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2.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     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3.有史著谓,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
A. 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B. 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C. “地圆说”的证实势必动摇传统信仰
D. 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4.1600年,在欧洲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贵重物品,就会找当地的巫师用魔法帮忙寻找。到1700年,上层阶级转而反对使用巫术。1750年,绝大部分巫师都消失了,人们更喜欢在周报上刊登寻物启事,或求助于新建的失物招领处。人们行为的变化深刻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近代科学兴起推动技术进步
C.大众文化推广历经漫长过程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5.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
A.消弭贫富分化 B.强化国家认同
C.推广传统美食 D.凸显南部特色
6.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着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原因是( )
A.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 B.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
C.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 D.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
7.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8.二战结束后,法国中央政府设置了国立行政学院,它是专门培训“通才”的高级文官学校,而巴黎综合工艺学校则是专门培训高级技术性文官的学校。上述学校的建立( )
A.确立了文官职务的常任化 B.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
C.促进了大学教育的商业化 D.旨在完善法国国民教育体系
9.中国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例如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会 B.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
C.儒学发展增进文化认同 D.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当士兵被俘虏时,其田园及房屋不得作为赎金;在他被俘期间,田地交给代其服军役之人,若他返乡,则应归还其田园,由其继续负担军役。此规定在当时( )
A.不利于农业劳动力的增加 B.禁止了民间土地买卖
C.有利于稳定国家军事力量 D.体现出政府以农立国
11.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 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12.10世纪前后,唐和大食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商人与摩竭鱼的佛本生故事。这反映(  )
A.中华文明文化圈的影响扩大
B.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
C.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共同性
D.古代印度文明的引领性发展
1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14.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了营地。修整后,上尉阿玛·辛格将士兵集合起来训话: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都是伟大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你们必须忍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辛格上尉的训话( )
A.推动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B.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
C.呼应了国内共产党领导的反英武装斗争
D.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15.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 )
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
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
16.告示牌是用来引起人们关注,以警示人们某种特定信息,从而达到告知目的的牌子。这是1914年曾在北京天安门前竖立的一个告示牌。对此告示牌的解释准确的是( )
A.清帝退位仍居住在紫禁城内廷 B.皇家禁地彰显着皇权至尊威严
C.袁世凯于太和殿举办登极庆典 D.为保护当世规模最大的宫殿群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传统社会中,平民儒学承载“百姓日用之道”。普通民众需要的是衣食住行,需要的是家庭幸福,需要的是美好生活。谁要是恣意妄为,剥夺老百姓的这些权利,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反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平民与统治者构成一-组矛盾。统治者不能敲骨取髓,不能离散百姓子女,不能好大喜功,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一家一姓的暂时繁荣。儒家亦不断向统治者建言献策,想让统治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就必须确保老百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系全家人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按照礼乐制度进行祭祀。国家既要教养民众,又要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摘编自韩金山、刘伟等《平民儒学的时代境遇与理论重构》
材料二 (近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辈,都是积极入世进取,主张与世偕进、变化日新,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结最深的人。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无一不是儒家式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含了与积淀在社会与民众中的儒家文化的结合,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建构,同儒家社会的建构亦有难分难舍的关系。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富民强、务实求新、富民小康等思想,更与儒家经典所强调的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承续性。
——摘编自陈寒鸣、刘伟《现代平民儒学:当代儒学创新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一致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既有西汉中期汉匈关系变化、经济发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响,又有汉武帝雄才大略、张骞个人抱负的推动。又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独立意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等,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语一度成为地区性的国际语言。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希腊人的足迹遍布地中海世界,希腊语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通用的学术和商业语言;公元前3世纪,希腊语的使用范围曾一度远达印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希腊语曾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官方语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摘自人民出版社《话说世界:语言“殖民”》等
材料二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签发敕令,宣布以法语为国家语言,禁用拉丁语和其他方言。从此,法语真正成了法兰西全民族的统一语言。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如伏尔泰、狄德罗等经常受欧洲各国朝廷邀请讲学或当顾问,各国君王也以能与他们通信为荣,各国贵族及社会名流都以能讲一口漂亮的法语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19世纪初,随着法国在欧洲大地军事征服的荣耀,法语从政治上确立了国际地位;与此同时,法语的传播和应用也扩展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甚至美洲的许多国家。
——摘编自高玲《法语的历史变迁和语言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语一度成为地区性国际语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9世纪推动法语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里既有展现王权的方面,也有展现神的方面,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没有文字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没有提及埃及神庙的兴衰,排除C项;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无法由此展现出分裂与统一的场景,排除D项。
2.【答案】B
【详解】据材料“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可知,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其收回皇族等土地,实行新税制,有助于削弱豪族势力,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促进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B项正确;12世纪左右,日本武士集团崛起,排除A项;日本将土地收归国有,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12世纪末,日本才建立幕府,排除D项。
3.【答案】 D
【详解】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达·伽马开辟出通往印度的航线,使欧洲贸易中心和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预示着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和传统贸易中心威尼斯商业地位的下降 ,D项正确;A项“中断”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价格革命指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材料反映的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引起贸易中心和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排除B项;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排除C项。
4.【答案】A
【详解】命题点:近代社会的变革
从依赖巫术到转向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寻找方式,这一变化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这种思想变化引导了社会行为方式的变革,即不再依赖超自然力量,而是转向更实际的解决方式,故选A项;虽然近代科学的兴起确实推动了技术进步,但材料中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并未深刻反映大众文化的推广过程,而是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的转变,排除C项;虽然宗教神学在历史上确实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过影响,但材料中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了人们从依赖超自然力量转向理性思考,进而产生社会行为方式的变革,排除D项。
5.【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可知,由于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故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受到王后推广,可见王后借助此行为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认同感,B项正确;消弭贫富分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无法实现,排除A项;披萨是那不勒斯的贫民食品,无法得出传统美食,排除C项;王室所作所为并非为了凸显南部特色,而是服务于政治,排除D项。
6.【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的英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中心,因此伦敦居民可以享受到全球的各种商品,D项正确;英国伦敦居民享用的物质并非都是伦敦本土制造生产的,无法得出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对社会的救济,无法得出其福利制度非常完善,排除B项;享受到全球各地的物品并不等同于其流行奢侈的消费观念,排除C项。
7.【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收入低的下层公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刺激了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为城邦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可见这种政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A项;“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要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是手段,不是该政策的目的,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
8.【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存在通才和专门技术文官培养的学校,这就使得文官培养更加专门化,从 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B项正确;学校与文官职务的常任没有直接关系,职务的常任是基于文官身份本身,排除A项;这不是为了商业发展而办学,排除C 项;材料不是国民教育,而是官员的专门化教育,且这些学校的建立目的是提高文官的行政素养,排除D项。
9.【答案】C
【详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被列入官修史书,就连农民起义军也对其进行保护。这一现象说明了这些“义门”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体现了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这不能体现大同社会,排除A项;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详解】《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被俘士兵的田园及房屋不得作为赎金,在他被俘期间,田地交给代其服军役之人,若他归来,应归还其田园并继续负担军役,这有利于稳定国家军事力量,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看不出此规定不利于农业劳动力增加,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仅凭被俘士兵的田园及房屋不得作为赎金不能证明政府以农立国,排除D项。
11.【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3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在美洲大规模种植,但由于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随着甘蔗这一物种的洲际交流而引发了人种的跨洲际迁徙,说明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商贸形态的更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资本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 B
【详解】 古代不同地域之间有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丰富了各自文明,所以材料反映了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印度文明的向外传播,而不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排除A项;古代文明即使有某些相似性,但整体上来说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是各具特色的,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个故事源头在印度,不能说明古代印度文明的整体水平如何,排除D项。
13.【答案】B
【详解】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排除;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排除。
14.【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人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印度士兵中宣传印度历史悠久和武士传统,强调印度士兵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B项正确;早在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时,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排除A项;一战期间,印度共产党尚未建立,且国内反英斗争处于低潮,排除C项;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详解】据材料“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非常新加坡”等表征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的举措为游客和国民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提供了一种工具,这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文化建设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融合,排除A项;“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16.【答案】A
【详解】根据告示牌上的文字“行人不准由此处往北,行人不准在此处停留”,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根据之前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清朝的皇室可以继续在紫禁城当中居住,一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清帝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A项正确;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1914年为中华民国时期,“皇权至尊威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排除C项;1914年设告示牌主要是政治原因,清朝皇室依然居住在这里,并不是为了保护文物,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价值:维系人伦,教化民众;优化基层治理;约束君主欲望,缓和社会矛盾;宣扬民本思想,维系君主统治。
(2)表现:儒学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济世救民的情怀;天下为公的理想;自强不息的意识;力行实践的精神;民本主义思想;“知行合一”的传统;实践理性传统;等等。(答出其中六点即可)
(3)认识:儒学是一种主张积极进取、关心国民命运的思想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应继续发扬传统儒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合理成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动儒学不断发展。
【详解】(1)价值:由材料“平民儒学承载‘百姓日用之道”“统治者不能……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一家一姓的暂时繁荣”可知,维系人伦,教化民众、宣扬民本思想,维系君主统治;根据材料“儒家亦不断向统治者建言献策,想让统治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国家既要教养民众,又要制礼作乐,教化民众”可知,约束君主欲望,缓和社会矛盾
(2)表现: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辈,都是积极入世进取,主张与世偕进、变化日新,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结最深的人”可知,儒学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根据材料“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无一不是儒家式的”可知,儒学中的济世救民的情怀;根据材料“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富民强、务实求新、富民小康等思想,更与儒家经典所强调的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承续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一致性”的表现在两者都强调天下为公的理想、都具有自强不息的意识、都主张力行实践的精神、都贯彻民本主义思想、都有“知行合一”的传统和实践理性传统。
(3)认识:首先可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一都关心国家与人民,强调积极有为,如儒学是一种主张积极进取、关心国民命运的思想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次可运用科学的认识论回答,即取精弃粕,扬长避短,不断发展。总之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论述:欧洲从15世纪开始,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我们把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新航路开辟。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原料,这一经济动因是新航路开辟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阿拉伯等商人的转手,价格要上涨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润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是直接原因;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为了强化皇权,不惜用武力进行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以外的地区,王权的强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实力强大,狂热的天主教徒为了天主教的传播,助推了新航路开辟;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也推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开辟新航路的冒险探索事业中。
综上,我们可知,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全面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
【详解】
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和设问“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可以拟定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次,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如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原料,这一经济动因是新航路开辟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阿拉伯等商人的转手,价格要上涨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润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是直接原因;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为了强化皇权,不惜用武力进行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以外的地区,王权的强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实力强大,狂热的天主教徒为了天主教的传播,助推了新航路开辟;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也推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开辟新航路的冒险探索事业中。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19.【答案】
(1)原因: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地中海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存在;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需要。(任答3点)
(2)原因:法国王权的加强(或国家政策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影响;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任答3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希腊人的足迹遍布地中海世界,希腊语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通用的学术和商业语言”及所学可得出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地中海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希腊语的使用范围曾一度远达印度”可得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根据材料“希腊语曾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官方语言”及所学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存在、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需要。
(2)根据材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签发敕令,宣布以法语为国家语言”及所学可得出法国王权的加强(或国家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如伏尔泰、狄德罗……各国贵族及社会名流都以能讲一口漂亮的法语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可得出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初,随着法国在欧洲大地军事征服的荣耀”及所学可得出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根据材料“也扩展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甚至美洲的许多国家”及所学可得出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