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伤残之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
一历史学家许倬云访谈(节录)
许知远:你最近常提到常民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
许倬云:我们同行的各种著作里,通常只注意到台面上的人物,帝王将相或者名人,讲的是堂
堂皇皇的大道理,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所以在《中国文化的精神》里,我讲的就是老百姓过日子
吃饭,都是人与自然的调和,而且调和是动的,不是静的
我一辈子最喜欢的诗句是李白的《忆秦娥》里的八个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四
个时段,都是风景。这八个字里有兴有亡,残照秋天,汉朝已经老早过去了。宇宙的变化、人世的
兴废统统融合在人的情感里。这种情绪,这种气派,别的语言里是很少的。英文里没有文字的形象,
只有声音,所以显示不出这种东西来。
再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在”字,一个动词,就
把前面那些零零碎碎的形象全笼括在内了。这也只在象形的文字里才有。
我们常民的日子,可以说无处不是诗意,无处不是画景,无处不是跟自然相配,无处不是和人
生相合。这种生活不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有,一般人一样有。老头散散步,大雁已经成行了,往南
边飞了,眼下都是一直深切地和周围相关,这种不是美国的生活、欧洲的生活能看见的.
许知远:这种生活被中断了,现在正在重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时代也面临现在这样一
个大规模的重建?
许伸云:明朝亡了以后,中国的大道理已经被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幸好明末清初有一些人物了
不起,顾炎武、全祖望、王夫之,留下许多可读的书,他们在检讨,我们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全祖望还特别提出将来该怎么走。其实他们检讨背后的根据也不外乎从张载的《西铭》过渡到王阳
明的《传习录》。
许知远:你对于中国的常民来讲,历史上这么多朝代,哪个朝代最宽容、最幸福?
许倬云:汉朝。汉朝国家的基础放在农村。真正讲起来,唐朝也不错,可唐朝的基础不在农村,
而在商业道路上。历史上,中国面对一波一波游牧民族的侵略,欧洲也面对一波一波骑射民族的侵
略,为什么中国站得住,他们站不住?
地理条件是一个原因,中国的长江黄河之间有一大块完完整整的土地,农业发展快,村子挨村
第1页共8页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参考答案】1.B2.D3.A4.B
5.(6分)①紧扣主题,围绕常民生活、历史朝代、精神危机等核心话题展开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②善于追问,在许倬云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关于常民生活被中断后的重建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当前
的精神危机等,引导对话向更深层次发展。
③适时对比,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如将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唐朝与现在进行对比,使
问题更加清晰,观点更加鲜明.
④关注现实,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如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等对人们的影响,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发
许倬云的深入思考和回应
⑤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激发许倬云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使对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讨论,而是深入到
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评分细则】5任写三点即可满分.但每一点须结合原文分析.
【解析】这段访谈中,许倬云以常民生活为切入点,反思历史与现实。通过对比汉唐两朝的常民生活幸福度,探讨
当下忽视常民的现象,对现代社会因科技和信息过度膨胀带来的精神危机进行深刻剖析。访谈逻辑清晰,许倬云言
辞中充满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和学术见地,不仅展示了学者的广博知识,更强调了个人精神独立的重要性。整体内
容富有启发性,引人深思。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但台面人物却难享此景”错误。原文提到了常民享有此景,并未否定台面人物享有此景。而且原文“这种生活不
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有”中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台面人物,该项于文无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要想重新找到方向、判断,需要今天的教育支持及助力”错误.原文提到氏族时代与现在相似,但许倬云认为“今
天的教育不可能教育出这种人来.美国式大学教育,最大的缺陷是零碎”,并强调个人需“自己摸出道路来”,而非
依赖教育支持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访谈技巧的能力.
A.“直观阐明错误。许倬云以“断肠人在天涯的“在字为例,是为了形象说明常民生活的诗意”,而非直观阐明。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①处,在许知远问“你最近常提到常民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时,许倬云的回答以当下和汉唐进行对
比,认为汉唐我们常民的日子,可以说无处不是诗意”,而当下同行的各种著作里“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导致“这
种生活被中断了”,应填:诗意生活中断
②许倬云提到明末清初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检讨,我们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这是对“诗意生活中断的应对,
即“需要检讨和反思我们错在了哪里”.
③处,在许知远问“你也说过,现代世界都陷入某种精神危机,人无法安身立命,西方、东方都有相似的危机”,延
展话题,下文围绕精神危机阐述.应填:精神陷入危机.
④许知远通过描述氏族时代“农业够发达“部落构成部落国或列国”后“国与国争,不同的想法斗”的状态,将氏族时代
与当下“没有方向,没有判断”的精神危机时代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相似性一均在物质条件相对满足后,出现思想
混乱、缺乏方向的问题。因此,这里应填“以氏族时代对比”。
高二语文学科答案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