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课件(共30张PPT)中职语文通用版第六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寻梦者》课件(共30张PPT)中职语文通用版第六版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
你的梦想是什么?
课前讨论
寻梦者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他一生共创作了93首诗歌,收在四个诗集中:《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1929年4月,戴望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但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
而丁香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的是淡雅、美丽、忧愁。诗人们总是喜欢用丁香来描写女子的忧与愁。丁香是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内心朦胧的希望。
时代背景
“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
20世纪30年代,戴望舒与同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生活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阴影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受困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精神苦闷而低沉;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求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带来希望,为生活在困苦中的人们带来希望,纵使前方看似迷茫,但深藏每个知识分子心中的仍然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永怀一个寻梦者的赤子之心。
时代背景
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
《寻梦者》写于1932年11月8日,时正值诗人赴法国留学前夕。此时,诗人早已从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中抽身出来,与施蛰(zhé)存、穆时英、杜衡等人专门从事文艺活动。通过艺术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和各种生命体验。这时,诗人沉入对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恋爱也足有五个年头。
问题在于,施绛年对于诗人并没有相应热烈的回报。诗人曾经以自杀向施绛年求爱,施绛年为此也答应嫁给他,如诗人所写,"我的指上又有了纸捻的约指"(《梦都子》),但是施绛年向诗人提出相当苛刻的条件,要求诗人要取得大学以上文凭,并且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办法,诗人准备出国留学。在临行前,诗人写下《寻梦者》这首诗。
写作背景
体会音韵美
01
读准字音,
注意诗歌音韵美。
02
读出节奏,
标出停顿和重音。
03
读出情感,
把握诗歌的基调。
体会音韵美
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
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来不仅有意象纷至沓来的美感,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视听满足。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寻梦者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寻梦者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抒情脉络
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
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诗歌在这种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开启了情绪律动的闸门,并在寻贝、养贝的漫漫的岁月里,在跋山涉海的艰难求索中使情绪的旋律不断激荡升华。
这首诗具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抒情气势。诗的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
文章脉络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诗歌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节):寻梦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八节):实现美好理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娇妍:柔美,艳丽。
寻什么梦?
谁寻梦?
如此美梦去哪里找?
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值得人一生去寻求。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寻梦者
戴望舒
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是无价的珍宝,值得人们一生去追求。
隐喻人生经历中的种种经历与磨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大海里”已是难寻,“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
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
大海
大海的底里
金色的贝
冰山
旱海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寻梦者
戴望舒
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这个梦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风涛,让人心沉醉,值得我们去追寻。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
在“暗夜里”,预示着梦的来临又是如此的不可预知。
寻梦者
戴望舒
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
何时梦才会降临?——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寻梦者
戴望舒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
——放在怀里,放在枕边。
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寻梦者
戴望舒
问题探讨一
意象 含义及作用
①娇妍的花
②青色的大海
③金色的贝
④冰山、旱海
⑤云雨声、风涛声
⑥海水、天水
⑦桃色的珠
⑧鬓发斑斑、眼睛朦胧
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象征梦的珍贵难得,突出梦的静美与绚丽
象征梦的美好诱人,突出了梦的静美与绚丽
象征着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经历中的种种经历与磨难
象征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易获得,为下文铺垫
象征着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象征养贝的艰难
代表着寻梦的代价与沉重
分析意象特点
民族色彩丰富。
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作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
艺术手法
回环往复
01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再次重申,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
02
03
复沓反复
象征意象
“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仿佛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抹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烈起来。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就一层层地深刻,复沓反复形成的波浪状的层次感,让心情跌宕起伏。
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等一连串习见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的意象和“青色”、“金色”、“桃色”这些符合中国民族心理感受的色彩的运用,使人生理想这一象征意义的载体,获得了最广泛的情感呼应。
让诗歌赐予我们力量
《寻梦者》是奏响于我们心间的一首优美而动人的歌,有梦相伴,所以不孤独。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让诗歌赐予我们力量,让梦想插上翅膀。
主旨
诗歌通过叙写寻梦者对梦的追求和寻梦的艰难过程,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和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经历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的获得,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小结
《寻梦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了人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如果你退缩了,中途放弃了,是看不到梦想“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时候。碌碌无为是一生,勇敢追求也是一生,“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能有一颗“桃色的珠”伴你入眠实是一件幸福的事!任何年代、任何阶段,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追求你心目中最“娇妍的花”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