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十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大散文家、大诗人、大词人、大书画家;
政治家、皇帝的秘书;亲民、爱民的贬官;
因唱反调而几近丧命的耿介之士;
水利工程师、美食家、酿酒师·····
猜猜他是谁?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 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神宗时,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意见相左,刚入仕途的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到杭州、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诗文中有讽刺新法的内容,以“诋毁新法”罪入狱一百多天,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出狱,后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哲宗继位后,反对新法的旧派司马光执政,重用苏轼,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后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离京任杭州、颍州 扬州等地知府,后变法派又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58岁的苏轼被流放惠州、儋州。徽宗继位后,被赦免内迁,死于回常州的途中,时年65岁。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无法掩盖。元丰五年,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借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写作背景
题目解读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写景(陈迹)
抒情(感悟)
怀古(人事)
浪淘(táo)尽 垒(lěi) 公瑾(jǐn)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qiáng lǔ) 早生华(huā)发 还酹(huán lèi)
字词积累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听朗读 注意节奏
.
苏轼
思考: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情感基调)是什么?
上下片在咏叹的对象上有何区别?
情感基调:
上片:
下片:
壮阔
豪迈
写景
抒情
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
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指历史的长江,拓展了空间。“千古”让人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史的长江,拓展了空间千古 让人想到了悠久的历史, 从古到今,扩大了时间概念。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这句话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奠定了全词的豪放基调, 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词句分析
长江
冲洗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瑜(作战的)赤壁。
词句分析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试分析其作用。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妙用动词:
妙用形容词:
“穿”“拍”“卷”
“乱”“惊”
“乱”——写出岩石的险怪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气势磅礴
雄奇壮美
词句分析
比喻浪花
插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片的抒情。
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啊,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词句分析
上片中这些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营造了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气势, 表现了赤壁之景雄奇的特点。为下片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也表达了作者博大和豪迈的气概。
拟人、夸张、比喻
修辞手法
作用
词句分析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英俊奋发。(他) 手握羽毛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词句分析
英俊勃发
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小乔初嫁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从容闲雅
谈笑间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 谋
苏东坡笔下的周瑜的形象
风流人物
词句分析
下片描写周瑜时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情节?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 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2) 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3) 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外托君臣之义, 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词句分析
思考: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6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感伤
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自己也能像周瑜一样能为国家干一翻伟大的事业。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怀古)
(伤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吧!
早生华发——慨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
此句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词句分析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花白的头发
尊:通“樽” ,酒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人生感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探究 :有人说,词的最后几句含有消极成分,与本词的豪壮情调不和,你认为呢?
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 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看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与全词的格调是相符的。
主要是感叹自己的年华虚度,并不是否定人生,对大好江山和前代英杰的热情赞美与向往就是证明。
词句分析
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虽屡遭不幸,但心性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而是更趋温和敦厚。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把正能量带到每一个地方。
上阕写景,意境开阔博大,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功业无成的感慨。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正是其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本色。
面对苦难,我们要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把它当作人生的财富,这样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课堂小结


穿

早生华发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
上阕
下阕
大江
乱石
惊涛
巨浪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雄姿英发儒雅从容功业早成
对比抒情
课文结构
“课文结构 ”参考答案
一、理解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乱石穿空
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
更那堪
此去经年
插入。
通“花”, 花白的。
洒酒祭奠。
忍受。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二、《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运用哪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来描绘清秋离别的画面?体会一下此景此情是如何有机交融,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描绘萧瑟凄冷的秋大送别的场面。这些景物描写,“ 景语即情语”,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极具感染力。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 体。请你结合诗词内容具体说说写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人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乱有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缅怀了一代名将周瑜指挥赤壁之战建功立业的历史;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以及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建年老无为的感慨。
四、这两首词的风格截然不同。试说说这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在哪些力面。
1.题材有庄媚之别。柳永《雨霖铃》是为歌妓乐伶撰写的曲子词。表现了作者在京城失意行将南下时和恋人作别的留恋难舍之情。在取材上没有脱出“媚态”,写的是男女离情和离怀别绪。
《念奴娇》则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少年得志的英雄形象。是作者苏轼被滴黄州时的一首怀古之作。
2.格调有高低之别。《雨霖铃》 把离别之情点染得一波三折、低回婉转;而在《念奴娇》里,作者用高亢宏阔的调子表达了激越豪迈的气魄。
3.于法有曲直之别。在取景上,苏词从大处落笔,选取大江、故垒、惊涛、乱石等显景,注重气势的刻画; 而柳词则从小处着眼,选取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等幽景,重视气氛的渲染。用笔上,苏轼粗笔勾勒,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不够细腻,但气势已出,“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二句写周瑜不求具个,不拘具细,而其人已风姿卓然、英气逼人:柳词则用工笔细描,典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洒醒在杨柳岸边已叫人肝肠寸断,“风”“月”前各着“晓”“残”字,更是凄清冷落之 感倍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