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震防护”小组活动方案表
项目 具体内容
活动主题 防震减灾,你我同行 —— 地震防护实践探索
活动目标 1. 掌握地震防护知识与技能2. 提升团队协作与实践能力3. 完成校内隐患排查与社区宣传任务
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第 1 - 2 周实施阶段:第 3 - 5 周总结阶段:第 6 周
活动地点 学校、社区
参与人员 中学生(分组进行,每组 5 - 6 人)
小组分工 1. 组长:统筹协调活动,分配任务,把控进度2. 记录员:撰写考察日志,整理活动资料3. 安全员:监督活动安全,协助应急处理4. 宣传员:拍摄照片视频,负责成果展示宣传5. 操作员:使用检测工具,参与实践操作
活动流程 (一)准备阶段:- 参加地震知识讲座与趣味竞赛- 领取检测工具、问卷等物资- 与社区对接考察事宜(二)实施阶段:- 校内隐患排查与数据记录- 地震防护演练与急救培训- 社区问卷调研与宣传活动(三)总结阶段:-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成果展示与方案提交
考察内容 1. 学习地震知识(观看科普动画、分析灾害案例)2. 排查校内建筑隐患(墙体裂缝、逃生通道等)3. 开展地震防护演练(室内躲避、室外疏散)4. 调研社区防护现状(问卷、访谈)5. 进行社区宣传(情景剧、知识宣讲)
所需物资 裂缝观测仪、手机测量 APP、VR 设备、急救模拟人、问卷、宣传海报、相机、笔记本、急救包、常用药品
安全措施 1. 购买短期意外保险2. 明确安全责任分工,制定应急预案3. 活动前进行安全培训与设备检查
成果形式 1. 地震隐患排查报告与整改建议2. 社区防护调研分析报告3. 活动照片、视频及宣传资料4. 地震防护科普手册
评估方式 1. 小组自评与互评(任务完成度、协作表现)2. 教师评分(成果质量、实践能力)3. 社区反馈(宣传效果、调研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准备阶段
(浙科版)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在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内涵,体悟敬畏自然的意义,尊重自然,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01
02
关注家乡、校园的自然环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交流,正确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自尊自律,主动作为。
03
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制订合理的方案。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制订“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和小组活动方案。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
汶川地震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7.20郑州暴雨
新知导入
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
问题2:你都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在生活中你知道或遇到过 哪些自然灾害?
问题3: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
暴风雪
泥石流
新知导入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地震
雷暴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新知导入
思考:遇到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 又该如何预防 ?
探究新知
提前预知、规避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瞭望台
探究新知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等。
在我国国土空间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 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等等。
浙江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瞭望台
资料链接
探究新知
瞭望台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成因)
序号 类别 列举
1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
2 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冰雹、雪灾、龙卷风、沙尘暴、冻害等
3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 啸、赤 潮
4 生物灾害
病害、物种入侵、鼠害(动物灾害的一种)、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5
6
探究新知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全世界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
造成洪涝灾害的一个原因是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
瞭望台
探讨:我们居住的地区有哪些自然灾害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
地震具有突发性与不可精准预测性、破坏性强且影响范围广、地质区域性与周期性(全球 90% 的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如中国四川、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地震频发)。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不同,相应的防护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怎么样才能使自然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灾前预警
灾中防护
灾后自救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活动:
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地震灾害的成因、防御及应对策略研究
(1)引发地震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有效监测地震?
(3)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是什么?
(4)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
多因素影响下地震灾害的精准监测、
建筑抗震优化及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研究
探究新知
方案表
如何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的考察探究活动呢
为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应根据地域情况,小组合作制订合理、清晰的研究方案。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调查研究的基本流程:
调查方案的制定要求:要素齐全、合理清晰,提前厘清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要素,小组合作完成。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自然灾害
互救
自救


机智应对
知晓常识
做好准备
关注前兆
小锦囊
探究新知
方案表
活动:
根据所选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小组活动方案表,为活动开展做准备。
探究新知
“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
“自然灾害防护” 小组活动方案表
探究新知
主题名称 气象灾害防治 指导老师
小组名称 激流勇进 组长
时间 活动目标 了解气象灾害的易发地点、成因、防范措施 组员及分工 姓名 分工及责任 XXX 搜集材料,联系气象部门 XXX 整理、分类、汇总材料 XXX 撰文拍照、过程记录 XXX 拟订采访问题并做采访 XXX 汇报(把本组的合作学习结果和问题汇总并展示给大家) “地震防护”考察探究方案(点击超链接)
“地震防护” 小组活动方案表(点击超链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
选择一个方向,确定小组研究课题。
课堂总结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一、瞭望台: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类,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
二、问题树: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三、方案表:小组合作,完成“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及小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完成探究方案。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完成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震防护考察探究方案
一、考察目标
让学生深入理解地震原理,掌握科学的地震防护知识,能够清晰分辨不同场景下的防护要点。
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切实增强地震防护技能。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强化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向身边人传播地震防护知识 。
二、考察内容
(一)地震知识趣味学习
引入地震科普动画、纪录片,如《地震的真相》,生动展现板块运动引发地震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地震成因。
开展 “地震危害案例分析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国内外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损毁及次生灾害实例,引导学生讨论灾害连锁反应。
利用 3D 模型演示地震波传播,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震级、烈度的差异,如设置 “地震强度模拟挑战”,让学生根据不同 “震级” 完成相应防护动作。
(二)校内隐患深度排查
借助专业检测工具(如裂缝观测仪)和手机测量 APP,对教学楼、宿舍的墙体、梁柱进行细致检测,记录裂缝长度、宽度等数据,并绘制隐患分布图。
组织 “逃生路线大比拼”,让学生分组规划最佳逃生路线,对比分析不同路线的优缺点,同时检查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是否清晰、有效。
邀请消防人员指导学生检查消防设施、急救设备,学习灭火器使用、急救箱物品配置及有效期查看方法,进行现场操作演练。
(三)地震防护实战演练
室内防护:设置模拟地震场景教室,配备摇晃模拟器,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震动环境中,反复练习课桌下躲避、墙角三角区防护等动作,用慢动作回放和专业点评纠正姿势。
室外防护:在操场设置模拟危险物区域,如倾倒的 “广告牌”、漏电的 “电线杆”,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通过计时和失误扣分的方式,提升学生避险效率和安全意识。
自救互救:邀请红十字会专业人员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利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实操训练,并进行考核,颁发 “急救小能手” 证书。
(四)社区防护创新调研
设计创意问卷,采用漫画、选择题等形式,调查社区居民地震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收集居民对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看法和建议。
开展 “我为社区应急出谋划策” 活动,组织学生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勘察应急避难场所,提出标识优化、功能分区改进等方案,并制作效果图。
举办 “社区地震防护宣传周”,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知识宣讲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地震防护知识,扩大调研影响力。
三、考察方法
沉浸式体验法:利用 VR 技术模拟地震发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危害,学习防护方法。
项目式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围绕 “校内地震隐患整改”“社区应急方案优化” 等项目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数据分析法:对调研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直观呈现社区居民地震防护意识现状及需求。
四、考察流程
(一)准备阶段(第 1 - 2 周)
开展 “地震防护知识趣味竞赛”,根据成绩和兴趣特长进行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任务。
邀请地震局专家、应急救援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结合本地地震历史和案例,讲解地震知识、考察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筹备 VR 设备、检测工具、宣传物料等物资,设计调研问卷和实践活动评分表。
与社区、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考察时间、地点和双方职责。
(二)实施阶段(第 3 - 5 周)
校内考察与实践:各小组按计划开展校内隐患排查和防护演练,每天记录考察日志,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交流进展和问题。
社区调研与宣传:分组深入社区,完成问卷发放回收、访谈记录和宣传活动组织,拍摄活动照片和视频,收集居民反馈。
(三)总结阶段(第 6 周)
各小组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调研数据,结合考察日志和实践成果,撰写详细的考察报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举办 “地震防护考察成果展”,通过展板展示、视频播放、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社区代表展示考察成果。
将考察报告和改进方案提交给学校和社区,跟踪后续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学生参与部分整改工作。
五、安全保障
为每位学生购买短期意外保险,准备急救包、常用药品和备用通讯设备。
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明确教师和工作人员在考察、演练中的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
在 VR 体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前,进行充分的设备检查和安全培训,确保学生操作规范。
六、成果展示与延伸
制作 “地震防护科普手册”,收录考察过程中的知识、经验和成果,发放给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
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定期发布地震防护知识、考察活动动态,吸引更多人关注。
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地区青少年地震防护创新大赛,推广考察成果,争取获得社会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