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让家更美好(原卷版+解析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2025-2026学年上学期同步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让家更美好(原卷版+解析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2025-2026学年上学期同步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 让家更美好
同步精练(解析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哪吒之魔重闹海》中,三条亲情线展现了不同家庭的爱与责任:哪吒与父母,无条件地接纳与支持;敖丙与父亲,责任与期望;申公豹与家人,理解与支持。这说明( )
A.亲情之爱让人充满斗志
B.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C.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D.互动沟通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的相关知识。题干未体现亲情让人充满斗志,重点在展现不同家庭亲情表现,故A不符合题意;哪吒、敖丙、申公豹家庭的亲情线各有特点,说明每个家庭亲情表现不同,故B符合题意;题干主要强调不同家庭亲情的差异,而非家是心灵港湾,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未突出互动沟通对亲子关系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亲情如水,淡而长远;家人相伴,暖心不变。下列诗句或名言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是( )
A.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的表现形式。“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通过孩子牵衣询问归期的场景,直接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依恋与牵挂,故A符合题意;B是李白送别友人的诗句,表达友情,与亲情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强调珍惜粮食,属于节俭美德,不直接体现亲情,故C不符合题意;D描绘春节习俗,侧重节日氛围,未直接表现家人互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我一直想说,你陪我玩一会儿吧!你却总是玩手机,我真的很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请你快放下手机吧!”家长看了很是惭愧。这告诉我们( )
A.家庭需要正能量,亲情陪伴助成长
B.网络世界乐趣多,沉迷手机也无妨
C.家庭保护很重要,依赖父母最可靠
D.孩子要求太苛刻,家长忙碌应体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体味亲情。材料通过一名小学生的质朴的话语,向我们说明了家庭需要正能量,亲情陪伴助成长,故A符合题意;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而不应该沉迷网络,B说法错误;做好家庭保护,但我们不应该依赖父母,C说法错误;孩子要求父母陪伴不是要求苛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妈妈发现小光穿着有些另类,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大好。再说,这衣服上这么多破洞,穿着会冷的。”小光生气地说:“在学校被老师管着,这不能穿,那么穿。回家你还要唠叨我,真烦!”小光的言行( )
①说明他没有能力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
②是“学贵有疑”,敢于挑战质疑权威
③没有正确地认识亲情,影响家庭和睦
④证明有时集体规则会与个人意愿冲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体味亲情、正确对待集体规则。妈妈说小光的穿着,小光嫌妈妈烦,说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亲情,影响家庭和睦;小光说学校里这不能穿,那不能穿,证明有时集体规则会与个人意愿冲突;故③④说法正确;小光有能力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故①说法错误;小光是没有学会与父母沟通,不是“学贵有疑”,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下列古语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C.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D.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的表现形式。“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表达对母爱的感念,符合亲情主题,故C说法正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强调友情,与亲情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体现的是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属于爱国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赞颂教师的高洁品德,属于师生情谊,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归乡前,游子们精心准备各种特产、礼物,后备箱里塞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返程时,后备箱,满满当当,装的不只是年货,更是父母的爱!从满满的后备箱里,我们能感受到( )
①父母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牵挂 ②关心父母就要多送父母礼物
③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 ④成年工作后才能做到尽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的表现形式。后备箱,满满当当,装的不只是年货,更是父母的爱,说明父母对子女的关切和温暖,故①说法正确;关心父母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局限于物质礼物。关心父母不一定要多送父母礼物,故②说法错误;后备箱里塞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说明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故③说法正确;尽孝不分年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小华在家族群蹦出“表情包连环炮”,妈妈回以“60秒语音小作文”;除夕夜线上红包“啾啾”飞,团圆饭桌静悄悄。表姐嘀咕:“这哪像一家人聊天 ”奶奶笑着说:“花样再多,抵不过一句——心里装着彼此呢!”下列选项最能诠释奶奶这句话的是( )
A.网络交流正在取代传统亲情互动
B.代际差异导致家庭矛盾不可调和
C.家庭结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D.亲情之爱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纽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体味亲情。“花样再多,抵不过一句——心里装着彼此呢!”体现了亲情之爱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纽带,故D说法正确;网络交流无法取代传统亲情互动,故A说法错误;家庭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故B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爸爸工作很忙,平时总加班,我抱怨爸爸心里只有工作。那天开完家长会,他和我谈了很多,我发现爸爸其实一直在默默关心我。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化解的
②我们要用心体会亲情之爱
③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中
④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受亲情。题干中之前抱怨爸爸心里只有工作,现在发现爸爸其实一直在默默关心我,这启示我们要用心体会亲情之爱,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中,故②③符合题意;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故①说法错误;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不同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9.寒假期间,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本该感受家的温暖,但总觉得父母的叮嘱好烦,我们总是不经意开启“怼”父母模式,成为屡屡伤害家人的“刺猬少年”。避免因冲动“怼”人,我们应该( )
①做到尊重父母,压抑自己的情绪
②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
③注重自我感受,其他抛在一边
④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会与父母交往、学会调节情绪。题干描述了寒假期间与父母相处时,容易因不耐烦而伤害家人的情况,因此,避免因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②④说法正确;压抑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应合理调节而非压抑,故①说法错误;只关注自我感受会激化矛盾,需考虑他人,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家是婴儿时长辈用筷子教你辨味的文化传递,是孩童时因筷子使用不当被家长纠正的礼教启蒙,是长大后用筷子为长辈夹菜的感恩。家的记忆虽各有差异,但亲情永恒。由此可见( )
①家是充满温暖与幸福的地方
②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优良家风引导家庭向上向善
④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重要性和孝亲敬长的相关知识。题干通过筷子传递文化、礼教启蒙、感恩夹菜等场景,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故①符合题意;孝亲敬长虽是法定义务,但题干未直接涉及法律层面,而是强调亲情与文化传承,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长辈教导礼仪、传递感恩等行为,体现了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积极引导,故③符合题意;“采纳父母全部意见”属于绝对化表述,不符合实际,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打开App查看实时画面和回放,滑动指尖切换镜头角度,点击按钮陪长辈聊天……如今,征得长辈同意后,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长辈家中安装视频系统,让远方的家人“近在咫尺”感受亲人的关心与温暖。由此可见( )
①亲情在传递中得以表达 ②家庭的沟通方式多元化
③家庭生活也须尊重隐私 ④每个家庭亲情表现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亲情与家庭沟通的相关知识。通过安装视频系统传递关心与温暖,说明亲情在传递中得以表达,故①说法正确;使用App、远程互动等科技手段,体现了家庭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故②说法正确;题干强调“征得长辈同意”,说明家庭生活中需尊重隐私,故③说法正确;题干未直接体现不同家庭亲情表现的差异,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倾向于普遍做法,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下边漫画《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告诫我们( )
①长辈必须体谅和包容晚辈,共建美好家庭
②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③要有远大理想,不必在意家庭生活的细节
④要主动担当,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美好家庭、孝敬父母。漫画《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告诉我们要参与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责任意识,要有担当意识,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故②④说法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晚辈要从小事做起,孝敬长辈,①错误;既要有远大理想,也要关注家庭生活细节,③错误;故本题选D。
13.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为亲人写小传。以下是江同学的作业摘录。从中可看出此作业有利于( )
“原来,父亲第一次冲我发无名火是因为工作出现巨大变故。他也很愧疚对我发脾气,但他不好意思跟我说,我们的心结解开了。父亲一直在为家庭努力工作,以后我也要多体谅他的辛苦。”
A.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B.提升学生个人修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C.帮助学生调适逆反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D.引导学生与父母多沟通,增进相互理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亲子沟通等相关知识。题目中的作业并未涉及减轻学习压力,重点在于增进与亲人的理解,故A不符合题意;提升修养和终身学习观念与理解父母无直接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并未涉及调试逆反心理,“解开心结”体现的是通过“特殊作业”与父母增进理解,故C不符合题意;江同学通过写小传主动了解父亲的经历,化解心结,说明作业引导促进了江同学与父母的沟通和理解,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积极参与下图中的活动( )
①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②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技能
③能增强我们的家庭责任意识 ④有利于我们养成劳动的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和谐家庭的方法。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据此,积极参与下图中的活动能增强我们的家庭责任意识,有利于我们养成劳动的习惯,故③④说法正确;参与家务劳动不是法定义务,故①说法错误;参与家务劳动旨在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5.在2025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部署要求,甘肃省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这样做( )
①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家风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③可以彻底解决家庭分歧化解矛盾
④可以凝聚家庭力量,建设和谐家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优良家风、建设美好家庭。某区妇联组织举行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可以凝聚家庭力量来建设和谐家庭,故②④说法正确;要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家风,故①说法错误;“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夸大了题干中活动的作用,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二、分析说明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9分 20题16分)
16.【感受亲情,传承记忆】
2025年春节公益广告《奶奶的日历》无疑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开启了一场关于“隔辈亲”的情感之旅。广告中,我们看到奶奶精心记录的日历,记载着孙女的点点滴滴,最爱的菜肴、回家的每条路线、每一次的归乡时刻即便是岁月流逝,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始终未变,仿佛时间在那份亲情面前显得有些苍白。那厚厚的日历本,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奶奶对孙女记忆的承载。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该公益广告播出能够产生怎样的积极效应。
(2)为回报奶奶的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哪些作为?
【答案】(1)①能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②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③能引发人们对亲情的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2)①关心奶奶的生活,如陪奶奶聊天、散步,了解她的需求。②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③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奶奶开心。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体味亲情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奶奶精心记录的日历,记载着孙女的点点滴滴,最爱的菜肴、回家的每条路线、每一次的归乡时刻→可链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②:即便是岁月流逝,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始终未变→可链接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
关键词③:那厚厚的日历本,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奶奶对孙女记忆的承载→可链接能引发人们对亲情的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回答如何回报奶奶的爱,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饭的时候,小亮跟爸爸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看爸爸很生气,小亮赶紧收拾饭桌、洗碗,然后给爸爸倒了一杯热水端过去,主动与爸爸讨论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并约定以后不再因为这点小事吵架。坐在一旁的妈妈问小亮:“爸爸都生气了,你为什么没着急?”小亮说:“平时我学习不顺利的时候,爸爸总是耐心地给我讲,直到我明白为止。我这是跟爸爸学的呢!”听了这话,爸爸妈妈都笑起来……
(1)与爸爸发生了冲突,小亮是如何应对的?请概括回答。
(2)我们该如何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庭?
(3)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分享几件你与家人相互关爱、彼此尊重的小事。
【答案】(1)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与爸爸进行有效沟通。
(2)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②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3)妈每天为我做可口的饭菜,爸爸每天接送我上学 ;周末妈妈感冒发烧了,爸爸出差了,我就不出门玩了,在家给妈妈端茶倒水照顾妈妈 。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与父母沟通的方法的有关知识,从概括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看爸爸很生气,小亮赶紧收拾饭桌、洗碗→可链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关键词②:主动与爸爸讨论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可链接与爸爸进行有效沟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建设美好家庭,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要求分享与家人相互关爱、彼此尊重的小事,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8.【建设美好家庭】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指引家人正直善良,凝聚亲情力量。小芸在学习中搜集到以下漫画:
(1)上面漫画分别反映出哪种优良家风 优良家风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以下是小楠的一段日记:
我不喜欢我的家庭氛围,大家总是吵吵闹闹,从来不好好沟通,我快崩溃了。上周末,爸爸妈妈因为要不要送我去上兴趣班又吵起来了,他们也不问问我的意见,什么事儿都抢着做主,这个家太糟糕了。
(2)结合日记并运用所学知识,你会如何劝说小楠体味亲情之爱
【答案】(1)反映出的优良家风:长幼有序(或谦让)、勤俭节约。意义: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2)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②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③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解析】(1)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公民,需要运用传承良好家风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孔融让梨的故事→可链接长幼有序(或谦让);
关键词②:要把碗里的饭吃完→可链接节约粮食(或勤俭节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本题考查优良家风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公民,需要运用感受亲情的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楠在日记中对自己的家庭矛盾进行了描述→可链接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要感受到亲情的存在;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折射出“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优秀家风,代代相传。家庭文明是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欢迎一家老小齐上阵。
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深刻阐明了家庭文明的丰富内涵。家国同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传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不懈奋斗。古有“岳母刺字”等故事家喻户晓,今有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边防官兵捍卫祖国利益的时代叙事,这些英雄壮举把爱国爱家统一起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1)据材料,分析六尺巷的故事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据画线句子,选择一个家庭文明的内容,谈谈你打算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
(3)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家的优良家风是什么,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答案】(1)①传承“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
②倡导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③树立文明家风典范,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风尚和社会风气。
(2)示例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
努力:①主动与家人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辛劳,化解矛盾;
②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减轻家人负担;
③关心家人身心健康,如陪父母散步、与兄弟姐妹互助互爱。
示例二: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努力:①践行孝老爱亲,如定期看望长辈、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②培养诚信品质,如答应家人的事说到做到;
③参与公益活动,如和家人一起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3)我家的优良家风是“勤俭节约”。
影响:①从小养成节约粮食、水电的习惯,懂得珍惜资源;
②学会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增强责任感。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构建文明家庭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可链接传承“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
关键词②: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可链接倡导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关键词③: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可链接树立文明家风典范,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风尚和社会风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如何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自家优良对自己的影响,为开放性试题,可按照开放性试题形式作答。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
为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某校给七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道项目化作业:对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进行调研与探究。
下列是某班第一小组完成该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
阶段一 聚焦主题,筹划活动
(1)该小组学生聚在一起,召开了项目化活动筹备会议,就“如何开展活动及准备工作”进行讨论。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阶段二 密切合作,深度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该小组学生深入探讨、共同分享,下面是其中一段相关对话:
小刘: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校表现很乖、很听话,但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总是嫌弃爸妈唠叨,时不时还和爸妈顶嘴。小胡:我查询了相关资料,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就是“爱的碰撞”。
小刘:原来如此,那这种现象就是正确的,在家庭中不需要理会,是这样吗?
小胡:……
(2)①你认为“爱的碰撞”是如何产生的?
②对于小刘的问话,你认为小胡会如何回答?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家庭都不参与劳动,就连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不参与。这些学生认为,劳动是长大以后的事,目前主要是学习,在学校劳动那是班级安排的工作,不得不做。
(3)小刘和小胡就“如何转化、优化爱的碰撞”进行讨论,请你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对于这些学生的看法,你会如何对他们进行劝说?
阶段三 总结交流,提升素养
最后,该小组学生将探究成果制作成美篇,配上美妙的音乐上传至校园公众号,并如期召开了总结交流会。
(5)请你围绕“收获”写一个简短的总结。
【答案】(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按照人员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人户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家长;设计好调查的问题等。
(2)①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②你的看法是错误的,亲子冲突虽然正常,但并不正确,也需要妥善处理。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3)①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②子女要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4)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
(5)在这次活动中,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丰富了孝敬父母、亲情之爱、和谐家庭的相关知识,而且让课上的知识变得立体起来;与此同时,自己的多种能力和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解析】(1)本题考查开展活动及准备工作,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小问1
本题考查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正确对待亲子冲突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原来如此,那这种现象就是正确的,在家庭中不需要理会→看法是错误的,亲子冲突虽然正常,但并不正确,也需要妥善处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学会与父母沟通,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4)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构建和谐家庭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劳动是长大以后的事,目前主要是学习,在学校劳动那是班级安排的工作,不得不做→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围绕构建和谐家庭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5)本题考查活动的收获,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 让家更美好
同步精练(原卷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哪吒之魔重闹海》中,三条亲情线展现了不同家庭的爱与责任:哪吒与父母,无条件地接纳与支持;敖丙与父亲,责任与期望;申公豹与家人,理解与支持。这说明( )
A.亲情之爱让人充满斗志
B.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C.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D.互动沟通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2.亲情如水,淡而长远;家人相伴,暖心不变。下列诗句或名言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是( )
A.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我一直想说,你陪我玩一会儿吧!你却总是玩手机,我真的很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请你快放下手机吧!”家长看了很是惭愧。这告诉我们( )
A.家庭需要正能量,亲情陪伴助成长
B.网络世界乐趣多,沉迷手机也无妨
C.家庭保护很重要,依赖父母最可靠
D.孩子要求太苛刻,家长忙碌应体谅
4.妈妈发现小光穿着有些另类,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大好。再说,这衣服上这么多破洞,穿着会冷的。”小光生气地说:“在学校被老师管着,这不能穿,那么穿。回家你还要唠叨我,真烦!”小光的言行( )
①说明他没有能力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
②是“学贵有疑”,敢于挑战质疑权威
③没有正确地认识亲情,影响家庭和睦
④证明有时集体规则会与个人意愿冲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下列古语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C.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D.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6.归乡前,游子们精心准备各种特产、礼物,后备箱里塞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返程时,后备箱,满满当当,装的不只是年货,更是父母的爱!从满满的后备箱里,我们能感受到( )
①父母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牵挂 ②关心父母就要多送父母礼物
③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 ④成年工作后才能做到尽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小华在家族群蹦出“表情包连环炮”,妈妈回以“60秒语音小作文”;除夕夜线上红包“啾啾”飞,团圆饭桌静悄悄。表姐嘀咕:“这哪像一家人聊天 ”奶奶笑着说:“花样再多,抵不过一句——心里装着彼此呢!”下列选项最能诠释奶奶这句话的是( )
A.网络交流正在取代传统亲情互动
B.代际差异导致家庭矛盾不可调和
C.家庭结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D.亲情之爱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纽带
8.爸爸工作很忙,平时总加班,我抱怨爸爸心里只有工作。那天开完家长会,他和我谈了很多,我发现爸爸其实一直在默默关心我。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化解的
②我们要用心体会亲情之爱
③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中
④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受亲情。题干中之前抱怨爸爸心里只有工作,现在发现爸爸其实一直在默默关心我,这启示我们要用心体会亲情之爱,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中,故②③符合题意;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故①说法错误;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不同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9.寒假期间,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本该感受家的温暖,但总觉得父母的叮嘱好烦,我们总是不经意开启“怼”父母模式,成为屡屡伤害家人的“刺猬少年”。避免因冲动“怼”人,我们应该( )
①做到尊重父母,压抑自己的情绪
②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
③注重自我感受,其他抛在一边
④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家是婴儿时长辈用筷子教你辨味的文化传递,是孩童时因筷子使用不当被家长纠正的礼教启蒙,是长大后用筷子为长辈夹菜的感恩。家的记忆虽各有差异,但亲情永恒。由此可见( )
①家是充满温暖与幸福的地方
②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优良家风引导家庭向上向善
④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打开App查看实时画面和回放,滑动指尖切换镜头角度,点击按钮陪长辈聊天……如今,征得长辈同意后,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长辈家中安装视频系统,让远方的家人“近在咫尺”感受亲人的关心与温暖。由此可见( )
①亲情在传递中得以表达 ②家庭的沟通方式多元化
③家庭生活也须尊重隐私 ④每个家庭亲情表现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边漫画《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告诫我们( )
①长辈必须体谅和包容晚辈,共建美好家庭
②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③要有远大理想,不必在意家庭生活的细节
④要主动担当,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为亲人写小传。以下是江同学的作业摘录。从中可看出此作业有利于( )
“原来,父亲第一次冲我发无名火是因为工作出现巨大变故。他也很愧疚对我发脾气,但他不好意思跟我说,我们的心结解开了。父亲一直在为家庭努力工作,以后我也要多体谅他的辛苦。”
A.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B.提升学生个人修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C.帮助学生调适逆反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D.引导学生与父母多沟通,增进相互理解
14.积极参与下图中的活动( )
①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②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技能
③能增强我们的家庭责任意识 ④有利于我们养成劳动的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2025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部署要求,甘肃省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这样做( )
①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家风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③可以彻底解决家庭分歧化解矛盾
④可以凝聚家庭力量,建设和谐家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9分 20题16分)
16.【感受亲情,传承记忆】
2025年春节公益广告《奶奶的日历》无疑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开启了一场关于“隔辈亲”的情感之旅。广告中,我们看到奶奶精心记录的日历,记载着孙女的点点滴滴,最爱的菜肴、回家的每条路线、每一次的归乡时刻即便是岁月流逝,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始终未变,仿佛时间在那份亲情面前显得有些苍白。那厚厚的日历本,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奶奶对孙女记忆的承载。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该公益广告播出能够产生怎样的积极效应。
(2)为回报奶奶的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哪些作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饭的时候,小亮跟爸爸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看爸爸很生气,小亮赶紧收拾饭桌、洗碗,然后给爸爸倒了一杯热水端过去,主动与爸爸讨论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并约定以后不再因为这点小事吵架。坐在一旁的妈妈问小亮:“爸爸都生气了,你为什么没着急?”小亮说:“平时我学习不顺利的时候,爸爸总是耐心地给我讲,直到我明白为止。我这是跟爸爸学的呢!”听了这话,爸爸妈妈都笑起来……
(1)与爸爸发生了冲突,小亮是如何应对的?请概括回答。
(2)我们该如何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庭?
(3)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分享几件你与家人相互关爱、彼此尊重的小事。
18.【建设美好家庭】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指引家人正直善良,凝聚亲情力量。小芸在学习中搜集到以下漫画:
(1)上面漫画分别反映出哪种优良家风 优良家风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以下是小楠的一段日记:
我不喜欢我的家庭氛围,大家总是吵吵闹闹,从来不好好沟通,我快崩溃了。上周末,爸爸妈妈因为要不要送我去上兴趣班又吵起来了,他们也不问问我的意见,什么事儿都抢着做主,这个家太糟糕了。
(2)结合日记并运用所学知识,你会如何劝说小楠体味亲情之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折射出“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优秀家风,代代相传。家庭文明是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文明礼让、绿色低碳等社会风尚,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首先养成;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欢迎一家老小齐上阵。
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深刻阐明了家庭文明的丰富内涵。家国同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传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不懈奋斗。古有“岳母刺字”等故事家喻户晓,今有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边防官兵捍卫祖国利益的时代叙事,这些英雄壮举把爱国爱家统一起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1)据材料,分析六尺巷的故事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据画线句子,选择一个家庭文明的内容,谈谈你打算为创建文明家庭做出的努力。
(3)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家的优良家风是什么,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
为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某校给七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道项目化作业:对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进行调研与探究。
下列是某班第一小组完成该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
阶段一 聚焦主题,筹划活动
(1)该小组学生聚在一起,召开了项目化活动筹备会议,就“如何开展活动及准备工作”进行讨论。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阶段二 密切合作,深度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该小组学生深入探讨、共同分享,下面是其中一段相关对话:
小刘: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校表现很乖、很听话,但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总是嫌弃爸妈唠叨,时不时还和爸妈顶嘴。小胡:我查询了相关资料,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就是“爱的碰撞”。
小刘:原来如此,那这种现象就是正确的,在家庭中不需要理会,是这样吗?
小胡:……
(2)①你认为“爱的碰撞”是如何产生的?
②对于小刘的问话,你认为小胡会如何回答?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家庭都不参与劳动,就连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不参与。这些学生认为,劳动是长大以后的事,目前主要是学习,在学校劳动那是班级安排的工作,不得不做。
(3)小刘和小胡就“如何转化、优化爱的碰撞”进行讨论,请你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对于这些学生的看法,你会如何对他们进行劝说?
阶段三 总结交流,提升素养
最后,该小组学生将探究成果制作成美篇,配上美妙的音乐上传至校园公众号,并如期召开了总结交流会。
(5)请你围绕“收获”写一个简短的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