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
唯物论
唯物
辩证法
认识论
回答如何认识世界(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与规律)(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质)(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意识、规律的主要内容
社会历史观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
(第五课)
人生价值观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第六课)
(社会的宏观层面)
(个人微观层面)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导言: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1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P58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恩格斯在1876写的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这样论述: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
恩格斯在1876写的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这样论述:
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重要性)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思考:为什么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
原因: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劳动 即社会实践
研究人类历史,
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即劳动。
知识回顾:实践的基本形式
经济领域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政治领域
变革社会的实践
精神文化领域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 结论: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2)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3)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P59相关链接
劳动最是基本的实践方式
知识小结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
科学实验活动
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社会生活的文化领域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02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构成与历史观
(1)构成: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两种基本历史观: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马克思:“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都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VS 物质与意识
比较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何者是第一性关系的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何者是本原(第一性)关系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包括②自然地理环境、③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P19 第二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存在(都是客观的)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①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②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是?
1.生产力
2.马克思主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劳动者
6.中国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生产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P60阅读与思考】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探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 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课堂探究
3、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1)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2)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3)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干饭人、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凡尔赛、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YYDS、绝绝子、摆烂、内卷、EMO……
2022年度流行热词
2020年度流行热词
打工人、集美、后浪
逆行者、冠状病毒、网课……
2021年度流行热词
热事对热词,先有事后有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思考:流行词从何而来?为什么每年的流行热词都不一样?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探究问题: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探究问题: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同一社会条件下每个人的社会意识都相同?
观祈雨
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A.人的社会意识,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决定,还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B.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C.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D.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
P62 相关链接
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30年代落后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却能在中国生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但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不是完全同步的
P62 阅读与思考
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30年代落后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却能在中国生根。
思考:以上两种思想谁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谁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分别对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B.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作用)
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
如:现在依然存在封建迷信思想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同步、如影随形的。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B.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完全同步性+反作用)
反作用
不完全 同步性
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性+反作用)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课堂总结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易 错 辨 析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
注意: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注意: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课堂练习:
1.“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这表明( )
①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④有目的社会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2.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表明( )
①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成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③认识与实践相互依赖,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十四五”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承上启下、尤为关键。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添诸多变数,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五年规划”是引领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前进航标。编制“十四五”规划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针对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发展特别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