图 6: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紧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
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
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22【西南地区的治理】(15 分)
(1)背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族属各不相同;西南地区多山地,交通不便。
(回答 1点得 3分,意思相近即可)
措施:开凿了“五尺道”;设置县、道。(回答 1点得 3分)
(2) 方式:出兵发动战争;和亲。(回答 2点得 6分,意思相近即可)
{#{QQABLQQxwwAwgBQACQ76RUlMCUoQkIEQJaoGxVASqARLiANAFAA=}#}
(3) 意义: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多民族之间经
济文化的交流、交融。(回答 1点得 3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古代农业与科技】(15 分)
(1)价值: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重要依据;推动气
象学、天象学的发展;推动物候学的产生。(回答 2点得 6分,意思相近即可)
(2)特点: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引
领风尚;日益走向大众等。(回答 2点得 6分,意思相近即可)
(3)主题:(从劳动、科技、实践角度作答均可)如:劳动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动力和源
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力等。(回
答 1点得 3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古代中华文明】(15 分)
标题: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2分)
论述: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选对事例 2分,影响或作用 3分,共 5分)唐朝时发明火药并开始用
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传入欧洲后,使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变化,推动欧
洲社会的变革。(选对事例 2分,影响或作用 3分,共 5分)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丰富了世界文明成果,为人类历史发展作
出杰出的贡献。(3分)
其他答题思路: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在多领域表现卓越:唐诗、宋词;元曲、京剧;《红楼梦》。
中国古代政治在社会发展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进步: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崇文抑武政
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显著:唐三彩、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天工开物》。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
创新性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艺创新等举例均可。
中华文明倡导和平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指南针用于航海(宋元海上贸易)。
{#{QQABLQQxwwAwgBQACQ76RUlMCUoQkIEQJaoGxVASqARLiANAFAA=}#}沙市2025年春季期未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次考试为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
2.答题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事项清晰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本试卷的所有答案均应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否则不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选出答案后
把它填写在答题卡上方可有效。)】
1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制》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
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A.珠江水患的治理
B.巴蜀地区的开发
C.郡县制度的推广
D.国家统一的巩固
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
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崇文抑武政策
3.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
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北方多数政权频繁更迭
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4.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
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5,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唐朝时期的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A.唐蕃和亲
B.中外交往
C,北人南迁
D.边界贸易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6.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严格的坊市界限
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先进的典章制度
7、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人禁军,驻
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8.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
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9.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
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
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10.元朝统治者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
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管辖空前广阔的弧域。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1.下图为汉、唐、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从汉代到宋代
汉代经济分布
商后期经济分布
宋代经济分布
编莱日
主费组清区
生要纪第受
童景制为区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始终重合
B.中原王朝疆域持续扩大
C.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
D.经济重心逐步完成南移
2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
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莫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