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初衔接语文·暑假必刷专项训练0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精品讲义和提升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小初衔接语文·暑假必刷专项训练0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精品讲义和提升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内容导航
考点聚焦:核心考点+高考考点,有的放矢
重点速记:知识点和关键点梳理,查漏补缺
难点强化:难点内容标注与讲解,能力提升
复习提升:真题感知+提升专练,全面突破
核心考点聚焦
1.字词积累
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组词
词语解释(含成语理解与运用)
近义词 / 反义词辨析
2.语句运用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病句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引号、问号、分号等)
3.语言表达
句子排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扩写 / 缩写句子
口语交际(礼貌用语、情境表达)
4.文学常识
课本作者及代表作
古诗名句背默与理解
中考考点聚焦
字词积累: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组词 2023 江苏苏州 中考真题(考查多音字 “差” 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
字词积累:词语解释(含成语理解与运用) 2022 广东广州 中考真题(要求解释成语 “一蹴而就” 在文中的含义 )
字词积累:近义词 / 反义词辨析 2023 浙江杭州 中考真题(给出词语,要求写出其近义词 )
语句运用: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2023 上海 中考真题(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
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2022 江苏南京 中考真题(要求判断文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
语句运用:病句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2023 北京 中考真题(对给定句子进行病句修改 )
语句运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引号、问号、分号等) 2023 天津 中考真题(判断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
语言表达:句子排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2022 浙江宁波 中考真题(将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 )
语言表达:扩写 / 缩写句子 2023 广东深圳 中考真题(对指定句子进行缩写 )
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礼貌用语、情境表达) 2023 江苏无锡 中考真题(设置情境,考查礼貌用语的运用 )
文学常识:课本作者及代表作 2023 北京 中考真题(考查《论语》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古诗名句背默与理解 2022 浙江温州 中考真题(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
一、字词积累
考点 速记要点
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组词 特殊读音:《落花生》中 “空地” 的 “空” 读 kòng(多音字,另读 kōng) 形近字区别:《松鼠》中 “梳(梳理)”vs“流(流水)”(形旁 “木” 与 “氵” 表义不同)
词语解释(含成语理解与运用) 《将相和》“完璧归赵”:“璧” 指和氏璧,结合蔺相如护璧归赵的情节,理解为 “将物品完好归还” 《珍珠鸟》“信赖”:联系 “小鸟趴在作者肩头睡觉” 的语境,意为 “信任依赖”
近义词 / 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慈母情深》“疲惫”→“疲倦”(均表劳累,但 “疲惫” 程度更深) 反义词:《少年中国说》“衰老”→“年轻”(意义直接相反)
二、语句运用
考点 速记要点
句式转换(陈述句→反问句) 《桂花雨》原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难道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加 “难道”“吗”,肯定变否定)
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 比喻:《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本体 “白鹭”,喻体 “诗”,喻词 “是”) 拟人:《珍珠鸟》“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赋予小鸟人的动作 “歌唱”)
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猎人海力布》病句 “通过救小白蛇,得到了宝石。”→修改:“海力布通过救小白蛇,得到了宝石。”(补充主语 “海力布”) 语序混乱:《四季之美》病句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的样子很动人。”→修改:“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的样子。”(删去重复成分)
标点符号使用 引号:《“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中 “母亲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引用人物语言用引号) 问号:《松鼠》“松鼠的窝难道不温暖舒适吗?”(反问句用问号)
三、语言表达
考点 速记要点
句子排序(时间顺序) 《四季之美》段落排序:①春天黎明→②夏天夜晚→③秋天黄昏→④冬天早晨(按四季更迭顺序排列)
扩写 / 缩写句子 扩写:《落花生》原句 “花生成熟了。”→扩写:“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好几十颗饱满的花生。”(添加时间、数量、状态细节) 缩写:《圆明园的毁灭》“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缩写:“园中既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删去修饰词 “不仅”“还”)
口语交际 情境:《制定班级公约》讨论时说:“大家好!我建议‘课间不追逐打闹’,这样能避免安全事故,大家觉得怎么样?”(用 “建议” 礼貌提出观点,结尾询问意见)
四、文学常识
考点 速记要点
课本作者及代表作 《白鹭》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古诗名句背默与理解 背默:《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陆游临终前仍盼收复失地,表达强烈爱国情怀
一、字词积累
1.多音字辨析
根据语境义定音: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比如在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中 “开辟” 的 “辟” 读 pì ,表示开发建设;而在 “辟邪” 中读 bì 。学习时要结合词语意思来准确判断读音。
词性区分读音:有的多音字作不同词性时读音有别。像 “处” ,作动词 “处理” 时读 chǔ ,作名词 “处所” 时读 chù ,可通过分析其在句中的词性来确定读音。
2.形近字组词
形旁辨义法: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形近字。如 “噪”“燥”“躁” ,“噪” 形旁是 “口” ,与声音有关,可组词 “噪音” ;“燥” 形旁是 “火” ,表示干,组词 “干燥” ;“躁” 形旁是 “足” ,和人的动作、情绪有关,组词 “急躁” 。
字义关联组词:从字义出发,将形近字与相关意义的字组词。比如 “梢” 与 “木” 有关,可组词 “树梢” ;“稍” 表示略微,组词 “稍微” 。
3.词语理解与运用(含成语)
拆解关键字:把词语或成语拆分成字,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组合。如 “完璧归赵” ,“完” 是完整,“璧” 指和氏璧,“归” 是归还,“赵” 是赵国,合起来就是把物品完整归还。
结合故事背景:很多成语有典故,了解背景能更好理解。像 “负荆请罪” ,知道廉颇向蔺相如背着荆条请罪这个故事,就能明白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近义词反义词辅助:找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来辅助理解。例如理解 “腼腆” ,知道它近义词是 “羞涩” ,反义词是 “大方” ,就能更准确把握词义。
二、语句运用
1.句式转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陈述句改反问句,先看陈述句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思。肯定句就加否定词(如 “不” ),否定句去掉否定词,然后加反问词(“难道”“怎么” 等 )和语气助词(“吗”“呢” ),句号变问号。如 “这是伟大的奇观。”(陈述句 )变为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 )。
双重否定句:在句中合适位置加上两个否定词(如 “不得不”“不能不”“非…… 不可” 等 ),但要保证句子意思不变。例如 “我必须去图书馆。” 可改为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
2.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
比喻:判断比喻句要看是否有本体、喻体和相似点。如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月亮” 是本体,“小船” 是喻体,弯弯的形状是相似点。运用比喻可让描述更生动形象,比如写 “荷叶上的露珠像珍珠。” ,能突出露珠的圆润光泽。
拟人:看句子是否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情感等。像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把小鸟当作人,赋予 “歌唱” 这一动作。写作时运用拟人可使描写对象更亲切活泼。
排比:看是否有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如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运用排比可增强语势,强调情感。
3.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检查句子是否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如果缺少主语,就补充合适的主语。比如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 和 “使” 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通过” 或 “使” 。
搭配不当:看词语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像主谓搭配、动宾搭配等。例如 “提高态度” ,“提高” 和 “态度” 搭配不当,应改为 “改变态度” 。
语序混乱:梳理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比如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应该先 “听取” 再 “讨论” ,改为 “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4.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引号:表示引用、强调、特定称谓等。引用人物语言时,像 “妈妈说:‘你要好好学习。’” ;表示强调某个词,如 “他是个‘热心肠’” 。
问号: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末尾。如 “你吃饭了吗?”(疑问句 );“难道这不是真的吗?”(反问句 )。
分号:用于分隔并列关系的分句。例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三、语言表达
1.句子排序
逻辑顺序:分析句子间的因果、总分、递进等逻辑关系。比如 “总分” 结构的句子,先找到总起句,再依次排列分述句。像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马可以帮人们运输货物;狗可以看家护院;小鸟可以捕捉害虫。”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是总起句,后面按不同动物的作用依次排列。
时间顺序:抓住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 “早上”“中午”“晚上” ,“首先”“然后”“最后” 等 ,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
2.扩写 / 缩写句子
扩写:在原句基础上添加合适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比如 “小鸟飞。” 可扩写为 “可爱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分别添加了 “可爱的”(定语 )、“在蔚蓝的天空中”(状语 )、“自由自在地”(状语 )。
缩写: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如 “美丽的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缩写为 “花园里盛开着花朵。” ,删去了 “美丽的”“五颜六色的” 这些修饰词。
3.口语交际
礼貌用语:牢记 “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等礼貌用语。比如向别人借东西说 “请你把书借给我,好吗?” ,归还时说 “谢谢你,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情境表达: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发言要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在和长辈交流时要尊重、谦逊。比如向老师请教问题,可说 “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就是……”
四、文学常识
1.课本作者及代表作
系统梳理:按教材单元顺序,整理每个单元课文作者及其代表作。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搭石》作者刘章,可进一步了解他的其他作品如诗集《北山恋》 ;《将相和》根据司马迁《史记》改编,可拓展阅读《史记》中的其他故事。
对比记忆:把同一时期或风格相似的作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老舍和沈从文,老舍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沈从文作品《边城》 ,对比他们作品的主题、写作风格等。
2.古诗名句背默与理解
理解诗意背诵:先理解诗句意思,再背诵。比如《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到这是陆游渴望收复失地,让儿子在朝廷军队收复中原时祭祀告诉他,这样就能更好地记住诗句。
把握情感记忆: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来辅助记忆。像《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张继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记住这种情感,有助于记住整首诗。
真题感知
一、字词积累
(一)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组词
1.生字注音
(2024 湖南长沙五年级期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腼腆( ) 誊写( ) 嫉妒( )
答案:tiǎn;téng;jí dù
解析:注意 “腼腆” 的 “腆” 不要误读为 diǎn ,“誊写” 的 “誊” 不要和 “誉(yù)” 混淆,“嫉妒” 的 “嫉” 读 jí ,“妒” 读 dù 。
(2025 湖北武汉五年级调研)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酵母( ) 馈赠( ) 冤枉( )
答案:jiào;kuì;yuān wang
解析:“酵母” 的 “酵” 常见读音为 jiào ;“馈赠” 的 “馈” 读 kuì ;“冤枉” 的 “枉” 读 wang ,此处读轻声 。
2.多音字辨析
(2024 江西南昌五年级期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强迫(qiáng qiǎng) 强壮(qiáng qiǎng)
龟裂(jūn guī) 乌龟(jūn guī)
答案:强迫(qiǎng) 强壮(qiáng);龟裂(jūn) 乌龟(guī)
解析:“强” 表示迫使、硬要时读 qiǎng ,如 “强迫”;表示健壮、胜过等意思时读 qiáng ,如 “强壮”。“龟” 表示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时读 jūn ,如 “龟裂”;表示爬行动物时读 guī ,如 “乌龟” 。
(2025 四川成都五年级模拟)在括号里写出多音字的读音。
他在店铺( )里铺( )好了床铺( )。
他哼着曲( )子,在弯曲( )的小路上行走。
答案:pù;pū;pù;qǔ;qū
解析:“铺” 作名词表示商店、床时读 pù ,如 “店铺”“床铺”;作动词表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读 pū ,如 “铺好” 。“曲” 作名词表示歌曲、歌谱时读 qǔ ,如 “曲子”;作形容词表示弯曲、不直时读 qū ,如 “弯曲” 。
3.形近字组词
(2024 江苏苏州五年级期末)比一比,再组词。
销( ) 消( ) 削( )
幕( ) 暮( ) 慕( )
答案:销售;消失;削弱;夜幕;暮色;羡慕
解析:“销” 有出卖货物等意思,如 “销售”;“消” 表示散失、灭掉等,如 “消失”;“削” 有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等意思,如 “削弱” 。“幕” 指覆着在上面的帐或挂着的大块的布等,如 “夜幕”;“暮” 指傍晚、晚,如 “暮色”;“慕” 有向往、敬仰等意思,如 “羡慕” 。
(2025 浙江杭州五年级单元测试)选字填空。
【琐 锁】 ( )碎 ( )门
【皎 狡】 ( )洁 ( )猾
答案:琐;锁;皎;狡
解析:“琐” 表示细小、零碎,如 “琐碎”;“锁” 指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如 “锁门” 。“皎” 常用来形容洁白、明亮,如 “皎洁”;“狡” 表示诡诈、狡猾,如 “狡猾” 。
(二)词语解释(含成语理解与运用)
1.词语解释
(2024 广东广州五年级调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文章内容枯燥,读起来味同嚼蜡。
他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答案:“味同嚼蜡”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踏实;“一丝不苟”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解析:“味同嚼蜡” 从字面理解为像吃蜡一样没味道,用于形容文章等无趣。“兢兢业业” 重点在做事的态度勤恳、谨慎;“一丝不苟” 强调做事认真,不马虎 。
(2025 山东济南五年级期末)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答案:“洋溢” 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勇往直前” 指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
解析:“洋溢” 在句中描述幸福的笑容充分展现出来。“勇往直前” 根据语境可理解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不退缩 。
2.成语理解与运用
(2024 重庆五年级期中)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 )然无味 ( )心沥血 ( )耳欲聋 失魂落( )
工厂里机器轰鸣,发出( )的声响。
他为了教育事业(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答案:索;呕;震;魄;震耳欲聋;呕心沥血
解析:“索然无味”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呕心沥血”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等用心的艰苦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根据语境,机器声响大用 “震耳欲聋”;为教育事业付出很多用 “呕心沥血” 。
(2025 陕西西安五年级模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句中。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诸葛亮( ),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他非凡的智慧。
敌人(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答案:足智多谋;诡计多端
解析:“足智多谋” 指富有智慧,善于谋划,是褒义词,用于形容正面人物,如诸葛亮 。“诡计多端” 指坏主意很多,是贬义词,用于形容敌人等反面角色 。
(三)近义词 / 反义词辨析
1.近义词辨析
(2024 福建福州五年级期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慕( ) 珍贵( ) 吩咐( )
答案:倾慕;宝贵;嘱咐
解析:“爱慕” 和 “倾慕” 都有喜欢、羡慕的意思。“珍贵” 和 “宝贵” 都表示价值高、意义大 。“吩咐” 和 “嘱咐” 都有口头指派或命令、告诉对方应该怎样做的意思 。
(2025 广西南宁五年级调研)选择合适的近义词填空。
鼓励 鼓舞
老师的话( )了同学们的士气。
妈妈经常( )我要好好学习。
答案:鼓舞;鼓励
解析:“鼓舞” 强调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对象多是士气、精神等 。“鼓励” 侧重于激发、勉励,对象多是人 。所以 “鼓舞” 士气,“鼓励” 人 。
2.反义词辨析
(2024 云南昆明五年级期末)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 节约( ) 诚实( )
答案:冷清;浪费;虚伪
解析:“热闹” 表示景象繁盛活跃,“冷清” 表示冷静而凄凉,二者相反 。“节约” 是节省、不浪费,“浪费” 是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互为反义 。“诚实” 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虚伪” 指虚假不真实,是反义词 。
(2025 辽宁沈阳五年级期中)选择合适的反义词填空。
果断 犹豫
他做事总是( )不决,缺乏主见。
在关键时刻,他( )地做出了决定。
答案:犹豫;果断
解析:“犹豫” 指拿不定主意,“果断” 指有决断,不犹豫 。根据语境,拿不定主意用 “犹豫”,能快速做决定用 “果断” 。
二、语句运用
(一)句式转换
1.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
(2024 北京海淀五年级期末)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答案: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解析:在句首加反问词 “难道”,肯定词 “应该” 改为否定词 “不应该”,句末加语气词 “吗”,句号改问号 。
(2025 上海黄浦五年级单元测试)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难道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答案: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解析:去掉反问词 “难道” 和语气词 “吗”,否定词 “不是” 改为肯定词 “是”,问号改句号 。
2.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
(2024 江苏南京五年级统考)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他必须去参加会议。
答案:他不得不去参加会议。
解析:将 “必须” 改为双重否定词 “不得不” ,使句子意思不变 。
(2025 浙江杭州五年级模拟)把下列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答案:我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解析:“不得不” 表示双重否定,改为肯定词 “必须” 。
3.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
(2024 广东广州五年级期末)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妈妈说:“你今天要把作业完成。”
答案:妈妈说,我今天要把作业完成。
解析: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第一人称 “你” 改为 “我” 。
(2025 山东济南五年级调研)把下列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
老师说,他今天有事,不能给我们上课了。
答案:老师说:“我今天有事,不能给你们上课了。”
解析:把逗号改为冒号,加上双引号,第三人称 “他” 改为第一人称 “我”,“我们” 改为 “你们” 。
(二)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
1.修辞手法判断
(2024 湖北武汉五年级期中)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
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呢?( )
答案: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解析:第一句把 “月亮” 比作 “小船”,是比喻 。第二句赋予 “果子”“露出了笑脸” 这一人的神态,是拟人 。第三句 “巴掌大的地方”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同时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很小,容不下这么多人 。
(2025 四川成都五年级期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答案:夸张、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解析:第一句 “三千尺” 运用了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 把瀑布比作银河,是比喻 。第二句赋予 “蟋蟀”“弹琴” 这一人的动作,是拟人 。第三句三个 “漓江的水真…… 啊” 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排比,同时把 “漓江的水” 比作 “无瑕的翡翠”,运用了比喻 。
2.修辞手法运用
(2024 重庆五年级月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
答案示例:荷叶上的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解析:找到与 “露珠” 有相似点的 “珍珠” 作为喻体,将露珠比作珍珠,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
(2025 陕西西安五年级模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示例:春天到了,花朵在枝头欢快地舞蹈。
解析:赋予 “花朵”“舞蹈” 这一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 。
(三)病句修改
1.成分残缺
(2024 江西南昌五年级期末)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删去 “通过” 或 “使”(用删除符号划掉 “通过” 或 “使” )
解析:“通过” 和 “使” 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
(2025 安徽合肥五年级调研)修改下列病句。
我们要积极响应 “保护环境”。
答案:在句末加上 “的号召” (用增补符号在句末添加 “的号召” )
解析:此句缺少宾语,“响应” 后面应搭配 “号召” 等 。
2.搭配不当
(2024 福建福州五年级期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们要提高学习的态度。
答案:把 “提高” 改为 “端正”(用改正符号将 “提高” 改为 “端正” )
解析:“提高” 与 “态度” 搭配不当,应是 “端正态度” 。
(2025 广西南宁五年级期末)修改下列病句。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答案:把 “改进” 改为 “提高”(用改正符号将 “改进” 改为 “提高” )
解析:“水平” 应与 “提高” 搭配,“改进” 一般与 “方法”“技术” 等搭配 。
3.语序混乱
(2024 云南昆明五年级单元测试)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答案:将 “认真克服” 和 “善于发现” 调换位置(用对调符号交换两个短语位置 )
解析:逻辑错误,应先 “发现” 毛病,再 “克服”,调整语序 。
(2025 辽宁沈阳五年级模拟)修改下列病句。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答案:将 “两千多年前” 和 “新出土的” 调换位置(用对调符号交换两个短语位置 )
解析:语序不当,应是 “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
(四)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1.引号的使用
(2024 北京海淀五年级期末)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他说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答案:他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解析:“说” 后面是直接引用的话,用冒号和双引号,句末用句号 。
(2025 上海黄浦五年级单元测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答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解析:“说” 后是引用的话语,用冒号和双引号,引用内容是完整的句子。
提升专练
一、字词积累
(一)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组词
1.生字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抖擞( ) 筹备( ) 己亥( )
客栈( ) 嘲笑( ) 出嫁( )
2.多音字辨析
2.在括号里写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他宁( )可自己辛苦点,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这种宁( )折不弯的精神令人敬佩。
他在咽( )喉肿痛的情况下,艰难地把药咽( )了下去,最后竟呜咽( )起来。
3.形近字组词
3.比一比,再组词。
畔( ) 伴( ) 绊( )
销( ) 消( ) 削( )
4.选字填空。
【侵 浸】 ( )蚀 ( )泡
【幕 慕 暮】 ( )色 开( ) 羡( )
(二)词语解释(含成语理解与运用)
1.词语解释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他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座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2.成语理解与运用
6.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 )然不同 ( )堂大笑 能歌善( ) 张灯结( )
新年到了,大街小巷( ),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他们俩的性格( ),一个活泼开朗,一个沉默寡言。
7.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句中。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理解,不能( ),( )。
(三)近义词 / 反义词辨析
1.近义词辨析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 ) 顽皮( ) 遮蔽( )
9.选择合适的近义词填空。
镇定 镇静
面对突发情况,他保持着( )的心态,( )地指挥大家应对。
2.反义词辨析
1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慷慨( ) 湍急( ) 清晰( )
11.选择合适的反义词填空。
轻松 沉重
完成了所有任务,他的心情变得( )起来,不再像之前那样( )。
二、语句运用
(一)句式转换
1.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
12.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3.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吗?
2.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
14.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他一定要参加这次活动。
15.把下列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3.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
16.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老师说:“同学们,明天我们要进行一场考试。”
17.把下列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
妈妈告诉我,她今天晚上要加班。
(二)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
1.修辞手法判断
18.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
他饿得都可以吃下一头牛了。(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修辞手法运用
19.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微风吹过,花儿轻轻摇晃。
20.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三)病句修改
1.成分残缺
2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友谊。
2.搭配不当
2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们要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语序混乱
2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他详细地记录并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四)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24.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我喜欢的水果有苹果 香蕉 梨子
他问我 你喜欢看哪类书籍 是科幻小说 还是文学名著
2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说得对,” 他点点头说:“我们就这么办。”
B.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C.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
D.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一本有趣的书和一盒美味的巧克力。
三、文学常识与名句默写
(一)文学常识
26.填空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 ,文中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表达了对少年与国家关系的深刻认识。
《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 ,他通过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7.连线题
《白鹭》 叶圣陶
《牛郎织女》 郭沫若
《爬山虎的脚》 民间故事
(二)名句默写
28.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 )。
体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 )。
29.补充诗句
( ),不拘一格降人材。
家家乞巧望秋月,( )。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第1页,共3页
专题0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参考答案:
1. sǒu chóu hài zhàn cháo jià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2)筹备:chóu bèi,为进行某项活动而事先筹划准备。
(3)己亥:jǐ hài,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名称。
(4)客栈:kè zhàn,旧时指供旅客住宿的房屋,多为小型简易的旅馆。
(5)嘲笑:cháo xiào,用言辞笑话对方,含有讽刺、轻蔑的意味。
(6)出嫁:chū jià,女子结婚并到丈夫家生活。
2. nìng nìng yān yàn yè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第一空,“宁”表示情愿、岂,难道时读nìng;宁可(nìng kě):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
第二空,宁折不弯(nìng zhé bù wān):宁可折断,也不弯曲。比喻宁可牺牲,也决不屈服。也形容性格刚直不阿。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第三、四空,“咽”作名词,指消化和呼吸的通道时读yān,如“咽喉”;作动词,指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读yàn,如“咽下”;咽喉(yān hóu):咽和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咽下(yàn xià):吞下。
第五空,呜咽(wū yè):低声哭泣;比喻发出凄凉而悲哀的声音。
3. 河畔 伙伴 绊倒 销毁 消失 剥削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
①畔(pàn):本义是田界,常表示“边、侧”,也可用于抽象的界限、范围。
河畔:河流的边。
湖畔:湖边。
桥畔:桥的旁边。
畔岸:河岸,也指界限。
②伴(bàn):指“同在一起、相互协助的人”,也有“陪着、随同”的动作含义。
伙伴:一起活动的人。
陪伴:随同做伴。
伴读:陪同读书、辅助学习。
伴唱:配合主唱演唱。
③绊(bàn):侧重“行走时被阻挡、缠住”,也引申为“束缚、牵制”。
绊倒:被东西拦住摔倒。
羁绊:束缚、阻碍。
绊脚:妨碍走路。
绊住:被缠住动弹不得。
④销(xiāo):本义与“熔化金属”有关,后衍生出“除去、销售、消失”等意思。
销售:卖东西。
销毁:毁掉、烧掉。
销声:声音消失。
畅销:卖得好、销路广。
⑤消(xiāo):核心是“消失、溶化、除去”,和“存在、留存”相反。
消失:逐渐不见。
消除:去掉、灭掉。
消费:花钱买东西、消耗。
消散:散开、消失。
⑥削(xiāo)(xuē):读xiāo时,指“用刀斜着去掉物体表层”;读xuē时,指“减少、减弱、除去”。
读xiāo。笔:削铅笔等。削皮:去掉果皮。削梨:削去梨皮。
读xuē。削减:减少数量。削弱:使变弱。削职:革除官职。
4. 侵 浸 暮 幕 慕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与运用。
“侵”有侵入、侵害之意,“侵蚀”指逐渐地破坏或腐蚀,强调外在力量的侵害作用,所以第一空选“侵”;
“浸”表示泡在液体里,“浸泡”指物体浸入液体中,故第二空选“浸”。
“暮”与时间有关,常表示傍晚,“暮色”指傍晚昏暗的天色,因此第三空选“暮”;
“幕”有帷幕、幕布的意思,“开幕”表示一场演出、一个节目或一幕戏开始时拉开舞台前的幕,所以第四空选“幕”;
“慕”有敬仰、爱慕的意思,“羡慕”指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第五空应选“慕”。
5.(1)“有始有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2)“沧桑”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运用。需结合词语所在语境,分析其具体含义及表达效果。需先明确加点词的结构和常见释义,再联系句子内容确定其在语境中的准确解释。
(1)“有始有终”为并列结构成语,“始”指开始,“终”指结束,字面意为“有开头也有结尾”。在句中描述“他做任何事情”的状态,结合后文“坚持不懈的精神”可知,该词在此处强调做事自始至终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态度,故解释为“做事能坚持到底”。
(2)“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简缩,原指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快极大。句中用于形容“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借“沧桑”指代岁月带来的种种变迁,突出建筑虽经漫长时光洗礼却依然稳固的特点,故解释为“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6. 截 哄 舞 彩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能歌善舞:指会唱歌和会跳舞,比喻很擅长文艺活动;
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结合“新年到了”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成语是形容新年氛围的,因此第一句填“张灯结彩”;
结合“一个活泼开朗,一个沉默寡言”可知,这里要填的成语是形容性格差异的,因此用“截然不同”。
7.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和熟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现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理解。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句子强调学习知识需要“刻苦钻研,深入理解”,因此需填入与“深入”相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二者都表达学习不深入的意思,符合语境。
8. 寻找 调皮 遮挡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寻觅”和“寻找”都表示找寻的意思;
“顽皮”和“调皮”都形容孩子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遮蔽”和“遮挡”都有阻挡、遮住的含义。
9. 镇静 镇定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镇静:形容情绪稳定或平静;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①处强调的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心态从容,不慌乱,因此选择“镇静”,②处强调指挥大家应对突发情况的状态是从容不迫的,因此选择“镇定”。
10. 吝啬 平缓 模糊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反义词。
“慷慨”表示大方,“吝啬”表示小气,二者相反;
“湍急”形容水流急,“平缓”形容水流平稳,是反义词;
“清晰”表示清楚明晰,“模糊”表示不清晰,意思相反。
11. 轻松 沉重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轻松:表示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沉重:分量重;程度深;形容(心情)忧郁,不愉快;
根据语境,任务完成后应该是没有感到负担的,没有完成任务的“之前”应该是有压力的,紧张不安的,因此①处填写“轻松”,②处填写“沉重”。
12.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吗?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否定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原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陈述句。将其改为反问句,要添加反问词“难道……吗”,使句子带有反问的语气。再将原句中的“应该”改为“不应该”,与反问词形成双重否定。最后,句末加上问号即可。即将陈述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改为反问句: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吗?
13.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题干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因此需要去掉反问词“难道”和语气词“吗”,否定词“不应该”改为肯定词“应该”,问号改为句号。
故正确的句子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4.他非参加这次活动不可。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一定要”是表示肯定的词组,为了将其改为双重否定句,需要将这个肯定词组替换为双重否定形式“非……不可”,句子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
15.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要求将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需明确双重否定词的作用及转换规则。双重否定句通过两个否定词加强肯定语气,转换时需找到与双重否定词逻辑对应的肯定词。
原句“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中,“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词,表示“必须”“一定要”的强制意味,因此直接替换为“必须”,原句结构“我们+不能不+动词”变为“我们+必须+动词”,最终改写成陈述句“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语义一致且语句通顺。
16.老师对同学们说,明天他们要进行一场考试。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需注意人称、时态和标点的变化。原句中“同学们”是称呼语,可保留或改为“大家”;“我们”在间接引语中需根据语境调整,此处老师对学生说,“我们”指师生,改为“他们”更合适;引号去掉,冒号改逗号,句末用句号。
示例:老师对同学们说,明天他们要进行一场考试。
17.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
题干要求把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这就需要把人称和标点符号进行变化,因此把逗号改为冒号,加上双引号,第三人称“她”改为第一人称“我”。
故正确的句子为: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
18. 拟人 夸张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一句赋予“月亮”和“星星”人的动作(“露面”“惊散”),是拟人;
第二句“吃下一头牛”对“饿”的程度进行夸大,是夸张;
第三句把“书籍”比作“阶梯”,是比喻。
19.示例:微风吹过,花儿在枝头欢快地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首先,要明确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即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原句描述了微风和花儿的状态,花儿只是被动地摇晃。根据拟人手法的要求,给花儿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比如可以让花儿“翩翩起舞”“欢快地摇曳身姿”“羞涩地轻摆”等,同时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最后,将改写后的句子进行润色,确保语句通顺、表意清晰。
示例:微风吹过,花儿宛如一群身着彩衣的仙子,欢快地摇曳着身姿。
20.示例:那一朵朵雪花像洁白的羽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句子。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写,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述它。通常用“像”、“好像”、“如”等词连接,或者是直接比喻(如“她是太阳”)。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比喻恰当合理即可。
示例: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在这个句子中,本体是“她的眼睛”,喻体是“星星”,比喻词“像”连接了两者,强调眼睛的明亮与星星的闪烁相似。这样写使描述更具体、富有画面感。)
21.删去“通过”或“让”(用删除符号划掉“通过”或“让”)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原句“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友谊”存在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的语病,“通过”和“让”同时使用,导致句子主语被掩盖。正确的修改是用删除符号删去“通过”或“让”,使“这次活动”或“我”成为句子主语。若删去“通过”,修改后的句子是“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友谊”;若删去“让”,修改后的句子是“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友谊”。
22.把“改善”改为“改进”(用改正符号将“改善”改为“改进”)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改善学习方法”搭配不当,“改善”通常用于描述条件、环境或关系的改进,而“学习方法”更适合用“改进”来搭配。用替换符号将“改善”替换为“改进”。
23.将“详细地记录”和“认真地听取”调换位置(用对调符号交换两个短语位置)。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原句“他详细地记录并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记录”与“听取”在逻辑上存在先后顺序,应先“听取”意见,再对意见进行“记录”。正确的修改是用对调符号将“详细地记录”和“认真地听取”调换位置,修改后的句子是“他认真地听取并详细地记录了大家的意见”。
24.我喜欢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子。
他问我:“你喜欢看哪类书籍?是科幻小说,还是文学名著?”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一句中“苹果 香蕉 梨子”是列举的水果,它们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应用顿号隔开,且该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句末用句号;
第二句由“他问我”可知,是直接引用的问句,所以“问我”后用冒号和双引号,句中“是科幻小说”“还是文学名著”是选择问,因此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2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说”在中间,冒号应改为逗号;
B.“蚂蚱”后应用逗号,“样样都有”与前面几个词语不是并列关系;
C.此句是陈述句,没有疑问语气,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故选D。
26. 梁启超 少年富则国富 巴金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作者是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这篇散文旨在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励少年奋发图强,担当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故填写:梁启超。
第二空:完整语句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此句通过层层递进,强调少年在智慧、财富、力量等方面的素养对国家相应层面发展的关键作用,构建起少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逻辑,凸显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故填写:少年富则国富。
第三空:《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巴金是中国现代作家,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写,记录下在广东新会天马村看到的这一独特自然景观,让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也传递出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与敬畏之情。故填写:巴金。
27.《白鹭》——郭沫若;《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白鹭》:作者是郭沫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郭沫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白鹭的外形、神韵,抒发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展现自然之美。
《牛郎织女》:属于民间故事。它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集体创作与加工的传说,讲述牛郎与织女相爱却被天河分隔,只能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与情感。
《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文章细致观察并描述爬山虎脚的形态、生长过程,是一篇科普性散文,体现叶圣陶对自然事物的严谨观察与生动表达。
正确连线为:《白鹭》——郭沫若;《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28. 示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往往会借助明月、大雁、故乡风物等意象,通过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抒发出来;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体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多围绕为国效力、保家卫国、心系苍生等内容,用豪迈激昂或深沉悲壮的笔触,展现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 我劝天公重抖擞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抖、擞、丝”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