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一、单选题
1.每块砖的边长一定,用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 某村前年生产粮食500吨,去年粮食丰收,生产粮食550吨,去年粮食比前年增产(  )。
A.一成 B.两成 C.四成 D.十成
3.要表示中心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4.用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没剩余,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
A.4 B.5 C.8
5.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比 7: 8, 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 , 圆锥体和圆柱体高的比是(  )
A. B.22: 63 C.7: 6 D.
6.乐乐分别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出如下立体图形,其中表面积最小的是(  )。
A. B.
C. D.
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句。
①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
②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8倍;
③两个正方体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④下图是一个长3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将它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不变。(  )
A.1 B.2 C.3
二、判断题
8.有一个圆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截成 3 段,增加了四个面的面积。(  )
9.x和y是两种量,如果y=5x,y与x成正比例。(  )
10.学校8:10上课,王平7:45到校,离上课还有25分钟。(  )
11.比例尺1:1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
12.一个铁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每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如果要烙3张饼,最少要18分钟。(  )
13.小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0、12、13、14、15、16,掷出单数朝上的可能性与双数朝上的可能性相等。(  )
14.用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所取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一定是立方数。(  )
15.鸡和狗共8个头,22只脚,则鸡和狗的只数一样多。(  )
三、填空题
16.从12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或   。
17.口袋里有完全一样的红色球7个,白色球9个,黄色球6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   色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   色球的可能性最大。
18.四年级三个班参加了“我为环保做贡献”回收塑料瓶的活动,四(1)班、四(2)班平均每班回收塑料瓶36个,要想使三个班平均每班回收塑料瓶38个,则四(3)班要回收塑料瓶   个。
19.a÷b=c(a,b,c均不为0),当c一定时,a和b成   ;当a一定时,b和c成   ;当b一定时,a和c成   。
20.已知a:0.5=b:25,若a=0.3,则b=   ;若b=1,则a=   。
21.在小于1000的数中,被5除余4、被3除余2的最大奇数是   。
22.(长方体与正方体)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比原长方体棱长之和增加40厘米,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四、计算
23.直接写得数。
2.5×0.4= 1.25×0.8= 7.5÷0.5= 0.8÷5=
20.6-7.4-2.6= 3.9-0.4×0.25= 1.6×5+1.6= 8×(1.2+0.05)=
2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0.28×0.08= *3.45×8.6=
8.06×6.2= *63.5×0.14=
六、脱式计算
2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5.4-5.4×0.5 42.56-(12.56+2.87) 5.6×6.1+5.6×3.9
26.解比例。
(1)0.7∶18=21∶x
(2)1.6:x=:
五、操作题
27.新华书店在欣欣家的南偏西50°方向1600m处。
请在图中表示出新华书店的位置。
六、解决问题
2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联系,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的积,正方体的体积应怎样计算呢?
29.如图,一个圆柱的高被截去5 cm后,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31.4cm2,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30.一个挂钟的分针长12厘米,经过15分钟,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分针扫过内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1.如图,在这个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发现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先在图中画出示意图,再计算。
32.北京市日均共享单车骑行量突破 310 万人次。
(1)20-29 岁与 30-39 岁的人数相差多少万人?
(2)40-49 岁的人数大约有 15.5 万人, 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33.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从里面量长8dm,宽6dm,高5dm,缸里的水深4.6dm,再把一块珊瑚石放入水中(浸没),缸里的水溢出4.8L,这块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34.胜利小学组织书法比赛,五年级有 16 人参加,一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的0.25 倍, 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的 1.5 倍。一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总共有多少人参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铺地的面积÷块数=平均每块砖的面积,方砖的边长一定, 则面积也一定,所以每块砖的边长一定,用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550-500)÷500×100%
=50÷500×100%
=10%
=一成
故答案为:A。
【分析】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几成改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成几改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
根据题意可得:去年粮食产量-前年粮食产量=去年比前年多收的粮食产量,(去年粮食产量-前年粮食产量)÷前年粮食产量×100%=增产的成数。
3.【答案】B
【解析】【解答】 要表示中心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过圆心O点的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本题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4.【答案】A
【解析】【解答】20=2×2×5,16=2×2×2×2,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2×2=4(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所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20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求出20和16最大公因数,就是所裁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
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先分别将它们分解质因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5.【答案】C
【解析】【解答】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设圆柱的体积是8,则圆锥的体积是7,则
[7÷÷(π×32)]:[8÷(π×22)]
=[21÷9π]:[8÷4π]
=7π:6π
=7:6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设圆柱的体积是8,则圆锥的体积是7,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πr2h与圆锥的体积公式V=sh=πr2h得出圆柱的高与圆锥的高,进而作比即可。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项:重合4处;
B项:重合4处;
C项:重合4处;
D项:重合5处。
故答案为:D。
【分析】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成的立体图形,可以分别算出其重合面的个数,重合面最多的就是表面积最少得。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等于1或小于1,原题干说法错误;
②2×2×2=8,它的体积扩大8倍,原题干说法正确;
③ 两个正方体体积相等,则棱长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原题干说法正确;
④将长方体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变大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①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等于1或小于1;
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8倍;
③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两个正方体体积相等,则棱长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④将长方体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去掉了2个小正方体的面,又增加了4个小正方体的面,表面积变大。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有一个圆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截成3段,增加了四个面的面积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如图 ,它是切了两次,每切一次就增加两个切面的面积,所以切两次就增加了四个切面的面积。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因为y=5x,根据方程等式性质两边同时除以x得y÷x=5,可以得出:x、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x、y的比值一定,所以我们可以说x与y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8时10分-7时45分=25分
因此,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把上课时间看作结束时间,到校时间看作开始时间,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代入数值进行解答,从而得出判断。
1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1:1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100000厘米=1千米,所以1:100000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厘米,也就是1千米。
12.【答案】错误
13.【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2<4,掷出单数朝上的可能性小于双数朝上的可能性。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10、12、13、14、15、16中单数有2个,双数有4个;掷出单数朝上的可能性小于双数朝上的可能性。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用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所取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一定是立方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大正方体需要小正方体的个数有23、33、43、……,所以用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所取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一定是立方数。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假设全是鸡,那么狗的只数是:(22-8×2)÷(4-2)=3(只),8-3=5(只),所以鸡和狗的只数不一样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假设全是鸡,那么狗的只数=(一共有脚的只数-一只鸡有脚的只数×一共有头的个数)÷一只狗比一只鸡多的脚的只数,鸡的只数=一共有头的个数-狗的只数,然后比较鸡和狗的只数。
16.【答案】1:2=3:6;2:3=4:6
【解析】【解答】 从12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2=3:6或2:3=4:6 。
故答案为:1:2=3:6;2:3=4:6 。
【分析】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用除法,用这个数连续除以1,2,3,……,除到它本身为止,能整除的就是它的因数,由此可得12的因数有1、2、3、4、6、12,然后选择其中的四个数字写出比例即可。
17.【答案】黄;白
【解析】【解答】解:9>7>6,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黄色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色球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为:黄;白。
【分析】可能性的大小与它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占的数量小,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18.【答案】42
【解析】【解答】解:36×2=72(个),38×3=114(个),114-72=42(个),所以四(3)班要回收塑料瓶42个。
故答案为:42。
【分析】四(1)班和四(2)班一共回收塑料瓶的个数=四(1)班和四(2)班平均回收塑料瓶的个数×2,三个班一共回收塑料瓶的个数=三个班平均回收塑料瓶的个数×3,所以四(3)班要回收塑料瓶4的个数=三个班一共回收塑料瓶的个数-四(1)班和四(2)班一共回收塑料瓶的个数,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
19.【答案】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
【解析】【解答】解:由a÷b=c,c一定也就是商一定,a和b成正比例,当a一定时,a=bc,乘积一定b和c成反比例;b=a÷c,当b一定时,商一定a和c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
【分析】由正、反比例的意义可知: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种时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一定,那么这两种时就成正比例关系,据此作答。
20.【答案】15;0.02
【解析】【解答】解:若a=0.3,则b=0.3×25÷0.5=7.5÷0.5=15;若b=1,则a=0.5×1÷25=0.5÷25=0.02。
故答案为:15;0.02。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作答即可。
21.【答案】989
【解析】【解答】解:这个数是989。
故答案为:989。
【分析】被5除余4、被3除余2,余数都比除数小1,先算出3和5的最小公倍数,即15,那么这个数除以15,余数是1,据此15×66-1=989,是奇数,所以这个数是989。
22.【答案】125
【解析】【解答】40÷8=5(厘米)
5x5x5=125(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25
【分析】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切一次增加2个面,增加了8条棱,因为每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比原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增加40厘米,40÷8=5厘米,说明正方体的棱长为5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即可。
23.【答案】2.5×0.4=1 1.25×0.8=1 7.5÷0.5=15 0.8÷5=0.16
20.6-7.4-2.6=10.6 3.9-0.4×0.25=3.8 1.6×5+1.6=9.6 8×(1.2+0.05)=10
【解析】【分析】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4.【答案】解:(1)0.28×0.08
=
(2)8.06×6.2
=
(3)3.45×8.6
=
验算:
(4)63.5×0.14
验算:
【解析】【分析】本题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25.【答案】解:15.4-5.4×0.5
=15.4-2.7
=12.7
42.56-(12.56+2.87)
=42.56-12.56-2.87
=30-2.87
=27.13
5.6×6.1+5.6×3.9
=5.6×(6.1+3.9)
=5.6×10
=56
【解析】【分析】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应用乘法分配律,先算6.1+3.9=10,然后再乘5.6。
26.【答案】(1) 0.7∶18=21∶x
解:0.7x=21×18
x=540
(2)1.6:x=:
解:x=1.6×
x=1.2
【解析】【分析】解比例,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27.【答案】解:1600÷800=2(格)
【解析】【分析】我们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即“我在哪里”,然后确定观察的对象即“看什么”,最后根据地图上各个方向的基本知识: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与北之间是东北,东与南之间是东南,西与北之间是西北,西与南之间是西南,“站在”观测点去看观察对象在哪里即可确定方向与位置。然后根据每段表示的距离及两地之间的段数确定实际距离,每段表示的距离×段数=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28.【答案】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字母公式为:V=a3
【解析】【解答】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字母公式为:V=a3
【分析】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当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时,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据此解答.
29.【答案】解:31.4÷5=6.28(cm)
6.28÷3.14÷2
=2÷2
= 1( cm)
3.14×1×2×20+3.14×12×2
=125.6+6.28
=131.88(cm2)
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131.88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其中,底面积=π×半径2,侧面积=π×半径×2×高;其中,半径=减少的表面积÷π÷2。
30.【答案】解: 2×3.14×12÷4
=75.36÷4
=18.84(厘米)
3.14×÷4
=3.14×144÷4
=452.16÷4
=113.04(平方厘米)
答: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是18.84厘米,分针扫过内面积是113.04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分针1小时(60分钟)转一圈,经过15分钟,分针转了四分之一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圆的面积公式:S=,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31.【答案】解:
8×8×2=128(cm2)
答:减少了128cm2。
【解析】【分析】总共减少了两个面,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乘以面数即减少的面积。
32.【答案】(1)解:310×(45%-35%)
=310×10%
=31(万人)
答: 20-29 岁与 30-39 岁的人数相差31万人。
(2)解:15.5÷310=5%
答: 占总数的 5%。
【解析】【分析】(1)用 20-29 岁与 30-39 岁的人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相减再乘总人口就得到答案。
(2)用 40-49 岁的总人数除以总人数就得到答案。
33.【答案】解:4.8升=4.8立方分米
8×6×(5-4.6)+4.8
=48×0.4+4.8
=19.2+4.8
=24(立方分米)
答:这块珊瑚石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
【解析】【分析】这块珊瑚石的体积=容器内没有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其中,容器内没有水的体积=长方体玻璃缸的长×宽×(高-倒入水的高度)。
34.【答案】解:16×0.25+16×1.5+16
=4+24+16
=28+16
=44(人)
答:一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总共有44人参加。
【解析】【分析】一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总共的人数=一年级的人数+五年级的人数+六年级的人数;其中,一年级的人数=五年级的人数×0.25,六年级的人数=五年级的人数×1.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