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六周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的征服,使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以下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被征服地区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带有“胡”字的物种开始传入中国C.中国中原地区出现大批“色目人” D.中俄之间由此形成了“万里茶道”2.亚历山大在完成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后,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头戴波斯王冠;将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这反映了亚历山大在波斯( )A.强化了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 B.通过分享政权来笼络当地贵族C.因加强专制集权而异常残暴 D.将因俗而治与推行希腊化并举3.有学者指出,希腊化时代出现了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以前的宗教、城邦和公社的闭关自守性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统一的希腊化世界的经济体系,人们作为庞大王朝的子民有了“四海一家”的意识。这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 )A.开放性 B.单一性 C.过渡性 D.创新性4.色目人,即各色名目之人,是元代对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移民的统称。色目人后来大部分融入汉族、蒙古族,是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最早来源。色目人的发展历程表明了( )A.国家政策影响社会发展B.民族交往推动文化交流C.人口迁徙促进民族交融 D.民族迁徙利于社会稳定5.美国有学者把蒙古西征称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经此过程之后,世界已经与蒙古帝国之前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差异”。下列项中,与该学者观点相近的是( )A.扩大了蒙古帝国的政治版图B.推动了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形成C.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D.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6.蒙古西征是13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地缘政治视角看,西征不仅重构了欧亚大陆的权力版图,更引发了深远的文明互动。以丝绸之路为例,在"蒙古和平"(PaxMongolica)时期,年贸易额较前代增长近300%。然而,新近考古发现也显示,在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城市遗址中,存在明显的大规模破坏层。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以下分析最准确的是( )A.蒙古西征通过建立统一帝国彻底消除了欧亚大陆各文明间的冲突B.军事征服造成的破坏被贸易增长完全抵消,整体上利大于弊。C.形成“征服-破坏-重建-交流”的复杂历史进程,需辩证评估D.蒙古西征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7.美国学者梅天穆创造一个词,叫作“成吉思汗大交换”。……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全球化”的源头,是“世界史的开端”。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 B.建立起了最早的世界殖民体系C.实现了欧亚大陆间的交流与统一 D.促使东西方文化实现完全融合8.公元前3世纪时,亚历山大博物馆吸引着整个地中海地区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学家们纷至沓来,在这些人中,有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这可以用来说明(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B.博物馆事业始于亚历山大时代C.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发展D.阿基米德确立了完整力学体系9.托勒密占据埃及后,统治者虽然把主要由希腊人居住的亚历山大城作为统治中心,但他们也经常装扮成埃及的法老,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举行埃及法老应当举行的仪式,支持埃及人修建神庙。上述做法( )A.推动了国家民主政治发展B.有利于巩固马其顿人的统治C.改变了国家社会阶级结构 D.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10.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了蒙古西征(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C.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刺激了欧洲的宗教改革11.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碑文为托勒密五世诏书,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三种文字刻写。这能够反映( )A.文化隔阂的消除B.文字失传的因素C.文明之间的交流 D.文学繁荣的表现12.史载,公元一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被希腊文版的《七十士译本》所取代,而成书不久的27卷本《新约》圣经也多为希腊文写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 )A.希腊文圣经更便于阅读B.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C.基督教信仰被广泛接受 D.古希腊文明的优越性13.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的国王在亚历山大城修建了缪斯宫、图书馆、动植物园等。动物园里有许多外来的动物,包括阿拉伯绵羊、印度大象、巴克特里亚骆驼、叙利亚棕熊、希腊白熊、黎凡特狮子等。这些举措( )①有助于托勒密王国的科学研究 ②推动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③印证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 ④加速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4.兴起于公元1—3世纪的贵霜王朝信奉佛教,佛教徒们按照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的佛像。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披袍,面部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被称为“希腊式佛教艺术”。据此可知( )A.希腊文化居主导地位B.地区战争带来不同文化融合C.东西方文化开始交融 D.佛教诞生源于本土文化推动15.19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伴随有一股隐约的厌恶情绪,将其描述为“堕落”的黑暗时代。如英国史学家格罗特在《希腊史》中写道:“亚历山大之后,希腊的政治活动变得狭窄而且堕落了——再也吸引不了读者,或者说再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了。”这表明( )A.思想解放程度左右着历史判断 B.历史解释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C.历史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史学发展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16.公元前2世纪-2世纪,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农耕文明都出现了范围广大的强盛的帝国.公元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农耕帝国形成了巨大冲击.在东亚有“五胡内迁”,在欧洲有日耳曼人入侵罗马.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迁徙冲击造成东西方相似的发展趋势B.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为游牧民族迁徙提供契机C.暴力征战后的欧亚都形成了新的区域文化D.民族迁徙的冲击扩大了游牧世界削弱了农耕世界17.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古城遗址,其城市布局与希腊城邦相似,神庙中同时供奉希腊神祇与当地丰饶女神,并出土了大量融合希腊字母与当地阿拉米文字的钱币。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 )A.波斯帝国推行行省制促进了多元文化共生B.罗马共和国通过军事扩张来传播拉丁文化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D.蒙古帝国西征引发了技术交流与宗教宽容18.有学者指出,成吉思汗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蒙古西征( )A.加强了东西文化交流B.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C.促进了近代科学产生 D.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19.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材料中关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蒙古征服改变了欧亚政治组织形式B.种族特征改变推动欧洲人探索亚洲C.宗教分布因蒙古征服发生了重大调整D.蒙古控制欧亚大陆道路保障旅行安全20.在对阿富汗东北部艾—卡努姆地区的考古中,发现公元前2世纪的当地居民的服饰、建筑房屋和艺术品都具有希腊风格。他们中有的崇拜希腊神,有的崇拜波斯和中亚的神祇,有的甚至信佛。上述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波斯帝国的文化政策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C.古代印度宗教的发展 D.古希腊城邦的商业殖民21.巴格达被攻陷后,各种火器大量传入阿拉伯地区,后传入西方。在十三、四世纪时,西方都称中国为“契丹”,他们把中国的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炮”。与“契丹火枪”传播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的来华之旅B.蒙古军队的第二次西征C.蒙古军队的第三次西征 D.列班·扫马的欧洲之行22.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在伏尔加河流域,蒙古人引入的驿站制度、税收体系与军事管理模 式,逐渐渗透到当地社会结构之中,罗斯贵族阶层通过与蒙古统治者通婚、接受册封等方式, 形成独特的政治文化;而在喀尔巴阡山脉以西的罗斯地区,当地罗斯人在保留东正教信仰与 斯拉夫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波兰、匈牙利等周边民族的文化元素,发展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体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单向文化输出B.政治统辖模式差异塑造区域文明特质C.宗教信仰分歧导致民族文化分野加剧D.地理阻隔必然催生多元文明独立发展23.亚历山大在征服巴比伦之后,并未像对待波斯波利斯一样,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而是接受巴比伦神庙祭司的祝福,自称为巴比伦王,向巴比伦神马尔都克奉献了牺牲,并下令重建被薛西斯破坏了的马尔都克神庙。亚历山大这些做法( )A.蕴含了敬天保民的政治理念 B.有利于减少被征服地区统治阻力C.营造出学习埃及文化的氛围 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24.公元前8世纪左右,整个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超越各族群组织的“地中海共同体”,大致范围包括整个希腊大陆和爱琴海诸岛屿、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市、小亚细亚、西域新月地带的广大地区、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以及腓尼基人活跃的地中海沿岸各个城市,当然也包括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地区的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殖民城市。这个共同体( )A.标志着希腊化时代文明交流的高峰 B.体现了海洋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征服C.反映出区域文明的互补性与联动性 D.打破了古代文明的地域性隔离状态25.公元前4世纪之前,“犍陀罗”(巴基斯坦白沙瓦、阿富汗东部一带)并未出现任何与佛教信仰有关的塑像。信奉佛教的工匠在此定居以后,佛像雕像便开始兴起。英国作家拉迪亚德称赞这些工匠:“他们的双手巧妙地传达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希腊风格。”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传播B.古印度文明呈世俗化倾向C.古希腊文明丰富了佛教教义D.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非选择题:本随共3小题,共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选择性必修三》材料二 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力量也是使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寿终正寝的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即使没有反抗,奴隶们也消极怠工,奴隶主还必须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统治的特点和目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奴隶贸易逐渐被废除的原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张骞列传》材料二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亚历山大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结婚,同时,他的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共同影响。28.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C B C A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A B B B C B D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B C A26.(1)特点:措施多样;因俗而治;加强专制;笼络当地贵族;推行希腊文化。目的:融合东西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宣示政权合法性;巩固帝国统治。(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欧洲民主政治发展,启蒙思想传播;黑奴价格较高,消极怠工,生产效率低;黑奴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的推动;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27.(1)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影响: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共同影响:扩大了帝国的统治范围;促进了民族迁徙与民族交融;有利于欧亚商贸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严重破坏;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28.(1)整体面貌: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流布)诞生了一些融合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新文化(回答材料中的如“在改造希腊化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新品质的文化”等也可给分)成就:欧几里得编写《几何原本》(写出《几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写出“阿基米德定律”)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计算(写出“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计算”)医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写出“医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任意答出3点即可)(2)主题:变法富强(如答“富强救国、变法救国”“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等均可)。代表作:《盛世危言》。作用:是对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回应(“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也可给分)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3)重要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回答“为新的革命力量(或“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回答“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可给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巨大变化: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可给分)。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