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家的意味(原卷版+解析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2025-2026学年上学期同步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家的意味(原卷版+解析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2025-2026学年上学期同步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同步精练(解析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漫画《春节返程一装满爱的后备箱》让我们感受到( )
A.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尽孝在当下
B.建设幸福家庭,是家庭成员的责任
C.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之爱。漫画《装满爱的后备箱》中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牵挂,感受到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感受到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故D符合题意;题文中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A不符合题意;漫画内容未涉及建设幸福家庭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相同说法与漫画主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徐向前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却始终以简朴作风治家。他常穿旧军装,饮食粗茶淡饭,并教育子女“做人要踏实,不攀比虚荣”。子女回忆:“父亲从不用言语说教,但他的行动让我们懂得何为真正的价值。”这体现了徐帅的家风( )
A.家庭物质条件决定成员发展的高度
B.家风以无形力量涵养品格与价值观
C.孝亲敬长需通过物质赡养来实现
D.严格家规是维护亲情的重要纽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风的作用及特点。题干强调徐帅以简朴行动教育子女,未提及家庭物质条件对成员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且“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故A说法错误;徐帅通过自身行动而非说教传递价值观,体现家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涵养品格,故B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孝亲敬长”的具体方式,且“需通过物质赡养”与徐帅注重精神教育的做法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徐帅以身作则,未提及“严格家规”的作用,且“重要纽带”与题意无关,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以下名言古语中体现“孝亲敬长”主题的是( )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也
②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③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孝亲敬长。“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也”强调为国奉献,与爱国相关,与孝亲敬长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直接点明“孝”是首要品德,符合孝亲敬长的主题,故②符合题意;“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中的“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明确体现孝亲敬长,故③符合题意;“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强调为国牺牲,属于爱国范畴,与孝亲敬长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岳飞的母亲为了防止岳飞日后受奸人引诱,做出不忠之事,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牢记母亲这份特别的嘱托,英勇抗金,名留青史。这体现了( )
①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品格
②家是我们成长与发展的修身之所
③家庭只是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地方
④个人的成长完全依靠家庭的教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意义、优良家风的作用。岳母辞职对岳飞的影响,体现了良好的家风有利于我们培养高尚的品格,家是我们成长与发展的修身之所,①②说法正确;家庭不仅仅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还是我们的心灵寄居之所,③错误;个人成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④错误;故本题选A。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说明( )
①家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是我们的避风港
②家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
③只要有了良好家风,就一定能构建起和谐的家庭
④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家的内涵与功能、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和方法、优良家风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而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分析题干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表明家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是我们的避风港;家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另外,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故①②④说法正确;“只要、就一定”说法太绝对,良好家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6.“无论我在海角天涯,想家!想家!今年春节一定回家!”自2025年1月14日春运启动至2月22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13亿人次。家,让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原因是( )
①家承载着我们成长的温暖记忆,是心灵的依靠
②家只是一个提供居住空间的物理场所
③家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和文化,维系着亲情纽带
④家仅仅是吃饭、休息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意义。家,让游子们魂牵梦绕是因为家对每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家承载着我们成长的温暖记忆,是心灵的依靠,家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和文化,维系着亲情纽带,故①③说法正确;家不只是一个提供居住空间的物理场所,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故②说法错误;家不仅仅是吃饭、休息的地方,家是心灵的港湾,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2025年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家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地方
②在家中要减少与父母的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③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内涵和功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体现了家对于我们中国人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家庭与国家紧密联系,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故③④符合题意;“永久居住”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故①说法错误;在家中应积极与父母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而不是避免产生矛盾,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以下古语蕴含的道理与这一思想最契合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内涵与功能。“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意思是“爱孩子,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不要让他们陷入邪恶”,强调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品德教育,教导孩子如何做人,防止其走向歧途,故C说法正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未体现品德教育,故A不符合题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志向的重要性,属于个人修养范畴,与家庭教育的品德教育主题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个人对理想或真理的执着追求,属于个人奋斗精神,与家庭教育的品德教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家是婴儿时长辈用筷子教你辨味的文化传递,是孩童时因筷子使用不当被家长纠正的礼教启蒙,是长大后用筷子为长辈夹菜的感恩。家的记忆虽各有差异,但亲情永恒。由此可见( )
①家是充满温暖与幸福的地方
②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优良家风引导家庭向上向善
④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重要性和孝亲敬长的相关知识。题干通过筷子传递文化、礼教启蒙、感恩夹菜等场景,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故①符合题意;孝亲敬长虽是法定义务,但题干未直接涉及法律层面,而是强调亲情与文化传承,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长辈教导礼仪、传递感恩等行为,体现了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积极引导,故③符合题意;“采纳父母全部意见”属于绝对化表述,不符合实际,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0.桑南才是西南边境怒江大峡谷的一名邮递员,37年来,桑南才骑坏了5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穿烂了560多双胶鞋,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高山峡谷之间。在大人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从小学习努力,热爱生活,乐于助人。他说:“父母亲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经历铸就我们的家训———爱国爱党爱人民,感恩奉献传文明。”可见( )
①家风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②优良的家风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代代传承,永远不会改变
③优良的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和谐
④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优良家风的作用。“父母亲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经历铸就我们的家训”体现出优良家风的作用,家风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优良的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和谐,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①③④说法正确;优良的家风会不断融入新的内涵,永远不会变的说法是错误的,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25年5月14日至15日,“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家规家训亮家风全国示范活动走进陕西”在渭南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优良家风,着力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如果要给这次活动制作一个宣传展板,下列家规家训可以作为示范的是( )
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承优良家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和尊重,是家庭和谐、社会文明的基础,符合家风建设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倡导个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奋斗意识,是优良家风的体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是家庭教育中鼓励孩子勤奋向上、提升自我的正面训导,符合家风培育新风尚的目标,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常被解读为自私自利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集体主义、家庭和谐相悖,不符合活动弘扬优良家风的宗旨,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2.《何氏家训十二则》由何氏先祖在明朝初期制定,随着历史变迁,不断修改和完善。在其教化影响下,何家山头村涌现出诸多立志报国、勤政清廉、睦邻克己的乡贤人士,备受后人敬仰。村中还设有何氏家训展廊。新时代传承家训有利于( )
①固守传统的家规,形成独特家风
②塑造优良品格,提升个人修养
③传承家庭美德,杜绝不良行为发生
④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家风家训。家训强调的“勤政清廉、睦邻克己”等内容,能帮助个人培养爱国、自律、友善等品质,符合题干“涌现诸多乡贤人士”的描述。故②正确;家训传承报国、清廉、和睦等美德,并通过展廊等途径推广,能促进乡村乃至社会的和谐风气,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故④正确;题干强调家训“不断修改和完善”,传承重在创新发展而非“固守”,否则可能僵化,不符合新时代要求。故①错误;家训有助于传承美德和减少不良行为,但“杜绝”一词过于绝对。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
13.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1月31日在《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下列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②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父母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
③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④每个家庭的家风,只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众多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同时,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家庭的生活和未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故①说法正确;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正直、善良、诚实、勤劳等美好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故②说法正确;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众多家庭的良好家风汇聚起来,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故③说法正确;家风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并非“只影响家长”。该说法违背了家风对子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4.“回家的人哪,好不好早一点到。你的年,是家的分秒;岁岁的除夕,比平日都热闹……”2025春晚舞台上,一首《住在心里的人》让我们想起奶奶布满皱纹却依旧温暖的手,爷爷那双永远带着笑意的眼睛,家人的爱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这让我们感受到( )
A.家人之间遇事要及时沟通,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
B.家人之间应互相理解、无条件包容,建设美好家庭
C.我们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让生命更加充盈
D.我们要孝亲敬长,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让家更美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孝亲敬长。歌曲中对奶奶、爷爷的回忆以及对家人之爱的描述,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家的重要和家人的珍贵,从而启示我们要孝亲敬长,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亲人的孝敬之心,让家变得更加美好,故D符合题意;我们要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和冲突,故A说法错误;我们不能无条件包容,要有原则,故B说法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5.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下同学的行为能体现对这一家训传承的是( )
①小丽经常把旧衣服改造为创意环保袋
②小强每月都让其父母给他买名牌潮鞋
③小红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总是调至26℃
④小康只要觉得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倒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家风的正确认识。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对子孙有教诲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我们要勤俭节约。小丽经常把旧衣服改造为创意环保袋、小红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总是调至26℃是节约环保的表现,①③说法正确;小强每月都让其父母给他买名牌潮鞋是没有合理消费的表现,②说法错误;小康只要觉得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倒掉是浪费粮食的表现,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二、分析说明题(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9分 20题12分)
16.【传承美德,提升道德修养】
材料一 家,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农户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屋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体,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
材料三 春节前小明爸爸为爷爷奶奶将全屋升级为“全屋智能”,节后却接到爷爷电话,怀疑因操作不当导致系统“罢工”。年轻的维修人员上门后,各种电子元件、仪器名称老人根本无法理解,例如维修人员习惯称网络调制解调器为“猫”,老人却表示“我家不养猫”,折腾了几次被老人家退了货。子女的孝没换来爸妈的笑,反倒被指责“不打招呼就买”、嫌弃“不实用、不会用、不高兴用”,还不如刷视频玩得高兴。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解析对“家”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子女的孝没换来爸妈的笑”说明了什么?
(3)孝,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2)①孝敬父母不仅要给与父母物质生活上的支持,还要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关怀、理解和尊重。②小明爸爸注重物质生活方面赡养父母,但是不能真正了解父母的需求。③小明爸爸需要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帮助老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让老人有存在感、成就感等。
(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孝亲敬长有利于家庭和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家的意义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中的家字→身心的寄居之所,心灵的港湾,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孝敬父母 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孝顺有“三种境界”→孝敬父母不仅要给与父母物质生活上的支持,还要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关怀、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②:子女的孝没换来爸妈的笑,反倒被指责“不打招呼就买”、嫌弃“不实用、不会用、不高兴用”,还不如刷视频玩得高兴→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帮助老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孝敬父母 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孝,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家庭美德是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践行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家庭美德是对家庭成员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两则“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的事迹,完成相应问题。
事迹一 【传承优良家风】蒙阴县税务局职工张克成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岗位,被当地纳税人称为“最亲税管员”。“忠、孝、廉”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儿子,儿子始终牢记父亲教诲,严以律己、恪尽职守,也成为了单位的先进模范。
事迹二 【弘扬文明新风】在四川省某文化传播公司员工陈静家里,每周举行一次家庭阅读分享会,每年撰写一次家庭心愿书单……阅读已经成为陈静一家的生活方式。
(1)请用两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你家的家风,并简述这样的家风对家庭的重要性。
(2)请写出父母对你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并请你谈谈父母经常“念叨”的原因。
【答案】(1)①家风:孝亲敬长;睦邻诚信;仁爱勤俭;修德重智等。②重要性: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因素。
(2)①父母常说的两句话:遵守纪律,搞好团结;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加强锻炼,营养均衡;对人客气,文明有礼;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认真学习,为学校和家庭争光等。②原因: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父母的念叨一切“源于爱”,不同的念叨是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但都是暖心的牵挂,幸福的惦记。
【解析】(1)小问1:本题考查概括自己家的家风,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家风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忠、孝、廉”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儿子,儿子始终牢记父亲教诲,严以律己、恪尽职守,也成为了单位的先进模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因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小问1:本题考查父母对你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家的意义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父母经常“念叨”→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传承优良家风】
在我们心中,家有着深厚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无论走多远,父母永远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材料一 当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顺利抵达北京,家人们欣喜的同时表达了思念之情。记者采访了执行“飞天”任务的汤洪波家人和邻居。邻居有话说“汤家家风勤劳朴实,按说现在家庭经济比较好,但他们一直勤劳做事,生活节俭……”。母亲有话说:“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还一直求上进!这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即使当了飞行员,还帮家里插田。父亲有话说“汤洪波回老家一次不容易,我们也不常去北京,他在老家院子装了两个摄像头,能随时看到我们,我们还时常听到儿子和孙子的喊话,感觉特别亲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家”对汤洪波的影响。
材料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2)材料中的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并请你说一说建设美好家庭需要我们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1)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汤洪波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汤洪波能吃苦、求上进的优良品质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汤家的优良家风引导着汤洪波积极向上。
(2)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做法: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②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③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家的作用、家风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影响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母亲认为汤洪波能吃苦,求上进,是家的“遗传”→联系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②:父亲认为汤洪波通过摄像头与家人喊话,感觉特别亲切→联系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汤洪波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关键词③:邻居认为汤洪波一家一直勤劳做事,生活节俭→联系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汤家的优良家风引导着汤洪波积极向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家风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联系勤俭节约。
关键词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联系孝敬父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本题考查建设美好家庭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折射出“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优秀家风,代代相传。家庭文明是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欢迎一家老小齐上阵。
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深刻阐明了家庭文明的丰富内涵。家国同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传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不懈奋斗。古有“岳母刺字”等故事家喻户晓,今有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边防官兵捍卫祖国利益的时代叙事,这些英雄壮举把爱国爱家统一起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1)据材料,分析六尺巷的故事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据画线句子,选择一个家庭文明的内容,谈谈你打算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
(3)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家的优良家风是什么,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答案】(1)①传承“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
②倡导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③树立文明家风典范,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风尚和社会风气。
(2)示例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
努力:①主动与家人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辛劳,化解矛盾;
②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减轻家人负担;
③关心家人身心健康,如陪父母散步、与兄弟姐妹互助互爱。
示例二: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努力:①践行孝老爱亲,如定期看望长辈、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②培养诚信品质,如答应家人的事说到做到;
③参与公益活动,如和家人一起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3)我家的优良家风是“勤俭节约”。
影响:①从小养成节约粮食、水电的习惯,懂得珍惜资源;
②学会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增强责任感。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构建文明家庭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可链接传承“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
关键词②: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可链接倡导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关键词③: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可链接树立文明家风典范,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风尚和社会风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如何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自家优良对自己的影响,为开放性试题,可按照开放性试题形式作答。
20.【探寻治家之道助力家训传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家训,灿烂辉煌,是治家育人的重要宝典。
曾国藩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钱缪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1)分析这两则家训分别体现的治家之道。
(2)请为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曾国藩家训体现的治家之道是倡导勤俭节约,通过节俭持家、勤劳奋进,使家庭兴旺、身体健康,避免贫困。②钱缪家训体现的治家之道是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谋取个人私利,要为天下谋福利。
(2)①家庭层面:家长以身作则,传承家训中的优秀品质;开展家庭会议,讲解家训内涵,引导家庭成员践行家训。②学校层面:将传统家训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举办与家训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等,增强学生对家训的理解和认同。③社会层面:利用媒体宣传优秀传统家训,营造传承家训的社会氛围;建立家训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传承家训提供物质载体。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需要运用对家训的认识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可链接倡导勤俭节约,通过节俭持家、勤劳奋进,使家庭兴旺、身体健康,避免贫困。
关键词②: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可链接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谋取个人私利,要为天下谋福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对家训的认识的有关知识,从建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传承优秀传统家训→可链接家庭层面: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家庭成员践行家训;学校层面:将传统家训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举办与家训相关的主题活动;社会层面:利用媒体宣传优秀传统家训,营造传承家训的社会氛围;等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同步精练(原卷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漫画《春节返程一装满爱的后备箱》让我们感受到( )
A.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尽孝在当下
B.建设幸福家庭,是家庭成员的责任
C.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徐向前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却始终以简朴作风治家。他常穿旧军装,饮食粗茶淡饭,并教育子女“做人要踏实,不攀比虚荣”。子女回忆:“父亲从不用言语说教,但他的行动让我们懂得何为真正的价值。”这体现了徐帅的家风( )
A.家庭物质条件决定成员发展的高度
B.家风以无形力量涵养品格与价值观
C.孝亲敬长需通过物质赡养来实现
D.严格家规是维护亲情的重要纽带
3.以下名言古语中体现“孝亲敬长”主题的是( )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也
②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③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岳飞的母亲为了防止岳飞日后受奸人引诱,做出不忠之事,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牢记母亲这份特别的嘱托,英勇抗金,名留青史。这体现了( )
①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品格
②家是我们成长与发展的修身之所
③家庭只是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地方
④个人的成长完全依靠家庭的教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说明( )
①家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是我们的避风港
②家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
③只要有了良好家风,就一定能构建起和谐的家庭
④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无论我在海角天涯,想家!想家!今年春节一定回家!”自2025年1月14日春运启动至2月22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13亿人次。家,让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原因是( )
①家承载着我们成长的温暖记忆,是心灵的依靠
②家只是一个提供居住空间的物理场所
③家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和文化,维系着亲情纽带
④家仅仅是吃饭、休息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年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家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地方
②在家中要减少与父母的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③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以下古语蕴含的道理与这一思想最契合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家是婴儿时长辈用筷子教你辨味的文化传递,是孩童时因筷子使用不当被家长纠正的礼教启蒙,是长大后用筷子为长辈夹菜的感恩。家的记忆虽各有差异,但亲情永恒。由此可见( )
①家是充满温暖与幸福的地方
②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优良家风引导家庭向上向善
④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桑南才是西南边境怒江大峡谷的一名邮递员,37年来,桑南才骑坏了5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穿烂了560多双胶鞋,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高山峡谷之间。在大人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从小学习努力,热爱生活,乐于助人。他说:“父母亲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经历铸就我们的家训———爱国爱党爱人民,感恩奉献传文明。”可见( )
①家风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②优良的家风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代代传承,永远不会改变
③优良的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和谐
④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5年5月14日至15日,“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家规家训亮家风全国示范活动走进陕西”在渭南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优良家风,着力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如果要给这次活动制作一个宣传展板,下列家规家训可以作为示范的是( )
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何氏家训十二则》由何氏先祖在明朝初期制定,随着历史变迁,不断修改和完善。在其教化影响下,何家山头村涌现出诸多立志报国、勤政清廉、睦邻克己的乡贤人士,备受后人敬仰。村中还设有何氏家训展廊。新时代传承家训有利于( )
①固守传统的家规,形成独特家风
②塑造优良品格,提升个人修养
③传承家庭美德,杜绝不良行为发生
④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1月31日在《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下列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②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父母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
③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④每个家庭的家风,只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回家的人哪,好不好早一点到。你的年,是家的分秒;岁岁的除夕,比平日都热闹……”2025春晚舞台上,一首《住在心里的人》让我们想起奶奶布满皱纹却依旧温暖的手,爷爷那双永远带着笑意的眼睛,家人的爱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这让我们感受到( )
A.家人之间遇事要及时沟通,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
B.家人之间应互相理解、无条件包容,建设美好家庭
C.我们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让生命更加充盈
D.我们要孝亲敬长,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让家更美好
15.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下同学的行为能体现对这一家训传承的是( )
①小丽经常把旧衣服改造为创意环保袋
②小强每月都让其父母给他买名牌潮鞋
③小红夏天使用空调时温度总是调至26℃
④小康只要觉得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倒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9分 20题12分)
16.【传承美德,提升道德修养】
材料一 家,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农户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屋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体,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
材料三 春节前小明爸爸为爷爷奶奶将全屋升级为“全屋智能”,节后却接到爷爷电话,怀疑因操作不当导致系统“罢工”。年轻的维修人员上门后,各种电子元件、仪器名称老人根本无法理解,例如维修人员习惯称网络调制解调器为“猫”,老人却表示“我家不养猫”,折腾了几次被老人家退了货。子女的孝没换来爸妈的笑,反倒被指责“不打招呼就买”、嫌弃“不实用、不会用、不高兴用”,还不如刷视频玩得高兴。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解析对“家”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子女的孝没换来爸妈的笑”说明了什么?
(3)孝,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家庭美德是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践行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家庭美德是对家庭成员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两则“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的事迹,完成相应问题。
事迹一 【传承优良家风】蒙阴县税务局职工张克成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岗位,被当地纳税人称为“最亲税管员”。“忠、孝、廉”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儿子,儿子始终牢记父亲教诲,严以律己、恪尽职守,也成为了单位的先进模范。
事迹二 【弘扬文明新风】在四川省某文化传播公司员工陈静家里,每周举行一次家庭阅读分享会,每年撰写一次家庭心愿书单……阅读已经成为陈静一家的生活方式。
(1)请用两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你家的家风,并简述这样的家风对家庭的重要性。
(2)请写出父母对你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并请你谈谈父母经常“念叨”的原因。
18.【传承优良家风】
在我们心中,家有着深厚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无论走多远,父母永远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材料一 当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顺利抵达北京,家人们欣喜的同时表达了思念之情。记者采访了执行“飞天”任务的汤洪波家人和邻居。邻居有话说“汤家家风勤劳朴实,按说现在家庭经济比较好,但他们一直勤劳做事,生活节俭……”。母亲有话说:“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还一直求上进!这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即使当了飞行员,还帮家里插田。父亲有话说“汤洪波回老家一次不容易,我们也不常去北京,他在老家院子装了两个摄像头,能随时看到我们,我们还时常听到儿子和孙子的喊话,感觉特别亲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家”对汤洪波的影响。
材料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2)材料中的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并请你说一说建设美好家庭需要我们做出哪些努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折射出“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优秀家风,代代相传。家庭文明是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欢迎一家老小齐上阵。
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深刻阐明了家庭文明的丰富内涵。家国同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传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不懈奋斗。古有“岳母刺字”等故事家喻户晓,今有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边防官兵捍卫祖国利益的时代叙事,这些英雄壮举把爱国爱家统一起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1)据材料,分析六尺巷的故事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据画线句子,选择一个家庭文明的内容,谈谈你打算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
(3)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家的优良家风是什么,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20.【探寻治家之道助力家训传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家训,灿烂辉煌,是治家育人的重要宝典。
曾国藩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钱缪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1)分析这两则家训分别体现的治家之道。
(2)请为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