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 )A.延续性 B.多元性 C.独立性 D.开放性2.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这种治国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3.河南省新乡市有一个“牧野公园”,纪念着三千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战争—牧野之战。小说《封神演义》即以这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为背景。这场战争见于(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4.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十五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下表是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这说明( )匈奴 羯 鲜卑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氐 羌 賨 汉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A.北方经济破坏严重 B.士族门阀干扰政局 C.民族接触日益频繁 D.政权之间战争不断5.历史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某同学在历史探究中读到了“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天可汗”等内容。该同学探究的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大定之治”6.辽朝境内存在游牧与农耕两种经济形态,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措施,以“得其宜矣”。这一制度是( )A.编户齐民 B.行省制度 C.猛安谋克 D.南北面官制7.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戏曲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的综合舞台艺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至此发展成熟。这一戏曲艺术是( )A.元散曲 B.元杂剧 C.昆曲 D.京剧8.从元朝末年起,东部沿海倭患日趋严重。明朝中期,戚继光奉命平倭,重创倭寇,使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这一局面有利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江南商业的发展 C.京杭运河的开凿 D.坊市制度的打破9.如图是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清廷规定,佛教格鲁派领袖的继承人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来确认,并报朝廷批准。金瓶印证了( )A.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B.清朝借鉴了元朝边疆政策C.西藏地区政局保持了稳定 D.藏族对边疆开发作出贡献10.林则徐译的《四洲志》介绍了国际法知识,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撰写的《瀛寰志略》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这种现象体现了( )A.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动 D.部分国人产生忧患意识1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为了挽救国家颓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主持成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筹建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这说明洋务派旨在( )A.发展民族工业 B.提升国防实力 C.推动政治变革 D.改革选官制度12.如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情况表。此表说明( )势力范围 租借地英国 长江流域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俄国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旅大租借地德国 山东 胶州湾租借地法国 广东、广西、云南 广州湾租借地日本 福建 /A.宗藩关系的解体 B.中国近现代外交的起步 C.朝贡贸易的废止 D.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13.19世纪中期,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说明清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政府陷入了严重财政危机C.权力结构的变化 D.地方官僚推动军事近代化14.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主张“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体现了中国同盟会(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致力于投身政党政治C.开展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推翻了北洋政府统治15.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妇女解放”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口号。这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开展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16.20世纪初,“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合作( )A.使国民革命席卷了全国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基本推翻南京政府统治 D.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中国17.图是1929年至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些根据地多分布于各省交界,尤其是山区、乡村等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这说明此时农村革命根据地( )A.实行“三三制”原则 B.成为夺取全国政权的基地C.开展大生产运动 D.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18.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至1940年底,内迁厂矿总数约600家,工业内迁基本完成。这一举措( )A.确立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B.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C.打开了敌后抗战新局面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1949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战役胜利后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次战役的胜利( )A.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基本上实现了华北的全境解放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20.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开发田地750万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稳定物价 B.剿匪镇反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21.20世纪60年代起,政府开展三线建设工作,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一成就( )A.消除了严峻的战争威胁 B.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C.推动了工业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西部的发展22.2023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亨利·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造福了两国,改变了世界。他作出的贡献是( )A.确立“门户开放”政策 B.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 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23.图是2011年至2019年中、美、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这反映了中国(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D.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4.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结构上作了重大调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标志着(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B.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C.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5.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的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奴隶制度的发展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民主政治的推动26.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自由农民和农奴耕种,农具由铁匠铺制造,公共草地用于畜牧,教堂用于祷告,庄园法庭负责审理案件。中古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重农抑商 C.独立自主 D.等级森严27.7世纪时,日本模仿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公民从国家领得土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这说明日本( )A.进入封建社会 B.形成武士阶层 C.确立幕府统治 D.开始闭关锁国28.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从间接联系变为直接联系。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C.欧洲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D.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29.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推动了( )A.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B.全球联系初步确立 C.理性化思维方式的形成 D.古典文化迎来新生30.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体现了(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解体 D.启蒙运动的影响31.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逐渐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推动了( )A.阶级矛盾的缓和 B.工厂制度的产生 C.环境污染的治理 D.垄断组织的出现3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权益,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 )A.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 B.工人阶级成为重要力量C.国际工人运动实现联合 D.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落33.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成立,伊朗发生立宪革命,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反映了( )A.帝国主义势力的减弱 B.农民阶级力量的壮大 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各国封建政权的解体3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战争结束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日内瓦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35.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论述道:“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次革命( )A.体现了无产阶级性质 B.推翻了沙皇专制 C.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了临时政府36.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配合英军对日军作战,战绩名扬海外,涌现出孙立人、戴安澜等抗日名将。这反映了(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B.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世界认可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 D.中国给予盟军资源和情报支持37.尼克松曾说:“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欧洲成立欧共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日本经济腾飞。这反映了( )A.多极力量的成长 B.两极格局的解体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冷战局面的升级38.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这反映了(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农业 1950 12.2% 23.2% 50.7%1990 2.8% 5.1% 7.2%工业 1950 34.7% 42.2% 22.2%1990 25.8% 40.5% 33.6%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1990 71.4% 54.4% 59.2%A.农业经济的衰退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人口数量的增长 D.保障体系的建立3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沙特阿拉伯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抓住西方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 B.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吸引外资C.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D.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40.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届进博会有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在短短6天里,累计意向成交额达数百亿美元。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 B.社会信息化 C.文化多样化 D.区域集团化二、多选题4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强大贵族攫取实权的政变,各国君主纷纷称王,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秦灭六国后,面对诸侯国残余势力,嬴政采取的措施有( )A.推广郡县制度 B.开发西南地区 C.修建万里长城 D.迁徙六国贵族42.《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对红军英雄壮举的热情歌颂。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有( )A.宣传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43.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其中包括(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B.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C.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44.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体制,后来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这一帝国( )A.实行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B.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C.造成西欧商品价格下降 D.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45.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说明世界需要( )A.坚持大国主导世界局势 B.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C.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协调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考答案1.B2.B3.A4.C5.C6.D7.B8.B9.A10.D11.B12.D13.C14.C15.C16.A17.B18.D19.B20.C21.D22.C23.A24.C25.A26.A27.A28.B29.C30.D31.D32.B33.C34.C35.A36.A37.A38.B39.D40.A41.AD42.ACD43.ABC44.ABD45.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